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根实践构建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省思——走向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逻辑
1
作者 宋萑 吴雨宸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
“教育理论要回归实践”是教育学领域的共识。基于实践的教育理论构建亦需要从方法论的视角来加以关照,结合对否证主义立场以及经验视角的理解,回到事实经验层面不断否证的路径揭示了方法论建设中应持有的一种新逻辑,即经验为基的精致... “教育理论要回归实践”是教育学领域的共识。基于实践的教育理论构建亦需要从方法论的视角来加以关照,结合对否证主义立场以及经验视角的理解,回到事实经验层面不断否证的路径揭示了方法论建设中应持有的一种新逻辑,即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其核心在于采取一种对已有理论和先入之见进行批判性审视的态度,并不断寻找新的事实去质疑。在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方法论逻辑下,无论哪一种研究方法都能从中寻找到扎根实践的理论构建可能,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不同教育研究形式在设计和实施中的新原则,关注不同研究之间的对话,以促成扎根实践的教育理论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构建 方法论 经验为基 精致否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回报率的家庭背景差异 被引量:11
2
作者 祁翔 周金燕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5,共10页
教育回报率的家庭背景差异直接影响到个人教育决策和社会收入分配。有关教育回报率家庭背景差异的经验研究非常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本文提出,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以及经济转轨的背景下,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高家庭背景子... 教育回报率的家庭背景差异直接影响到个人教育决策和社会收入分配。有关教育回报率家庭背景差异的经验研究非常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本文提出,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以及经济转轨的背景下,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高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仍然会高于低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库中劳动力市场样本,以父亲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政治面貌度量家庭背景,本文分组回归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并且从更换代理变量、删除和拆分样本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最终证实了高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低家庭背景子女教育回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教育回报率 CG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共同体到伙伴关系:教师学习情境和方式的扩展与变革 被引量:48
3
作者 王晓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2,共10页
教师共同体中的教师学习是经验式、参与式和身份获得的学习。边界明晰、成员同质的教师共同体可能压抑教师个体性,限制学习机会,侧重共同体的再生产和知识的代际传递,不利于教育创新。作为边界地带的大学与学校伙伴关系代表着教师学习... 教师共同体中的教师学习是经验式、参与式和身份获得的学习。边界明晰、成员同质的教师共同体可能压抑教师个体性,限制学习机会,侧重共同体的再生产和知识的代际传递,不利于教育创新。作为边界地带的大学与学校伙伴关系代表着教师学习情境的扩展,其特点在于开放的边界、包容性强,多元话语和实践均能获得对话的空间。伙伴关系中教师学习方式是扩展式、横向式的跨界学习过程,侧重于问题解决和探究,体现在新知识的试验、探索和创造上,代表着教师教学活动系统的整体提升。边界物件的开发和运用与作为跨界者的学校教师,是帮助教师实现跨界学习的中介机制。如何将伙伴关系中的跨界学习与共同体学习两者相融合是教师学习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学习 专业学习共同体 大学与学校伙伴关系 跨界学习 边界物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文化背景下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差异——基于PISA2012中国上海和美国学生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佳丽 胡咏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119,共7页
基于PISA2012年数据,分析在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特征群体师生关系的差异性,以及改善师生关系对不同特征学生群体成绩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美国和中国上海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ESCS)的中学生的师生关系均存... 基于PISA2012年数据,分析在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特征群体师生关系的差异性,以及改善师生关系对不同特征学生群体成绩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美国和中国上海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ESCS)的中学生的师生关系均存在显著差异。2.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上海,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师生关系越和谐越亲密,学生的数学成绩越优秀;美国中学生从改善师生关系中获得的数学成绩收益高于中国上海中学生。3.改善师生关系对美国不同性别、不同ESCS学生群体成绩的影响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对中国上海不同ESCS学生群体成绩的影响效应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中国上海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影响效应有显著不同,男生从改善师生关系中的成绩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数学成绩 中美比较 异质性影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