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韦家沟关闭煤矿剩余瓦斯资源评价与抽采方式研究
1
作者 童小畅 李建红 +3 位作者 满向杰 秦培原 向晋秦 胡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共13页
为探究韦家沟煤矿关闭后采空区剩余瓦斯资源量及开发利用可能性,基于韦家沟煤矿瓦斯特征,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赋值评价等研究方式对韦家沟煤矿剩余瓦斯资源量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最佳开采层段与最佳开采时间,并提出综合开发利用建议... 为探究韦家沟煤矿关闭后采空区剩余瓦斯资源量及开发利用可能性,基于韦家沟煤矿瓦斯特征,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赋值评价等研究方式对韦家沟煤矿剩余瓦斯资源量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最佳开采层段与最佳开采时间,并提出综合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韦家沟煤矿剩余煤炭保有储率为46.52%,剩余瓦斯资源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为辅,保存能力良好,存在少量瓦斯逸散,应以抽采利用为主,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煤炭开采应力异常区域主要为采空区上下邻近层,采空区瓦斯主要来源应为邻近烃源岩和采空区遗留煤,K3和K7煤层裂缝带为最佳开采层段;韦家沟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最佳时间为煤矿关闭初期,目前已造成部分瓦斯资源逸散流失,未产生经济效益且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建议对位于采空区顶角离层区的韦采1井和韦采2井钻井试采,韦采1井合采K3、K4、K7、K8煤层采空区,韦采2井合采K4、K7、K8煤层采空区,分别对其中的K3和K7煤层、K4和K7煤层裂缝带进行重点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家沟煤矿 瓦斯资源评价方法 最佳开采层段 最佳开采时间 综合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洱源地区地热储层特征及模式
2
作者 黄云英 张元福 +6 位作者 赵健龙 张晓晗 易煜川 李玉秀 张金川 张大伟 谭慧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5-959,共15页
大理州洱源县位于剑川—下关—金平高温地热带内,地表出露大量热泉,具有巨大的地热资源潜力。本文从洱源县地热资源的形成要素出发,分析了热源、水源、储盖、通道的特征。同时,在洱源县标准地层剖面上采集了80件岩石样品,对其开展孔隙... 大理州洱源县位于剑川—下关—金平高温地热带内,地表出露大量热泉,具有巨大的地热资源潜力。本文从洱源县地热资源的形成要素出发,分析了热源、水源、储盖、通道的特征。同时,在洱源县标准地层剖面上采集了80件岩石样品,对其开展孔隙度、渗透率、热导率和热扩散率测试,分析热储参数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剖面的地热系统分析,探讨洱源县两个盆地地热储层特征和模式,依据热储系统模式采用“流体-空间-固体”三端元热储分类方案确定热储类型。结果表明,西部乔后-炼铁盆地存在一种以深循环为主的复合型水热系统模式,以被断裂改造的白垩系景星组砂岩作为主要热储,具有带状分布、高孔渗、较高热导率和较高热扩散率的特点,为水热-裂缝-砂岩型热储,局部区域存在呈层状分布的石炭系及下二叠统水热-岩溶-灰岩型热储;东部三营—洱源—右所盆地存在一种以沉积盆地为主的复合型水热系统模式,以石炭系及下二叠统灰岩和泥盆系康廊组白云质灰岩作为主要热储,具有层状分布、低孔渗、高热导率和高热扩散率的特点,为水热-岩溶-碳酸盐岩型热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 地热储层 地热系统 特征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