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射光谱特性的土壤分类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刘焕军 张柏 +4 位作者 张渊智 宋开山 王宗明 李方 胡茂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4-628,共5页
选取中国松嫩平原吉林省农安县主要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风砂土、冲积土)室内光谱反射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去包络线方法提取反射光谱特征指标,作为输入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土壤分类研究,探索利用表层土壤反射光谱特性进... 选取中国松嫩平原吉林省农安县主要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风砂土、冲积土)室内光谱反射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去包络线方法提取反射光谱特征指标,作为输入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土壤分类研究,探索利用表层土壤反射光谱特性进行土壤分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包络线去除后的曲线使土壤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特征显著增强;农安县不同土壤在400~2500nm范围内主要有5个光谱吸收谷,前2个吸收谷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质、铁及土壤机械组成引起的,后3个是土壤水分吸收光谱能量引起的;不同土壤类型反射光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2个吸收谷。(2)由于输入变量的选取客观准确,基于前2个吸收谷形状特征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壤分类精度显著优于以反射率或5个吸收谷形状特征为输入变量的模型,可以用于土壤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光谱 土壤分类 去包络线 高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的源区、路径及其时间尺度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斌 徐祥德 +1 位作者 卞建春 施晓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505,共11页
基于NCEP/NCAR分析资料和拉格朗日轨迹输送模式FLEXPART,通过气块轨迹计算,对2005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Transport,简称TST)的近地层源区、输送路径及其时间尺度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结... 基于NCEP/NCAR分析资料和拉格朗日轨迹输送模式FLEXPART,通过气块轨迹计算,对2005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Transport,简称TST)的近地层源区、输送路径及其时间尺度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夏季亚洲季风区TST两个主要的边界层源区,一个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另一个是青藏高原南部、孟加拉湾以及印度半岛中北部等地区,上述两个区域与夏季强对流的分布相一致。在对流层顶高度附近(约16km高度),两个近地层源区的垂直输送贡献相当。但进一步分析发现,穿越对流层顶高度的质量输送只有约10%能够进入20~22km高度的平流层中,且主要源于以青藏高原南侧为代表的南亚季风区(约贡献75%),这进一步强调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在全球TST过程中的重要地位。(2)轨迹分析显示,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的"入口区"主要在(25°N~35°N,90°E~110°E)区域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TST路径受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闭合环流、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和赤道东风急流的共同控制。(3)亚洲季风区TST两个主要的过程,一个是和夏季湿对流抬升直接联系的快速输送过程,它可以使近地层大气在1~2天内输送到平流层中,贡献了整个TST的10%~30%;另一个是大气辐射加热所致的大尺度垂直输送,该输送是一个相对的慢过程,时间尺度一般为5~30天。此结果意味着,源于地表的短生命周期的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光化学反应过程对该区域平流层臭氧及其他大气痕量成分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 亚洲季风区 边界层源区 输送路径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浅滩浅海水深SAR遥感探测实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范开国 黄韦艮 +2 位作者 傅斌 于兴修 顾颜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0-316,共7页
本文基于浅海地形SAR遥感成像机理,提出星载SAR图像浅海水深遥感探测新技术.利用该遥感探测新技术与浅海地形SAR遥感图像,在台湾浅滩海域进行了浅海水深SAR遥感探测实例研究.SAR遥感探测水深值与实测水深值的比较结果显示,SAR遥感探测... 本文基于浅海地形SAR遥感成像机理,提出星载SAR图像浅海水深遥感探测新技术.利用该遥感探测新技术与浅海地形SAR遥感图像,在台湾浅滩海域进行了浅海水深SAR遥感探测实例研究.SAR遥感探测水深值与实测水深值的比较结果显示,SAR遥感探测水深值的均方根误差达到2.5m,误差小于10%.表明SAR具有探测浅海水深的能力,本文提出的浅海水深SAR遥感探测技术是收敛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台湾浅滩 浅海水深 遥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的空气污染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亚 朱军 +2 位作者 林珲 徐丙立 胡明远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8-734,共7页
针对现有空气污染可视化表达方法不能有效集成地理信息、可视化效果差、信息维度低的问题,基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三维空间空气污染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研究,提出了空气污染的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方案,详细论述了空气污... 针对现有空气污染可视化表达方法不能有效集成地理信息、可视化效果差、信息维度低的问题,基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三维空间空气污染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研究,提出了空气污染的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方案,详细论述了空气污染研究区域三维地理场景构建、污染浓度值与颜色的映射、基于切片的空气污染表达、基于立方体的空气污染表达、任意垂直线/面的空气污染表达等5种空间污染可视化表达方法与关键技术。最后以珠三角空气污染扩散模拟为例,开发了原型系统,进行了5种时空可视化表达与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集成高精度大范围地理信息,能实现较好的空气污染可视化表达效果,能有效反映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可以为空气污染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多维动态 可视化 大气污染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的虚拟地理环境构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军 林珲 +1 位作者 林文实 徐丙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6-179,186,共5页
重点开展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空气污染扩散模拟与交互操作研究,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管理和时空动态模拟提供一个良好的可视化分析环境。以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为案例,建立虚拟地理环境原型系统,开展空气污染动态扩散模拟,进行实时交互查询与... 重点开展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空气污染扩散模拟与交互操作研究,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管理和时空动态模拟提供一个良好的可视化分析环境。以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为案例,建立虚拟地理环境原型系统,开展空气污染动态扩散模拟,进行实时交互查询与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的方案能够逼真地模拟大气污染扩散过程,能较好地揭示城市群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地理环境 城市群 空气污染 动态模拟 交互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典型地物混合光谱与复合覆盖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波 岳跃民 +3 位作者 李儒 王克林 张兵 童庆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70-2474,共5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岩石裸露率以及植被覆盖度是石漠化主要的地面表现特征,也是评价石漠化的关键指标。由于喀斯特地区复杂的地貌情况,使得评价石漠化需要多种地物类型覆盖度信息。该文在实...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岩石裸露率以及植被覆盖度是石漠化主要的地面表现特征,也是评价石漠化的关键指标。由于喀斯特地区复杂的地貌情况,使得评价石漠化需要多种地物类型覆盖度信息。该文在实测光谱支持下,构建了系列光谱指数,初步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典型地物混合光谱与复合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光谱指数与覆盖度的相关性远远高于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的相关性。植被指数和绿色植物(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PV)覆盖度有着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文构造的光谱指数和干枯植被覆盖度(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NPV)、土壤覆盖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可决系数分别达0.70和0.73,显示了有估算NPV和土壤覆盖度的潜在能力。而光谱指数和裸岩率的相关系数稍低,最高达0.55,可以提供一定的裸岩率信息。所构建的4种指数形式中,表征光谱吸收特征深度的指数形式和NPV、土壤覆盖度以及裸岩率均拥有最高的相关性。这为高光谱遥感在喀斯特石漠化信息提取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喀斯特 覆盖度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08年香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邓聪 涂建军 +1 位作者 王德惠 朱玉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利用2003和2008年两期SPOT5卫星影像,对香港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探讨和分析了香港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5 a间香港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特点是土地利用总面积略有增加,各土地利用... 利用2003和2008年两期SPOT5卫星影像,对香港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探讨和分析了香港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5 a间香港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特点是土地利用总面积略有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急剧减少,灌丛和草地显著增加;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微小,目前已处于缓慢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监测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分析算法的香港邻近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 被引量:9
8
作者 席红艳 张渊智 +2 位作者 丘仲锋 何宜军 简伟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香港近海水体特性及监测其水质状况,根据2001年3-5月在香港临近海域调查取得的实测资料,对该海域水体光谱进行解析,开发该海域叶绿素a浓度与色素吸收系数aph(675)的经验模型,具有较高相关性;用剖面数据外推及水体光谱模拟... 为进一步了解香港近海水体特性及监测其水质状况,根据2001年3-5月在香港临近海域调查取得的实测资料,对该海域水体光谱进行解析,开发该海域叶绿素a浓度与色素吸收系数aph(675)的经验模型,具有较高相关性;用剖面数据外推及水体光谱模拟方法完成对水下表面遥感反射率光谱的推导;进而建立反演低浓度区叶绿素a浓度的半分析算法,反演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45%,均方根差0.933,相关系数0.78,误差主要来源于外推演算及散射模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低悬浮物低叶绿素浓度区域有一定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近海 半分析算法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0
9
作者 林珲 徐丙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该文主要回答了目前被频繁问及的有关虚拟地理环境的几个问题。重点阐述了虚拟地理环境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其基本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与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别。指出虚拟地理环境是在空间数据库和地理模型管理基础上构建... 该文主要回答了目前被频繁问及的有关虚拟地理环境的几个问题。重点阐述了虚拟地理环境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其基本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与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别。指出虚拟地理环境是在空间数据库和地理模型管理基础上构建的、同时表达地理静态和模拟动态现象的、面向多用户的分布式协同虚拟环境。因此,虚拟地理环境突破地理信息系统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的框架,走向以数据库和模型库为双核心的知识共享平台,进而形成一个新知识的生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GIS) 模型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源空气污染高斯扩散模式并行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丙立 林珲 +3 位作者 胡亚 荆涛 朱刚 李媛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5-1149,共5页
为提高基于高斯模式的空气污染扩散计算的效率,研究从污染源、研究区域空间分层与栅格划分等3个因子入手,设计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作用下的多种并行算法,同时采用PC机群对算法进行实现.针对珠三角区域空气污染并行计算试验结果表明,... 为提高基于高斯模式的空气污染扩散计算的效率,研究从污染源、研究区域空间分层与栅格划分等3个因子入手,设计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作用下的多种并行算法,同时采用PC机群对算法进行实现.针对珠三角区域空气污染并行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并行算法能将计算时间减少90%,大大提高了模型计算效率,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基于高斯模式的空气污染实时计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处理 高斯模式 空气污染扩散 计算机群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LiDAR数据航带平差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丽英 宋伟东 孙贵博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面向机载LiDAR数据航带平差处理的理论前沿,全面总结了机载LiDAR航带平差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并进行了相应的归纳、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航带平差 系统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 Simulator的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斌 黄凤茹 +2 位作者 方裕 林珲 胡明远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2-1278,共7页
在分析现行三维虚拟世界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优势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VGE)应用的实现技术,提出了基于开源虚拟世界服务器OpenSimulator集成真实地理环境空间信息以实现分布式VGE应用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可进入三维香港... 在分析现行三维虚拟世界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优势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VGE)应用的实现技术,提出了基于开源虚拟世界服务器OpenSimulator集成真实地理环境空间信息以实现分布式VGE应用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可进入三维香港中文大学虚拟校园及其虚拟应用的设计与实现为例,研究了基于OpenSimulator开发分布式VGE应用的主要技术及途径。结果表明,集成虚拟世界技术与真实地理环境空间信息的方法在可进入虚拟化身模式、虚实相融真三维场景建造及表现、化身之间及化身与虚拟环境之间的协同与交互等功能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可为研发与实现诸多领域中的分布式VGE应用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 虚拟世界 三维建模 虚拟校园 OpenSimul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转入基因表达的检测指示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儒 陈劲松 +5 位作者 袁定阳 唐俐 林珲 谭炎宁 岳跃民 和海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05,共4页
传统方法在转基因作物目的基因表达检测上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发展空间。该研究利用野外高光谱仪(ASD野外光谱仪),避免了实验室测量带来温度水分差异造成的影响,实地测量大田水稻样本光谱数据;通过引入内部聚类系数控制类内波段聚合度,... 传统方法在转基因作物目的基因表达检测上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发展空间。该研究利用野外高光谱仪(ASD野外光谱仪),避免了实验室测量带来温度水分差异造成的影响,实地测量大田水稻样本光谱数据;通过引入内部聚类系数控制类内波段聚合度,使用均值光谱表征样本类光谱,计算与光合作用高度相关的边峰以及光化学植被指数等参数,快速定量了转基因组样本与亲本在光合作用波段的光谱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转入基因得到了表达、对样本产生了影响,同时发现面积参数适合描述样本差异,而光化学植被指数对样本差异尤为敏感。这些都证明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转入基因表达检测上具有良好指示作用和应用优势,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高光谱 内聚系数 均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机群的多点源高斯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亚 林珲 +2 位作者 徐丙立 朱军 胡明远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40,共5页
针对基于单机的多点源高斯大气污染扩散模型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高斯模型并行算法,该算法是基于计算输出层设计的,它将计算输出层尽量平均地分配到各个计算节点上。针对并行算法,构建了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该平台采用三层分布式... 针对基于单机的多点源高斯大气污染扩散模型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高斯模型并行算法,该算法是基于计算输出层设计的,它将计算输出层尽量平均地分配到各个计算节点上。针对并行算法,构建了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该平台采用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即用户层、控制层和计算资源层。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高斯并行计算大大提高了模型计算效率,分布系统结构合理,可以为准实时甚至实时的环境管理业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计算机机群 多点源 高斯污染扩散模型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系统的空气污染扩散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军 林珲 徐丙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13,共6页
通过基于粒子系统构建虚拟地理环境的方法进行了空气污染扩散的动态模拟研究。粒子系统将动态、模糊的污染物定义为微观粒子的集合,根据随机过程理论对污染气流扩散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在客观上对空气污染扩散的动态性和随机性的有效描述... 通过基于粒子系统构建虚拟地理环境的方法进行了空气污染扩散的动态模拟研究。粒子系统将动态、模糊的污染物定义为微观粒子的集合,根据随机过程理论对污染气流扩散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在客观上对空气污染扩散的动态性和随机性的有效描述。该研究方法从粒子发射域、粒子运动、粒子绘制等关键环节,在满足视觉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效率优化,并以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为案例,建立了虚拟地理环境原型系统,开展了空气污染动态扩散模拟,进行了实时交互查询与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上述的方案能够达到模拟效果的逼真性和交互操作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地理环境 空气污染 粒子系统 实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空间数据渐进传输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温永宁 闾囯年 陈旻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2,40,共8页
渐进传输被认为是解决目前海量空间数据传输与实时用户体验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栅格数据渐进传输的相关研究比较成熟,但矢量数据的渐进传输理论和技术还存在问题。为了推进矢量数据渐进传输的相关研究,该文对与矢量数据渐进传输密切相... 渐进传输被认为是解决目前海量空间数据传输与实时用户体验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栅格数据渐进传输的相关研究比较成熟,但矢量数据的渐进传输理论和技术还存在问题。为了推进矢量数据渐进传输的相关研究,该文对与矢量数据渐进传输密切相关的二维矢量数据、三维表面模型两种数据的多分辨率表达和渐进传输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海量空间数据适用于分布式网络传输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 矢量数据 渐进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叶绿素水体荧光峰位置变化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洪涛 马荣华 +1 位作者 张渊智 张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4,共4页
水体反射光谱红光区荧光峰是叶绿素特有的光谱特征,研究其位置变化与叶绿素的响应关系有助于内陆水体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反演。通过2004-2006年13次长春南湖水体反射光谱和水质参数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光谱分辨率下荧光峰位置变化与叶绿素... 水体反射光谱红光区荧光峰是叶绿素特有的光谱特征,研究其位置变化与叶绿素的响应关系有助于内陆水体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反演。通过2004-2006年13次长春南湖水体反射光谱和水质参数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光谱分辨率下荧光峰位置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现指数函数关系,即Peak position=a(Chl-a)b,不同光谱分辨率下,a在686.11-686.29,b在0.0062-0.0065间变化,且光谱分辨率越高,响应关系越好;荧光峰平均波长位置与叶绿素平均含量高度相关(R2〉0.81),荧光峰位置变化适合用于反演叶绿素含量分布较为均匀的水体。这为今后利用成像光谱仪监测内陆水体叶绿素含量提供了实验和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荧光峰位置 光谱 定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高度计风速反演模式函数研究
18
作者 樊旭艳 顾艳镇 范开国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3,共6页
本文利用角动量模式计算获得高风速资料,并通过气象观测站实测资料验证了风速资料的准确性,并将所得风速应用于Jason-1高度计风速反演模式函数研究,得到了一个新的风速反演模式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式函数能更好地反映台风经... 本文利用角动量模式计算获得高风速资料,并通过气象观测站实测资料验证了风速资料的准确性,并将所得风速应用于Jason-1高度计风速反演模式函数研究,得到了一个新的风速反演模式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式函数能更好地反映台风经过时海表面风速情况,实现了高度计对高风速(10~40 m/s)的反演,可作为Jason-1高度计风速反演业务化算法在高风速情况下的补充,以提高高度计风速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计 角动量模式 高风速 风速反演模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人员空间知识差异的建筑物应急疏散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家城 谭露 +1 位作者 胡明远 林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6,共7页
为探究人员空间知识对建筑物疏散过程的影响,以某大学综合教学楼为例,模拟分析不同人群的疏散情况。首先设定优化、日常、会议3类疏散情景。结合不同场景中的疏散人员构成比例,划分访客、与会人员、学生和办公人员等4类具有不同空间知... 为探究人员空间知识对建筑物疏散过程的影响,以某大学综合教学楼为例,模拟分析不同人群的疏散情况。首先设定优化、日常、会议3类疏散情景。结合不同场景中的疏散人员构成比例,划分访客、与会人员、学生和办公人员等4类具有不同空间知识程度的人群。采用FDS+Evac模型模拟分析各人群的疏散情况,结果表明:空间知识仅在走廊阶段影响人员疏散行为,疏散总时间与空间知识水平并不呈简单的反比关系,拥堵现象也并不随人员空间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消失,当整体空间知识水平较高时,邻近大密度人群的出口易发生拥堵;当整体空间知识水平较低时,常用出口易发生拥堵。结合当前人群的空间知识水平,加强走廊上局部区域的疏导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疏散 空间知识 疏散行为 智能体 FDS+EV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的地理设计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天鹏 林珲 +1 位作者 胡明远 施家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1,共4页
作为21世纪新概念的地理设计(GeoDesign)被引入传统的规划与设计领域之中。在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中加入地理分析并整体性地考量设计方面的问题,是地理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地理分析的工具多种多样,不少地理设计相关人士试用过AutoCAD、A... 作为21世纪新概念的地理设计(GeoDesign)被引入传统的规划与设计领域之中。在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中加入地理分析并整体性地考量设计方面的问题,是地理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地理分析的工具多种多样,不少地理设计相关人士试用过AutoCAD、ArcGIS之类的传统地理分析软件,取得良好成果。除此之外,在20来年的发展过程中,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VGE)从概念提出到成熟应用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将虚拟地理环境作为地理分析的平台,从地理分析的视角验证其辅助地理设计的方法与可行性,探讨两者的结合点与协作方法,并以香港地质公园规划中路径选择评价为例,确定了路径选择的评价因子,并应用地理设计的方法,在虚拟地理环境平台支持下开展地理分析,评价与选择合适的规划路径,探索了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的地理设计的技术途径与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虚拟地理环境 地理设计 香港地质公园规划 路径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