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经济危机与政府宏观调控”国际研讨会
1
作者 郎大鹏 刘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F0003-F0004,共2页
2009年10月17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和科研处联合举办的“经济危机与政府宏观调控”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关键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政府宏观调控 国际研讨会 经济危机 主办 大学财政 税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农村房地产经济发展研究
2
作者 陈汉明 郎大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98,共3页
长期以来,房地产业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却很少甚至没有分享到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红利。在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扩张期的结束,农村房地产经济发展条件充分、大有可为。... 长期以来,房地产业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却很少甚至没有分享到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红利。在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扩张期的结束,农村房地产经济发展条件充分、大有可为。农村房地产经济发展模式上,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发展红利留给农村集体,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房地产 经济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财政支出、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最大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潘文卿 范庆泉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9,共19页
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促进作用这一财政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理论研究中,通过构建包含政府财政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导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各自最优的生产性... 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促进作用这一财政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理论研究中,通过构建包含政府财政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导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各自最优的生产性财政支出结构,并分析了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在两目标下最优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原因.实证研究发现,2004年~2012年间,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政府生产性支出在社会福利目标下的最优占比普遍低于经济增长目标;而在2004年~2008年间,政府实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占比还未达到两目标下的最优占比值,政府的生产性财政支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在2009年~2012年间,政府实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占比已接近甚至超过了两目标下的最优占比值,继续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将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提升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更为明显.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政府更需审时度势、通过适时优化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纵向失衡、税收努力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被引量:2
4
作者 姚东旭 陈晓钰 严亚雯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2-89,共8页
平衡央地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迫切需要。选取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纵向失衡、税收努力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多渠道作用路径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平衡央地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迫切需要。选取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纵向失衡、税收努力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多渠道作用路径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财政纵向失衡程度的加深会显著抑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税收努力程度的降低会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负向效应,并且随着财政纵向失衡程度的加深会降低税收努力程度,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效应。文章丰富了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税收因素的研究,揭示了财政纵向失衡通过税收努力作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路径,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提供了实际依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税收努力 地方政府行为 财政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视角下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转型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静 姚东旻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3,共15页
我国正处于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财政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供给和政策支持,是国家创新体系转型与演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演化范式构建创新市场选择的演化分析框架,刻画国家创新体系内发生创... 我国正处于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财政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供给和政策支持,是国家创新体系转型与演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演化范式构建创新市场选择的演化分析框架,刻画国家创新体系内发生创新“突变”时所面临的不同市场选择,以及政府借助不同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影响科技创新的“遗传与扩散”过程。国家创新体系转型需遵循创新市场演化的基本规律,顺应科技创新演化规律的财政科技支持手段方能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成功转型。创新体系有效转型需从物质基础、市场选择、关键动力、融资机制四方面着力,为面向重大应用的基础研究提供稳定、持续增长的投入保障,以财政手段引导多元主体融合参与知识、技术和制度的共生演化过程,遵循不同科技创新活动的市场选择规律,最终提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循环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系统转型 创新市场演化 财政科技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与新质生产力:效率改善还是产品创新 被引量:2
6
作者 何青 陈东尧 刘尔卓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6,共13页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求。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系统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显著提升了企业...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求。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系统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和股票市值。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促进效应在大型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借助BERT大语言模型构建企业层面“效率改善水平”与“产品创新水平”两类指标,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产品创新和效率改善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这两种机制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企业产品创新水平较高时,工业机器人应用更有助于推动效率提升;而在企业效率显著改善的前提下,其对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显著。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应用与场景化推广,特别是加强工业机器人对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支持力度,培育工业机器人赋能企业产品创新的生态体系,并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新质生产力 效率改善 产品创新 BER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的京津冀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7
作者 叶堂林 王传恕 严亚雯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117,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促进了创新要素在我国加快布局,但各地区创新发展面临差距扩大、空间重构等问题。通过城市间合作构建创新网络,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本文以2010~2023年京津冀各城市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投数据构建...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促进了创新要素在我国加快布局,但各地区创新发展面临差距扩大、空间重构等问题。通过城市间合作构建创新网络,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本文以2010~2023年京津冀各城市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投数据构建京津冀创新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分析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凝聚性逐渐增强;创新合作不断深化,城市独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呈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多层次”演变的趋势。回归结果表明传递性、择优连接以及地理、制度邻近性对京津冀创新网络演化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认知邻近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能够显著促进京津冀创新网络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 创新网络 演化机制 传递性 择优连接 多维邻近性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市场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范庆泉 郭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7,共15页
让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推动技术升级,对于中国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给出了碳交易市场中各主体产生激励作用的前提条件及作用机制,为构建合理的实证模型提供科学支持。理论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实现了交易... 让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推动技术升级,对于中国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给出了碳交易市场中各主体产生激励作用的前提条件及作用机制,为构建合理的实证模型提供科学支持。理论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实现了交易双方利益的共同改进,体现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结合以手工方式得到的碳交易企业的微观数据,将重点排污单位企业作为对照组,评估碳交易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研发资金和科技人员投入来发挥创新效应,并且碳市场流动性越强,这种激励效果越明显。本文解释并验证了碳交易市场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效应,可以为加速推进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步伐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碳排放权 减排约束 减排激励 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型数据资产能否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陈蕾 董惠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6,196,共11页
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交易对象,交易型数据资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2010—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交易型数据资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交易型数据资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 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交易对象,交易型数据资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2010—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交易型数据资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交易型数据资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将交易型数据资产按照交易场所划分为场内交易型与场外交易型两种类型后,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仍然成立;管理者短视会削弱交易型数据资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交易型数据资产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机制包括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新颖程度、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以及推动创新开放;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企业以及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区域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交易型数据资产推进突破性创新;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突破性创新将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此,政府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组合拳,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并优化算力布局,推动数据资产流通生态建设;企业则应强化数据驱动创新,深化场景融合,并通过战略前瞻布局挖掘数据资产长期价值,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突破性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型数据资产 突破性创新 资源配置 风险承担 企业创新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价值分配的企业并购投资价值评估
10
作者 陈蕾 周锴 +1 位作者 董惠敏 陈姝玲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1-66,共6页
投资价值评估立足特定投资者视角,基于战略协同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契合并购对协同效应的追求,在并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根据企业并购投资价值评估中最大可能值的披露要求,聚焦协同价值分配研究,阐述最大可能值的内涵和确定依据,基... 投资价值评估立足特定投资者视角,基于战略协同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契合并购对协同效应的追求,在并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根据企业并购投资价值评估中最大可能值的披露要求,聚焦协同价值分配研究,阐述最大可能值的内涵和确定依据,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追溯协同价值创造过程,提出依据资源贡献度分配协同价值的新思路。进而,按创造协同价值的资源基础,构建基于资源贡献度的协同价值分配框架。针对细分资源维度提出贡献度衡量方法,采用Cov-AHP法赋权并测算并购双方的综合贡献度,以此作为分配率进行协同价值分配,确定最大可能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并购 投资价值评估 协同价值分配 资源贡献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并购中经营协同效应的识别与量化研究
11
作者 陈蕾 董惠敏 +1 位作者 周锴 陈洁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1-88,共8页
数字并购已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价值重塑的关键手段,如何正确识别和量化其经营协同效应在投资价值评估领域备受关注。文章植根于数字经济环境下投资价值评估的理论与现实需求,深入剖析经营协同效应的作用机制,分别对数字并购中不同... 数字并购已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价值重塑的关键手段,如何正确识别和量化其经营协同效应在投资价值评估领域备受关注。文章植根于数字经济环境下投资价值评估的理论与现实需求,深入剖析经营协同效应的作用机制,分别对数字并购中不同维度的经营协同效应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指标设计,并基于“加法”和“减法”两种路径构建了数字并购中经营协同效应的测算模型。研究认为,数字并购中的经营协同效应来源于其价值创造作用;“加法”路径适用于存在多种协同类型的复杂数字并购,“减法”路径则更适用于协同效应类型单一的数字并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测算模型,并对相关参数予以特殊考虑,必要时可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并购 投资价值评估 经营协同效应 识别与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与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竞达 曹畅 曹碧茹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97,共17页
“双碳”战略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2015—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建... “双碳”战略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2015—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建设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且对绿色发明专利和非发明专利均具有正向的促进效果。机制分析表明,工业互联网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与绿色协同创新能力两条路径发挥作用。进一步异质性检验显示,该促进效应在环境规制强、环境信息披露充分、公众环境关注度高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的企业与地区更为显著。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感知—获取—转型”的分析框架,为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学理支持,也为“双碳”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绿色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制造业企业 企业绿色创新 动态能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地区基础设施、地区竞争与地方债务扩张
13
作者 程小萌 马光荣 黄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84,共12页
地区间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也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会显著提升要素的流动性,加剧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进而导致地方债务扩张。本文以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 地区间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也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会显著提升要素的流动性,加剧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进而导致地方债务扩张。本文以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2年高铁开通和地级市城投债发行数据,研究跨地区基础设施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后,城投债的发行规模显著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开通更大程度上导致市场规模较小地区城投债规模的扩张,这是因为高铁带来的市场一体化效应促使生产要素向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集聚,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提升相对较大。机制分析表明,高铁的开通一方面提高了要素流动性,加剧地方政府竞争,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另一方面增加了金融资源供给,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降低债务的发行成本,最终导致地方债务规模扩张。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全面评估跨地区基础设施的福利影响时,应考虑地方政府的行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区基础设施 地方政府竞争 融资平台 城投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征管现代化:MM-LLMs的创新应用与探索
14
作者 周艳秋 毛宇凯 +1 位作者 陈蕾 句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151,共10页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ultiModal Large Language Models,MM-LLMs)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正在快速变革税收征管领域,其所具备的跨模态、专业化、高效化等优势,可显著提升税务数据分析与预测精准度、税收风险识别与管理水平、税...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ultiModal Large Language Models,MM-LLMs)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正在快速变革税收征管领域,其所具备的跨模态、专业化、高效化等优势,可显著提升税务数据分析与预测精准度、税收风险识别与管理水平、税务咨询与服务质量等。税务部门须顺应新趋势,探索如何推进MM-LLMs在税收征管领域的深度实践应用,从而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基于MM-LLMs在税收征管中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构建和提出税收征管领域专用MM-LLMs架构和具体实现路径,并以自然人办税服务平台的优化升级为例,分析该模型架构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场景,以期能够为MM-LLMs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 人工智能 多模态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财政规划改革的难点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红霞 刘天琦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8,共8页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的严峻考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而且,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年度预算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不仅不能熨平经济...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的严峻考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而且,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年度预算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不仅不能熨平经济波动,反而增加了财政运行风险。在此背景下,我国引入三年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可以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对指导政府科学理财可谓意义重大。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在全国推进中期财政规划改革,并要求各级政府编制2016—2018年三年财政规划。那么如何看待已经启动的中期财政规划改革?中期财政规划改革当前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让中期财政规划更好地为政府花钱保驾护航?这将是本篇论文讨论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财政规划 跨年度财政平衡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33
16
作者 范庆泉 储成君 高佳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4,共11页
随着环境可承载能力和要素红利的逐渐消退,传统产业必须通过结构转型或技术升级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有关新动能培育长期性和污... 随着环境可承载能力和要素红利的逐渐消退,传统产业必须通过结构转型或技术升级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有关新动能培育长期性和污染防治工作时效性之间的矛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使政府陷入“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制”的两难困境。为此,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特征,在新古典理论的鞍点路径上构建了包括清洁产业部门劳动力技能培训机制的理论框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优化设计环境规制政策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和加大新动能培育力度,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并采用面板门限模型,从实证角度检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主要结论为: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渐进递增的环保税和渐进递减的政府补贴率的政策组合,在环境污染得以控制的前提下,促使清洁产业劳动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由初期的抑制影响逐渐变为促进高质量增长;通过经验数据也进一步佐证了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污染治理效果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通过构建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特征的理论研究框架,明确指出动态环境规制政策组合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破解新动能培育的长期性和污染防治工作的时效性之间的矛盾,为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新动能培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财税政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江玉 王明珠 王婉如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4,共15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治理效应模型分析财政补贴、政府绿色采购、税收优惠、税收负担等绿色财税政策对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政府绿色采购和税收优惠... 文章基于2013—2022年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治理效应模型分析财政补贴、政府绿色采购、税收优惠、税收负担等绿色财税政策对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政府绿色采购和税收优惠均能有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财政补贴、税收负担与被解释变量间分别呈“U”型和倒“U”型关系。(2)良好营商环境能正向调节绿色财税政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3)四种政策六种组合中,补贴—采购、补贴—优惠、采购—负担、采购—优惠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此外,绿色财税政策的作用会因企业产权属性、地理位置和产业链环节等产生差异性影响。基于此,文章建议进一步完善绿色财税体系,释放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空间,实施差异化政策精准支持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适宜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绿色财税政策 政府采购 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视角下财政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红霞 陆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30,共10页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将人民健康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中国医疗卫...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将人民健康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各地区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从中国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出发,实证探究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深入分析现阶段中国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出健康中国视角下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财政转移支付 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力均衡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优化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包健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1,共3页
科学技术是推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财政的科技投入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科技财政支出存在相对量不足,中央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依... 科学技术是推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财政的科技投入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科技财政支出存在相对量不足,中央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依据国家战略调整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建立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支出 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与中国省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海南 崔长彬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2,共8页
基于相对价格法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时空特征,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等因素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9—2018年全国省际劳动... 基于相对价格法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时空特征,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等因素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9—2018年全国省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呈现先升后微降的总体上升趋势,少数省区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多数省区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并存。2015—2018年全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空间集聚明显,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GTWR模型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全局线性回归模型有更高的拟合优度,财政收入分权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正向作用,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影响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劳动力市场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