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废弃物提取物的双水相萃取及其化妆品功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沙云菲 熊骏威 +3 位作者 费婷 吴达 任爽 蒋汶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6,93,共8页
采用双水相萃取法制备烟草废弃物提取物,探究不同萃取条件对其中上相多酚得率的影响,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紫外吸收特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当料液质量比为1∶60,搅拌时间为30 min,(NH4)2SO4质量分数为23.3%,乙醇质量分数为23.5%时,... 采用双水相萃取法制备烟草废弃物提取物,探究不同萃取条件对其中上相多酚得率的影响,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紫外吸收特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当料液质量比为1∶60,搅拌时间为30 min,(NH4)2SO4质量分数为23.3%,乙醇质量分数为23.5%时,上相多酚得率最高,为48.59 mg/g;该萃取条件下,烟草废弃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当质量浓度为2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98%,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78%;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特性,有一定的光防护功效;当提取物质量浓度在0~1.2 mg/mL范围内时,对Hacat细胞无细胞毒性,有望成为天然无刺激的功效型化妆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废弃物 多酚 双水相萃取法 化妆品 紫外吸收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固体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倩洁 王平礼 +2 位作者 张冬梅 蒋汶 张婉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77-2386,2397,共11页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追求安全、无害、无副作用的产品。天然来源的颗粒乳化剂因其无毒性、无刺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述了天然来源的固体颗粒制备Pickering...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追求安全、无害、无副作用的产品。天然来源的颗粒乳化剂因其无毒性、无刺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述了天然来源的固体颗粒制备Pickering乳液的研究进展,包括多糖基颗粒(如淀粉、壳聚糖、纤维素、环糊精等)、蛋白质基颗粒(如乳清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等)及其他类型的颗粒(如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天然珍珠粉等)和复合型颗粒。此外,综述了天然来源固体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包括增强乳液体系稳定性、负载生物活性成分和功效协同增效作用等。最后,对天然来源的固体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来源固体颗粒 Pickering乳液 乳液稳定性 化妆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相行为研究
3
作者 段鑫 张雅楠 +2 位作者 高佳佳 张婉萍 张倩洁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1-870,共10页
针对椰油酰甘氨酸钠(SCG)和椰油酰甘氨酸钾(GCK)单一体系,以及SCG/GCK、SCG/GCK/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CHSB)复配体系在pH=6.5下的相行为进行研究。二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GCK的溶解温度显著低于SCG,溶解区域显著大于SCG;当SCG/GCK... 针对椰油酰甘氨酸钠(SCG)和椰油酰甘氨酸钾(GCK)单一体系,以及SCG/GCK、SCG/GCK/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CHSB)复配体系在pH=6.5下的相行为进行研究。二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GCK的溶解温度显著低于SCG,溶解区域显著大于SCG;当SCG/GCK以质量比1∶1复配时,复配体系的相行为与GCK体系类似,说明GCK的加入对SCG的溶解性有提升作用。三元相图研究结果显示,CHSB的加入使未溶解区域进一步减小,并丰富了体系相态,SCG/GCK/CHSB体系呈现球形、棒状、蠕虫状和六角相胶束相态变化,并以棒状胶束和蠕虫状胶束为主。对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新型氨基酸类洗护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油酰甘氨酸钠 椰油酰甘氨酸钾 复配体系 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相态与流变性研究
4
作者 张倩洁 张旭 +3 位作者 高佳佳 段鑫 张冬梅 张婉萍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9-1155,共7页
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够自组装形成多种胶束结构,赋予溶液独特流变性质。以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为例,研究了复配体系形成的球形胶束、棒状胶束、蠕虫状胶束、六角相液晶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各相态有其独特的流变特征。球... 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够自组装形成多种胶束结构,赋予溶液独特流变性质。以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为例,研究了复配体系形成的球形胶束、棒状胶束、蠕虫状胶束、六角相液晶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各相态有其独特的流变特征。球形胶束表现为牛顿流体性质,黏度分布在1×10^(-3)~2×10^(-3) Pa·s区间。棒状、蠕虫状胶束高剪切速率下发生剪切稀化,蠕虫状胶束剪切稀化区斜率分布在-1.04~-0.81之间。棒状胶束表现为黏性性质,蠕虫状胶束表现出显著黏弹性。六角相液晶表现为弹性性质,具有显著的剪切稀化行为和屈服应力,零剪切黏度在103 Pa·s以上,屈服应力在40 Pa以上。可为使用流变学方法鉴别和判定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相态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相行为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配位的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组装行为及乳化性能
5
作者 张婉萍 孟德旭 +3 位作者 刘凯凯 王平礼 张倩洁 李成亮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6-1016,共11页
由天然来源的大分子多糖改性制备的双亲性聚合物可以将大分子自组装拓展到实际应用领域。文章以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自组装环境中离子的强度和种类,对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的组装行为和乳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由天然来源的大分子多糖改性制备的双亲性聚合物可以将大分子自组装拓展到实际应用领域。文章以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自组装环境中离子的强度和种类,对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的组装行为和乳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可以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结构并吸附在油/水界面处,起到稳定乳液的作用。基于不同的离子配位作用,钠离子和锰离子分别通过静电作用和螯合作用影响多巴胺改性透明质酸钠的组装行为和乳化性能。随着体系中钠离子的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减小,但乳化性能降低,制备乳液的液滴增大;而随着体系中锰离子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减小且乳化性能提升,制备乳液的液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配位作用 多巴胺 透明质酸钠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纤维素和γ-聚谷氨酸混合体系的流变行为及协同机理
6
作者 陈晗俊 庄洁 +3 位作者 吴旭 沈兴亮 张婉萍 张倩洁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7-584,共8页
通过考察羟乙基纤维素(HEC)和γ-聚谷氨酸(γ-PGA)混合体系的表观黏度、流动曲线、黏弹性、黏温曲线等流变学性质,系统研究了该混合体系的流变行为,同时表征了羟乙基纤维素和γ-聚谷氨酸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固定HEC和γ-... 通过考察羟乙基纤维素(HEC)和γ-聚谷氨酸(γ-PGA)混合体系的表观黏度、流动曲线、黏弹性、黏温曲线等流变学性质,系统研究了该混合体系的流变行为,同时表征了羟乙基纤维素和γ-聚谷氨酸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固定HEC和γ-PGA总质量分数为1.2%的条件下,HEC和γ-PGA以不同的质量比混合后都有协同增黏的效果,HEC和γ-PGA质量比为2∶1时的协同增黏效果最明显。单一HEC体系、单一γ-PGA体系和HEC/γ-PGA混合体系均为剪切变稀的流体,其流动曲线可用Cross本构方程进行拟合,相关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对比单一的HEC和γ-PGA体系,HEC/γ-PGA混合体系的线性黏弹区范围增加,即HEC/γ-PGA混合体系整体抗应变能力增强。在频率扫描中,HEC和γ-PGA混合后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的交点向低频方向移动,说明混合体系比单一体系的弹性更加显著。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单一HEC和γ-PGA体系、HEC/γ-PGA混合体系的表观黏度都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它们的黏温曲线都可以用Arrhenius方程较好地拟合,相关系数都大于0.996。且HEC/γ-PGA混合体系在温度低于45℃时混合体系以弹性特征为主,混合体系在温度高于45℃时黏性特征占主体。此外,通过微观结构观察可以发现HEC和γ-PGA混合后高分子聚合物的物理缠结和三维网络结构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纤维素 Γ-聚谷氨酸 流变行为 协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调节剂对W/O型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董蕾蕾 黄天怿 +3 位作者 段国兰 陈晗俊 张婉萍 张倩洁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7-467,共11页
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了W/O型乳液,研究了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黄原胶、透明质酸钠)和油相增稠剂(山嵛酸甘油酯、二甲基二硬脂基铵锂蒙脱石)对W/O型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后,W/O型乳液在不同稳定性测试条件下... 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了W/O型乳液,研究了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黄原胶、透明质酸钠)和油相增稠剂(山嵛酸甘油酯、二甲基二硬脂基铵锂蒙脱石)对W/O型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后,W/O型乳液在不同稳定性测试条件下的稳定性均下降;添加透明质酸钠后,乳液的常温储存稳定性下降,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乳液的高温储存稳定性;山嵛酸甘油酯加入W/O型乳液体系后,常温和高温储存的稳定性均增加;二甲基二硬脂基铵锂蒙脱石添加后,乳液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均增强。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加入后,内水相黏度上升,但W/O型乳液的表观黏度显著降低且线性黏弹区范围缩小,这可能是由于内水相黏度升高阻碍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油相增稠剂的添加均增加了W/O型乳液的表观黏度和线性黏弹区范围,这可能和乳化粒子粒径降低和油/水界面能的变化有关。此外,流变调节剂加入后,乳液的滞后环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调节剂 W/O型乳液 稳定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CS/γ-PGA纳米胶囊的制备和表征
8
作者 张婉萍 吴凯翔 +1 位作者 蒋汶 张冬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0-716,共7页
以壳聚糖(CS)和聚谷氨酸(γ-PGA)为壁材,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包覆苯乙基间苯二酚(PR)壳聚糖/聚谷氨酸(PR-CS/γ-PGA)纳米胶囊,提高PR的稳定性。研究了γ-PGA质量浓度、CS溶液pH以及PR质量浓度对包覆PR-CS/γ-PGA纳米胶囊粒径大小、Zeta... 以壳聚糖(CS)和聚谷氨酸(γ-PGA)为壁材,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包覆苯乙基间苯二酚(PR)壳聚糖/聚谷氨酸(PR-CS/γ-PGA)纳米胶囊,提高PR的稳定性。研究了γ-PGA质量浓度、CS溶液pH以及PR质量浓度对包覆PR-CS/γ-PGA纳米胶囊粒径大小、Zeta电位和包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CS质量浓度为1.33 mg/mL时,制备PR-CS/γ-PGA的最佳条件:CS溶液pH为4.5,γ-PGA质量浓度为0.27 mg/mL,PR质量浓度为0.4 mg/mL,反应时磁力搅拌速度为400 r/min,γ-PGA滴加速度为0.5 mL/min,反应时间为1 h。通过对PR-CS/γ-PGA纳米胶囊进行系统表征:TEM扫描表明,PR-CS/γ-PGA纳米胶囊呈球形。FT-IR分析表明,CS与γ-PGA之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CS/γ-PGA纳米胶囊,且PR-CS/γ-PGA纳米胶囊中含有PR。TGA曲线表明,CS/γ-PGA纳米胶囊可以提高PR的热稳定性,PR-CS/γ-PGA纳米胶囊成功包覆了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谷氨酸 苯乙基间苯二酚 离子凝胶法 纳米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珍珠粉相互作用及其稳定乳液的双重相转变
9
作者 张倩洁 沈兴亮 +2 位作者 盛涛涛 张婉萍 许建营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8-475,共8页
系统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生物质颗粒珍珠粉制备Pickering乳液的类型、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时解析了CTAB/珍珠粉稳定乳液从O/W型到W/O型再到O/W型的双重相转变现象。通过分散性观察、Zeta电位的测定、三相... 系统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生物质颗粒珍珠粉制备Pickering乳液的类型、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时解析了CTAB/珍珠粉稳定乳液从O/W型到W/O型再到O/W型的双重相转变现象。通过分散性观察、Zeta电位的测定、三相接触角和珍珠粉的荧光标记等手段深入剖析了CTAB与珍珠粉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添加CTAB和CTAB浓度较低时(0.01 mmol/L)时,珍珠粉能单独形成O/W型的Pickering乳液,乳化粒子为非球形且有一定聚结。当CTAB的浓度增加到0.05和0.20 mmol/L时,CTAB在珍珠粉表面吸附增强了颗粒的疏水性,润湿性的变化导致乳液类型从O/W型转变到W/O型,此时乳液的微观结构为球形,且尺寸分布较窄。随着CTAB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到0.90 mmol/L,CTAB在油水界面上取代吸附的珍珠粉颗粒,荧光显微镜观察验证了此时形成的O/W型乳液是由过量的CTAB来稳定。即通过简单地增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浓度,就能实现乳液从O/W型到W/O型,再到O/W型的双重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珍珠粉 吸附 Pickering乳液 双重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聚合物乳化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倩洁 单子悦 +2 位作者 张冬梅 蒋汶 张婉萍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5-1314,共10页
聚合物乳化剂具有表面活性高、灵活易改性、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在药物递送、石油运输、多相催化等领域,长期稳定的乳液不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乳液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实现可控地按需破乳。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乳化剂,可替代破乳剂应... 聚合物乳化剂具有表面活性高、灵活易改性、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在药物递送、石油运输、多相催化等领域,长期稳定的乳液不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乳液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实现可控地按需破乳。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乳化剂,可替代破乳剂应用于乳液体系中实现特殊环境下乳液稳定-快速破乳过程的转变,反应可控且具有可持续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具有刺激响应性质的聚合物乳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pH、温度、CO_(2)、光、氧化还原、多重刺激响应等各类刺激响应型聚合物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响应行为方式及应用时的优缺点。文章还对刺激响应型聚合物乳化剂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石油回收、生物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 聚合物 乳化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