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典型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 被引量:5
1
作者 方世明 伍世良 李江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47-150,共4页
香港素以金融、商业贸易中心闻名于世界,但香港境内所发育的曲折有致的岩石海岸、幽远宁静的海滩、巍峨多姿的群山、造型奇异的岛礁,弥足珍贵的自然生态和地质遗迹资源却鲜为人知。本文在对香港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香港地... 香港素以金融、商业贸易中心闻名于世界,但香港境内所发育的曲折有致的岩石海岸、幽远宁静的海滩、巍峨多姿的群山、造型奇异的岛礁,弥足珍贵的自然生态和地质遗迹资源却鲜为人知。本文在对香港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香港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对比分析,指出西贡万宜水库至果洲群岛方圆近150 km2范围内发育的十分典型、极具规模的六方柱状节理构造景观是世界上同类岩石中罕见的地质现象,其分布面积大,露头完整,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典型性,最后对香港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公园,两个园区,八个景区"的空间结构及每个园区的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很好的起到了保育地质多样性的首要目标,同时很好地推动了香港的地质教育和科普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 酸性火山岩 六方柱状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活动地理环境对居民瞬时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苏玲玲 周素红 +2 位作者 关美宝 柴彦威 齐兰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通过GPS和移动传感器收集活动地的即时环境数据,来探索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瞬时幸福感体验受到活动地点即时环境的影响,适宜的温度、POI密度可以促进幸福感,而噪音、PM_(2.5)、人口密度、POI类型和交叉路口不利于幸福感。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的关系也受到时间和空间要素的调节,相比工作日,休息日的活动地即时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而活动的离家距离会削弱建成环境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证实了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相关,并受到时空行为特征的调节,为指导中国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幸福感 地理环境 日常活动 EMA 移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1
3
作者 施晓燕 王音璠 +1 位作者 张婧 王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25,共14页
绿色低碳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该文采用SS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表征农地确权程度,以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 绿色低碳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该文采用SS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表征农地确权程度,以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析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考察农地流转对农地确权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能够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特别是对于农业大省来说,农地确权对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强。2)农地确权有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农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进而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3)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受到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程度的调节作用,伴随着农地流转水平的提高,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也更强。据此建议赋予农民清晰的土地产权,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农地确权在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业低碳转型 农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邢光福 吴振扬 +5 位作者 陶奎元 伍世良 陈荣 姜杨 李龙明 余明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9-1093,共15页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以普遍的柱状节理、斑晶具有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基质发育霏细结构和流动构造为特征;它们不仅代表了香港地区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喷发的产物,而且构成了西贡破火山机构的中央侵出相岩穹。推断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是地球上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150 km2),目前所见的火山岩石柱仅是长期剥蚀后的残余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质碎斑熔岩 火山岩石柱 白垩纪 粮船湾组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大型酸性火山岩六方柱状节理构造景观及其地质成因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方世明 李江风 +1 位作者 伍世良 郭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4,共6页
在简单介绍中国香港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对发育在香港境内酸性火山岩中的大型六方柱状节理构造景观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形成的地质基础和过程进行了探讨。对世界上著名的十多个柱状节理构造景观进行对比后指出,香港酸性火山凝灰岩大型六方... 在简单介绍中国香港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对发育在香港境内酸性火山岩中的大型六方柱状节理构造景观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形成的地质基础和过程进行了探讨。对世界上著名的十多个柱状节理构造景观进行对比后指出,香港酸性火山凝灰岩大型六方柱状节理景观是世界上同类岩石中罕见的地质现象,分布面积大,露头完整,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典型性,对西太平洋中生代火山岩发育历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岩 六方柱状节理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的三个空间维度:理论辨析与实证检验
6
作者 李刚 王世福 袁奇峰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39,共13页
从创新何以成为城市规划学研究的对象引出思考,核心是辨析创新具有的空间维度。首先,从梳理创新研究脉络切入,厘清从1970年代开始创新研究产生3个空间转向派别,包括创新经济地理、创新城市地理、创新空间建设的研究。其次,从中辨析出创... 从创新何以成为城市规划学研究的对象引出思考,核心是辨析创新具有的空间维度。首先,从梳理创新研究脉络切入,厘清从1970年代开始创新研究产生3个空间转向派别,包括创新经济地理、创新城市地理、创新空间建设的研究。其次,从中辨析出创新活动具有3个空间维度——空间集聚维度,归因于地理空间邻近效应;空间网络维度,归因于创新具有开放性;空间培育维度,归因于政府以空间培育创新。第三,以广州实证检验展示了创新的3个空间维度,广州是珠三角区域创新中的高等级城市、网络中心城市,广州的创新活动集聚形成53个“创新空间单元”,构成“三级九类”创新空间体系,并形成“三心”协同的“核心—边缘”创新空间网络结构,其中广州科学城是政府以空间培育创新的成功案例,展现了空间规划可干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创新地理 创新网络 规划干预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佛都市区创新网络和创新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基于发明专利申请数据的刻画
7
作者 刘鹏飞 袁奇峰 +2 位作者 姜浩 李刚 闫永涛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2,共11页
都市区作为区域的核心和联结全球的门户,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转型深受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综合影响。综合基于发明专利申请数据的定量刻画和基于代表个案的定性补充,探究了1985~2020年广佛创新网络和创新空间的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发现:(1)... 都市区作为区域的核心和联结全球的门户,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转型深受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综合影响。综合基于发明专利申请数据的定量刻画和基于代表个案的定性补充,探究了1985~2020年广佛创新网络和创新空间的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发现:(1)广佛经历了“产业发展积累-创新转型探索-创新发展加速”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以大学研究院所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网络结构,和“核心-边缘”的圈层式创新空间格局;(2)广佛创新转型中,大学研究院所的资源外溢和技术服务是源头型力量,“全球-地方”互动中的本地产业集群崛起与扩散是根本型力量,有为政府设立特殊产业政策区吸引全球-地方创新要素集聚是主动型力量;(3)都市区核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创新发展模式也有差异,核心城市广州的源头创新机构积累较多,是创新网络核心,同时其科创平台的规划布局更多注重与更高尺度的区域协同,而腹地城市佛山的产业与创新发展紧密依附于核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方 创新网络 创新空间 广佛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管理、空间管制机制与规划协调--以S市规划体制改革试点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磊 沈建法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6,共9页
空间规划作为市场经济的治理工具,其空间融合和政策协调的核心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时代下的部门分割的空间规划协调机制已经逐渐不适应空间发展新的政治经济环境。空间规划间的协调也因此受到各界普遍... 空间规划作为市场经济的治理工具,其空间融合和政策协调的核心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时代下的部门分割的空间规划协调机制已经逐渐不适应空间发展新的政治经济环境。空间规划间的协调也因此受到各界普遍关注。在试图构建规划管理、空间管制机制与规划协调关系的分析框架后,以S市"十一五"时期规划体制改革试点为案例,探讨我国市县规划协调面临的诸多困境。一方面,相比"十一五"前的规划编制协调,由于2000年以来部门规划趋于综合性,并都试图从部门内加强空间管制,以及S市经济快速的发展增加对土地的旺盛需求,导致了"三规"协调的环境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受到政绩考核和权力下放、财权和事权、规划审批和实施不匹配的影响,规划协调和空间管制沦为地方和中央博弈的手段。总之,地方以土地为中心的积累模式,中央政府土地指标的计划管制方式,结合规划部门管理的分割造就了S市空间规划间各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规” 规划协调 空间管制 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区铁路站场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以香港西九龙站和重庆沙坪坝站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颖 肖锐琴 张为师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70,共8页
伴随对"缝合铁路割裂,促进城市品质发展"的高品质开发的呼唤,铁路与城区融合发展已成为众多城市中心区铁路站点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开发作为一种盘活铁路土地资源、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的创新路径,将成为我国铁... 伴随对"缝合铁路割裂,促进城市品质发展"的高品质开发的呼唤,铁路与城区融合发展已成为众多城市中心区铁路站点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开发作为一种盘活铁路土地资源、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的创新路径,将成为我国铁路站场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从决策合作组织、土地制度及出让、规划设计与实施、运营收益平衡等方面对香港西九龙、重庆沙坪坝这两个中心城区铁路站场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得出站城紧密融合的空间组织逻辑、立体出让的土地制度灵活设计、跨部门多主体的协作共商平台、打造"铁路+多方"利益共同体对于保障和推动铁路综合开发的关键作用等经验,以期为今后中心城区铁路综合开发的研究与规划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场 综合开发 站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河道整治的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伍世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54-57,共4页
香港位处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每年降雨约2000mm。因为季节雨量分布极不平均,加上一系列的人为因素,包括都市化造成土地利用改变、排水设施不足、垃圾或沙石堵塞河道等等,很多低洼地区在暴雨过后便出现水浸,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和造成庞... 香港位处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每年降雨约2000mm。因为季节雨量分布极不平均,加上一系列的人为因素,包括都市化造成土地利用改变、排水设施不足、垃圾或沙石堵塞河道等等,很多低洼地区在暴雨过后便出现水浸,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和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有鉴及此,香港政府于60年代以前便积极整治河流。发展至今,整治的范围已遍及香港大部分的河流。初期的整治工程,着眼点是防洪,全由水文和工程的角度去考虑,使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洪患。随着香港公众对环境的醒觉,近期的河道整治工程除了防止洪患外,还要顾及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等问题。研究香港近40年来河道整治工程的发展,分析不同时期整治工程的特色,并从中总结经验以助香港能更有效地去管理宝贵的河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 防洪 环境美化 生态保护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人工斜坡与生态工法设计之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世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2-85,共4页
香港地少人多,市区人口密度之高,为世界之冠,超过5300人/km2。为制造出更多的平地空间,改造斜坡便成为香港市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人工斜坡的设计,多以结构体之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考量。随着市民环境保护意识之提高,现今的斜坡设计... 香港地少人多,市区人口密度之高,为世界之冠,超过5300人/km2。为制造出更多的平地空间,改造斜坡便成为香港市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人工斜坡的设计,多以结构体之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考量。随着市民环境保护意识之提高,现今的斜坡设计,除了须满足一般之城市规划要求外,更需考虑环境之美化和生态之效益。本文介绍生态工法设计在香港斜坡工程上的各种应用,以探讨其优劣处、局限性、可行性和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人工斜坡 生态工法设计 应用 斜坡工程 水土保持 环境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有机农业发展
12
作者 伍世良 李春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203-205,共3页
有机农业是利用天然再生资源配合环境和生态作用以生产高质量农产品和避免虫害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有机农业由一些环保团体引入香港;在过去10年间,有机农业广泛引起社会的注意和兴趣。2000年香港政府推出(有机耕作转... 有机农业是利用天然再生资源配合环境和生态作用以生产高质量农产品和避免虫害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有机农业由一些环保团体引入香港;在过去10年间,有机农业广泛引起社会的注意和兴趣。2000年香港政府推出(有机耕作转型计划),目的主要是为香港农业创造新的生产模式,同时为市民提供多一个新鲜农产品的选择机会。首先介绍有机农业的一些重要概念和香港有机农业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并评论有机耕作转型计划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有机蔬菜 可持续发展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高绿篱——坡地农业复合系统土壤性质空间变异
13
作者 张朝忙 丁树文 +3 位作者 伍世良 李成芳 郭忠录 孙妍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年第4期9-13,共5页
土壤性质空间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等高绿篱——坡地农业复合系统中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设置在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绿篱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从径流小区尺度探讨了不同措施对土壤性质... 土壤性质空间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等高绿篱——坡地农业复合系统中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设置在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绿篱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从径流小区尺度探讨了不同措施对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篱种植可降低0.2~0.002 mm粒级团聚体的空间变异,绿篱+有机肥与绿篱+无机肥措施可降低<0.002 mm粒级团聚体的空间变异,绿篱+覆盖措施能降低0.2~0.002 mm粒级团聚体的空间变异。绿篱种植可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养分空间变异。施肥措施对系统内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影响不同,绿篱+有机肥措施增大了全磷、速效磷的空间变异,绿篱+无机肥措施增大了速效钾的空间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绿篱 空间变异 复合系统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的地理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天鹏 林珲 +1 位作者 胡明远 施家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1,共4页
作为21世纪新概念的地理设计(GeoDesign)被引入传统的规划与设计领域之中。在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中加入地理分析并整体性地考量设计方面的问题,是地理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地理分析的工具多种多样,不少地理设计相关人士试用过AutoCAD、A... 作为21世纪新概念的地理设计(GeoDesign)被引入传统的规划与设计领域之中。在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中加入地理分析并整体性地考量设计方面的问题,是地理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地理分析的工具多种多样,不少地理设计相关人士试用过AutoCAD、ArcGIS之类的传统地理分析软件,取得良好成果。除此之外,在20来年的发展过程中,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VGE)从概念提出到成熟应用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将虚拟地理环境作为地理分析的平台,从地理分析的视角验证其辅助地理设计的方法与可行性,探讨两者的结合点与协作方法,并以香港地质公园规划中路径选择评价为例,确定了路径选择的评价因子,并应用地理设计的方法,在虚拟地理环境平台支持下开展地理分析,评价与选择合适的规划路径,探索了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的地理设计的技术途径与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虚拟地理环境 地理设计 香港地质公园规划 路径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9
15
作者 付永虎 宗婷 +1 位作者 刘俊青 魏范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64-264,265-273,共10页
基于连云港市1987年、1995年、2002年、2009年、2017年等5期Landsat影像,采用基于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1987-2017年,连云港海岸... 基于连云港市1987年、1995年、2002年、2009年、2017年等5期Landsat影像,采用基于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1987-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各地类面积整体上呈现"五减三增"的态势,即耕地、林地、水域、盐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滩涂、其他建设用地和住宅用地面积有所增加;(2)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持续减少趋势,从1987年的87.59亿元减少到2017年的54.51亿元,减少33.08亿元;(3)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除滩涂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与研究区总价值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生态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各时间段均超过70%;(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研究成果对于连云港海岸带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敏感性分析 海岸带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设计框架:一种区域规划模式与决策方法
16
作者 魏合义 樊宇 +1 位作者 徐子瑜 冯思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5-584,共10页
区域规划的目的在于平衡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变不同用地类型来解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与资源(空间)供给之间的矛盾.现有的区域规划方法无法定量评估规划方案的差异性,管理者无法根据区域规划做出较为理性的决策.该文... 区域规划的目的在于平衡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变不同用地类型来解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与资源(空间)供给之间的矛盾.现有的区域规划方法无法定量评估规划方案的差异性,管理者无法根据区域规划做出较为理性的决策.该文引入地理设计框架作为区域规划的实践模式与决策方法,该框架能够使利益相关者有效地参与规划过程,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借助联合国SDGs综合价值评估工具,优化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分配,从而寻求不同区域规划方案的综合最优解.最后,以南昌市瑶湖岛为例,验证了地理设计框架的应用特点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设计 区域规划 方案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度政治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瞿嗣澄 曹秀婷 周子航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8-2262,共15页
中国快速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增长对国家空间治理水平提升提出理论与实践的新要求。然而,现有科层制、条块政治、法团主义等政治学理论虽然扎根本土语境,但空间性讨论不足;基于行政区经济、产业功能区等地理学理论主要围绕西方新区域主... 中国快速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增长对国家空间治理水平提升提出理论与实践的新要求。然而,现有科层制、条块政治、法团主义等政治学理论虽然扎根本土语境,但空间性讨论不足;基于行政区经济、产业功能区等地理学理论主要围绕西方新区域主义展开,但缺乏本土性建构。因此,借助尺度政治视角,结合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理论及“国家空间性”相关理论,通过阐释空间治理中的表现性与话语性特征,引申至各主体之间关系是尺度政治的三重抽象,构建空间治理机制的解释理论。通过建立“现象-话语-关系”研究框架,文章旨在回答空间治理表象、举措与内在原因间的关联机制,并结合框架开展落马洲河套地区及香港科学园、珠三角城际铁路、深汕特别合作区、广德园等4个项目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中既有基于区域统筹的中心化趋势,也有基于城市发展的本地化趋势,两者高度结合并动态转化。2)区域一体化或碎片化空间策略分别是权力中心化、本地化的空间表征,体现多层级政府贴合当下社会经济效益做出的战略性选择。3)区域不平等发展地位与竞争合作关系决定尺度政治的演化方向。最后,文章强调中国空间治理与西方“竞争性城市-区域主义”谋求发展利益最大化的本质不同,是秉承公平与效率的兼顾,这一价值理念体现在国家及省级政府的监管和斡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政治 现象-话语-关系 区域治理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区域主义背景下的区域竞争与合作机制研究——以张江平湖科技园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迎英 马惠玲 +1 位作者 周子航 曹秀婷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2-2201,共10页
文章从城市区域主义的理论背景出发,总结不同学术视角对区域化以及区域内部关系的解释,提出竞争与合作是影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对。通过结合既有研究“地域-制度”结构的分析框架,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下的城市治理特征,提出... 文章从城市区域主义的理论背景出发,总结不同学术视角对区域化以及区域内部关系的解释,提出竞争与合作是影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对。通过结合既有研究“地域-制度”结构的分析框架,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下的城市治理特征,提出了关系循环作为解释区域中竞争与合作关系转化的分析框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开展,通过对张江平湖科技园的案例分析,讨论飞地产业园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多主体间构成的竞争与合作动态。文章认为,区域合作通过建立城市间联系渠道,以降低各类生产成本与公共服务支出,在提升区域发展的均衡性的同时牺牲了部分城市的本地利益;区域竞争加速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资本与劳动力通过市场机制再分配区域资源,但市场配置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等。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下,竞争与合作关系反映城市区域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两者随区域一体化进程发生动态转换,城市间竞争有利于提升产业盈利效率,区域合作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福利性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竞争与合作 城市区域主义 跨界协同 飞地产业园 张江平湖科技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础教育的交通可达性及其空间公平研究
19
作者 胡昊宇 王良蛟 +1 位作者 陈昱龙 赵鹏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3-1523,共11页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不公平,是中国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项关键问题。然而,全国层面的基础教育交通可达性研究在路网交通时耗的精细测算上尚存在缺失。本研究基于POI、DEM、交通路网、土地利用、人口...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不公平,是中国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项关键问题。然而,全国层面的基础教育交通可达性研究在路网交通时耗的精细测算上尚存在缺失。本研究基于POI、DEM、交通路网、土地利用、人口网格等数据,采用成本距离栅格分析、人口加权基尼系数、双变量莫兰指数测算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基础教育设施的交通可达性格局,并评估了基础教育设施交通可达性的多尺度公平性特征。研究发现:①小学和中学的15 min交通等时圈分别覆盖了全国79.7%和78.8%的人口,交通可达性较高的地区地形主要为平原及盆地,多分布于城市群、都市圈地区;②县域尺度上,可达性的“高水平”与“高均衡”呈相互集聚分布,小学和中学的人口覆盖率与可达性变异系数的双变量莫兰指数分别为-0.602和-0.587,即服务水平高的地区及周边往往均衡性也较好;③省域尺度上,可达性的“高水平”与“高均衡”不吻合,北京等基础教育高可达性地区基尼系数达到0.7以上,通常自然地理环境越复杂多样,县域间基础教育可达性公平性通常越低。建议严格规范乡村地区学校撤并,发挥地区间转移支付对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的作用,并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上学交通出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交通可达性 中国 空间公平 兴趣点数据 公共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模式驱动的区域一体化经验与启示:浙江嘉善产业园的政企合作与协同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甄延临 瞿嗣澄 +2 位作者 张衔春 宋阳 周子航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9-1459,共11页
立足于政府主导下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讨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的时代背景下,市场主体与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常译为“公私合作”)在区域一体化中起到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比城市尺度与区域尺度PP... 立足于政府主导下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讨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的时代背景下,市场主体与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常译为“公私合作”)在区域一体化中起到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比城市尺度与区域尺度PPP模式的路径差异,认为影响区域一体化PPP项目的要素在于股权结构、职能分工、合作模式。通过建立区域PPP项目的分析框架,以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作为实证案例,分析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倡议下,公共部门(嘉善县政府)与私营部门(中新集团)如何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产业园的发展建设。结果发现,谋求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阶段性目标的一致是政企合作的核心价值;依据公共部门的公益性和私营部门的盈利性,并以此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向与提升项目运营效率,是PPP模式驱动的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PPP模式 长三角一体化 多元合作 浙江嘉善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