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工程制度、管理与技术协同创新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程保全 黄健陵 +3 位作者 李志伟 彭春艳 蔡超勋 陈辉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1-801,共11页
为探索铁路工程制度、管理与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验证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法,从制度、管理与技术3个维度识别铁路工程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关键影响因... 为探索铁路工程制度、管理与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验证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法,从制度、管理与技术3个维度识别铁路工程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关键影响因素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关键影响因素之间及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进行模拟计算与结果分析。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原理与作用过程,提出铁路工程创新绩效提升途径。研究发现影响铁路工程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工程法律制度、创新政策、关系型管理、契约型管理、工程技术需求和创新资源投入,这些关键因素相互作用,且每一个关键影响因素都对铁路工程项目的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关系。为了进一步提升铁路工程项目的创新绩效,有必要发挥铁路工程协同创新制度保障作用,加大铁路工程协同创新管控力度,并构建铁路工程协同创新技术网络。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工程创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实践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创新策略、合理政策,并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创新绩效提升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协同创新 影响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时空数据驱动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范式变革趋向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蕴豪 王威汐 +1 位作者 乔永康 彭芳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3,93,共8页
文章分析了复合目标导向下的地下空间规划数据驱动需求,归纳了多源时空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地下空间规划应用场景。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发展要求,从技术方法、成果形式、管控模式、管控要素等角度诠释了多源时空数据环境中的地... 文章分析了复合目标导向下的地下空间规划数据驱动需求,归纳了多源时空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地下空间规划应用场景。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发展要求,从技术方法、成果形式、管控模式、管控要素等角度诠释了多源时空数据环境中的地下空间规划范式变革。针对数据驱动型地下空间规划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并构建了数据驱动型地下空间规划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时空数据 地下空间规划 范式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P实验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研究
3
作者 程保全 黄健陵 +3 位作者 董博 罗琪 骆晓伟 陈辉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67-477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测度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从生理机能、认知功能与工作经验3个维度解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识别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提出... 本研究旨在测度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从生理机能、认知功能与工作经验3个维度解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识别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提出实验假设。在此基础上,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的方法,以N400成分作为关键指标,设计和开展实验,测度大龄建筑工人的不同维度自我认知偏差,验证实验假设。通过对N400成分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ERP波形图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结合参与者的年龄、工伤经历、体检习惯和安全培训经历等社会人口学变量,验证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普遍存在,并探究影响大龄建筑工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龄建筑工人普遍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生理机能和认知功能的退化,且存在对个人工作经验的过度依赖现象;年龄较大、有工伤经历、有定期体检习惯以及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的大龄建筑工人的自我认知偏差上表现出更低的倾向。这些发现揭示了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的真实存在,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引发的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应当调整大龄建筑工人的工作安排,提供定期体检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本研究成果为施工安全管理和建筑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创新策略,解决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P实验 大龄建筑工人 自我认知偏差 职业安全 N4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矫正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倪国栋 高兰 +2 位作者 王宪儒 谷甜甜 王天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6-162,共7页
为探讨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机制,基于文献调研构建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机制理论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安全不服从行为和... 为探讨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机制,基于文献调研构建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机制理论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安全不服从行为和安全不参与行为有显著矫正作用,敬业度在工作满意度和建筑工人安全不服从行为与安全不参与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对于新生代建筑工人,工作满意度通过敬业度对安全不服从行为矫正效应小于对安全不参与行为的矫正效应,对于老一代建筑工人,矫正效应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矫正其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满意度 敬业度 不安全行为 建筑工人 代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矿井岩层注水采热协同巷道通风降温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宇 王运敏 +2 位作者 李孜军 李刚 刘华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18-3531,共14页
矿井地热开采调控井下热环境是将热害治理转变为热能利用的主动降温方法。为研究矿井非饱和含水岩层注水采热下巷道降温特征及地热系统采热性能,建立了巷道通风-岩层气液两相渗流非等温传热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并利用室内物理实验验证了... 矿井地热开采调控井下热环境是将热害治理转变为热能利用的主动降温方法。为研究矿井非饱和含水岩层注水采热下巷道降温特征及地热系统采热性能,建立了巷道通风-岩层气液两相渗流非等温传热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并利用室内物理实验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岩层注水对巷道围岩降温作用滞后于引起的围岩含水率变化,毛细作用下注入水在岩层内渗流迁移过程中形成明显的含水率梯度变化区域。岩层注水70 d后,巷道内风温下降幅度开始增大,在400 d时巷道风流平均温度比无注水措施时低0.47℃。生产井周围岩体含水率在300 d时开始逐渐增加,启动生产井负压抽采后,生产井中的含水率逐渐增大,在第500 d时生产井中含水量达到饱和。生产井抽采270 d后产热功率达到最大值82.33 kW,地热系统运行1000 d后累计产热量达到6.28×10^(12)J。矿井非饱和岩层注水采热周期包括迁移蓄热、高温低产、高温高产、降温降产四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害治理 通风传热 矿井地热 数值模拟 深部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颗粒三维形态的定量表征方法 被引量:39
6
作者 付茹 胡新丽 +2 位作者 周博 汪华斌 王剑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3-490,共8页
颗粒形态是影响砂土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影响砂土在低应力状态下的抗剪强度、剪胀效应和临界状态行为,以及高应力状态下的颗粒破碎行为。因此,准确地重构砂粒的三维形态,并量化计算其形态表征参数是研究砂粒形态效应的前提工作。... 颗粒形态是影响砂土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影响砂土在低应力状态下的抗剪强度、剪胀效应和临界状态行为,以及高应力状态下的颗粒破碎行为。因此,准确地重构砂粒的三维形态,并量化计算其形态表征参数是研究砂粒形态效应的前提工作。借助于高精度的CT扫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得近海石英砂和风化花岗岩残积砂这两类砂土颗粒的三维形态信息。采用球谐函数序列实现两种砂颗粒三维形态的准确重构,并通过球谐函数分析计算砂土颗粒的体积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球谐重构的三维砂粒表面,提出了实用性的方法来计算砂粒的表面积、表面曲率和三维尺寸等,进而计算砂粒的三维球度、圆度和伸长率等形态表征参数。结果表明,当球谐函数阶达到15时,其重构的砂粒基本形状和表面纹理均与真实砂粒非常接近;近海石英砂在水流搬运和磨蚀的作用下颗粒形态较为规则和圆滑,球度和圆度较大,而风化花岗岩残积砂则在物理风化和剥蚀作用下颗粒形态较为复杂和粗糙,球度和圆度较小;而这两种地质作用对砂土颗粒的伸长率则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态 X射线计算断层扫描 图像处理 球谐函数分析 形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旅客紧急疏散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涛 陈娟 +1 位作者 马剑 卢兆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4,共7页
我国地铁建设和运营里程迅速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客流,缓解了路面交通压力,但同时也给突发事件下的人员疏散带来隐患.地铁车站旅客疏散不同于一般建筑疏散,其在自底向上的疏散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瓶颈约束,目前尚缺乏相关实验研究.本文设计... 我国地铁建设和运营里程迅速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客流,缓解了路面交通压力,但同时也给突发事件下的人员疏散带来隐患.地铁车站旅客疏散不同于一般建筑疏散,其在自底向上的疏散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瓶颈约束,目前尚缺乏相关实验研究.本文设计并开展了地铁车站旅客疏散实验,在相同疏散条件和环境下,比较了垂向疏散连接步梯和扶梯用于疏散的通行效率,以及平面疏散瓶颈转轴式闸机及双开门扉式闸机用于疏散时的通行效率,并对结果可靠性及其差异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疏散条件和环境下,相比步梯而言,自动扶梯具有更好的疏散效率;三杆式闸机可提供高于规范值的通过能力,双开门通过能力更稳定.研究结果不仅为大型地铁车站旅客疏散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对突发事件下疏散方案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通行效率 疏散实验 地铁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平屋盖风荷载特性及风压预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伏彬 唐宾芳 +1 位作者 蔡虬瑞 李秋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开展了大跨平屋盖结构刚性模型试验,获得了屋盖表面测点的风压时程,分析了典型风向下屋盖表面平均风压与脉动风压特性。结合本征正交分解技术(POD)与BP神经网络法,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大跨结构进行空间插值的机器学习法...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开展了大跨平屋盖结构刚性模型试验,获得了屋盖表面测点的风压时程,分析了典型风向下屋盖表面平均风压与脉动风压特性。结合本征正交分解技术(POD)与BP神经网络法,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大跨结构进行空间插值的机器学习法—POD-BPNN法,实现了对风压的高效预测。预测的平均风压系数、脉动风压系数、脉动风压的时域与频域特性均与风洞试验值相吻合。表明运用POD-BPNN方法预测大跨结构表面风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平屋盖 平均风压 脉动风压 本征正交分解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颗粒土微观力学行为试验的微型三轴试验仪 被引量:15
9
作者 程壮 王剑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3-1129,共7页
颗粒土的微观力学行为(如土颗粒的运动与破碎等)决定着其宏观应力-应变行为,如应变局部化、应力硬化等。为研究颗粒土的微观力学行为,开发了一台微型三轴试验装置。它的轴向加载系统由伺服控制的步进转动马达与涡轮传动的减速器组成,围... 颗粒土的微观力学行为(如土颗粒的运动与破碎等)决定着其宏观应力-应变行为,如应变局部化、应力硬化等。为研究颗粒土的微观力学行为,开发了一台微型三轴试验装置。它的轴向加载系统由伺服控制的步进转动马达与涡轮传动的减速器组成,围压由GDS压力控制器提供,压力室采用高透光率,高强度的轻质材料制成。借助于X射线显微CT及图像处理分析技术,该装置能实现对干砂土微尺寸试样(直径为8 mm,高度为16 mm)在三轴剪切条件下微观特性的无损检测。采用该三轴试验装置对粒径为0.60~1.18 mm的LBS(Leighton Buzzard sand)试样在1.5 MPa的围压下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装置测得应力-应变曲线合理,显微CT图像特征清晰,能够用于颗粒土体微观土力学行为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三轴仪 X射线显微CT 无损检测 微观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thfinder的考虑不同出口位置的舰船舱室疏散问题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丹妍 卢兆明 +2 位作者 黄玉彪 郑源 杨立中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通过模拟某舰船生活区舱室人员的疏散过程,得出其疏散规律,并对舱室内部房间出口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出口设置。结果表明:人员在该舱室内进行疏散时,易产生拥堵,人均拥堵时间占人均疏散时间的29.41%,拥堵的位置位于走廊的中部与各汇流区... 通过模拟某舰船生活区舱室人员的疏散过程,得出其疏散规律,并对舱室内部房间出口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出口设置。结果表明:人员在该舱室内进行疏散时,易产生拥堵,人均拥堵时间占人均疏散时间的29.41%,拥堵的位置位于走廊的中部与各汇流区域;优化后,疏散效率最高能提高6.82%,且出口靠左布置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种布置条件,建议采用出口的靠左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FINDER 疏散 出口位置 舰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台风全局化结构及风场特征实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运成 傅继阳 +2 位作者 李秋胜 陈柏纬 陈雯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46,共18页
基于探空气球、雷达风廓线仪等设备长期观测数据,对影响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的全局化结构及风场特征进行了实测研究。以典型台风为例,考察了系统水平及垂直主结构特征,揭示了台风双眼壁结构、眼壁置换现象以及登陆后结构的轴非对称变化特... 基于探空气球、雷达风廓线仪等设备长期观测数据,对影响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的全局化结构及风场特征进行了实测研究。以典型台风为例,考察了系统水平及垂直主结构特征,揭示了台风双眼壁结构、眼壁置换现象以及登陆后结构的轴非对称变化特征。提出了台风气压场水平轴非对称模型和垂直剖线模型,分析了台风气压场两关键参数(最大风速半径及Holland-B)数值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参数间的内在关系。采用复合分析技术,对不同来流状况下台风边界层风场特征进行研究,考察了风速剖线低空急流和风向随高度偏转的特征及其随径向距离和来流地貌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以低空急流为特征的台风垂直剖线经验模型,为精确化评估高层建筑风荷载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对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全局化结构及风场特征的认识,并为合理评估该地区台风风灾害及构筑物台风风效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实测 全局化结构 风场 风剖线模型 轴非对称气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形状和破碎的胶结钙质砂力学行为离散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壮 侯敏 王剑锋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5-323,共9页
钙质砂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海岛礁工程建设中。本文通过建立考虑钙质砂真实颗粒形状和颗粒破碎的胶结钙质砂离散元模型,研究了二维剪切条件下试样的宏微观力学行为,包括应力-应变行为、颗粒破碎、胶结破坏、位移场... 钙质砂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海岛礁工程建设中。本文通过建立考虑钙质砂真实颗粒形状和颗粒破碎的胶结钙质砂离散元模型,研究了二维剪切条件下试样的宏微观力学行为,包括应力-应变行为、颗粒破碎、胶结破坏、位移场和裂纹随剪应变的演化规律,讨论了颗粒形状、颗粒粒径范围、颗粒强度和水泥胶结强度对胶结钙质砂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钙质砂颗粒粒径区间越宽,胶结钙质砂的强度越高。同一级配条件下,考虑真实颗粒形状的胶结钙质砂试样比圆颗粒试样的强度更高,试样总体颗粒破碎率也更高。钙质砂颗粒的强度越高,胶结钙质砂的性能越好。但是提高水泥的强度对胶结钙质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钙质砂的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钙质砂 离散元 颗粒形状 颗粒破碎 CT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开合屋盖风荷载与风致响应试验与数值计算研究
13
作者 陈伏彬 蔡虬瑞 +2 位作者 翁兰溪 周晋芳 李秋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5,共8页
为研究屋盖开孔对大跨结构风效应的影响,在边界层风洞中开展了大跨开合屋盖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分析了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布特征,基于时域分析法研究了屋盖开合对风致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跨结构模态密集,第一阶模态能量最大,高阶成... 为研究屋盖开孔对大跨结构风效应的影响,在边界层风洞中开展了大跨开合屋盖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分析了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布特征,基于时域分析法研究了屋盖开合对风致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跨结构模态密集,第一阶模态能量最大,高阶成分的贡献不容忽视;屋盖开洞能有效的减小屋面风荷载,降低位移响应与加速度响应,减小风振系数。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开合屋盖风荷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开合屋盖 风荷载 风致响应 风振系数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