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大学通识教育的本质与意义——简介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金耀基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2
|
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 杨庆堃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 |
金耀基
范丽珠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1
|
|
3
|
社会资本之长臂:日常交流获取工作信息对地位获得的影响 |
林南
敖丹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1
|
|
4
|
论无权者之权力的生成以香港利东街居民运动为例 |
夏循祥
陈健民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5
|
私有产权的社会基础:历史的启示——以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例 |
桂勇
吕大乐
邹旻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6
|
论公共参与作为一种公民教育——以香港利东街居民的社区参与运动为例 |
夏循祥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7
|
国家社会主义市场转型:问题与争议 |
张欢华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8
|
重新审视中国农村寄宿学校:留守与非留守农村青少年的社会纽带、自我效能和学业表现 |
钟华
顾雨璇
萧卓立
郑慧婷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9
|
社会资本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研究 |
陈曦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0
|
中国成年人抑郁症状的社会经济梯度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和2016年数据 |
赵晓航
阮航清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1
|
|
11
|
香港青年婚前约会的变迁 |
丁国辉
方奕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
2002 |
0 |
|
12
|
城镇居民普遍信任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分析基于“资源因素论”视角 |
敖丹
邹宇春
高翔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8
|
|
13
|
在隐性“婚”与制度婚的边界游走:中国男同性恋群体的婚姻形态 |
富晓星
张可诚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14
|
变与不变的鸿沟:中国农村至城市移民研究的理论与视角 |
蔡玉萍
罗鸣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5
|
无图无真相?图片和文字网络评论对服务产品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
杨颖
朱毅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14 |
25
|
|
16
|
农民工为何频繁变换工作 户籍制度下农民工的工作流动研究 |
张春泥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7
|
|
17
|
性别与空间:“蚁族”男性气质的建构 |
罗牧原
陈婉婷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8
|
更富裕是否意味着更幸福?基于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2003—2013) |
吴菲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1
|
|
19
|
儒家思想与现代性:存在的、理论的和方法的含义 |
张德胜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20
|
悖论的可见性:《9个gay》与《一屋赞客》对同性恋的再现 |
罗牧原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