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历史研究拓展对中国长期发展史的认知
1
作者 陈志武 林展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一、引言量化历史和数字人文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两者都促进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同时,量化历史研究跟数字人文两者之间也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与数字人文相比,量化历史的重点集中在数据库的利用,特... 一、引言量化历史和数字人文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两者都促进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同时,量化历史研究跟数字人文两者之间也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与数字人文相比,量化历史的重点集中在数据库的利用,特别是结合量化分析方法、社会科学理论来研究重要的历史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验证因果关系并提供系统解释。也就是说,数字人文一般是基于数据对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做出估算、判断,而量化历史研究则更进一步探究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从统计学上做系统验证。随着更多历史数据库的建立并为学界开放,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也随之增加,变得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社会科学理论 交叉学科 历史数据库 大数据 因果关系 人文学科 量化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积金:香港养老政策的经验与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叶振东 孙文彬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10,共7页
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简称"强积金")已经运作了将近17年,覆盖率高达85%,令超过300万工作人口受惠。这个制度是特区政府面对社会老龄化、透过立法程序推行的一项养老政策。强积金的可持续性及没有构成政府额外财政承担的政策... 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简称"强积金")已经运作了将近17年,覆盖率高达85%,令超过300万工作人口受惠。这个制度是特区政府面对社会老龄化、透过立法程序推行的一项养老政策。强积金的可持续性及没有构成政府额外财政承担的政策特质,远较港英殖民政府在社会政策上的"补缺"原则为佳。但由于运作时日尚短,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转变,这项制度也有需要改进之处,尤其是"长期服务金"容许"对冲机制"一项,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特区 养老政策 强积金 长期服务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的社会关系逻辑及其演化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江凌 胡森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5-176,共12页
当下,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不同的社会个体或群体参与不同种类、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彰显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而文化资本正是影响社会身份与地位的重要因素。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存在... 当下,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不同的社会个体或群体参与不同种类、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彰显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而文化资本正是影响社会身份与地位的重要因素。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文章以社会身份为中介,分析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可能存在的同源关系、个体关系、纯食-杂食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蕴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演化机制;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究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三种关系的动态演变轨迹,以及驱动三种关系动态演化的社会文化逻辑;讨论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人与物的哲学思辨关系,及其交换价值的经济逻辑和符号消费的价值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文化消费 关系逻辑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评看不同的音乐史观——对《中国新音乐史论》评论的回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靖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中国新音乐史论》初版^([1])和增订版^([2])出版后,大量书评在台北、内地的学报上出现。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1年出版的书评近40篇,从中挑选了一部分加上在北京和香港举办的研讨会宣读的论文与发言录音整理共29篇,编辑出版了《〈... 《中国新音乐史论》初版^([1])和增订版^([2])出版后,大量书评在台北、内地的学报上出现。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1年出版的书评近40篇,从中挑选了一部分加上在北京和香港举办的研讨会宣读的论文与发言录音整理共29篇,编辑出版了《〈中国新音乐史论〉研讨会论文集》^([3])。增订版的书评只见到4篇。《中国新音乐史论》英译版A Critical History of New Music in China^([4])出版后至今,见到7篇英文书评。这7篇书评,有三位是外籍学者,三位是中国学者,一位是报纸文化版编辑。现在阅读这些书评,颇能发人深思:一、初版的内地书评作者与增订版的内地书评作者,相隔十余年,观点、角度、文风与心态显然不同;二、台、港、内地的书评各有各的着重点;三、中、外(包括在美国任教的华裔学者)书评作者的中国音乐史观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音乐 新音乐创作 中国共产党音乐史 作品评价 “具体肯定、抽象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兼论20世纪管弦乐创作历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靖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0,共8页
欧洲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始于几百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这种影响是由欧洲来华的天主教和基督传教士、神父通过传教活动引起的。早期局限于崇拜仪式,而音乐则通过宗教仪式为中国教友所熟悉。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旧式学堂被新式学... 欧洲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始于几百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这种影响是由欧洲来华的天主教和基督传教士、神父通过传教活动引起的。早期局限于崇拜仪式,而音乐则通过宗教仪式为中国教友所熟悉。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旧式学堂被新式学校所取代,1905年科举考试终止,音乐课首次被编排到学校课程的体系之中。随之涌现出了新式作曲技法的学堂乐歌,这些乐歌在儿童和学生之间流行开来。这就是中国新音乐的开端,即"欧化的中国音乐",编曲或作曲者多为学校音乐教师。这种新型欧化了的中国音乐简称为"新音乐"。此术语类似1919年"五四运动"中出现的"新文学"的概念。根据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来看,中国新音乐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内战时期、建国初期的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以后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新音乐"发展。二十世纪,欧洲音乐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作品的作者、作品所运用的音乐语言以及对音乐的思维和美的品味。然而,中国的欧洲音乐爱好者对这三点表现的虽然相当强烈,同时也颇为肤浅。这种影响是强烈的,因为中国有太多的音乐爱好者崇拜欧洲音乐;这种表现是肤浅的,是因为中国作曲家的作品缺乏扎扎实实的内容——哲学的、人文的。上面便是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欧化的中国音乐 新音乐 人文音乐 专业作曲家 音乐语言 音乐思维 审美 管弦乐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籍刊刻与医学传承:李杲学说在元代及明初的流布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小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9,共13页
本文试图勾勒"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医学理论在江南医学群体中传播的途径,并以此反思金元医学传承研究中主导的"师徒传承"、"北医南传"以及"医学流派"等解释模型。相对于刘完素、朱震亨的研究... 本文试图勾勒"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医学理论在江南医学群体中传播的途径,并以此反思金元医学传承研究中主导的"师徒传承"、"北医南传"以及"医学流派"等解释模型。相对于刘完素、朱震亨的研究,李杲学说传至江南的途径隐而不彰。李杲师承集中在北方,其著作在身后屡次出版,并传至江南。元明之际版刻并不发达,书籍资源不足。然而,元末江南已经形成了一个医者的专业网络,求学者可通过拜师、交游等途径分享有限的书籍资源,进而大大促进了李杲学说在江南的流布。到了明初,这一专业网络中的成员大多师承朱震亨一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出版、传播李杲的作品。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界限清晰的"医学流派"在元明之际并未成型,医者专业网络中的信息共享机制也促进了金元各派医学理论的合流与折中,进而形塑了明中期以后的医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医学 “金元四大家” 李杲 江南 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