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香港地理教育:议题与挑战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子建
《地理教学》
2006年第11期6-9,共4页
香港的小学,没有设立地理科,有关地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结合在常识科教授的。常识科共有六个学习范畴。包括“健康与生活”“人与环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与科技”“社会与公民”“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文化”以及“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
香港的小学,没有设立地理科,有关地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结合在常识科教授的。常识科共有六个学习范畴。包括“健康与生活”“人与环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与科技”“社会与公民”“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文化”以及“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等,其中“人与环境”“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文化”和“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与地理科目较有密切关系,例如“人与环境”的核心学习元素涉及邻近地区的自然形貌及人文形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保护环境及节省资源的方法、自然环境的转变(例如:山泥倾泻、山火、水灾)对人们的影响及人们如何面对这些转变、地球作为资源的泉源、一些本港及国家的环境问题、促进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育
香港
生活方式
议题
人与环境
中华文化
节省资源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子建
杨晓萍
+1 位作者
柴赛飞
颜明仁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30-35,共6页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相邻但又有差异的教育阶段,为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课程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从课程衔接的视野出发,分析了数学课程衔接的涵义与定位,并提出了解决课...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相邻但又有差异的教育阶段,为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课程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从课程衔接的视野出发,分析了数学课程衔接的涵义与定位,并提出了解决课程衔接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课程衔接
小学数学
教育阶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数学课程
途径
差异
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任与赋权文化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尹弘飚
靳玉乐
李子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32,共8页
近年来,课程改革研究者提倡在学校文化中加强赋权、信任等因素。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信任与赋权文化、教师效能感与教师感受到的改革成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与赋权文化总体上是增强教师效能感,进而...
近年来,课程改革研究者提倡在学校文化中加强赋权、信任等因素。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信任与赋权文化、教师效能感与教师感受到的改革成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与赋权文化总体上是增强教师效能感,进而改善改革成效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发展信任与赋权的学校文化时,我们应注意赋权理念的文化适切性,鼓励教师参与那些和教学实践有关的项目的决策,而不是将所有学校事务都交由教师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
信任
学校文化
教师效能感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程行动研究模式之探讨
被引量:
7
4
作者
霍秉坤
黄显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30,共10页
一、引 言 笔者常关注教师如何能改进课程与教学,而且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可行的构思(Li etal,1998a;1998b)。行动研究近年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Elliott,1991),而且亦应用至课程这领域(李子建、黄显华,1996;Crund...
一、引 言 笔者常关注教师如何能改进课程与教学,而且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可行的构思(Li etal,1998a;1998b)。行动研究近年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Elliott,1991),而且亦应用至课程这领域(李子建、黄显华,1996;Crundy,1982,1987;McKeman,1991,1996;Schwab,1969,1971,1973,1983;Stenhouse,1975)。本文的目的在探讨Haber-mas(1972)知识构成趣向(Knowledge constitutive interest),作为分析课程行动研究模式的基础。全文分为三个主要的部份: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行动研究
教学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港、澳地区的学校环境教育状况及今后的设想
5
作者
李子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92-97,共6页
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教育旨在让学生认识环境、在环境中学习、关心环境.香港的《学校环境教育指引》确定了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学校的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均在环境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澳门教育司成人署积极组...
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教育旨在让学生认识环境、在环境中学习、关心环境.香港的《学校环境教育指引》确定了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学校的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均在环境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澳门教育司成人署积极组织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澳门教师对推行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表示同意.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应该强化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课程与教学上处理好地方环境教育与国情环境教育的关系,加强港澳地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香港
澳门
认识环境
关心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香港地理教育:议题与挑战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子建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
出处
《地理教学》
2006年第11期6-9,共4页
文摘
香港的小学,没有设立地理科,有关地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结合在常识科教授的。常识科共有六个学习范畴。包括“健康与生活”“人与环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与科技”“社会与公民”“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文化”以及“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等,其中“人与环境”“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文化”和“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与地理科目较有密切关系,例如“人与环境”的核心学习元素涉及邻近地区的自然形貌及人文形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保护环境及节省资源的方法、自然环境的转变(例如:山泥倾泻、山火、水灾)对人们的影响及人们如何面对这些转变、地球作为资源的泉源、一些本港及国家的环境问题、促进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等。
关键词
地理教育
香港
生活方式
议题
人与环境
中华文化
节省资源
自然环境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子建
杨晓萍
柴赛飞
颜明仁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
西南师范
大学
教育
科学
学院
香港
教育
学院
课程与
教学
学系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30-35,共6页
文摘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相邻但又有差异的教育阶段,为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课程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从课程衔接的视野出发,分析了数学课程衔接的涵义与定位,并提出了解决课程衔接的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
课程衔接
小学数学
教育阶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数学课程
途径
差异
要求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任与赋权文化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尹弘飚
靳玉乐
李子建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
西南
大学
教育
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
学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基金
“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06JA880055)
文摘
近年来,课程改革研究者提倡在学校文化中加强赋权、信任等因素。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信任与赋权文化、教师效能感与教师感受到的改革成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与赋权文化总体上是增强教师效能感,进而改善改革成效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发展信任与赋权的学校文化时,我们应注意赋权理念的文化适切性,鼓励教师参与那些和教学实践有关的项目的决策,而不是将所有学校事务都交由教师决定。
关键词
赋权
信任
学校文化
教师效能感
课程改革
Keywords
empowerment
trust
school culture
teacher efficacy
curriculum reform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程行动研究模式之探讨
被引量:
7
4
作者
霍秉坤
黄显华
机构
香港
教育
学院
课程
及
教学
系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30,共10页
文摘
一、引 言 笔者常关注教师如何能改进课程与教学,而且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可行的构思(Li etal,1998a;1998b)。行动研究近年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Elliott,1991),而且亦应用至课程这领域(李子建、黄显华,1996;Crundy,1982,1987;McKeman,1991,1996;Schwab,1969,1971,1973,1983;Stenhouse,1975)。本文的目的在探讨Haber-mas(1972)知识构成趣向(Knowledge constitutive interest),作为分析课程行动研究模式的基础。全文分为三个主要的部份:首先。
关键词
课程行动研究
教学
模式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港、澳地区的学校环境教育状况及今后的设想
5
作者
李子建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92-97,共6页
文摘
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教育旨在让学生认识环境、在环境中学习、关心环境.香港的《学校环境教育指引》确定了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学校的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均在环境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澳门教育司成人署积极组织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澳门教师对推行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表示同意.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应该强化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课程与教学上处理好地方环境教育与国情环境教育的关系,加强港澳地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
关键词
环境教育
香港
澳门
认识环境
关心环境
分类号
G52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香港地理教育:议题与挑战
李子建
《地理教学》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
李子建
杨晓萍
柴赛飞
颜明仁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信任与赋权文化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尹弘飚
靳玉乐
李子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课程行动研究模式之探讨
霍秉坤
黄显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港、澳地区的学校环境教育状况及今后的设想
李子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