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学部位对正常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分化的影响:形态定量学研究
1
作者 金岩 杨连甲 +1 位作者 Frank H. White CC Tam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选用VIDAS图象分析系统对正常颊部、硬腭和软腭的粘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提供了多项形态学指标的正常数值,与此同时还发现:(1)硬腭粘膜上皮细胞数量最多但上皮厚度最薄;(2)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胞体和胞核均明显增大... 选用VIDAS图象分析系统对正常颊部、硬腭和软腭的粘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提供了多项形态学指标的正常数值,与此同时还发现:(1)硬腭粘膜上皮细胞数量最多但上皮厚度最薄;(2)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胞体和胞核均明显增大,尤以胞体增大最为明显;(3)硬腭粘膜上皮细胞和胞核无论在基底层还是棘层数值都最小;(4)BAL/BL比值可以有效的反映上皮钉突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定量学 颊粘膜 口腔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及KGF的mRNA的表达与口腔粘膜上皮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岩 邓志宏 +1 位作者 TipoeGL WhiteFH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25,T003,共4页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颊粘膜异常增生(DYS)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DYS及SCC间质中均检测到KGF和bFGFmRNA...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颊粘膜异常增生(DYS)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DYS及SCC间质中均检测到KGF和bFGFmRNA的表达,上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阳性反应部位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此外部分慢性炎细胞也见阳性反应。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和程度均比DYS增强。此结果提示:bFGF和KGF不仅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促进间质中新生血管及间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KGF 口腔粘膜上皮癌 原位杂交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司晓红 黄威权 周明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研究的进展司晓红,黄威权,周明华(香港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香港)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曾引起神经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和研究热忱,也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但距最终解决问题尚任重道远。本文... 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研究的进展司晓红,黄威权,周明华(香港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香港)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曾引起神经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和研究热忱,也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但距最终解决问题尚任重道远。本文仅根据作者所掌握的资料,对该领域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再生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明华 陈思颖 +1 位作者 李美芳 吴玺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9-323,共5页
从海洋生物胚胎细胞到哺乳动物的细胞周期,主要是在其细胞周期基因产物周期素及p34(cdc2)的调控下启动、运行和脱出周期的;某些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产物如p53、pRB也直接调控着细胞周期。但是,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p... 从海洋生物胚胎细胞到哺乳动物的细胞周期,主要是在其细胞周期基因产物周期素及p34(cdc2)的调控下启动、运行和脱出周期的;某些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产物如p53、pRB也直接调控着细胞周期。但是,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p34(cdc2)也能够启动某些类型细胞的凋亡。因此,细胞周期正常调控成分的突变,将使细胞凋亡,或使细胞增殖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与神经根GAP-43mRNA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龙菊 李峰 +2 位作者 刘娜 司文章 吴武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 ̄T1后根(Ⅱ组);C...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 ̄T1后根(Ⅱ组);C7前根撕脱+C5和C6之间作同侧脊髓半横断(Ⅲ组)。术后2周按CBS评分标准检查动物神经缺失症状,用SYBRGree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根据CBS评分标准,对照组计为0分,Ⅰ组计分较低、Ⅲ组计分最高。对照组C7神经元胞体和C7神经根中GAP-43mRNA表达量相近,但三种损伤组术后2周神经元胞体内GAP-43mRNA表达均上调,而神经根内表达却下调。结论:(1)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GAP-43mRNA表达受突触前机制的调控;(2)臂丛损伤2周时神经元胞体内GAP-43mRNA表达呈现高峰期,此时进行神经移位术将显著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损伤 运动神经元 神经根 生长相关蛋白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株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明华 陈思颖 吴玺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胶质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株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D2和p55CDC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克新 王向红 +2 位作者 薛为成 王晓峰 侯树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 :研究有丝分裂检查点调控蛋白MAD2和 p5 5CDC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 ,了解此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是否同前列腺癌的分级存在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对 4 6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和 6 5例前列腺癌组织的MAD... 目的 :研究有丝分裂检查点调控蛋白MAD2和 p5 5CDC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 ,了解此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是否同前列腺癌的分级存在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对 4 6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和 6 5例前列腺癌组织的MAD2和 p5 5CDC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并对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以及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的MAD2和 p5 5CDC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 结果 :发现前列腺癌组织的MAD2和 p5 5CDC蛋白表达水平与前列腺增生组织相比明显下降 ,而且随前列腺癌分级的升高 ,MAD2和p5 5CDC蛋白表达水平呈进行性下降。 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常存在MAD2和 p5 5CDC蛋白表达的缺失 ,而这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分级存在密切相关性。发现了有丝分裂检查点调控蛋白MAD2和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D2 p55CDC 前列腺癌 表达及 分级 相关性 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长抑素细胞与其功能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明华 吴玺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7-123,共7页
近些年来,神经肽是神经科学领域中很活跃的研究课题,这种神经信息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它可以通过突触、旁分泌(Paracrine)和血液等不同的途径对其靶细胞起调控作用。目前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已发现一百多种神经肽,虽然对其中许... 近些年来,神经肽是神经科学领域中很活跃的研究课题,这种神经信息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它可以通过突触、旁分泌(Paracrine)和血液等不同的途径对其靶细胞起调控作用。目前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已发现一百多种神经肽,虽然对其中许多的神经肽已经知道它们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明显的作用,并能定位其细胞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细胞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减少神经根撕脱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运动神经元死亡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丽华 李方澜 +2 位作者 袁群芳 吴武田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8-392,共5页
为了研究抗老年性痴呆 990 1号和 TA990 1+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合剂对臂丛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 n NOS)表达和存活的影响 ,用成年 SD雌性大鼠进行右侧臂丛 C5~ T1 神经根撕脱术后 ,随机分为撕脱组、撕脱 +T... 为了研究抗老年性痴呆 990 1号和 TA990 1+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合剂对臂丛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 n NOS)表达和存活的影响 ,用成年 SD雌性大鼠进行右侧臂丛 C5~ T1 神经根撕脱术后 ,随机分为撕脱组、撕脱 +TA990 1组以及撕脱 +TA990 1和 EGb761合剂组。对此三组每天分别进行腹腔注射 1ml生理盐水、0 .5 % TA990 1、0 .5 %TA990 1和 EGb761合剂。治疗 5 d、1、2、4和 6周后处死动物并进行 NADPH-d染色及中性红复染。定量比较各组 n NOS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量。结果证明 ,神经根撕脱后 5 d受损运动神经元开始表达 n NOS,2周时达高峰 ,随后下降至 6周。受损运动神经元的死亡从 2周开始 ,4~ 6周最明显。抗氧化剂治疗组 n NOS表达规律与对照组相似 ,但是阳性程度和阳性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 ,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则明显多于对照组。撕脱后 4~ 6周 ,TA990 1治疗组抑制 n NOS表达和提高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效果均明显优于 TA990 1和 EGb761合剂组。结论 :天然抗氧化剂可有效地减少臂丛神经根撕脱后 n NOS表达 ,提高受损运动神经元的存活。 TA990 1抑制 n NOS表达的作用强于 EGb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一氧化氮合酶 运动神经元 神经根撕脱 臂丛 大鼠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诱向因子与Parkinson氏病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明华 吴玺印 任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一、前言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细胞诱向因子是靶组织的神经元或非神经元细胞释放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个体发生中它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的特定神经元系统有选择地维持和促进它们的存活生长、分化成熟和表达功能等的生物效应。即不同的神经细胞... 一、前言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细胞诱向因子是靶组织的神经元或非神经元细胞释放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个体发生中它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的特定神经元系统有选择地维持和促进它们的存活生长、分化成熟和表达功能等的生物效应。即不同的神经细胞诱向因子对维持神经元的生存是有选择性的、而且一生中都需要这类因子。在病变的情况下,神经细胞诱向因子能够维持受到伤害神经元的存活和促进损伤神经元的再生。所以,在病理性损伤导致神经细胞诱向因子不足或缺少时,将发生该种特定神经元系统的逆行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诱向因子 震颤性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臂丛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对运动神经元存活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建一 柴宏 吴武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臂丛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模型 ,研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方法 :采用FB逆行示踪法结合NADPH -d组化法与中性红复染 ,计数阳性神经元 .结果 :前根撕脱延期 3、7、14d再植回组 ,动物存活 3周及 6周 ,脊髓前角运... 目的 :建立大鼠臂丛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模型 ,研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方法 :采用FB逆行示踪法结合NADPH -d组化法与中性红复染 ,计数阳性神经元 .结果 :前根撕脱延期 3、7、14d再植回组 ,动物存活 3周及 6周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 79%和 75 %、5 8%和 5 1%、5 7%和 5 0 % ;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率分别为 18%和 13 %、3 0 %和 8%、2 0 %和 7%。仅做前根撕脱组动物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为 41%和 2 9% ,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率为 5 5 %和 5 8%。结论 :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能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前根撕脱 延期再植回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存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明华 吴玺印 +2 位作者 赵丽萍 任峰 任麟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Fs)是靶组织产生的一种特异蛋白分子,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的生存、生长、分化和执行功能的作用,但不刺激细胞分裂。虽然不同的作者用过不同的名称(如Patterson称为指令因子instructive factor),...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Fs)是靶组织产生的一种特异蛋白分子,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的生存、生长、分化和执行功能的作用,但不刺激细胞分裂。虽然不同的作者用过不同的名称(如Patterson称为指令因子instructive factor),但是他们对其生物效应的结论是一致的。在NFs中,有的NF只管理特定神经细胞特定显型的表达,如专门或主要使培养神经细胞突起伸长的因子,对这种促进分化的因子特称为突起伸长因子(neurite extension factor, NEF);有的NF主要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神经诱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损伤再生中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龙菊 李峰 +2 位作者 刘娜 吴武田 陈华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6-360,共5页
目的:分析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损伤再生的机制。方法: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断离(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 目的:分析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损伤再生的机制。方法: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断离(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术后14 d时C7前角GAP-43 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1、3、7、14 d脊髓前角GAP-43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7前角GAP-43 mRNA呈低表达,损伤组GAP-43 mRNA表达显著上调。损伤组术后1 d、3 d时均未见C7前角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术后7 d各损伤组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开始出现,14 d时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达到高峰。3组间比较,C组表达量最高,B组最低,A组居中。结论:臂丛损伤诱导运动神经元GAP-43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GAP-43合成增加是神经元蛋白重组所致,与轴索再生和神经功能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损伤 再生 运动神经元 GAP-4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的受体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明华 吴玺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共9页
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对其应答神经元或细胞株的生物效应,首先是直接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再启动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调整细胞的生物活性。所以,对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受体的鉴定,有助于了解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 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对其应答神经元或细胞株的生物效应,首先是直接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再启动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调整细胞的生物活性。所以,对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受体的鉴定,有助于了解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对细胞的生物效应和进一步确切地了解其作用机理。近年来,对受体鉴定的方法,已经由传统的生化分离过柱法,发展到利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受体抗体定位其分布,或用标记配体筛选(tag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神经诱向因子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生和视神经的再生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明华 吴玺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2,共12页
视网膜是间脑的衍生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发生过程中,是视杯神经上皮最早分化的细胞。在80年代以前,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神经象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神经纤维一样,当其受损伤后,只有再生的反应,却无再生的能力。随着对成体哺乳动物中... 视网膜是间脑的衍生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发生过程中,是视杯神经上皮最早分化的细胞。在80年代以前,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神经象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神经纤维一样,当其受损伤后,只有再生的反应,却无再生的能力。随着对成体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研究的突破,大大推动了对视神经再生的研究。从1985年以来,对成体哺乳动物用外周神经段植入自体视网膜或视神经,诱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成功,激励着学者们对其再生的可能性和条件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在此仅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生和视神经的再生,主要是哺乳动物视神经再生的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节 细胞 视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3,4,5在颌面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岩 吕红兵 +1 位作者 Tipoe GL 李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探讨BMPs家族成员与外周神经肿瘤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对BMP 2 ,3,4,5在人良、恶性神经鞘瘤中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显示BMP 2 ,3,4,5mRNA在外周神经的良恶性神经鞘瘤中均有分布。良性肿瘤中 ,呈栅栏状排列 ,肿瘤细胞聚... 目的 :探讨BMPs家族成员与外周神经肿瘤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对BMP 2 ,3,4,5在人良、恶性神经鞘瘤中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显示BMP 2 ,3,4,5mRNA在外周神经的良恶性神经鞘瘤中均有分布。良性肿瘤中 ,呈栅栏状排列 ,肿瘤细胞聚集的区域BMPs表达升高 ;恶性肿瘤中BMPs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结论 :确定了BMPs在外周神经肿瘤中的表达和分布 ,揭示部分BMPs可能参与了外周神经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 原位杂交 颌面部神经鞘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及KGF mRNA在口腔粘膜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岩 邓志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4-754,776,共2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fibroblastgrowthfactors,FGF)是包括9个成员的肽类生长因子,参与了胚胎发育、损伤修复、血管生成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bFGF(basicFGF)及K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fibroblastgrowthfactors,FGF)是包括9个成员的肽类生长因子,参与了胚胎发育、损伤修复、血管生成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bFGF(basicFGF)及KGF(keratinocytegr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 BFGF KGF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GTP结合蛋白TC10在面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鑫 金岩 +2 位作者 张惠 赵江安 Tipoe GL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小 GTP结合蛋白 TC10 m RNA在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逆转录 PCR分析方法及甲苯胺蓝染色 ,观察正常以及面神经切断后 6、12、18、2 4h大鼠面神经核中 TC10m RNA的变化和细胞浆、核的体积变化。结... 目的 :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小 GTP结合蛋白 TC10 m RNA在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逆转录 PCR分析方法及甲苯胺蓝染色 ,观察正常以及面神经切断后 6、12、18、2 4h大鼠面神经核中 TC10m RNA的变化和细胞浆、核的体积变化。结果 :在正常面神经核中可见 TC10的微弱表达 ,面神经切断后 6 h即开始增加 ,术后 2 4h达到最大值。结论 :TC10可能在面神经损伤后的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的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面神经损伤能促进神经元的信号转导 ,从而促进细胞转录水平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质类 TC10 MRNA 面神经 损伤 面神经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 P2,3,4,5mRNA在三叉神经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岩 吕红兵 TipoeGL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明确 B M Ps 与外周神经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 B M P2,3,4,5 的m R N A在三叉神经中的表达。结果:在外周神经(三叉神经)中均有 B M P2,3,4,5 m R N A 分布, B M P2,3... 目的:明确 B M Ps 与外周神经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 B M P2,3,4,5 的m R N A在三叉神经中的表达。结果:在外周神经(三叉神经)中均有 B M P2,3,4,5 m R N A 分布, B M P2,3,4,5 的分布主要位于构成神经纤维髓鞘的雪旺细胞中;此外发现 B M P2 在部分神经纤维中也有表达。结论:首次确定了 B M P2,3,4,5 在外周神经中的表达和分布,揭示了 B M P2,3,4,5可能在外周神经的发育和再生以及形态结构的维持中发挥着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周围神经 雪旺细胞 基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向因子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及其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峰 周明华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1年第1期13-18,共6页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向因子(RGNTF,Retinal ganglion neuronotrop-bic factor)是新发现的一神经生长因子,它能特异性地促进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生长活性。作者用Phast System电泳实验证实,RGNTF的分子量为30kD蛋白质。并用之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向因子(RGNTF,Retinal ganglion neuronotrop-bic factor)是新发现的一神经生长因子,它能特异性地促进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生长活性。作者用Phast System电泳实验证实,RGNTF的分子量为30kD蛋白质。并用之免疫动物,制备出3株抗RGNTF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A1、D3、E8。经鉴定杂交瘤细胞系染色体大多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并有1~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抗体的亚型鉴定A1、D3是IgG3型、E8是IgM型。用ELISA方法测定RGNTF-McAb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效价为10^(-4)~10^(-5)结果发现随抗体浓度的增强,抗体与抗原结合率也增加,以E8株结合率最高。本单抗与其它生长因子MGF、EGF无交叉反应,表明其相应抗原是一种新的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细胞 诱向因子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