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母细胞瘤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及ERBB-2异常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殷晓璐 许雁萍 吴浩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髓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14例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改变;同时,在扩...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髓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14例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改变;同时,在扩大系列的29例髓母细胞瘤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ERBB2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CGH结果显示,在所有14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每一条染色体臂上都检测到了染色体的失衡(获得或丢失),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17q(85.7%)和7q(35.7%)的获得,以及8p(50%)、16q(28.6%)和17p(35.7%)的丢失;(2)FISH检测中,44.5%(13/29例)的肿瘤细胞有ERBB2基因的异常表达;(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7.9%(11/29例)的病例有抗体cerbB2的阳性表达;(4)在预后较差的16例患者中,56%(9/16例)的病例有ERBB2的过度表达。结论CGH研究发现了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染色体失衡。在染色体17q特异性位点上ERBB2基因的异常改变很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比较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ERBB-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10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殷晓璐 许雁萍 吴浩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 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7个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上PTEN(10q23)和DMBT1(10q25)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标记物,分析18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 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7个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上PTEN(10q23)和DMBT1(10q25)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标记物,分析18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18例髓母细胞瘤中,位于10q23上的LOH比率为24%(9/37可分析标记);位于10q25上的LOH比率为47%(9/19可分析标记)。结论在髓母细胞瘤中,染色体10q25上高比率的杂合性丢失提示,位于该位点上DMBT1基因的遗传学改变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髓母细胞瘤 10号染色体 DMBT1 杂合子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技术在培养细胞冰冻切片和石蜡片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锦添 罗国炜 +2 位作者 吴懿德 潘慧仙 李川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69-72,85,共4页
本实验详细地探讨了原位杂交技术的有关问题:生物素标记DNA探针的制备,各类来源标本的制备,杂交前、中、后细胞组织切片的处理等;并把缺口翻译法合成的生物素化EB病毒DNA探针应用于检测培养细胞,冰冻和石蜡切片中EB病毒Bam HI-W重复片断... 本实验详细地探讨了原位杂交技术的有关问题:生物素标记DNA探针的制备,各类来源标本的制备,杂交前、中、后细胞组织切片的处理等;并把缺口翻译法合成的生物素化EB病毒DNA探针应用于检测培养细胞,冰冻和石蜡切片中EB病毒Bam HI-W重复片断DNA序列。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EB病毒DNA探针完全可靠;所采用的一套原位杂交技术适用于检测上述三类不同的标本,其检测的结果是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DNA探针 培养细胞 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肾素瘤的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国平 余心如 +2 位作者 黎永祥 史时芳 施红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肾素瘤临床表现与超微结构特点的关系,强调电镜在诊断此瘤的作用。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4例肾素瘤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结果:4例患者临床上均有高血压症状合并肾实质肿物,肿瘤切除后血压下降,随访无复发和转移。患者的... 目的:研究肾素瘤临床表现与超微结构特点的关系,强调电镜在诊断此瘤的作用。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4例肾素瘤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结果:4例患者临床上均有高血压症状合并肾实质肿物,肿瘤切除后血压下降,随访无复发和转移。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与肿瘤大小无关,与瘤细胞的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电镜超微结构分析显示瘤细胞的核及胞浆中的细胞器呈现合成活跃的表现,扩大的粗面内质网池和高尔基体囊泡中可查见特异的菱形结晶状分泌颗粒。结论:肿瘤中菱形结晶状肾素分泌颗粒是确诊肾素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瘤 超微结构 电镜诊断 肾素分泌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