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在促进大鼠结肠上皮细胞Cl^-和HCO_3^-分泌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莹 何琼 +1 位作者 朱进霞 陈小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结肠上皮水、电解质转运的影响和内在的机制。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 (Isc)技术 ,体外测量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变化。结果 :离体大鼠远端结肠 ,在基础状态下的跨上皮电位差 (PD)和Is...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结肠上皮水、电解质转运的影响和内在的机制。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 (Isc)技术 ,体外测量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变化。结果 :离体大鼠远端结肠 ,在基础状态下的跨上皮电位差 (PD)和Isc分别为 (- 5 .5± 0 .8)mV (n =8) (黏膜面为负 )和 (6 0 .3± 6 .7) μA/cm2 (n =1 6 ) ,Rt 为(94 .9± 5 .9)Ω·cm2 。在结肠上皮的基底膜加入川芎嗪 (0 .0 1~ 5mmol/L) ,能记录到一个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的短路电流 ,EC50 为 0 .5mmol/L (n =1 6 ) ;将Cl-或HCO3 -从溶液中替换 ,分别抑制了该电流的 5 8.4 % (n =5 ,P <0 .0 1 )和70 .8% (n =4 ,P <0 .0 1 ) ,2种离子都被替换时 ,该电流减少了 98.1 % (n =6 ,P <0 .0 0 1 ) ;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能被顶膜Cl-通道阻断剂DPC(2mmol/L) (一种非选择性的Cl-通道阻断剂 )和glibenclamide(1mmol/L) [囊性纤维变性跨膜电导调节器 (CFTR)的特异性阻断剂 ]完全阻断 ,但对DIDS(1 0 0mmol/L) [Ca2 + 激活的Cl-通道(CaCC)阻断剂 ]不敏感 ;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Na+ 通道阻断剂amiloride(1 0mmol/L)或将Na+ 从顶膜侧的溶液中替换 ,不影响随后川芎嗪产生的短路电流 ;将Na+ 从结肠上皮基底膜侧的溶液中替换或从顶膜和基底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结肠上皮 大鼠 短路电流 Cl^- H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食管和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邢莹 何琼 +1 位作者 朱进霞 陈小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 :探讨兔食管和远端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技术 ,体外测量两类上皮基本电参数的改变。结果 :远端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显著高于食管上皮 ;在食管上皮的顶膜加入amilori... 目的 :探讨兔食管和远端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技术 ,体外测量两类上皮基本电参数的改变。结果 :远端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显著高于食管上皮 ;在食管上皮的顶膜加入amiloride ,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下的 (17.4± 2 .2 ) μA/cm2 (n =15 )减少到 (7.5± 1.7) μA/cm2 (n =13) ,P <0 .0 0 1。在基侧膜加入Ba2 + ,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减少到 (13.5± 0 .3) μA/cm2 (n =4 ) ,P <0 .0 5 ;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Diphenylamine 2 ,2’ dicarboxylicacid (DPC) ,短路电流从 (119.7± 19.0 ) μA/cm2 (n =8)减少到 (4 9.8± 15 .5 ) μA/cm2 (n =5 ) ,P <0 .0 0 1;indomethacin和TTX不改变食管上皮的基础电参数 ,却使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减少到 (71.1± 11.1) μA/cm2 (n =4 ) ,P <0 .0 0 5。结论 :与相对疏漏、具有较低电阻的远端结肠相比 ,食管是具有较高电阻的紧密上皮 ;在稳定的基础状态下 ,钠离子吸收和氯离子分泌分别是构成食管上皮和结肠上皮的跨上皮电压和短路电流的主要原因 ;钾通道分布在食管上皮的基侧膜 ,在基础条件下处于开放状态 ;粘膜下神经丛和前列腺素的作用不参与构成食管上皮的基础电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上皮 电解质 食管上皮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