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中国的方式研究中国用西方的方式研究西方 被引量:8
1
作者 甘阳 王钦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5期4-11,共8页
王钦(以下简称“王”):甘阳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就从刚刚结束的第三期“通识教育讲习班”谈起吧。我发现这次选择的阅读篇目中有章太炎的《馗书》和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您这些年来和刘小枫老师一... 王钦(以下简称“王”):甘阳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就从刚刚结束的第三期“通识教育讲习班”谈起吧。我发现这次选择的阅读篇目中有章太炎的《馗书》和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您这些年来和刘小枫老师一起提倡“重新阅读西方”,以及重新理解中西方的经典文本,做了很多工作;那么,这次“通识教育讲习班”选择了一些按照年代可以归为近现代著述的文本,其背后的用意是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 通识教育 经典文本 讲习班 “王” 梁漱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 被引量:64
2
作者 甘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6,共6页
近年来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相当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在种种不利因素中,有四个问题或许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以及一般本科教育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中国大学 不利因素 教育现 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大战结束前香港的华人商会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培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2,共6页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仁井田升文库里的香港商会资料绝大部分不见于香港各大图书馆,丰富了香港商会史的内容。透过这批资料,可以看到二次大战结束前,由于香港独特的殖民环境,并未受到如学者所指的"谕设商会"热潮影响,不仅...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仁井田升文库里的香港商会资料绝大部分不见于香港各大图书馆,丰富了香港商会史的内容。透过这批资料,可以看到二次大战结束前,由于香港独特的殖民环境,并未受到如学者所指的"谕设商会"热潮影响,不仅商会的历史比之邻近城市如上海、广州、新加坡、澳门都早,而且在组织类别、规模上有鲜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大学仁井田升文库 香港 二战前 华人商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工业展览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培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3,共6页
从1933年香港举办第一次工业展览会,直到2009年香港举行第四十四届工业展览会,香港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已有76年了。香港的工业展览会最早是由百货公司和女青年会发起,由于展期短和规模小,影响有限。直到1938年,香港厂商借助内地国货运动... 从1933年香港举办第一次工业展览会,直到2009年香港举行第四十四届工业展览会,香港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已有76年了。香港的工业展览会最早是由百货公司和女青年会发起,由于展期短和规模小,影响有限。直到1938年,香港厂商借助内地国货运动的声势,参考了先前在香港和新加坡举行国货展览会的经验,成功地举办了首次较大规模的"香港中国货品展览会"。工业展览会不仅有助于宣传国货,同时更可提高国货的质量,甚至使业界团结,对香港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部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展示了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香港 工业展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年代香港华人商会的政治分析——以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与香港工业总会为个案
5
作者 李培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22,共8页
香港自1920年代起陆续建立自己的工业,经历二次大战,大批的内地工业家来到香港。到了1960年代,香港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政策,为了制衡本地华人厂商组织的影响,催生了香港工业总会。本文讨论了香港政府对华人商会的统治政策,并以1960年代... 香港自1920年代起陆续建立自己的工业,经历二次大战,大批的内地工业家来到香港。到了1960年代,香港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政策,为了制衡本地华人厂商组织的影响,催生了香港工业总会。本文讨论了香港政府对华人商会的统治政策,并以1960年代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为个案,分析政府与商会之间的磨合关系。在讨论政府如何驾御华人商会的同时,分析香港厂商所作出的反应,其中将特别指出沪籍和粤籍厂商对政府的不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华人商会 商会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 香港工业总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以1949年前的上海为讨论中心
6
作者 李培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3,共8页
尝试通过口述史记录、回忆录和个人传记等不同资料,探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移居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上海人如何掌握上海城市生活的记忆和自我认同。此外,作为外来移居者,他们对非本地人和社会的观感如何,本地居民又如何看待他们?这种由各种... 尝试通过口述史记录、回忆录和个人传记等不同资料,探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移居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上海人如何掌握上海城市生活的记忆和自我认同。此外,作为外来移居者,他们对非本地人和社会的观感如何,本地居民又如何看待他们?这种由各种生活体验和相关人、事、物记忆所交叉组成的"上海时代"回忆,成为他们对"上海认同"的一个重要依据,最后是否可以转化为今日上海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怀旧 历史记忆 上海人 上海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香港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
7
作者 刘靖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7,111,共5页
文章以香港历史为背景 ,以各专业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课程内容、演奏技巧、作曲技法、电子音乐等方面的研究 ,指出香港音乐教育在技巧或技法上模仿欧美 ,忽略了理论和修养方面的培养 ,对中国音乐和欧美音乐以外的音乐文化 ,... 文章以香港历史为背景 ,以各专业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课程内容、演奏技巧、作曲技法、电子音乐等方面的研究 ,指出香港音乐教育在技巧或技法上模仿欧美 ,忽略了理论和修养方面的培养 ,对中国音乐和欧美音乐以外的音乐文化 ,仍然未够重视。并以此探讨香港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和高等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 艺术行政 中西音乐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美国与中国 被引量:67
8
作者 甘阳 赵友良(整理) 涂瑞珍(整理) 《复旦教育论坛》 2007年第5期22-29,共8页
本文是甘阳教授2007年6月14日在复旦大学演讲的整理稿,演讲以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为参照,讨论了中国大学推进通识教育的一些重要原则问题,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实践 比较 改革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窦娥冤》为题材的昆曲、京剧与现代音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靖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4-70,共7页
以《窦娥冤》为题材的昆曲、京剧与现代音乐[香港]刘靖之一般文学研究者、文学史家在论及元代杂剧时,谈的都是与文学有关的细节,如人物、曲文、科自,也有人谈杂剧的组织结构,如联套、宜调、曲牌等,就是不谈杂剧的音乐,好像杂剧... 以《窦娥冤》为题材的昆曲、京剧与现代音乐[香港]刘靖之一般文学研究者、文学史家在论及元代杂剧时,谈的都是与文学有关的细节,如人物、曲文、科自,也有人谈杂剧的组织结构,如联套、宜调、曲牌等,就是不谈杂剧的音乐,好像杂剧这种体裁没有音乐亦可以存在。其实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题材 昆曲 京剧 现代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