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学通识教育的本质与意义——简介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金耀基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112,共7页
大学,作为一种学术的制度,没有比今日更受到重视。科学进入大学的知识殿堂是大学历史上的最大发展,有了科学,人类才进入现代世界。在这样的生态下,大学的知识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不仅取得了知识的主位,而且科学的观念已日趋渗... 大学,作为一种学术的制度,没有比今日更受到重视。科学进入大学的知识殿堂是大学历史上的最大发展,有了科学,人类才进入现代世界。在这样的生态下,大学的知识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不仅取得了知识的主位,而且科学的观念已日趋渗透到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大学一切知识领域都以科学为评准,出现了一个知识的科学范式;知识观已经不是科学的知识观,而是科学主义的知识观了,一切传统的讲人、讲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德性之知、美艺之知都被边缘化,甚至从大学退位。大学已经忘了教育,在研究、在创新知识上表现出卓越,但在人的培养上却没有灵魂了。在心、用力的大学教育工作者要为大学教育铸造灵魂。有灵魂的通识教育能教人做人,是为大学教育铸造灵魂、造就有灵魂的全人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知识性格 教人做人 为人之学 全人教育 科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 杨庆堃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 被引量:21
2
作者 金耀基 范丽珠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 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相对于西方宗教的制度性,杨氏提出发散性宗教的概念,指出散开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机会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作为社会组织模式整体的一部分,在散开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样的功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杨氏是第一个从宽阔的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以及历史传统的华裔学者,对于其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庆堃 中国宗教 宗教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之长臂:日常交流获取工作信息对地位获得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林南 敖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81,88,共9页
社会资本的能量是通过多种运用方式来发挥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对地位获得的提升作用的——我们可称之为社会资本的长臂,包括在找工作过程中动用社会关系及其资源这种看得见的方式,以及在日常社会交流中获得工作信息这种不是很显而易见的方... 社会资本的能量是通过多种运用方式来发挥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对地位获得的提升作用的——我们可称之为社会资本的长臂,包括在找工作过程中动用社会关系及其资源这种看得见的方式,以及在日常社会交流中获得工作信息这种不是很显而易见的方式;在社会经济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群体中的成员更容易在日常交流中获取较好的工作信息,因而可以获取并向网络成员提供有关好工作的信息;那些没有占据优势地位群体中的成员,主动发掘和动用社会关系变成了可行的另一途径;两种运用方式均对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获得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进而通过对一个有关在职美国人的全国性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即使控制了其他相关因素后,社会资本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关系 地位获得 工作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权者之权力的生成以香港利东街居民运动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夏循祥 陈健民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51,共25页
香港利东街的反拆迁运动是香港近年来抗争历史最长、反响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居民运动。作为"无权者"的组织,"H15关注组"凝聚和动员外部多元化的行动者和网络,开展文明而具有建设性的抗争行动,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 香港利东街的反拆迁运动是香港近年来抗争历史最长、反响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居民运动。作为"无权者"的组织,"H15关注组"凝聚和动员外部多元化的行动者和网络,开展文明而具有建设性的抗争行动,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展示了普通人在城市规划与重建方面也具备强大的生产性力量。政府部门也因此在具体施政和治理理念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改进。"无权者之权力"的生成和增长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改变具体情境下的原有权力关系结构,推动社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权力的生成 无权者之权力 社会运动 市区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有产权的社会基础:历史的启示——以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桂勇 吕大乐 邹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60,共8页
本文从国家与产权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出发,对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主要把这一改造理解为企业产权结构的政治性重构,并根据这种理解对整个改造历程进行了简要描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发生于城市... 本文从国家与产权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出发,对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主要把这一改造理解为企业产权结构的政治性重构,并根据这种理解对整个改造历程进行了简要描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发生于城市的这一产权变迁历程充分反映了财产所有权与其赖以存在的政治社会基础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变迁 社会主义改造 政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参与作为一种公民教育——以香港利东街居民的社区参与运动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循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4,共5页
公共参与既是公民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也可以被视为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有关城市空间的政治争议,是推动社会进步一个特别重要的源泉,同样具有教育公众的巨大潜能。在民众与政府辩论与争执、讨价还价、妥协与让步的过程中,一个复杂... 公共参与既是公民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也可以被视为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有关城市空间的政治争议,是推动社会进步一个特别重要的源泉,同样具有教育公众的巨大潜能。在民众与政府辩论与争执、讨价还价、妥协与让步的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公众与一个复杂的公共政治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参与 公民教育 香港利东街 居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会主义市场转型:问题与争议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欢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79,共26页
市场转型研究通常包括四类问题:各种资本(特别是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变化、倪志伟之"市场转型理论"的普适性问题、产权结构变化以及转型的最终结局。本文试图厘清上述诸问题研究的基本发展脉络,并着重阐述它们间理论... 市场转型研究通常包括四类问题:各种资本(特别是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变化、倪志伟之"市场转型理论"的普适性问题、产权结构变化以及转型的最终结局。本文试图厘清上述诸问题研究的基本发展脉络,并着重阐述它们间理论上的关联。在制度转型研究中,凡研究当今中国和东欧市场转型的人员应当注重分析国家在大规模制度变迁中所起的中心作用,并意识到所谓的制度变迁,不仅包括正式制度的改变,也包括非正式限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市场渗透 市场转型 产权 资本回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审视中国农村寄宿学校:留守与非留守农村青少年的社会纽带、自我效能和学业表现
8
作者 钟华 顾雨璇 +1 位作者 萧卓立 郑慧婷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50,共10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大量农村父母迁移至城市务工,由此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村寄宿学校大量增加,这类寄宿学校中留守和非留守的农村青少年在学业表现上是否逐渐趋同?根据广东和湖南省农村寄宿学校146... 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大量农村父母迁移至城市务工,由此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村寄宿学校大量增加,这类寄宿学校中留守和非留守的农村青少年在学业表现上是否逐渐趋同?根据广东和湖南省农村寄宿学校1464名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影响机制同时存在相似性和异质性。对于所有寄宿学生,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这两种社会纽带和自我效能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在留守与非留守差异方面,非留守学生学业表现更佳,且更易受到师生关系的正面影响;对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更加依靠自我效能提高自身的学业表现;对于父母一方留乡陪伴的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反而显著降低他们的学业表现。研究表明,通过增强社会纽带(特别是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和提高自我效能,农村寄宿学校可以促进所有农村学生的学业表现,而且有助于缓解留守青少年在家庭方面的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绩 社会纽带 自我效能 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93,85,共9页
通过对浙江省新昌县双彩乡的调研,本文考察了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频发的原因。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偏差行为的性质和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两类儿童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不同,而非单纯由留守本身造成... 通过对浙江省新昌县双彩乡的调研,本文考察了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频发的原因。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偏差行为的性质和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两类儿童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不同,而非单纯由留守本身造成。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少,受到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监管弱,因此更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偏差行为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年人抑郁症状的社会经济梯度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和2016年数据 被引量:31
10
作者 赵晓航 阮航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47,共14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数据,探讨中国成年人抑郁程度的分布情况及抑郁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个人受教育程度、人均家庭年收入和人均家庭净资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中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当中,抑郁的发生率较...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数据,探讨中国成年人抑郁程度的分布情况及抑郁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个人受教育程度、人均家庭年收入和人均家庭净资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中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当中,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其中23.4%的人有抑郁症状,4.6%的人患有抑郁症);个人受教育年限、人均家庭收入和人均家庭净资产越高,则其抑郁水平越低;通过Wagstaff分解法分析各类因素对和收入相关的抑郁不平等的贡献发现,受教育年限、人均家庭收入和人均家庭净资产对抑郁不平等的贡献率依次为23%、22%和33%。此外,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水平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抑郁水平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呈现出发散趋势;女性和农业户籍者通过教育获得的精神健康回报要高于男性和非农业户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抑郁 健康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青年婚前约会的变迁
11
作者 丁国辉 方奕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2年第5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婚后 婚前 生活质量 准备 青年 影响 结婚 约会 自由恋爱 家庭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居民普遍信任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分析基于“资源因素论”视角 被引量:28
12
作者 敖丹 邹宇春 高翔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179,共19页
本研究采用CGSS2003数据分析普遍信任的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差异,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的普遍信任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该发现从"资源因素论"的视角验证了普遍信任的程度差异与地区层面的宏观公共资源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CGSS2003数据分析普遍信任的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差异,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的普遍信任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该发现从"资源因素论"的视角验证了普遍信任的程度差异与地区层面的宏观公共资源的相关性,微观层面的资源(包括个人拥有的资源和个人借用的资源)对地区内城镇居民的普遍信任有正向影响,这一影响会因宏观层面资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信任 社会资本 社会经济地位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隐性“婚”与制度婚的边界游走:中国男同性恋群体的婚姻形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富晓星 张可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0,161,共9页
对北京、上海、沈阳、天津、西安、成都等地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同性恋群体的观察和访谈发现,男同性恋群体发展出三种特殊的婚姻形态:婚外有"婚"、两个儿子的"婚姻"、男同女同形式婚姻,这是同性爱欲与异性恋一夫一妻... 对北京、上海、沈阳、天津、西安、成都等地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同性恋群体的观察和访谈发现,男同性恋群体发展出三种特殊的婚姻形态:婚外有"婚"、两个儿子的"婚姻"、男同女同形式婚姻,这是同性爱欲与异性恋一夫一妻制协调和接合的结果。在我国尚未立法承认同性婚姻的背景下,男同性恋群体的策略性实践及其背后隐含的文化性适应与潜在的异性恋框架,可以从人类学角度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恋 婚姻 隐性“婚” 文化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与不变的鸿沟:中国农村至城市移民研究的理论与视角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玉萍 罗鸣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90,共9页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关于中国农村至城市移民的研究一直快速增长。本文尝试通过文献梳理和调查实践来探讨相关学术研究需要更新的议题。首先,本文指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管理控制策略相继出现,研究者亟需突破有关农民...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关于中国农村至城市移民的研究一直快速增长。本文尝试通过文献梳理和调查实践来探讨相关学术研究需要更新的议题。首先,本文指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管理控制策略相继出现,研究者亟需突破有关农民工群体的同构型假设,更加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内在分层、碎片化和两极化。同时,研究者需要更多的关注农民工反抗形式的多元化,以及这种多元化对中国阶级形成和阶级关系的长远影响。第二,研究者需更注意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顾客市场等等——如何影响资本与工人的博弈。第三,中国农村至城市移民的迁移模式对家庭的概念和其蕴含的假设提出了挑战,这亦是一个新的课题。第四,农村至城市移民不再仅仅是劳动力的同义词,他们将会深刻影响城市的小区生活和宏观的城市化。第五,研究者不应再将移民视为弱势的少数群体,亦需看到他们积极的甚至成功的生活经验。最后,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动机需要更多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家庭迁移 新生代农民工 城中村 迁移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图无真相?图片和文字网络评论对服务产品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杨颖 朱毅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1期83-89,共7页
图片和文字是网络评论的两种主要形式。该研究以酒店产品为例,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图片和文字网络评论在不同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情境下对服务产品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远期消费者产品态度受到文字评论影响更大;而近期消费... 图片和文字是网络评论的两种主要形式。该研究以酒店产品为例,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图片和文字网络评论在不同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情境下对服务产品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远期消费者产品态度受到文字评论影响更大;而近期消费者受到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实验二结果表明,与评论者社会距离远的消费者态度受到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与评论者社会距离近的消费者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最后,提出了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水平理论 网络评论 图片评论 文字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为何频繁变换工作 户籍制度下农民工的工作流动研究 被引量:77
16
作者 张春泥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177,共25页
中国劳动力市场可按三种形态分割:再分配机制下体制内外的分割、市场机制下人力资本高低的分割和户籍制度下城乡身份的分割。城乡身份分割是影响农民工频繁变换工作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利用事件史模型,比较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工作流动,... 中国劳动力市场可按三种形态分割:再分配机制下体制内外的分割、市场机制下人力资本高低的分割和户籍制度下城乡身份的分割。城乡身份分割是影响农民工频繁变换工作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利用事件史模型,比较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工作流动,对不同时期农民工的工作流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存在人力资本和所处部门对其工作流动的影响,但户籍歧视仍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但这种影响随社会发展正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动 户籍制度 农民工 事件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与空间:“蚁族”男性气质的建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牧原 陈婉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69,77,共7页
通过考察"蚁族"群体自我建构的性别气质,尤其是其中蕴含的性别内外分工的问题,来回应女性主义关于公共空间(男)/私人空间(女)的二分法的批判,并指出这种二分法在"蚁族"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问题的划分。通过对城市... 通过考察"蚁族"群体自我建构的性别气质,尤其是其中蕴含的性别内外分工的问题,来回应女性主义关于公共空间(男)/私人空间(女)的二分法的批判,并指出这种二分法在"蚁族"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问题的划分。通过对城市中产阶级式的霸权男性气质与"蚁族"自身的性别气质建构互动的分析,指出随着城市空间扩张,蚁族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造成了一种畸形的公民权。而只有在性别与城市空间的交会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蚁族"群体对男性气质的协商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城市空间 蚁族 男性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富裕是否意味着更幸福?基于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2003—2013) 被引量:31
18
作者 吴菲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7-185,共29页
四十年前,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提出了"幸福感悖论":短时期内个人和国家的财富水平与幸福感都正向相关,而在长期背景下,经济增长并不会显著提高整体幸福感水平。本文使用横跨十年的全国代表性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直接检验了财富与... 四十年前,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提出了"幸福感悖论":短时期内个人和国家的财富水平与幸福感都正向相关,而在长期背景下,经济增长并不会显著提高整体幸福感水平。本文使用横跨十年的全国代表性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直接检验了财富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证实了"幸福感悖论"。研究发现,虽然在短时期内,无论是家庭人均收入还是省份的人均生产总值都与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内(2003—2013),省份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与幸福感的变化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幸福感 “幸福感悖论”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思想与现代性:存在的、理论的和方法的含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德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9,共7页
本文属于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对话的第三期,通过儒商、中庸、以及"儒人理念型"三项研究,尝试在社会学开辟新的领域。这三项研究各具特色:儒商处境牵涉到每个人的生活抉择,有存在意义;把中庸之道视为一种理性行动,紧扣社会学有... 本文属于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对话的第三期,通过儒商、中庸、以及"儒人理念型"三项研究,尝试在社会学开辟新的领域。这三项研究各具特色:儒商处境牵涉到每个人的生活抉择,有存在意义;把中庸之道视为一种理性行动,紧扣社会学有关现代性论述的核心,具有理论意义;至于"儒人理念型"的建构,有助衡量儒家思想尺度的设计,具有方法学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现代性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沟通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悖论的可见性:《9个gay》与《一屋赞客》对同性恋的再现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牧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41,共27页
本文通过对《9个gay》和《一屋赞客》中同性恋相关内容的分析,意在说明在异/同性恋正统主义的逻辑下,网络视频对同性恋的再现被囿于私领域的牢笼,消费、爱情与亲密关系、家庭等成为同性恋生活的核心面向,而私领域与性别维度以外的同性... 本文通过对《9个gay》和《一屋赞客》中同性恋相关内容的分析,意在说明在异/同性恋正统主义的逻辑下,网络视频对同性恋的再现被囿于私领域的牢笼,消费、爱情与亲密关系、家庭等成为同性恋生活的核心面向,而私领域与性别维度以外的同性恋生活则被剥夺了可见性的资格。与这种逻辑相对应的同性恋形象指向了年轻的城市中产阶级,而没有能力、没有条件、没有意愿遵循这种逻辑的人被进一步边缘化,变得更加的不可见、不可理解。这是一种充满悖论的可见性:一方面,它有利于改变社会对同性恋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并为争取同性恋的公民权利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这种可见性是以剥夺了私领域以外的生活与更加边缘的群体的可见性为代价的,它并非一条通往自由之路,而更容易将人引入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性 同性恋 媒体再现 异/同性恋正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