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香港多媒体电脑辅助语言学习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
1
1
作者
蔺荪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27-28,共2页
香港多媒体电脑辅助语言学习系统的设计蔺荪最近香港学生的语言程度又一次受到大众关注。导致香港普遍语文水平倒退的原因很多,如九年免费教育,长期的言文不统一,班级太大,老师工作量繁重,社会重英轻中,潮流趋向以视象为传播媒体...
香港多媒体电脑辅助语言学习系统的设计蔺荪最近香港学生的语言程度又一次受到大众关注。导致香港普遍语文水平倒退的原因很多,如九年免费教育,长期的言文不统一,班级太大,老师工作量繁重,社会重英轻中,潮流趋向以视象为传播媒体等。言文不统一不光只中文是这样,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系统
辅助语言
多媒体电脑
香港
语文水平
自然语言处理
资源分配
课程软件
语言学
学习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基于字词联合解码的中文分词方法
被引量:
42
2
作者
宋彦
蔡东风
+1 位作者
张桂平
赵海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66-2375,共10页
近年来基于字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中文分词的性能,借助于优秀的学习算法,由字构词逐渐成为中文分词的主要技术路线.然而,基于字的方法虽然在发现未登录词方面有其优势,却往往在针对表内词的切分效果方面不及基于词的方法,而且还损失了一...
近年来基于字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中文分词的性能,借助于优秀的学习算法,由字构词逐渐成为中文分词的主要技术路线.然而,基于字的方法虽然在发现未登录词方面有其优势,却往往在针对表内词的切分效果方面不及基于词的方法,而且还损失了一些词与词之间的信息以及词本身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基于字的条件随机场模型与基于词的Bi-gram语言模型的切分策略,实现了字词联合解码的中文分词方法,较好地发挥了两个模型的长处,能够有效地改善单一模型的性能,并在SIGHAN Bakeoff3的评测集上得到了验证,充分说明了合理的字词结合方法将有效地提高分词系统的性能,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分词
联合解码
语言模型
条件随机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文CCG树库的构建
被引量:
12
3
作者
宋彦
黄昌宁
揭春雨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21,共7页
组合范畴语法(CCG)是一种类型驱动的语法,可以高度词例化(lexicalized)并兼顾句法和一定程度上语义的表达,可为深层次的文本分析提供有效支持。将CCG应用于真实文本分析需要编制大规模的词库,为了避免为此付出的昂贵人力和资源,一个经...
组合范畴语法(CCG)是一种类型驱动的语法,可以高度词例化(lexicalized)并兼顾句法和一定程度上语义的表达,可为深层次的文本分析提供有效支持。将CCG应用于真实文本分析需要编制大规模的词库,为了避免为此付出的昂贵人力和资源,一个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利用现有短语句法树库来自动生成CCG树库。该文提出在清华中文树库的基础上自动生成CCG树库的方法,在预定义的中文句型和基于清华树库的动词子范畴框架的支持下,通过标准转换算法,得到一个包含32 737句、超过35万词次的中文CCG树库。该树库通过手工和自动评价验证,又与已有文献所报告的多语种CCG树库构建工作比较,均证明该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范畴语法
树库
中文句型
动词子范畴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粤语自然会话中“即係”的话语功能及其标记化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惟
高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5,共9页
文章对粤语中通常认为系词之一的"即係"(zikhai)在自然会话中的功能进行了描述。作者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3个共计78分钟的日常会话中所发现的246个含zikhai的会话片段一一作了分析,发现zikhai在粤语词典通常定义的两个语法功...
文章对粤语中通常认为系词之一的"即係"(zikhai)在自然会话中的功能进行了描述。作者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3个共计78分钟的日常会话中所发现的246个含zikhai的会话片段一一作了分析,发现zikhai在粤语词典通常定义的两个语法功能——作系动词或者语篇连接词——在会话中很少见,而常见的是另三种会话功能:解释说明标记、修补标记和停顿填充词。换言之,会话交际中,zikhai已经超越了该词原来的语义范畴,扩展为一个组织、构造话轮的话语标记。zikhai的功能扩展说明了语义扩展和语法化的发生。根据不同功能之间的关联,本文还描绘了zikhai的标记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互动功能
语法化
会话分析
即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
被引量:
20
5
作者
陈莉
李宝伦
潘海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认为"不"拥有独立的否定投射,并担当否定功能投射的中心语,而不是动词短语嫁接语,也不是动词附缀。有关"不"的两个现象,一是通过否定词中心语移位所产生的末尾...
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认为"不"拥有独立的否定投射,并担当否定功能投射的中心语,而不是动词短语嫁接语,也不是动词附缀。有关"不"的两个现象,一是通过否定词中心语移位所产生的末尾否定词问句,二是汉语中否定词和情态动词的结合方式,都证明了"不"否定中心语的地位;文章还重新讨论了先前研究中借以佐证"不"为动词短语嫁接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认为它们不足以证明"不"为嫁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中心语
否定功能投射
动词短语嫁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张隆溪教授的访谈
被引量:
3
6
作者
梁建东
张隆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119,共7页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一直以来是张隆溪教授最为深切的关怀和愿望之一,他认为自己在海外求学、研究的个人经历就充分说明,在英语已经成为西方主流学术话语的前提下,中国的人文学者同样也有可能进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并在一种平...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一直以来是张隆溪教授最为深切的关怀和愿望之一,他认为自己在海外求学、研究的个人经历就充分说明,在英语已经成为西方主流学术话语的前提下,中国的人文学者同样也有可能进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并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与西方学者的沟通和对话。张教授进而指出这种对话对于中西方学术界双方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此,国内学者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积极的态度看待并投入到学术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去。张教授最后还对国内外语学院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善意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隆溪
当代中国学术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辩者有不见:当叶维廉遭遇宇文所安
被引量:
9
7
作者
张万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3,共7页
叶维廉和宇文所安都以中西比较的方式研究中国诗学思想,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们二人眼中的中国诗学正好相反。叶维廉认为中国诗完全达到了“无我”和“以物观物”的境界,宇文所安则认为中国诗记录了诗人真实情感和真实经验...
叶维廉和宇文所安都以中西比较的方式研究中国诗学思想,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们二人眼中的中国诗学正好相反。叶维廉认为中国诗完全达到了“无我”和“以物观物”的境界,宇文所安则认为中国诗记录了诗人真实情感和真实经验。他们一个看到的是诗中无我,一个看到的是诗中全是真实的自我。然后,他们根据自己看到的图像拼出中国诗学的全景。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看起来容易解释:他们以风格不同的诗人为对象,阐发了中国诗学中的不同传统。但是,在他们的比较研究思路的背后,却有相同的误区,即他们为了突出中西文学思想的不同,各自从西方理论中找出一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套用在中西文学的对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宇文所安
无我
自传
比较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以“把”字句为例
被引量:
9
8
作者
郑定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在对10000个有效的"把"字句的形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认识:一、目前给出的语义上的规则可操作性不高;二、必须重视形式化的句法取向;三、必须善于利用语料库语言学,让事实说话,树事实权威。
关键词
“把”字句
句法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海外学者比较诗学研究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
3
9
作者
张万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海外学者在比较诗学研究中的得与失,能为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梳理了海外学者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从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形态:对应、对立、对流。第一种形态是在中西文学理论之间寻找概念或术语的“对应”,缺点是会流于表面化...
海外学者在比较诗学研究中的得与失,能为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梳理了海外学者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从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形态:对应、对立、对流。第一种形态是在中西文学理论之间寻找概念或术语的“对应”,缺点是会流于表面化;第二种形态是致力于证明中西文学思想深层的“对立”,缺点是会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第三种形态是以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为平台,让相关的中西理论相互参照、相互启发,达到一种对流、互补的效果,从而扩展我们对于根本的文学理论问题的认识,值得进一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对应
对立
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视觉信息与辅音感知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彬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3-411,共9页
第一方言为某些南方方言(如广东话)的人,在学习英语和普通话里的/l/和/n/这一对音时往往感觉两者比较难以区分。由于短期听觉强化训练对这两个音正确识别率的提高有限,文章意在探讨视觉信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往对于视觉信息与语言感...
第一方言为某些南方方言(如广东话)的人,在学习英语和普通话里的/l/和/n/这一对音时往往感觉两者比较难以区分。由于短期听觉强化训练对这两个音正确识别率的提高有限,文章意在探讨视觉信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往对于视觉信息与语言感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可观察到的发音特征(如发音位置)在语言感知中的作用,而对于发音方式的视觉信息差异则关注较少,且主要集中在/r/和/l/这一对音上。/l/与/n/同属齿龈音,有相近的发音位置,虽然理论上认为这两者的发音过程中应该没有视觉上的差异,但通过研究本族语为美式英语的人的发音录像,发现这两个音其实存在较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舌尖的位置上。最后,文章测试了这一视觉信息在英语/l/与/n/辨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这一较明显的视觉信息确实能够帮助提高这对英语辅音的正确感知率,但是这种辅助作用表现得并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信息感知
多模式语音学习
跨语言语音感知
英语辅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香港多媒体电脑辅助语言学习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
1
1
作者
蔺荪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27-28,共2页
文摘
香港多媒体电脑辅助语言学习系统的设计蔺荪最近香港学生的语言程度又一次受到大众关注。导致香港普遍语文水平倒退的原因很多,如九年免费教育,长期的言文不统一,班级太大,老师工作量繁重,社会重英轻中,潮流趋向以视象为传播媒体等。言文不统一不光只中文是这样,英...
关键词
学习系统
辅助语言
多媒体电脑
香港
语文水平
自然语言处理
资源分配
课程软件
语言学
学习成效
分类号
H08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基于字词联合解码的中文分词方法
被引量:
42
2
作者
宋彦
蔡东风
张桂平
赵海
机构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知识工程中心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出处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66-237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084200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No.2006AA01Z148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No.207148~~
文摘
近年来基于字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中文分词的性能,借助于优秀的学习算法,由字构词逐渐成为中文分词的主要技术路线.然而,基于字的方法虽然在发现未登录词方面有其优势,却往往在针对表内词的切分效果方面不及基于词的方法,而且还损失了一些词与词之间的信息以及词本身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基于字的条件随机场模型与基于词的Bi-gram语言模型的切分策略,实现了字词联合解码的中文分词方法,较好地发挥了两个模型的长处,能够有效地改善单一模型的性能,并在SIGHAN Bakeoff3的评测集上得到了验证,充分说明了合理的字词结合方法将有效地提高分词系统的性能,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中文分词
联合解码
语言模型
条件随机场模型
Keywords
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joint decoding
language model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model
分类号
TP30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文CCG树库的构建
被引量:
12
3
作者
宋彦
黄昌宁
揭春雨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微软亚洲研究院
出处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21,共7页
基金
本文所述工作主要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完成,其中一、三作者受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研究资助局(RGC)GRF项目9041597(CityU144410)部分资助
文摘
组合范畴语法(CCG)是一种类型驱动的语法,可以高度词例化(lexicalized)并兼顾句法和一定程度上语义的表达,可为深层次的文本分析提供有效支持。将CCG应用于真实文本分析需要编制大规模的词库,为了避免为此付出的昂贵人力和资源,一个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利用现有短语句法树库来自动生成CCG树库。该文提出在清华中文树库的基础上自动生成CCG树库的方法,在预定义的中文句型和基于清华树库的动词子范畴框架的支持下,通过标准转换算法,得到一个包含32 737句、超过35万词次的中文CCG树库。该树库通过手工和自动评价验证,又与已有文献所报告的多语种CCG树库构建工作比较,均证明该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组合范畴语法
树库
中文句型
动词子范畴框架
Keywords
combinatory categorical grammar
treebank
Chinese sentence pattern
verb sub-categorization frame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粤语自然会话中“即係”的话语功能及其标记化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惟
高华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深圳
大学
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基金
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基金(General Research Fund,GRF,CityU151408)资助
文摘
文章对粤语中通常认为系词之一的"即係"(zikhai)在自然会话中的功能进行了描述。作者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3个共计78分钟的日常会话中所发现的246个含zikhai的会话片段一一作了分析,发现zikhai在粤语词典通常定义的两个语法功能——作系动词或者语篇连接词——在会话中很少见,而常见的是另三种会话功能:解释说明标记、修补标记和停顿填充词。换言之,会话交际中,zikhai已经超越了该词原来的语义范畴,扩展为一个组织、构造话轮的话语标记。zikhai的功能扩展说明了语义扩展和语法化的发生。根据不同功能之间的关联,本文还描绘了zikhai的标记化途径。
关键词
话语标记
互动功能
语法化
会话分析
即係
Keywords
discourse marker interactional function grammaticalization conversation analysiszikhai
分类号
H178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
被引量:
20
5
作者
陈莉
李宝伦
潘海华
机构
上海交通
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香港
九龙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基金
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RGC GRF项目(CityU 144309,CityU 146311,CityU 146509)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认为"不"拥有独立的否定投射,并担当否定功能投射的中心语,而不是动词短语嫁接语,也不是动词附缀。有关"不"的两个现象,一是通过否定词中心语移位所产生的末尾否定词问句,二是汉语中否定词和情态动词的结合方式,都证明了"不"否定中心语的地位;文章还重新讨论了先前研究中借以佐证"不"为动词短语嫁接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认为它们不足以证明"不"为嫁接语。
关键词
否定中心语
否定功能投射
动词短语嫁接语
Keywords
negative marker NegP adjunct of VP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张隆溪教授的访谈
被引量:
3
6
作者
梁建东
张隆溪
机构
苏州
大学
文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119,共7页
文摘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一直以来是张隆溪教授最为深切的关怀和愿望之一,他认为自己在海外求学、研究的个人经历就充分说明,在英语已经成为西方主流学术话语的前提下,中国的人文学者同样也有可能进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并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与西方学者的沟通和对话。张教授进而指出这种对话对于中西方学术界双方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此,国内学者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积极的态度看待并投入到学术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去。张教授最后还对国内外语学院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善意批评。
关键词
张隆溪
当代中国学术
国际化
分类号
G322.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辩者有不见:当叶维廉遭遇宇文所安
被引量:
9
7
作者
张万民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3,共7页
基金
香港城市大学Start-up Grant项目“近五十年英美学界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叶维廉和宇文所安都以中西比较的方式研究中国诗学思想,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们二人眼中的中国诗学正好相反。叶维廉认为中国诗完全达到了“无我”和“以物观物”的境界,宇文所安则认为中国诗记录了诗人真实情感和真实经验。他们一个看到的是诗中无我,一个看到的是诗中全是真实的自我。然后,他们根据自己看到的图像拼出中国诗学的全景。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看起来容易解释:他们以风格不同的诗人为对象,阐发了中国诗学中的不同传统。但是,在他们的比较研究思路的背后,却有相同的误区,即他们为了突出中西文学思想的不同,各自从西方理论中找出一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套用在中西文学的对立上。
关键词
叶维廉
宇文所安
无我
自传
比较诗学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以“把”字句为例
被引量:
9
8
作者
郑定欧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
文摘
本文在对10000个有效的"把"字句的形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认识:一、目前给出的语义上的规则可操作性不高;二、必须重视形式化的句法取向;三、必须善于利用语料库语言学,让事实说话,树事实权威。
关键词
“把”字句
句法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
Keywords
ba-construction
syntactic analysis
corpus-driven approach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海外学者比较诗学研究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
3
9
作者
张万民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文摘
海外学者在比较诗学研究中的得与失,能为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梳理了海外学者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从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形态:对应、对立、对流。第一种形态是在中西文学理论之间寻找概念或术语的“对应”,缺点是会流于表面化;第二种形态是致力于证明中西文学思想深层的“对立”,缺点是会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第三种形态是以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为平台,让相关的中西理论相互参照、相互启发,达到一种对流、互补的效果,从而扩展我们对于根本的文学理论问题的认识,值得进一步尝试。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对应
对立
对流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觉信息与辅音感知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彬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3-411,共9页
基金
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基金(9610078)资助
文摘
第一方言为某些南方方言(如广东话)的人,在学习英语和普通话里的/l/和/n/这一对音时往往感觉两者比较难以区分。由于短期听觉强化训练对这两个音正确识别率的提高有限,文章意在探讨视觉信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往对于视觉信息与语言感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可观察到的发音特征(如发音位置)在语言感知中的作用,而对于发音方式的视觉信息差异则关注较少,且主要集中在/r/和/l/这一对音上。/l/与/n/同属齿龈音,有相近的发音位置,虽然理论上认为这两者的发音过程中应该没有视觉上的差异,但通过研究本族语为美式英语的人的发音录像,发现这两个音其实存在较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舌尖的位置上。最后,文章测试了这一视觉信息在英语/l/与/n/辨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这一较明显的视觉信息确实能够帮助提高这对英语辅音的正确感知率,但是这种辅助作用表现得并不均衡。
关键词
视觉信息感知
多模式语音学习
跨语言语音感知
英语辅音
Keywords
visual cues bimodal speech learning cross-language speech perception Englishconsonants
分类号
H01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香港多媒体电脑辅助语言学习系统的设计
蔺荪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基于字词联合解码的中文分词方法
宋彦
蔡东风
张桂平
赵海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文CCG树库的构建
宋彦
黄昌宁
揭春雨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粤语自然会话中“即係”的话语功能及其标记化
张惟
高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
陈莉
李宝伦
潘海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张隆溪教授的访谈
梁建东
张隆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辩者有不见:当叶维廉遭遇宇文所安
张万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以“把”字句为例
郑定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海外学者比较诗学研究的三种形态
张万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视觉信息与辅音感知
李彬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