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象感知的香港和深圳大学生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宗诚 马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共14页
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大学生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展带来的机遇,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关注深港学生对大湾区形象认知的分析。本文探讨和比较深港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整体的感知印象,以及与大湾区城市的联系。深圳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 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大学生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展带来的机遇,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关注深港学生对大湾区形象认知的分析。本文探讨和比较深港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整体的感知印象,以及与大湾区城市的联系。深圳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的印象较香港大学生相对正面,有不少共同的主题,与城市间的联系更紧密,对区域政策的关注程度更高以及区域内部人口流动性更频繁。香港大学生对城市的印象侧重在休闲和活动上,而且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地,对于城市的印象之间相对独立。大湾区城市应该更明确其在大湾区的定位和城市形象,利用当地独特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推动成熟的城市品牌发展,或创建新品牌,增强在市场上的认知和吸引力。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可根据大学生对城市的印象,因地制宜,采取更能让大学生接受的宣传方式,循序渐进地加深其对大湾区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熟悉度,促进各地大学生交流学习,增强湾区内各地青年人相互了解,从而优化并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印象 粤港澳大湾区 感知形象 区域发展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动力学在空港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慧 郭怀成 +3 位作者 盛虎 都小尚 李娜 杨永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3-941,共9页
作为机场与城市间的过渡区,空港区域具有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影响因素众多、变化快的特征.针对此,本文基于空港区域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结合类比法和情景分析法,用于空港区域不同发展方案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具体步骤包括... 作为机场与城市间的过渡区,空港区域具有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影响因素众多、变化快的特征.针对此,本文基于空港区域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结合类比法和情景分析法,用于空港区域不同发展方案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具体步骤包括:发展分析-影响识别-模型构建-零方案/规划方案模拟-替代方案设计-减缓措施,各步骤间动态反馈.对郑州航空港区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零方案,规划方案具有经济社会发展优、污染排放少的优点,但仍无法满足环境容量要求;设计了3种替代情景方案,据此提出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等减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评 系统动力学 情景分析 郑州航空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优化与情景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盛虎 刘慧 +1 位作者 王翠榆 郭怀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656,共10页
以环境承载力为理论依据,在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下以滇池流域内人口和经济最大化为目标的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优化模型,并分别对是否考虑从牛栏江调水这两种情景下的高、中、低3... 以环境承载力为理论依据,在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下以滇池流域内人口和经济最大化为目标的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优化模型,并分别对是否考虑从牛栏江调水这两种情景下的高、中、低3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发现调水对滇池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有较大提高,而同一情景下中、低两种规划方案对滇池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差异很小。为此,从灵敏度范围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从而优选出中方案作为滇池流域综合管理最佳的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社会经济 优化模型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药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场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林绿 覃志豪 李文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94-2203,共10页
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场景和环境脆弱性概念,利用GIS技术,以我国气象、土壤、农业生产等数据为基础,构建农药环境风险评估过程"现实中最糟糕的情况"。针对旱地作物和地下水这一环境系统,将我国划分为6个农药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 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场景和环境脆弱性概念,利用GIS技术,以我国气象、土壤、农业生产等数据为基础,构建农药环境风险评估过程"现实中最糟糕的情况"。针对旱地作物和地下水这一环境系统,将我国划分为6个农药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场景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1个标准场景点,从而形成针对旱地作物的我国农药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场景体系。利用欧盟农药环境暴露模型PEARL测试该场景体系,运行结果显示该场景体系科学可行。该场景体系的建立既为运用定量模型进行我国农药环境风险评估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我国农药环境风险管理、农药登记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环境风险评估 场景区 标准场景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论的人类活动对流域各流量组分影响的定量分析——以渭河流域为例
5
作者 兰甜 杜欣樾 +4 位作者 张洪波 陈永勤 乔西玉 王建昊 朱绪哲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58,共9页
为揭示人类活动对多源径流组分的非线性影响特征,选取人类活动显著的渭河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不同流量组分对人类活动的异质性响应。构建融合信息论与多尺度流量组分划分的分析框架,提出综合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不同流... 为揭示人类活动对多源径流组分的非线性影响特征,选取人类活动显著的渭河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不同流量组分对人类活动的异质性响应。构建融合信息论与多尺度流量组分划分的分析框架,提出综合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不同流量组分的影响与流域水文过程的复杂性相关,在渭河干流中上游流域的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对各流量组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在黄土丘陵地区,不同组分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夜间灯光表征的人类活动对各流量组分的影响最大,反映出城市化驱动下经济活动对不同流量组分产生的显著影响。本研究提高了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识别能力,在应对水资源危机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基流分割 人类活动 信息论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东江流域水资源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晓宇 张强 +2 位作者 李剑锋 孙鹏 陈晓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9,共9页
采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结合1978-1998年东江流域实测气象数据和5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气候情景(RCP8.5,RCP4.5,RCP2.6)下基准期(1960-2000年)和未来时期(2020-2070年)降水、蒸发情景模拟结果,在对东江流域径流模拟检验基础上,对2020-2... 采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结合1978-1998年东江流域实测气象数据和5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气候情景(RCP8.5,RCP4.5,RCP2.6)下基准期(1960-2000年)和未来时期(2020-2070年)降水、蒸发情景模拟结果,在对东江流域径流模拟检验基础上,对2020-2070年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HSPF模型能很好模拟东江流域年、月径流以及洪水期径流变化,博罗站的NASH系数均超过0.81,PBIAS低于10%,RSR低于0.45;所选取气候模式能很好的反映研究流域气象数据在年内分布情况。对未来气候和东江流域水资源量模拟结果表明:1 2020-2070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东江流域降水及蒸发量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均呈上升趋势,而在RCP8.5情景下,东江流域蒸发量则呈现下降趋势;2未来东江流域多年月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3未来东江流域不同频率下的洪水和枯水流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相对于基准期,未来时期的洪水天数呈增长趋势,洪水灾害有加剧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HSPF模型 东江流域 水文模拟 径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以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片区为例
7
作者 胡昊宇 杨乐 +2 位作者 李佳鸣 苏黎馨 冯长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7,共11页
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生态系统评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选取生态价值、城市景观、社会包容、经济支撑、规划管理等5个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评价体系... 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生态系统评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选取生态价值、城市景观、社会包容、经济支撑、规划管理等5个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因素评价模型等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片区城市更新的现状与规划预期绩效分别开展了评价。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行动,确实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绿色更新,但相关行动与措施一般偏向于公园建设、居住区绿化、步道优化等具体绿化手段,评价尺度以城区或城市片区为宜。(2)研究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现状绩效等级为Ⅱ,尚未达到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预期目标。(3)若现行规划得到良好落实,研究区在规划终期的预期绩效可提升至等级IV,符合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实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 城市更新 绩效评价 北京 十八里店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英罗湾不同潮位红树林-滩涂系统碳密度差异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瑶瑶 张雅松 +2 位作者 娄铎 于晨曦 管东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4-1140,共7页
自然生长的红树林植被生物量及土壤碳密度沿着海岸潮滩的分布存在异质性和不确定性,而目前对于潮滩高程间的异质性及不确定性的原因研究还比较少。以广东英罗湾自然分布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潮滩高程红树林群落碳储量,对自... 自然生长的红树林植被生物量及土壤碳密度沿着海岸潮滩的分布存在异质性和不确定性,而目前对于潮滩高程间的异质性及不确定性的原因研究还比较少。以广东英罗湾自然分布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潮滩高程红树林群落碳储量,对自然分布的不同潮位红树林碳储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低潮位、中潮位、高潮位红树林植被生物量分别为(67.39±3.51)、(150.67±22.29)、(364.14±64.82)t·hm^-2。(2)低潮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50g·kg^-1,中潮位为17.25 g·kg^-1,高潮位为32.87 g·kg^-1。高潮位红树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大于中低潮位。(3)生态系统碳密度在低潮位、中潮位、高潮位分别为(117.63±12.10)、(159.68±15.06)、(312.06±44.23) t·hm^-2。(4)不同潮位土壤盐度均值介于17.83‰-32.67‰,容重均值介于0.78-1.10 g·m^-3,pH均值介于4.84-5.75,总氮(TN)质量分数介于1.32-1.85 g·kg^-1,总磷(TP)质量分数介于0.18-0.35 g·kg^-1,除容重、pH外,其他指标均呈现随潮滩高程增加而增加的规律。(5)植被生物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总氮、总磷、盐度呈显著性相关,与pH呈显著性负相关。潮滩高程的变化是影响红树林碳汇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能够为区域红树林的碳汇作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潮位 生态系统碳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水体背景下的底质反射率光谱特征及其对离水反射率贡献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业恒 邓孺孺 +4 位作者 梁钰婕 刘永明 吴仪 袁宇恒 艾先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水体重金属遥感反演是水环境遥感领域中的难题,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而浅水区底质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规律是将来遥感反演模型精度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重金属污染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揭示其贡献规律对提升水体重金属... 水体重金属遥感反演是水环境遥感领域中的难题,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而浅水区底质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规律是将来遥感反演模型精度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重金属污染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揭示其贡献规律对提升水体重金属遥感模型精度有重要作用,测量结果对研究重金属尾矿底泥的反射率光谱特征以及区分常见水底底质有参考意义。首先利用光谱仪测量获得广东大宝山尾矿底质反射率,发现其在波长755、 1 280、 1 620和2 200 nm存在反射峰,有明显光谱特征,并与河床常见的粗沙、淤泥和石头三类底质反射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粗沙和淤泥反射率呈一缓慢上升的曲线,与存在多个特征反射峰的矿区底泥有明显区别;另一方面,石头反射率则在波长范围550~650 nm出现一个宽而扁平的反射峰后随即在波长675 nm处出现波谷然后增大至波长750 nm后趋于平缓,其特征波长与矿区底泥均不一样。上述特征波长可作为重金属污染背景下底泥光谱的重要区分波段。测量水深为1 cm、 10 cm和深水区的离水反射率,结合水质遥感模型计算出1 cm水深情况下底质反射光、水体散射光,并将其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进行讨论。离水反射率测量结果表明,底质对浅水区影响极大,随着水深变浅,离水反射率总体不断被抬升。而水底反射光和水体散射光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规律则以波长515 nm为分界线,向短波方向以水体散射光贡献为主,向长波方向则以水底反射光为主,贡献量由底质反射能力和水体散射能力共同决定。对考虑了底质反射光后的遥感模型精度进行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波长范围350~950 nm内的离水反射率与野外测量值对比结果,二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R^(2)=0.964 2),相对误差在波长范围560~830 nm低于10%,甚者可低于5%,模型总体模拟精度较好,远比在不考虑底质影响时精度高,模型满足将来水中重金属遥感反演要求。研究结果对今后水体重金属遥感反演时处理底质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有助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重金属遥感 重金属矿区 底质反射率 光谱特征分析 模型精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城市群的空间重构与规划应对——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鲁亚楠 施德浩 +3 位作者 张衔春 许顺才 刘斌 岳文泽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4,66,共10页
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构建了“资本循环-空间建构-规划应对”的分析框架,审视由“外循环”向“双循环”转变过程中城市群的空间重构需求,提出相应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发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城市群在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均面临... 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构建了“资本循环-空间建构-规划应对”的分析框架,审视由“外循环”向“双循环”转变过程中城市群的空间重构需求,提出相应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发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城市群在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均面临多重挑战。现阶段中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在经济循环中需担任不同的角色:成熟型城市群参与外循环,发展型城市群驱动内循环,培育型城市群组织微循环。为实现城市群空间重构,3种类型的城市群需有不同的国家空间工程构建逻辑和规划传导原则,以及国家空间策略部署途径和规划编制重点。本文的研究结果填补了空间规划服务于国家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空白,从城市群角度为双循环战略提供重要理论和规划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城市群 空间重构 新国家空间 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效应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磊 张磊 +2 位作者 段学军 董雅文 秦贤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832-6844,共13页
通过研究太湖流域(江苏部分)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和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点,得出了产业结构污染负荷的水环境空间响应状况。根据小流域划分技术,得出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特点:劣于V类水质的区域占32%,V类水质的占30%,仅有27%的区域水... 通过研究太湖流域(江苏部分)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和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点,得出了产业结构污染负荷的水环境空间响应状况。根据小流域划分技术,得出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特点:劣于V类水质的区域占32%,V类水质的占30%,仅有27%的区域水质低于IV类。另一方面,对应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研究,构建了综合反映产业结构水环境污染负荷的经济社会指标体系,分析了流域农田污染因子和工业污染因子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水环境污染因素的四个主成分,分别为土地利用强度、三次产业结构、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基于主成分载荷,解析了四个水环境污染因素的贡献率。在产业结构方面,研究得出工业化仍是区域水环境污染最大影响因素,但区域水环境恶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又对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级进行分区,对各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市县区域分解特点,发现县级市比市区在产业发展上对水环境影响更大,主要是由于县级市工业发展相对较为粗放,水环境监管的区域差异性。为控制流域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综合提出了在流域内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布局,调整重污染工业结构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及相应的产业结构污染负荷区域差别化削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水环境污染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被引量:66
12
作者 蒙莉娜 郑新奇 +1 位作者 赵璐 邓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从生态角度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定量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并从土地利用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构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从生态角度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定量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并从土地利用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构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建立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因子体系,并以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结果为表征量,借助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区。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的案例研究,运用该技术方法进行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更加优化和合理,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该研究从生态适宜角度为土地利用分区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功能分区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校正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玉安 黄波 +3 位作者 易成功 程涛 余健 曲乐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0-141,共12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拟研究对碳平衡监测及深入理解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高空间分辨率、短重访周期的遥感数据和地形校正成为精准模拟山区植被NPP研究的必然选择。在利用DEM数据对太阳总辐射和气温进行地形校正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拟研究对碳平衡监测及深入理解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高空间分辨率、短重访周期的遥感数据和地形校正成为精准模拟山区植被NPP研究的必然选择。在利用DEM数据对太阳总辐射和气温进行地形校正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区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因子、温度胁迫因子、水分胁迫因子和典型植被类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构建了改进的CASABTC估算模型,利用HJ-1CCD数据模拟了2009年大别山区植被的NPP,并探讨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该文模拟值与MOD17A3的精度验证结果分析,基于地形校正的CASABTC模型和HJ-1数据适合精确模拟山区植被的NPP;研究区NPP在冬季比在春、秋、夏季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大。2)该文模拟的年NPP平均值为413.7g/(m2·a)比MOD17A3平均值偏小4.9%,在空间分布上前者更加详细,地表特征更明显。3)研究区2009年NPP模拟值范围为0~1143.6g/(m2·a),研究区总面积66.1%的NPP值在200~600g/(m2·a)之间;年总NPP为9.891×106t,约占全国年总NPP的3.2‰,整体上呈现高、低值区交错分布的不规则特点。4)月NPP值随季节而变化,所有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曲线都呈典型的单峰分布,且不同植被类型NPP的季节变化幅度有差别。月NPP值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太阳总辐射及NDVI的季节变化基本吻合,而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与NPP无相关性特点。5)各植被类型的月NPP和总NPP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逐渐变大,对于后者当海拔高度上升至1100m时达到最大值,继续上升,其保持在600g/m2左右不变。该研究可为后续基于HJ-1数据的山区植被NPP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BTC模型 地形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NPP) 地形校正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预测 被引量:25
14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2 位作者 徐方明 郑海龙 张学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9-396,共8页
基于54个土壤表层样品重金属全量浓度实验室测定数据,应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南京城市边缘带化工园附近20 km2样区内土壤重金属浓度进行了连续分类,对样点土壤的隶属度进行空间普通克里格插值,实现样区土壤重金属浓度和污染状况的空间预... 基于54个土壤表层样品重金属全量浓度实验室测定数据,应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南京城市边缘带化工园附近20 km2样区内土壤重金属浓度进行了连续分类,对样点土壤的隶属度进行空间普通克里格插值,实现样区土壤重金属浓度和污染状况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样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Cr、As和Cd的浓度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未发生污染;受工业、交通排放的影响,样区左侧和南部Cu、Zn、Cr、As较高,个别区域有Zn、Cr富集现象。Hg为样区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土壤Hg污染主要发生在蔬菜基地及滁河流经区,较为严重的Hg污染土壤集中分布在样区中部的蔬菜基地。与利用样点测定数据直接插值的空间预测方法相比,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土壤污染空间预测方法可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集理论 模糊C-均值算法 连续分类 空间预测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曲地区草地植被时空格局与变化及其人文因素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宋春桥 游松财 +2 位作者 刘高焕 柯灵红 钟新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共10页
那曲草地作为西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草地植被年际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结果。为了解决当地复杂的资源环境问题,需要深刻认清各种人文因素对草地影响的程度和机制。本研究利用2000-2009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 那曲草地作为西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草地植被年际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结果。为了解决当地复杂的资源环境问题,需要深刻认清各种人文因素对草地影响的程度和机制。本研究利用2000-2009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影像及相关统计资料,对那曲草地植被的空间和年际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系统分析各个人文因素与草地植被格局和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那曲地区不同区域植被在2000-2009年表现出不同的年际变化趋势,在高大山脉高海拔的稀疏植被或冰雪覆盖周边区域,由于全球变暖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而出现植被变好的状况,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纯牧业县(那曲县、聂荣县和安多县)草地植被退化情况较为严重;2)分析那曲地区植被空间格局、年际变化分布图与道路网、居民点分布密度图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也表明该研究区人类活动将直接影响目前良好的地表覆盖区域植被正常生长和繁育;3)以中心城镇那曲镇和109国道为代表,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距离人类活动越近的地区植被退化越严重,而统计资料显示那曲地区的人口、放牧强度、道路工程建设份额等指标都呈直线上升,将对草地植被生长构成严重的威胁,从而进一步影响那曲地区草地的理论承载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4)此外,调查发现旅游和放牧的车辆碾压、矿产开采、采挖草药、安居工程建设、鼠患等因素对那曲草地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归一化植被指数 那曲地区 人文因素 时空变化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的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罗平 姜仁荣 +3 位作者 李红旮 章欣欣 黄波 向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为对象定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Logistic模型和Markov模型,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可提升单一模型的应用能力,宏观上利用Markov Chain进行土地利用规...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为对象定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Logistic模型和Markov模型,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可提升单一模型的应用能力,宏观上利用Markov Chain进行土地利用规模总量预测,微观上利用多分类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解决分类变量与连续变量,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的联合解算提高空间回归精度,同时可以确定每一个土地利用单元转移概率,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预测;(2)基于集成模型开发出的应用系统能够有效仿真和预测深圳市土地利用演化,通过验证系统预测精度能够满足近期土地利用预警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编制。研究结论:空间Logistic和Markov的集成模型是研究区域近期土地利用演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演化 空间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淮河上游植被覆盖度遥感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刘玉安 黄波 +1 位作者 程涛 曲乐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7,267,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NDVI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结合淮河上游流域实际情况,设计了模型应用的技术路线,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精确估算。利用目估法和照相法对估算结... 在分析国内外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NDVI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结合淮河上游流域实际情况,设计了模型应用的技术路线,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精确估算。利用目估法和照相法对估算结果进行实地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相关系数达到了0.818,研究区内平均植被覆盖度为58.1%,呈现北部低南部高的γ型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北京一号”小卫星 遥感 淮河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95
18
作者 王桂新 沈建法 刘建波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1期3-23,共21页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使人口城市化呈不完全、非正规特征。以上海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评价其目前的市民化水平,分析影响其市民化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一个侧面探讨和揭示中国不完全、非正规城市化...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使人口城市化呈不完全、非正规特征。以上海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评价其目前的市民化水平,分析影响其市民化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一个侧面探讨和揭示中国不完全、非正规城市化发展的独特性、阶段性与规律性。目前中国城市农民工总体上已达到54%的市民化水平,尤其是其社会关系、心理认同等非物质维度的市民化都已达到接近60%的较高水平。即使受户籍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屏障,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仍然取得较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工 市民化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变量Copula函数的东江流域水文干旱频率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肖名忠 张强 +1 位作者 陈永勤 陈晓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8,共10页
东江流域肩负着给珠三角内城市及香港供水的重要任务,水文干旱特征的研究对东江流域供水的不确定性及可持续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三变量Plackett Copula函数对东江流域3个水文站1975-2009年的日流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水文干... 东江流域肩负着给珠三角内城市及香港供水的重要任务,水文干旱特征的研究对东江流域供水的不确定性及可持续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三变量Plackett Copula函数对东江流域3个水文站1975-2009年的日流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水文干旱由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最小流量3个特征表示,然后对其进行了联合重现期及条件概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lackett Copula函数对各水文站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最小流量任意两变量和三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良好,同时发现整体上看,东江流域下游干旱风险最高,中游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三变量Plackett COPULA 联合重现期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的双轨城市化 被引量:24
20
作者 沈建法 冯志强 黄钧尧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4,共6页
讨论中国在改革时期双轨城市化兴起的政治经济因素。随后分析双轨城市化在珠江三角洲的趋势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含义。1980-1990年代,城市化有扩散的倾向,但同时又选择性地集中在新发展的经济特区。但是,此后珠三角出现了国家主导的城市化... 讨论中国在改革时期双轨城市化兴起的政治经济因素。随后分析双轨城市化在珠江三角洲的趋势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含义。1980-1990年代,城市化有扩散的倾向,但同时又选择性地集中在新发展的经济特区。但是,此后珠三角出现了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在主要的城市中心集中的新趋势。本文所展示的复杂现实,对现有基于城市或小城镇的城市化理论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城市化 农村城市化 经济转型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