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7G197A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小琴 曾志荣 +6 位作者 许丽霞 于君 曹清华 薛玲 郝元涛 陈旻湖 胡品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分析IL-17 G197A多态性与我国广东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及IL-1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RFLP法分析1 010例胃癌患者及800例健康对照IL-17 197位点多态性;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基因型对患者预后的影... 目的:分析IL-17 G197A多态性与我国广东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及IL-1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RFLP法分析1 010例胃癌患者及800例健康对照IL-17 197位点多态性;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基因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54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16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IL-1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野生型GG基因型相比,IL-17 197 AG及AA基因型对胃癌发病风险无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098及0.436。IL-17 G197A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130)。而免疫组化结果则显示IL-17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的非癌胃黏膜组织(Z=-2.693,P=0.007)。结论:IL-17 G197A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关,亦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但其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中显著提高,提示其可能与胃癌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基因多态性 生存率 蛋白表达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健雯 G.N.Thomas +2 位作者 黄如训 方燕南 黄家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2202个汉族2型糖尿病人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筛选,MCA狭窄者为病例组,其余为对照组,然后经年龄、性别...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2202个汉族2型糖尿病人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筛选,MCA狭窄者为病例组,其余为对照组,然后经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配对后选择病例组218例,对照组489例,用PCR、PCR-RFLP检测ACE、ATIR、AGT基因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三种基因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但在AGT基因的基因型为TT时,病例组的ACE基因的ID、DD基因型比例较高(P<0.1,OR=1.40),而在ACE基因的基因型为ID、DD时,病例组的AGT基因的TT基因型比例也较高(P<0.05,OR=1.71);在ATIR基因的基因型为AA时,病例组的AGT基因的TT基因型比例较高(P<0.1,OR=1.66)。结论 RAS单个基因的多态性与MCA狭窄不相关,但RAS的几个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MCA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脑中动脉狭窄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半球优势与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 被引量:6
3
作者 何维佳 李月裳 +2 位作者 梁慧康 梁浩云 黄家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2-285,共4页
语言的大脑半球优势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的恢复。在语言功能重建过程中,半球优势呈动态变化。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治疗耗时更短,强度更大,已证实有利于卒中后失语症的恢复。本文还结合语言的半球优势,对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中... 语言的大脑半球优势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的恢复。在语言功能重建过程中,半球优势呈动态变化。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治疗耗时更短,强度更大,已证实有利于卒中后失语症的恢复。本文还结合语言的半球优势,对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中的刺激模式、治疗时机、语言区的定位方法进行讨论,并探讨相关的评定方法和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脑部MRI容积定量分析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娟 刘婉婷 +3 位作者 罗怡珊 石林 李晓佳 彭健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采用脑部MRI容积定量分析系统对行阿尔兹海默病(AD)筛查患者的患病风险进行评估,探索其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头颅MRI检查的406例患者,排除已确诊为AD及其他类型的痴呆、有明确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最后共233例患者入组... 目的:采用脑部MRI容积定量分析系统对行阿尔兹海默病(AD)筛查患者的患病风险进行评估,探索其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头颅MRI检查的406例患者,排除已确诊为AD及其他类型的痴呆、有明确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最后共233例患者入组行AD筛查。通过两位高年资神经内科医生以及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会诊,评估患者发生AD的风险概率。采用脑部容积分析软件AccuBrainTM进行图像分析,根据AccuBrainTM计算出的多项脑组织体积,经机器学习模型判定该患者发生AD的风险概率,自动生成定量报告。最后四位专科医生查阅患者的脑容积分析评估报告,结合报告中的数据、已收集的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再次对患者发生AD的风险概率进行评估,比较阅读报告前后的风险概率的一致性。结果:临床专家会诊与AccuBrainTM系统评估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患者例数总和分别为34例和38例,占全部患者的14.59%和16.31%,临床专家与AccuBrainTM系统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临床专家会诊与AccuBrainTM系统评级结果相符的共210例,相符率达90.13%。结论:脑部MRI容积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不仅与临床专科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还筛查出部分已有轻微认知减退症状但临床医生在初期诊疗过程中未引起重视的早期认知障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 I/D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CE活性与中国老年人骨丢失的关系
5
作者 吴建成 孙杰 +3 位作者 郭志锐 秦岭 刘璠 张亚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2-559,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I/D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清ACE活性与中国老年人骨丢失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研究对象的人体测量学数据、生活方式、个人既往病史及用药史;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I/D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清ACE活性与中国老年人骨丢失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研究对象的人体测量学数据、生活方式、个人既往病史及用药史;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采集清晨空腹血分离血清及提取DNA,采用PCR分析ACE I/D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活性采用动力学试剂盒测定。利用4年随访时的骨密度和基线骨密度计算骨密度改变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CE I/D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活性与骨丢失的关系。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n=1 582)和女性(n=1 730)受访者ACE I/D基因多态性与骨丢失无关(男性脊柱、髋部、股骨颈的P值分别为0. 914,0. 345和0. 536,女性脊柱、髋部、股骨颈的P值分别为0. 711,0. 536和0. 650)。男性(n=1 119)和女性(n=1 067)受访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与中国老年人的骨丢失无相关性(男性脊柱、髋部、股骨颈的P值分别为0. 698、0. 311和0. 548,女性脊柱、髋部、股骨颈的P值分别为0. 705,0. 915和0. 249)。结论 ACE I/D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CE活性与中国老年人的骨丢失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I/D基因多态性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通路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庆文 曾沛英 +3 位作者 蔡月明 陈澄 路晓燕 蓝辉耀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通路的主要分子表达情况,探讨TGF-β1/CTGF通路与A...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通路的主要分子表达情况,探讨TGF-β1/CTGF通路与AS关节纤维化的关系。方法:30例AS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CTGF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p-smad3、smad7、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S骶髂关节组织可见TGF-β1、CTGF高表达,主要在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胞浆中表达;smad7明显低表达,p-smad3则主要表达于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细胞核中,提示smad3已被激活;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大量沉积,但血清中的TGF-β1和CTGF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骶髂关节存在TGF-β1的过高表达,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samd7的低表达,导致CTGF高表达,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大量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改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范玉华 孙健 +2 位作者 莫仲棠 黄家星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对一项随机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改变(white matter changes,WMC)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无中风症状,但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入选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目的对一项随机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改变(white matter changes,WMC)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无中风症状,但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入选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的患者。记录临床特点和基础血生化指标,随访2年,随访结束时再次行磁共振检查。WMC采用定量分析,体积增加超过所有患者WMC体积增加的平均值被定义为有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WMC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无症状MCA狭窄者患中,69例存在WMC,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6,P<0.001)和高血压(OR=2.370,P=0.024)是W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入研究时,69例的WMC平均体积为4.23cm3,经过两年时间增加至5.49cm3,有6例未能完成随访。随访结束时发现63例中24例(38.1%)WMC有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基础WMC体积是预测WM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9,P=0.003)。结论年龄和高血压是WMC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对于WMC的进展则是基础WMC体积更有预测意义,也就是说发现时WMC越严重,进展的机会越多,尽早发现WMC可能对于预防进展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改变磁 共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于正常个体血小板凝聚反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范伯丽 程颖 +1 位作者 房家智 Brian Tomlinson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研究人体血清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升高与血小板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 全血或浓缩血小板与不同浓度的 HCY于 37℃ (用于血小板凝聚检测 )或 2 2~ 2 5℃ [用于血小板纤维原结合及 P-选择素 (P- selectin)表达的检测 ]作用 ... 目的 研究人体血清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升高与血小板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 全血或浓缩血小板与不同浓度的 HCY于 37℃ (用于血小板凝聚检测 )或 2 2~ 2 5℃ [用于血小板纤维原结合及 P-选择素 (P- selectin)表达的检测 ]作用 15 min,后应用血小板凝聚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 HCY对血小板活性的作用。结果  HCY在浓度 30 μm ol/ L 时能增加一磷酸腺苷 (ADP)和胶原诱导的全血和浓缩血小板凝聚反应 [(3.0± 0 .8) Ω/ min vs(5 .0± 2 .0 ) Ω/ m in,P<0 .0 5 ,n=9和 (8.5± 1.5 ) Ω/ min vs(11± 2 .5 ) Ω/ min,P<0 .0 5 ,n=6 ],但在浓度 10 0 0μm ol/ L时却抑制 ADP和胶原诱导的全血和浓缩血小板凝聚反应 [(7.0± 4 .0 )Ω vs (3.6± 2 .6 )Ω和 (6 .8± 2 .2 )Ω vs (4.1± 3.3)Ω ,P<0 .0 5 ,n=9],血小板凝聚性的改变并不伴随血小板纤维原结合及 P- selectin表达的变化。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 HCY能协同促进已激活的血小板凝聚反应 ,可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小板凝聚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肝弹性测定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力元 杨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瞬时肝弹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膜F_2-isoprostanes及细胞膜流动性的研究(英文)
10
作者 刘一鸣 喻雄文 +2 位作者 Christopher W.K.LAM Chi Bon LEUNG Chung Shun HO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7-337,共11页
【目的】探讨建立血浆和红细胞膜的iPF2α-Ⅲ评估血液透析(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并研究细胞膜流动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对49名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和31例健康人检测其血浆和红细胞细胞膜F2-isoprostanes(一个特定的同分异构体iPF2... 【目的】探讨建立血浆和红细胞膜的iPF2α-Ⅲ评估血液透析(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并研究细胞膜流动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对49名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和31例健康人检测其血浆和红细胞细胞膜F2-isoprostanes(一个特定的同分异构体iPF2α-Ⅲ)作为体内氧化应激评价的指标,同时利用DPH和TMA DPH评估细胞膜流动性作为一种间接的细胞功能标志。【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增高,血浆iPF2α-Ⅲ(0.450±0.173与0.236±0.107 nmol/L、P<0.01)和红细胞膜iPF2α-Ⅲ(32.5±7.9与25.7±8.7 pmol/g,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DPH(0.230 2±0.004 0与0.224 6±0.004 6,P<0.01)和TMA DPH(0.271 0±0.004 5与0.264 7±0.007 1,P<0.01),血浆的iPF2α-Ⅲ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无相关;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膜的iPF2α-Ⅲ与核心区域细胞膜流动性呈负相关(r=0.630,P<0.01)。在血液透析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中发现,血液透析病人中的不同时段的红细胞膜上的iPF2α-Ⅲ的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相对应红细胞的流动性减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病人不同时段的红细胞膜DPH流动性与红细胞的膜iPF2α-Ⅲ含量相关(幼红细胞r=0.491,P=0.015;成熟红细胞r=0.563,P=0.004;衰老红细胞r=0.460,P=0.024)。【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氧化应激增高的状态,此状态造成不同时段的红细胞膜的表面及核心区域的均受到损害。通过检测红细胞膜的iPF2α-III可以评估体内红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iPF2α-Ⅲ F2-isoprostanes 细胞膜的流动性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