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研究以及在香港地区复杂地形下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佟华 陈仲良 桑建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7-978,i005,共23页
由于城市表面复杂的下垫面的影响 ,使得城市边界层风温场结构较其他下垫面有很大不同。作者通过将城市中 5 0 0m网格内的各种地表类型 ,按照各自在网格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自的地表参数加权平均 ,得到此网格的平均的地表参数 ,以此准确... 由于城市表面复杂的下垫面的影响 ,使得城市边界层风温场结构较其他下垫面有很大不同。作者通过将城市中 5 0 0m网格内的各种地表类型 ,按照各自在网格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自的地表参数加权平均 ,得到此网格的平均的地表参数 ,以此准确反映下垫面的情况 ,建立分辨率为 5 0 0m的城市边界层能量平衡模式 ,将此城市边界层能量平衡模式嵌入动力学框架 ,并用中尺度模式MM5作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建立一个既考虑中尺度背景场又详细考虑城市下垫面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城市边界层模式系统。将模式系统运用于香港复杂地形下的边界层特点的模拟研究。通过与观测值的比较 ,模式能够较准确的模拟出海陆风、城市热岛等热力过程 ,及气流过山引起的绕流等动力过程 ,并且通过对边界层高度的模拟预测污染扩散的条件等。说明模式系统具有模拟在中尺度的背景场的控制下海陆风环流、过山堆积和绕流及城市热力影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层 城市下垫面 数值模式 中尺度模式MM5 海陆风 地表 复杂地形 污染扩散 城市热岛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机理 被引量:59
2
作者 张以河 付绍云 +2 位作者 李国耀 李广涛 严庆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9-105,共7页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同时增强增韧效果。结合环氧树脂/二氧化硅和聚酰亚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和有关文献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增强增韧机理,包括物理化学作用和微裂纹化及裂缝与银...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同时增强增韧效果。结合环氧树脂/二氧化硅和聚酰亚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和有关文献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增强增韧机理,包括物理化学作用和微裂纹化及裂缝与银纹相互转化增强增韧机理、临界基体层厚度增韧机理、物理交联点增强增韧机理,并对不同的纳米复合材料体系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最后展望了这些机理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增强增韧机理 物理化学作用 微裂纹化 银纹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周兴平 解孝林 李国耀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4-47,共4页
简述了剑麻纤维的组成、结构及力学性能,并总结了剑麻纤维表面改性的几种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热处理、酸碱处理、有机溶剂处理;化学方法:改变表面张力、界面偶合、表面接枝聚合。同时论述了剑麻纤维的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剑麻纤维 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辅助沉积Al_2O_3薄膜的微观状态及其物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庆瑜 赵文军 +3 位作者 王平生 王亮 徐久军 朱剑豪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等微观分析手段 ,系统研究了氧离子束辅助离子束沉积方法制备的Al2 O3 薄膜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其随退火温度的变化 ,并对Al2 O3 薄膜折射率、显微硬度和膜基结合强度...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等微观分析手段 ,系统研究了氧离子束辅助离子束沉积方法制备的Al2 O3 薄膜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其随退火温度的变化 ,并对Al2 O3 薄膜折射率、显微硬度和膜基结合强度等物理特性及其随沉积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发现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制备的薄膜基本满足Al2 O3 的标准成分配比 ;在沉积温度低于 5 0 0℃制备的Al2 O3 薄膜以非晶Al2 O3 相a Al2 O3 为主 ;Al2 O3 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折射率、显微硬度随沉积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沉积温度高于 2 0 0℃时 ,薄膜与基体间的膜基结合强度将随沉积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分析表明 :薄膜表面形貌与晶体内部的结构相变有关 ,薄膜的退火相变途径为a Al2 O380 0℃ γ Al2 O310 0 0℃ γ Al2 O3 +α Al2 O312 0 0℃ α Al2 O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辅助沉积 A12O3薄膜 微观结构 表面形貌 物理特性 氧化铝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MMA接枝剑麻纤维复合材料——(Ⅱ)SF表面处理对PP/SF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兴平 解孝林 LiR.K.Y.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8-141,145,共5页
分别用碱处理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的方法对SF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SF表面处理对PP/SF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晶态结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表面处理改善了PP与SF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PP/SF共混物的... 分别用碱处理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的方法对SF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SF表面处理对PP/SF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晶态结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表面处理改善了PP与SF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PP/SF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强度,增加了β晶型PP的含量,降低了PP相的结晶度,同时提高了PP/SF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SF表面接枝PMMA比表面碱处理对PP/SF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 PMMA 接枝剑麻纤维 复合材料 SF表面处理 结构 性能 聚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醴 碱处理 界面相容性 匀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碱处理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兴平 解孝林 Li R.K.Y.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5,共5页
用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碱处理剑麻纤维(SF)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热性能、晶态结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碱处理SF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但提高了PP相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诱导了β晶型PP的生成,提高了复... 用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碱处理剑麻纤维(SF)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热性能、晶态结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碱处理SF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但提高了PP相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诱导了β晶型PP的生成,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对PP有显著的增韧效果;但弱的界面键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碱处理 剑麻纤维 复合材料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与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兴平 解孝林 LI R K Y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7,12,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得了剑麻短纤维 (SF)和CaSO4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烯 (PP)复合材料 ,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晶须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碍了PP的结晶 ,降低了复合材料中PP相的结晶度... 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得了剑麻短纤维 (SF)和CaSO4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烯 (PP)复合材料 ,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晶须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碍了PP的结晶 ,降低了复合材料中PP相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 ;SF和晶须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模量和韧性 ,但由于混杂增强复合材料弱界面键合的制约 ,晶须的高强性能并没有在复合材料中充分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晶须 聚丙烯 混杂增强 复合材料 SF PP 熔融共混 注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MMA接枝剑麻纤维复合材料(Ⅰ)剑麻纤维/MMA接枝聚合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兴平 解孝林 LiR.K.Y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7-60,共4页
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到剑麻纤维(SF)的表面,研究了接枝聚合反应的规律,并考察了接枝聚合对SF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达4h后,单体转化率趋于恒定;MMA与SF质量比在0.85左右,接枝率处于最大值;当引... 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到剑麻纤维(SF)的表面,研究了接枝聚合反应的规律,并考察了接枝聚合对SF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达4h后,单体转化率趋于恒定;MMA与SF质量比在0.85左右,接枝率处于最大值;当引发剂浓度为8mmol/L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都比较理想。SF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导致了SF的原纤化,提高了其抗湿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复合材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聚合反应 热稳定性 硝酸铈铵 引发剂 PMMA 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外场中磁光材料(BiTm)_3(FeGa)_5O_(12)薄膜畴壁运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文光 邓雪儿 +3 位作者 林长净 冯稷 程玮 吴木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通过对 (BiTm) 3 (FeGa) 5O12 膜施工加低频交变磁场 ,匀速率增加的直流磁场和同时对该膜施加这两种磁场 (复合外场 ) ,用照相划线读数方法和通过电荷耦合器件 (CCD) 计算机作数字化处理获得磁畴壁 (DW)的相对百分数。结果表明 :( 1 )... 通过对 (BiTm) 3 (FeGa) 5O12 膜施工加低频交变磁场 ,匀速率增加的直流磁场和同时对该膜施加这两种磁场 (复合外场 ) ,用照相划线读数方法和通过电荷耦合器件 (CCD) 计算机作数字化处理获得磁畴壁 (DW)的相对百分数。结果表明 :( 1 )复合外场下DW运动规律中存在交互作用项 ;( 2 )低频交变磁场幅值 ( 1 4 0A/m)远低于等效阻力场 ( 1 0 3 A/m)时 ,DW可以运动 ,但不同步 ,频率大于 1Hz时明显滞后 ,( 3 )利用图像转换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光膜 畸壁运动 相互作用 复合外场 磁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片组成的纳米薄膜材料显微结构研究
10
作者 孟祥敏 尚乃贵 +2 位作者 李振声 I.Bello 李述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3-614,共2页
关键词 纳米薄膜材料 显微结构 碳纳米材料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方法合成导电聚芳双硫醚/石墨剥离纳米复合材料(英文)
11
作者 肖敏 杜续生 +1 位作者 孟跃中 张世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9期47-49,共3页
利用季胺盐对氧化石墨进行有机化来改善氧化石墨层间的化学环境和扩大其层间距离。再将环状芳香双硫醚化合物插层到其层间。后经层间的环状芳香双硫醚化合物原位热开环聚合,合成了石墨片层剥离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的聚芳双硫醚/石墨纳米... 利用季胺盐对氧化石墨进行有机化来改善氧化石墨层间的化学环境和扩大其层间距离。再将环状芳香双硫醚化合物插层到其层间。后经层间的环状芳香双硫醚化合物原位热开环聚合,合成了石墨片层剥离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的聚芳双硫醚/石墨纳米复合材料。XRD及TEM均证明了无机片层在聚合物基体中呈剥离分散状态。电导率测试表明所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氧化石墨提高了近5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纳米复合材料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Ⅰ:个例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屹岷 陈仲良 +1 位作者 毛江玉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分析场和NCAR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孟加拉湾季风和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副热带环流的大尺度和天气尺度特征,探讨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与南海季风爆发之间的物理联系及孟加拉湾季风气旋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对...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分析场和NCAR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孟加拉湾季风和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副热带环流的大尺度和天气尺度特征,探讨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与南海季风爆发之间的物理联系及孟加拉湾季风气旋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对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5月爆发的东亚季风展现出典型的从孟加拉湾地区东传发展到南海地区的过程。随着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和对流活动增强、北移,南海北部出现了低层西风和对流活动,领先于副热带高压在南海地区减弱和撤退。结果还显示南海北部地区的对流凝结加热有助于该地区经向温度梯度的反转,在热成风关系的制约下南海上空副热带高压脊面的垂直倾斜由冬季型转向夏季型,季风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南海 热带环流 大尺度 天气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含量对Sn-Cu钎料与Cu、Ni基板钎焊界面IMC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何大鹏 于大全 +1 位作者 王来 C M L Wu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1-708,共8页
研究了不同铜含量的Sn—xCu钎料(x=0,0.1%,0.3%,0.7%,0.9%,1.5%)与Cu板和Ni板在260、280和290℃钎焊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成分和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钎料与Cu板钎焊时,钎焊温度越高,界面处形成的Cu6Sn5 IMC... 研究了不同铜含量的Sn—xCu钎料(x=0,0.1%,0.3%,0.7%,0.9%,1.5%)与Cu板和Ni板在260、280和290℃钎焊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成分和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钎料与Cu板钎焊时,钎焊温度越高,界面处形成的Cu6Sn5 IMC厚度越大,而在同一钎焊温度下,随着钎料中铜含量的增加,IMC的厚度先减少后增加;与Ni板钎焊时,界面IMC的厚度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界面化合物的成分和形貌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当Cu含量小于0.3%(质量分数)时,界面处形成了连续的(CuxNi1-x)3Sn4层;而当Cu含量为0.7%时,界面处同时存在着短棒状(CuxNi1-x)3Sn4和大块状(CuxNi1-x)6Sn5IMC;当铜含量继续增大时(0.9%~1.5%),(CuxNi1-x)3Sn4IMC消失,只发现了棒状(CuxNi1-x)6Sn5IMC。讨论了钎料中Cu含量对与Cu、Ni基板钎焊接头界面化合物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CuxNi1-x)6Sn5IMC的形成和长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u钎料 金属间化合物(IMC) 钎焊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Ⅱ:数值试验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屹岷 陈仲良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9,C001,C002,共12页
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期间该地区旺盛的对流凝结加热对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孟加拉湾地区引入模拟的对流凝结潜热使该地区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引起了孟加拉湾季风的爆发。同时由于对... 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期间该地区旺盛的对流凝结加热对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孟加拉湾地区引入模拟的对流凝结潜热使该地区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引起了孟加拉湾季风的爆发。同时由于对凝结加热的非对称Rossby响应,在南海北部导致西风出现和增强及垂直上升运动。因低层水汽平流的共同作用下,在南海北部引起了对流的发展。而正是南海北部的凝结加热促使南海地区温度经向梯度逆转,使副热带高压脊面的倾斜从冬季型转为夏季型,即低层的副热带高压减弱南移。最后当对流在南海地区发展起来时,副热带高压移出南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南海 热带环流 大尺度 天气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孔剂法制备孔隙率可控的多孔镍钛合金(英文)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宇鹏 钟志源 张新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8-942,968,共6页
用常规粉末冶金烧结法结合造孔剂技术制备了多孔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特征主要取决于所用造孔剂的尺寸和形貌,而孔隙率可以通过加入造孔剂的含量来调控;所制备合金的主要成分是B2相和B19’相的NiTi,在经高温固溶处理后... 用常规粉末冶金烧结法结合造孔剂技术制备了多孔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特征主要取决于所用造孔剂的尺寸和形貌,而孔隙率可以通过加入造孔剂的含量来调控;所制备合金的主要成分是B2相和B19’相的NiTi,在经高温固溶处理后仍有极少量的Ti2Ni,Ni3Ti和Ni4Ti3等杂质相存在,而且合金杂质相的含量随造孔剂加入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对合金的相变热分析表明,在从高温降至低温过程中多孔镍钛发生特殊的三阶段相变,这主要是由合金成分和相组成在晶界的不均匀造成的。最后,研究表明相变对多孔镍钛合金的阻尼性能(内耗)有独特的影响,而孔隙率对阻尼的影响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相变 造孔剂 内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处理对SF/PP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兴平 解孝林 LI R.K.Y.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剑麻短纤维(SF)增强聚丙烯(PP)的复合材料,研究了SF表面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的晶形结构、微观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处理削弱了SF在PP结晶过程中的异相成核作... 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剑麻短纤维(SF)增强聚丙烯(PP)的复合材料,研究了SF表面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的晶形结构、微观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处理削弱了SF在PP结晶过程中的异相成核作用,降低了SF/PP复合材料中PP相的结晶度、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提高了复合材料中β-晶型PP的相对含量;增强了SF/PP的界面键合,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处理 结构和性能 异相成核作用 PP复合材料 增强聚丙烯 注塑成型 微观结构 结晶过程 硅烷处理 力学性能 结晶速率 结晶温度 相对含量 Β-晶型 冲击强度 短纤维 热性能 结晶度 熔融 晶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GHz MEMS矩形波导滤波器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兴海 单光存 +4 位作者 郑英彬 杜亦佳 陈颖慧 鲍景富 苏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5-169,共5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采用微机械制造(MEMS)技术加工的D波段矩形波导膜片滤波器.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HFSS分析了滤波器内腔镀膜厚度、粗糙度以及感性膜片厚度对滤波器主要性能的影响.采用MEMS深刻蚀工艺(DRIE)成功加工出了滤波器主体结构.通...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采用微机械制造(MEMS)技术加工的D波段矩形波导膜片滤波器.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HFSS分析了滤波器内腔镀膜厚度、粗糙度以及感性膜片厚度对滤波器主要性能的影响.采用MEMS深刻蚀工艺(DRIE)成功加工出了滤波器主体结构.通过完成结构深刻蚀、金属电镀和键合等关键工艺,首次制造出了D波段MEMS波导滤波器.样品测试结果为插入损耗0.4~0.7 dB,中心频率(140±3)GHz,带外抑制为≥18 dB,样品主要技术指标与设计值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滤波器 太赫兹 DR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N掺杂TiO_2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性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理成 储成林 +3 位作者 董寅生 盛晓波 林萍华 朱剑豪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3-757,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Ti源,尿素为N源,直接低温水热合成N掺杂TiO2粉末,并以泡沫镍为载体负载N掺杂TiO2粉末.采用XRD、SEM、TEM、UV-Vis和XPS对N掺杂TiO2粉末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的性能.结果表明N原子成功地掺杂到TiO2... 以钛酸四丁酯为Ti源,尿素为N源,直接低温水热合成N掺杂TiO2粉末,并以泡沫镍为载体负载N掺杂TiO2粉末.采用XRD、SEM、TEM、UV-Vis和XPS对N掺杂TiO2粉末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的性能.结果表明N原子成功地掺杂到TiO2晶格中,使其晶格常数a和c变大.N原子替代了晶格中部分O原子和Ti原子,N的化学价态表现为Ti-N-Ti和O-N-O形式,N掺杂TiO2可描述成Ti1-yO2-xNx+y-TiO2-xNx形式,其吸收边界红移到600nm处.SEM结果表明N掺杂TiO2可以均匀弥散地分布于泡沫镍的载体上,且具有高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TIO2 泡沫镍 可见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粉的水热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苏理成 储成林 +4 位作者 董寅生 郭超 盛晓波 林萍华 朱剑豪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15-818,822,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NH4Cl为分散剂,不经高温煅烧,直接低温水热合成纳米TiO2粉。采用FT-IR,XRD,TEM等方法研究了低温高压水热条件和NH4Cl浓度对TiO2粉的相组成、组织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的性能。结果表明,... 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NH4Cl为分散剂,不经高温煅烧,直接低温水热合成纳米TiO2粉。采用FT-IR,XRD,TEM等方法研究了低温高压水热条件和NH4Cl浓度对TiO2粉的相组成、组织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的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具有锐钛矿相结构且无有机物残留。晶粒尺寸随着水热合成温度增高(120-180℃)而增大,随着NH4Cl/TBOT的摩尔比(0.1-0.5)增加而减小,但纳米粉逐渐出现团聚现象。水热温度为160℃以及NH4Cl/TBOT=0.25条件下合成的锐钛矿相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颗粒尺寸约为14 nm,且有高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相TIO2 水热合成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溪越窑和洪州窑瓷片的X荧光分析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宝鎏 王建平 +1 位作者 权奎山 陈铁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2期8-14,共7页
用能量色散型X荧光分析仪测量了慈溪寺龙口等6个越窑窑址和洪州窑4个窑址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在两地均观察到近距离窑址出土瓷胎间化学组成的差异,观察到越窑瓷釉配方的稳定性和南宋晚期时的明显进步,提出了洪州青瓷中铁含量从东... 用能量色散型X荧光分析仪测量了慈溪寺龙口等6个越窑窑址和洪州窑4个窑址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在两地均观察到近距离窑址出土瓷胎间化学组成的差异,观察到越窑瓷釉配方的稳定性和南宋晚期时的明显进步,提出了洪州青瓷中铁含量从东汉到晚唐的马鞍形变化,可能反映洪州窑在晚唐的衰落和低铁原料的不易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洪州窑 古青瓷 X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