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鹏 秦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277-3279,共3页
医学的发展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的。时至今日,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融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随着应用型医学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逐步探讨如何能进行更有靶向性的医学研究进而缩短从基础到临床应用的漫长过程。因此"转化医学"的... 医学的发展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的。时至今日,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融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随着应用型医学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逐步探讨如何能进行更有靶向性的医学研究进而缩短从基础到临床应用的漫长过程。因此"转化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践 转化医学 临床应用 基础医学 桥梁 医学研究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力学刺激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施鸿飞 梁国穗 +3 位作者 张颖恺 熊进 陈一心 邱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12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率低能量的振动力学刺激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59只大鼠建立大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构建股骨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振动力学刺激组和对照组。骨折后第5天开始对振动组使用高频率低能量振...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率低能量的振动力学刺激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59只大鼠建立大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构建股骨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振动力学刺激组和对照组。骨折后第5天开始对振动组使用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平台(35Hz,峰振幅0.3重力加速度)行每天20min的振动力学刺激,对照组则行假治疗。每周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并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生物力学测试评估骨痂生成的情况及其力学属性。结果 X线随访显示,振动组的骨折愈合速度和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前者新生矿化骨痂的体积在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时均显著高于后者。第8周时,振动组成熟骨痂的体积以及整体的力学强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力学刺激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力学刺激 骨折愈合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一门跨学科的学科 被引量:7
3
作者 秦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7-98,共2页
生物力学是研究力与运动学、医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学科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体系。其分支运动生物力学与医用生物力学是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科技奥运的一个重要组成... 生物力学是研究力与运动学、医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学科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体系。其分支运动生物力学与医用生物力学是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科技奥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科技奥运"主题所刊登的有关生物力学在竞技体育应用和在运动医学基础与应用方面相关文稿作出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 医用生物力学 交叉学科 跨领域合作 科技奥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刺激促进成骨和骨再生 被引量:7
4
作者 秦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肌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疾病的防治与康复均与力学环境和干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医用生物力学的发展促进了基于力学刺激原理的理疗设备的研发,... 肌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疾病的防治与康复均与力学环境和干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医用生物力学的发展促进了基于力学刺激原理的理疗设备的研发,使力学刺激促进成骨和骨再生成为目前骨科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热点。《医用生物力学》杂志近年来刊登了一系列力学刺激对肉骨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这次选登了几项力学刺激促进成骨和骨再生,尤其在具有挑战性的骨折疏松骨折愈合促进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成果,借此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中紧密结合临床需求的科学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骨形成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学术论文投稿要素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科学论文的功能是把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成果或新的研究理论介绍给读者。具有广泛读者的尤其属于《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类专业杂志是研究工作者所争取的发表场所。除研究内容创新和具有应用价值外,扎实的写... 科学论文的功能是把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成果或新的研究理论介绍给读者。具有广泛读者的尤其属于《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类专业杂志是研究工作者所争取的发表场所。除研究内容创新和具有应用价值外,扎实的写作基础和科学语言(如英文)的表达是取得成功发表的关键。本文介绍怎样准备科学论文的书写和投稿要素,希望有助于提高论文的书写质量,从而提高国际专业杂志接收刊登的收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学术论文 科学论文写作 投稿要素 网上投稿 科学引文索引 杂志影响:排名 H-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运动医学研究互联网相关网页介绍 被引量:2
6
作者 秦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骨科运动医学 互联网 医学信息 网络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髌骨-髌腱结合部新骨形成与大小预测其愈合程度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琳 吕红斌 +3 位作者 霍碧君 张颖凯 梁国穗 秦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中新骨形成量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1/3处横行截骨,切除远端1/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第8和16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组织学和新骨形成情况(X线摄... 目的探讨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中新骨形成量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1/3处横行截骨,切除远端1/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第8和16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组织学和新骨形成情况(X线摄片测量和骨密度测定)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髌骨-髌腱结合部新骨面积、新骨长度及骨矿密度在第8和16周之间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在第16周时的拉断载荷、极限拉应力和拉断能量均明显大于第8周;新骨面积与拉断载荷及极限拉应力呈显著性相关。结论新骨面积与拉断载荷及极限拉应力间显著相关,通过临床无创X线影像学对新骨面积的定量,可有效评估髌骨部分切除后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状况,为术后主动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髌腱复合体 骨腱结合部 力学测试 组织学 新骨面积 骨矿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髌骨-髌腱复合体中骨-骨愈合和骨-腱愈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秦岭 陈俊伟 +1 位作者 符立勤 梁国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 比较髌骨 -髌腱复合体中骨 -骨连接和骨 -腱连接愈合。方法  6 0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 1/ 3处横行截骨 ,在骨 -骨连接组中 ,将两髌骨骨折块重新连接 ;在骨-腱连接组中 ,切除远端 1/ 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 目的 比较髌骨 -髌腱复合体中骨 -骨连接和骨 -腱连接愈合。方法  6 0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 1/ 3处横行截骨 ,在骨 -骨连接组中 ,将两髌骨骨折块重新连接 ;在骨-腱连接组中 ,切除远端 1/ 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 8、12和 2 4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的拉断载荷没有显着性差异。但骨 -骨连接组第 8周和第2 4周的极限拉应力明显大于骨 -腱连接组 (P <0 .0 5 )。组织学研究表明骨 -骨愈合可通过愈合界面的软骨内化骨 ;在骨 -腱连接组中 ,大量瘢痕组织形成桥接愈合界面 ,并逐渐塑型重建 ,但没有形成典型的骨腱接点中的纤维软骨层。结论 髌骨 -髌腱复合体手术修复时 ,解剖学重建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应尽可能采用骨折 (骨 -骨 )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髌腱复合体 骨-骨愈合 骨-腱愈合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试验 骸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闭合性动脉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明辉 秦岭 +2 位作者 邱勇 朱昭颖 魏芳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利用卵巢切除大鼠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患肢远端血供的作用。方法 32只6月龄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3个月后构建右侧股骨干闭合性横行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振动组与对... 目的利用卵巢切除大鼠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患肢远端血供的作用。方法 32只6月龄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3个月后构建右侧股骨干闭合性横行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振动组与对照组。每周摄股骨侧位X片以监测外骨痂尺寸及骨折愈合情况。第2、4、8周,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肢远端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Micro-CT扫描重建骨折部位,并作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超声检测发现,第2、4周振动组患肢股动脉远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阻力指数降低。X片及Micro-CT分析显示,振动组在愈合过程中,骨痂形成、矿化程度、重塑效果、桥接愈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幅高频振动可有效改善患肢远端血供,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高频振动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闭合性动脉损伤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草药研发国际标准的倡议 被引量:6
10
作者 秦岭 石印玉 "倡议"工作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6-361,366,共7页
骨质疏松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以来 ,有关西药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 ,与此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 1998年发表了指导性文件《骨质疏松症临床前评估及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在中国则有许多中药复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在各种专业杂志上近 ... 骨质疏松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以来 ,有关西药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 ,与此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 1998年发表了指导性文件《骨质疏松症临床前评估及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在中国则有许多中药复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在各种专业杂志上近 2 0年发表了近千篇论文 ,部分中药复方制剂已进入市场或正在进行临床前评估。然而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原则中尚未考虑到中药的特点和地位 ,而中药的研究方法也还与上述指导原则有一些差距。世界卫生组织对传统医学正十分关注 ,2 0 0 0年在香港召开的咨询会上通过了《传统医学研究与评价方法学的总的指导原则》。因此 ,我们倡议建立《传统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脆性骨折的临床前评估和临床实验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TCM OP指导原则》) ,形成既符合国际通用原则 ,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又体现中医药特点 ,能得到中国卫生行政领导及中国医药界同行支持的评估规范 ,为传统医药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被接受做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世界卫生组织 传统医学 临床前 中药 指导原则 倡议 传统中医药 评估 传统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特点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鸿飞 梁国穗 +3 位作者 张颖恺 熊进 陈一心 邱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折模型,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特点。方法57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和对照组(SHAM),术后3个月pQCT随访观察到OVX组的骨密度(BMD)显著下降。随后OVX组和SHAM组均构...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折模型,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特点。方法57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和对照组(SHAM),术后3个月pQCT随访观察到OVX组的骨密度(BMD)显著下降。随后OVX组和SHAM组均构建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每周摄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并行骨痂定量分析。第2、4、8周取材,行显微CT(micro-CT)三维骨痂定量分析和组织学分析,并于第8周采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SHAM组膜内成骨的新生骨量在骨折愈合早期显著高于OVX组(P=0.031),骨折区域的软骨形成也较OVX组活跃,但未构成显著性差异。随着软骨内骨化的进行,SHAM组软骨内成骨区域的新生骨量显著高于OVX组(P=0.023)。骨折后8周时,SHAM组骨折愈合率高于OVX组,生物力学强度也明显优于OVX组(P=0.044)。结论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过程均产生负性作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软骨内成骨 膜内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研究互联网相关网页介绍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知讯是进行骨科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知讯来源是专业杂志及书籍。现互联网发展迅速 ,出现了正真的“知识爆炸”年代。这对我们了解和掌握研究动态和进展无疑简便快捷。本文下面综合例举了高等学府、专业社团、... 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知讯是进行骨科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知讯来源是专业杂志及书籍。现互联网发展迅速 ,出现了正真的“知识爆炸”年代。这对我们了解和掌握研究动态和进展无疑简便快捷。本文下面综合例举了高等学府、专业社团、政府机构、专业杂志书籍、杂志排名与影响因子、网络信息、产品设备、实验室制剂和操作步骤等的相关网址 ,并于 2 0 0 2年年 9月 2 5日对这些网址的正确性进行过核实。通过对这些网页的浏览 ,还可进一步发掘更多相关的网址便于我们选用 ,其中亦包括怎样向有关专业基金委员会申请骨研基金的内容 ,共享骨研知讯资源。在此 ,亦望我们同仁能很快有一综合国内骨研及相关领域的高等学府系科、政府机构和专业社团的互联网的简介 ,便于国际和其它地区同仁了解和交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研究 互联网 相关网页 高等学府 专业社团 网络信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精方对卵巢切除诱导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皮质骨的影响
13
作者 顾建华 张戈 +2 位作者 朱太咏 秦岭 石印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 评价补肾益精方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皮质骨骨质量的有效性 ,探讨本方改善皮质骨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 0只 12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双侧卵巢假切除术 )、模型对照组 (双侧卵巢切除术 )、补肾... 目的 评价补肾益精方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皮质骨骨质量的有效性 ,探讨本方改善皮质骨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 0只 12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双侧卵巢假切除术 )、模型对照组 (双侧卵巢切除术 )、补肾益精方组 (双侧卵巢切除术加补肾益精方 ) ,倍美力组 (双侧卵巢切除术加倍美力 ) ,每组 10只 ;给药组的给药时点是双侧卵巢切除术后 90d ,给药组与非给药组的处死时点是卵巢切除术 /假切除术后 180d。测定各组大鼠左股骨中段的截面几何结构 (骨皮质厚度、骨髓腔直径 )、骨矿密度与右股骨三点弯曲的结构 /材料力学参数。结果 模型对照组的截面宏观几何结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骨髓腔显著扩大 (P <0 .0 5 ) ,骨皮质显著变薄 (P <0 .0 5 ) ;补肾益精方组、倍美力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虽然骨髓腔都没有明显缩小 (P >0 .0 5 ) ,但是骨皮质均明显变厚 (P <0 .0 5 )。模型对照组的骨矿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没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倍美力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骨矿密度明显上升 (P <0 .0 5 ) ,补肾益精方组上升不明显 (P >0 .0 5 )。模型对照组的结构力学参数 (最大载荷、结构硬度、结构韧性 )以及材料力学参数(最大应力、弹性模量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显著下降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量 骨质疏松 骨矿盐 骨胶原 几何结构 补肾益精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份胎儿半月板的电镜观察
14
作者 王松 胡声宇 秦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2,共2页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月份胎儿半月板形态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从发生学角度来探讨胎儿半月板细胞。
关键词 胎儿 半月板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 被引量:473
15
作者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工作组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 +15 位作者 马远征 王以朋 刘强 李春霖 马迅 王拥军 邓廉夫 贺良 杨乃龙 陈伯华 邱贵兴 朱汉民 陶天遵 秦岭 王亮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41-1565,共25页
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定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先后经过指南注册及指南计划书撰写、相关指南评价分析、临床问题遴选和确定、临床证据检索及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等流程,经共识专家组3轮讨论,最终制定中国... 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定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先后经过指南注册及指南计划书撰写、相关指南评价分析、临床问题遴选和确定、临床证据检索及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等流程,经共识专家组3轮讨论,最终制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使用GRADE系统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同时考虑中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平衡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提供15条推荐意见。该指南涵盖了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筛查、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本指南旨在为我国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诊断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不同近端固定椎患者手术并发症和翻修情况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爱悯 陈栋 +5 位作者 张凯 米杰 李训林 田海军 王向阳 赵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5-1003,共9页
目的 :分析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不同近端固定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翻修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15日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15日。根据上端内... 目的 :分析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不同近端固定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翻修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15日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15日。根据上端内固定椎的不同分为两组:近端固定到T10及以上节段为高位椎(upper vertebra,UV)组,近端固定到T10以下节段为低位椎(lower vertebra,LV)组。纳入标准:(1)国内外公开发表比较后路长节段不同上端内固定椎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文献;(2)随机或者非随机对照研究;(3)患者年龄≥18岁;(4)随访时间≥1年。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非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硬脊膜破裂,深静脉血栓形成,创口深部感染,创口浅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近端交界处后凸畸形(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总并发症等],术中出血量和翻修情况(如PJK、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感染等不同原因导致的翻修情况)。并通过非随机实验方法学指数法(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sed studies,MINORS)评价方法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Begg法评估发表偏倚。通过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中文2篇,英文8篇,共883例患者,其中UV组353例,LV组530例。所有文献MINORS评分为16~20分,Begg法分析无明显发表偏倚。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非围手术期并发症两大类。其中围手术期并发症中,UV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LV组,权重均数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WMD)(95%CI)为409.33ml(288.74,529.92),而硬脊膜破裂、深静脉血栓形成、创口深部感染、创口浅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中,UV组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低于LV组,风险比(relative risk,RR)(95%CI)为0.26(0.11,0.63),P<0.05;PJK、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和非围手术期术后总并发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JK、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感染等原因引起翻修及总翻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近端固定椎向中上胸椎延长可能有利于降低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多,在其他并发症和翻修率方面尚未发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长节段固定 近端固定椎 并发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人口老龄化问题:骨科界面临的新挑战 被引量:2
17
作者 BUCKWALTER JA HECKMAN JD +2 位作者 PETRIE DP 秦岭 吕红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9-408,379,共11页
关键词 骨科专家 人口老龄化 北美 SURGERY 骨科研究 骨关节外科 教授 医学院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