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灰岩局部化变形的精细化描述与数字表征
1
作者 武岳彪 孟范宝 +2 位作者 王岳军 Patrick Baud 黄庭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压实带是一种典型的应变局部化现象,影响储层流体的封存、输运以及地下岩体的稳定性。多孔灰岩局部化变形的相关研究一直是难点,不像砂岩样品可以通过明显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来分析与表征压实带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本文利用动态CT技术,实... 压实带是一种典型的应变局部化现象,影响储层流体的封存、输运以及地下岩体的稳定性。多孔灰岩局部化变形的相关研究一直是难点,不像砂岩样品可以通过明显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来分析与表征压实带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本文利用动态CT技术,实时监测灰岩局部化变形到宏观失稳的演化过程,重点描述压实带形成初期的局部化变形特征,涵盖了应变量>5%的变形部分特征。在灰岩变形过程中可以识别两处明显非弹性变形阶段:即初始大孔隙坍塌阶段和后续压实带形成过程,利用图像体积互相关技术定量表征压实带的演化特征,精细化描述压实带形成过程的微观破裂特征,系统分析离散压实带内的连通孔隙分布规律,发现连通孔隙与局部化变形有紧密联系,并基于CT扫描的孔隙网络数据,利用纳维斯特斯方程计算绝对渗透率,以渗透率为参考指标,研究局部化变形引起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化变形 CT技术 灰岩 孔隙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江断裂带北段动态触发现象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晶琼 李月芯 +4 位作者 运乃丹 周仕勇 杨宏峰 杨周胜 姚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07-3219,共13页
论文通过分析云南小江断裂北段(26°N—27.5°N,102.3°E—103.7°E)密集地震台阵(38个地震台组成)2012—2015年的地震记录,分别用基于频谱图的人工识别及小震目录的β统计两种触发判定标准研究远震是否对研究区域内小... 论文通过分析云南小江断裂北段(26°N—27.5°N,102.3°E—103.7°E)密集地震台阵(38个地震台组成)2012—2015年的地震记录,分别用基于频谱图的人工识别及小震目录的β统计两种触发判定标准研究远震是否对研究区域内小震活动存在动态触发.发现在研究时段内发生的36个7级以上远震中,7个存在着明显的触发现象.论文应用匹配定位法,实现了被触发小震的定位并计算了研究区域内触发潜能的分布,以及基于地震活动性变化的触发强度分布,讨论了小江断裂带北段断层应力所处状态及其对于强震危险性分析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触发 动态应力 地震活动性 微震检测 触发潜能 触发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子群的两种广义正规性的注记 被引量:33
3
作者 樊恽 郭秀云 岑嘉评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群 G 的一个子群 H 称为在 G 中具有半覆盖远离性,如果存在 G 的一个主群列1=G_0< G_1<…<G_1=G,使得对每一 i=1,…,l 或者 H 覆盖 G_j/G_(j-1)或者 H 远离 G_j/G_(j-1).本文证明了予群的半覆盖远离性是子群 C-正规性和子群的覆盖... 群 G 的一个子群 H 称为在 G 中具有半覆盖远离性,如果存在 G 的一个主群列1=G_0< G_1<…<G_1=G,使得对每一 i=1,…,l 或者 H 覆盖 G_j/G_(j-1)或者 H 远离 G_j/G_(j-1).本文证明了予群的半覆盖远离性是子群 C-正规性和子群的覆盖远离性之推广.进一步应用极大子群和 Sylow 子群给出了有限群为可解群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子群 半覆盖远离性 可解群 超可解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气枪主动源波形资料处理(一):云南宾川 被引量:18
4
作者 栾奕 杨宏峰 王宝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5-318,共14页
宾川气枪地震信号发射台以水库大容量非调制气枪阵列为震源,可以连续不断地激发重复性极高的地震信号。本文利用其2013年的数据,对地下介质进行了观测。由于水库水位的变化对震源波形及远处台站接收到的地震波形会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区... 宾川气枪地震信号发射台以水库大容量非调制气枪阵列为震源,可以连续不断地激发重复性极高的地震信号。本文利用其2013年的数据,对地下介质进行了观测。由于水库水位的变化对震源波形及远处台站接收到的地震波形会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区分介质变化与震源变化,研究了陆上水库环境下激发气枪震源所产生的地震波形的特征和合适的处理流程。结果表明:1水库水位变化较大时,同一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之间的互相关系数过小,不能直接进行叠加处理,需进行震源聚类分析,而震源聚类受水位变化量的控制;2为消除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反褶积处理,当震中距小于10km时,对不同水位激发的信号进行叠加再进行反褶积的效果优于直接进行叠加的效果;3通过互相关计算和信噪比分析发现,4个台站的波形变化可能是由地下介质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气枪 相位加权叠加 互相关 反褶积 地下介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地震三维发震构造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姚琪 徐锡伟 +5 位作者 邢会林 程佳 江国焰 马未宇 刘杰 杨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32-2343,共12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上,人们普遍认为该地震不足以释放该造山带上累积的能量,但对该地区后续地震危险性评价多基于二维或是假三维的形变反演计算结果.本研究从2015年尼泊尔地震主震与其最大余震M_W7.3地...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上,人们普遍认为该地震不足以释放该造山带上累积的能量,但对该地区后续地震危险性评价多基于二维或是假三维的形变反演计算结果.本研究从2015年尼泊尔地震主震与其最大余震M_W7.3地震之间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讨论了尼泊尔地震的时间和空间的非均匀性,结合震源机制解、地壳速度结构、精定位后的余震分布及InSAR反演结果,建立了三维发震构造模型,利用非线性摩擦有限元方法,对一个地震周期内断层摩擦行为和块体变形进行了模拟,将计算结果和地表同震形变、形变反演的同震破裂、历史地震时空演化进行对比,在确认该三维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后续地震的可能位置,认为在1934年比哈—尼泊尔M_W^8.1地震以东区域,还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在最大余震M_W7.3地震东南部位,还存在发生中大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尼泊尔地震 三维模型 走向不均匀 非线性摩擦 有限元方法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亚南的教学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泽芳 张继平 张尧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11,共11页
王亚南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把教学与管理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总结出许多卓有见解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思想。第一,主张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确立知识与德行、为人与为学、教书与... 王亚南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把教学与管理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总结出许多卓有见解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思想。第一,主张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确立知识与德行、为人与为学、教书与育人三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第二,注重学思并重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在有效学习、积极学习中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第三,倡导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四,强调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解决问题;第五,坚持教学相长的基本准则,使大学成为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第六,推崇博精结合的认知策略,既培养“通才”又塑造“专才”;第七,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针,把学以致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第八,推行民主的教学管理,既赋予教师教学民主权,也赋予学生学习民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南 教学思想 学思并重 启发诱导 教学相长 博精结合 学以致用 教学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号线性与非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对比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昱丞 郑晓东 +1 位作者 栾奕 杨廷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5-989,共15页
基于模拟信号与实际数据,系统分析了地震勘探领域目前流行的多种类时频分析方法的时频分辨率、计算效率和抗噪性能。模拟信号分析表明:线性方法的时频聚集性普遍较低,但计算效率很高,且不受交叉项干扰,其中连续小波变换法抗噪性较强;非... 基于模拟信号与实际数据,系统分析了地震勘探领域目前流行的多种类时频分析方法的时频分辨率、计算效率和抗噪性能。模拟信号分析表明:线性方法的时频聚集性普遍较低,但计算效率很高,且不受交叉项干扰,其中连续小波变换法抗噪性较强;非线性方法时频聚集性较高,但计算效率普遍低于线性方法,抗噪性能方面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法和广义线性调频小波变换法相对稳健。因此,低信噪比情况下宜采用线性方法,信噪比较高时非线性方法时频分辨率更高,可识别薄层,亦有助于揭示地质体空间展布等潜在信息。实际地震资料的短时Fourier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和广义线性调频小波变换法处理结果表明:与线性方法相比,稳健的非线性时频方法可以更细致地刻画储层顶、底反射界面和沉积相带展布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 时频分析 分辨率 计算效率 抗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氮化碳的制备、改性及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佳慧 李克艳 +1 位作者 宋春山 郭新闻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8,共8页
由过量二氧化碳(CO_(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紧迫,在“双碳”背景下,如何资源化利用CO_(2)尤为重要。光催化还原CO_(2)生成化学品和燃料是有望同时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途径。非金属半导体聚合氮化碳(PCN)... 由过量二氧化碳(CO_(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紧迫,在“双碳”背景下,如何资源化利用CO_(2)尤为重要。光催化还原CO_(2)生成化学品和燃料是有望同时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途径。非金属半导体聚合氮化碳(PCN)具有可见光响应、化学稳定性高、易于制备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备受关注,但由传统热聚合方法得到的PCN存在比表面积小、电子-空穴对复合严重、对可见光吸收范围窄等不足之处。介绍了光还原CO_(2)的反应机理和PCN的结构,总结了PCN的制备方法以及提升其光还原CO_(2)性能的手段,包括形貌调控、异原子掺杂、缺陷工程和构建异质结等。最后,对目前PCN材料在CO_(2)光还原反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聚合氮化碳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与甲醇择形催化制对二甲苯技术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韩贺 张锌豪 +5 位作者 张安峰 赵成浩 石川 于政锡 宋春山 郭新闻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783-5799,共17页
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芳烃原料,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十年来,我国对二甲苯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为了保障我国对二甲苯产业健康、稳步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发更为低成本、高效的对二甲苯生产工艺。甲苯与甲醇择形催... 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芳烃原料,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十年来,我国对二甲苯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为了保障我国对二甲苯产业健康、稳步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发更为低成本、高效的对二甲苯生产工艺。甲苯与甲醇择形催化制对二甲苯是目前最具前景和竞争力的新技术之一,然而如何在保持高选择性的前提下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是该技术面临的严峻挑战。低碳烯烃的生成是导致催化剂积炭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催化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研究进展的介绍,认为开发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可以从合成既有择形效应又有优良扩散特性的分子筛母体、协同调控分子筛的孔结构和酸性质以及抑制低碳烯烃的形成三个方向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沸石 分子筛 对二甲苯 择形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锶掺杂的La_(2)Ce_(2)O_(7)烧绿石催化甲烷氧化偶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国号 Palle Ramana Murthy +4 位作者 陈冰冰 张晓 石川 宋春山 郭新闻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15,122,共8页
基于烧绿石类材料热稳定性高、晶格氧流动性可调控的特点,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2)Ce_(2)O_(7)催化剂,向其中掺杂碱土金属Sr,研究了其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一系列表征确认了La_(2)Ce_(2)O_(7)样品的缺陷立方... 基于烧绿石类材料热稳定性高、晶格氧流动性可调控的特点,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2)Ce_(2)O_(7)催化剂,向其中掺杂碱土金属Sr,研究了其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一系列表征确认了La_(2)Ce_(2)O_(7)样品的缺陷立方萤石结构;锶掺杂不仅显著提高了晶格氧的活动性,还提升了催化剂表面强碱位点的比例;与OCM反应活性关联发现,晶格氧流动性增强以及表面强碱位点的增加是提高OCM反应活性的关键因素;在优化的La_(1.5)Sr_(0.5)Ce_(2)O_(7)催化剂上,800℃下可以获得57%的C_(2)选择性和14%以上的C_(2)收率,连续反应30 h性能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2)Ce_(2)O_(7) 锶掺杂 晶格氧物种 甲烷 氧化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掺杂Fe催化剂上邻甲酚加氢脱氧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泽石 聂小娃 +1 位作者 宋春山 郭新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743,共16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邻甲酚在催化剂Fe(211)表面上的吸附活化行为和加氢脱氧反应性能。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过渡金属Pd掺杂以及表面水对Fe催化剂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邻甲酚通过苯环与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相比于通过...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邻甲酚在催化剂Fe(211)表面上的吸附活化行为和加氢脱氧反应性能。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过渡金属Pd掺杂以及表面水对Fe催化剂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邻甲酚通过苯环与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相比于通过羟基与表面相互作用更具能量优势,有利于活化苯环及C_(Ar)—O键。Fe(211)表面上邻甲酚脱羟基生成甲苯比其脱甲基生成苯酚更具动力学优势。Pd掺杂减弱了邻甲酚的吸附能,但其使邻甲酚C_(Ar)—O键断裂再加氢生成甲苯的活化能垒降低。Pd掺杂能够促进H_(2)分子解离,增大表面H^(*)覆盖度,降低关键表面物种的吸附热,最终提高邻甲酚加氢脱氧速率。因此,Pd掺杂Fe催化剂对邻甲酚加氢脱氧生成芳烃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H_(2)O^(*)参与能够进一步降低邻甲酚脱羟基活化能垒,促进产物甲苯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氧 邻甲酚 芳烃 Pd掺杂Fe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DFT)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