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探索——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国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6,共3页
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我校基于该专业的历史资源和学科资源,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尤其是专业建设的需要,经过近30年积累、探索所提出的专业特色建设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教育实践、专业领域... 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我校基于该专业的历史资源和学科资源,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尤其是专业建设的需要,经过近30年积累、探索所提出的专业特色建设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教育实践、专业领域社会实践以及高等学校相关经验的检验和对比分析,初步证明这是一条经验比较可靠、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切合办学实际的务实创新之路,值得探索。文章根据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支撑体系、建设经验,结合"经济行政"特色的建设过程,对专业特色建设做出经验总结、前景展望和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特色 行政管理 经济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服务业提升了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吗?——基于产业协同集聚与公众环境关注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堂林 张彦淑 王雪莹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60,共16页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引擎。数字经济服务业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在推动绿色创新乃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引擎。数字经济服务业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在推动绿色创新乃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探讨数字经济服务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服务业能够提升绿色创新效率,且数字经济服务业细分行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数字技术应用业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数字产品服务业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数字要素驱动业的绿色创新效应则不显著;相较于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服务业对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数字经济服务业能够通过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提高公众环境关注度来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和提升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服务业 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效率 产业协同集聚 公众环境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范式变革的新逻辑——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的分析框架
3
作者 叶堂林 刘佳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9,215,共12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能。基于“距离-分割-密度-异质性”(4D)的分析框架,数字经济重构时空的物理约束,逐步突破物理意义上的“场所”,使空间进一步从物理层面拓延到虚拟层面;数字经济削弱市场分割,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与高效配置;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虚拟集聚,提升区域产业发展协同性;数字经济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在数字技术与本地资源禀赋相适配的过程中给予后发地区缩小相对经济差距的机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虚拟集聚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与应对:来自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证据 被引量:11
4
作者 安树伟 黄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间发展传导至制造业,韧性的恢复也是首先由服务业开始的。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阳杨 郭佳钦 高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作为样本,探讨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创业活力、人才集聚和技术集聚为中介变量,验证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 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作为样本,探讨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创业活力、人才集聚和技术集聚为中介变量,验证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新质生产力对非资源型城市和高铁开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对资源型城市和未开通高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增强创业活力、促进人才集聚、加速技术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新质生产力通过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效率——基于三大城市群的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7-132,共6页
“数绿融合”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2011—2021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 “数绿融合”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2011—2021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三大城市群的影响存在异质性;(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3)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存在以人口规模(553.82万)和经济规模(1137亿元)为门槛的非线性影响;(5)相较于数字金融,互联网发展更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效率 城市规模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中国空间不平等
7
作者 龚维进 徐春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40,共12页
随着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在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解决空间不平等问题,有助于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基于空间视角,构造空间基尼系数测度中国空间不平等,并运用2012—2022年中国省... 随着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在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解决空间不平等问题,有助于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基于空间视角,构造空间基尼系数测度中国空间不平等,并运用2012—2022年中国省域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影响空间不平等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均能显著降低空间不平等。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空间外溢效应,兼具短期和长期降低空间不平等作用,通过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交互项的调节作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中介作用等途径降低空间不平等。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加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力度,科学制定跨区域的数字化和统一大市场规划,统筹推进数字化和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助力缩小区域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国统一大市场 空间不平等 区域差距 共同因子 空间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8
作者 杨膨宇 汤非平 +1 位作者 刘占芳 毛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190,共15页
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与控制性的作用,对城市生产用水方式、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该研究以2006—2021年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模... 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与控制性的作用,对城市生产用水方式、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该研究以2006—2021年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目标约束下的作用。研究发现: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有效地降低城市的受水约束,促进城市经济规模与城市扩张,该结果在经过了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通过吸引耗水企业进驻、加速形成城市的多中心结构以及带来地方政府关于水资源的“逐顶竞争”,从而促进城市经济规模与城市扩张。③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作用,通过节水技术的普及、水资源分配份额、水利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对薄弱地区进行补充,从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④强增长模式会抑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弱增长模式与环境目标约束会强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关注水资源作为“稀缺要素”的关键作用,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重视水资源的“融合性”特征,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强化示范引领;立足水资源禀赋,合理制定经济增长与环境目标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经济发展 空间溢出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基础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树伟 黄征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终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分别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现途径和国土空间保障。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优势互补、开发高效、约束有效、布局协调、发展安全。实现中国式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终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分别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现途径和国土空间保障。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优势互补、开发高效、约束有效、布局协调、发展安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战略格局是面向全球的“沿海—内陆—沿边”全面开放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基础能力布局,增强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性;要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和大通道布局,提升国土空间的开放程度和通达性。科学的、全面的国土空间体系包括空间发展格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三者缺一不可。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经济发展优势区要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更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经济布局 国土空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庆玲 齐子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28,共3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这一主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进程,产业空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这一主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进程,产业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京津冀梯度差和区域一体化中的突出问题,并对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加快河北沿海发展带等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首都经济圈 观点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经济圈规划视野中的北京城市功能疏解 被引量:13
11
作者 崔向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5,共7页
从经济基础理论对城市功能与城市性质关系的论述出发,对首都功能及疏解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结为现状城市功能与首都核心功能的偏差,指出功能疏解是实现北京城市功能与首都性质及核心功能匹配的必然要求... 从经济基础理论对城市功能与城市性质关系的论述出发,对首都功能及疏解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结为现状城市功能与首都核心功能的偏差,指出功能疏解是实现北京城市功能与首都性质及核心功能匹配的必然要求。基于功能疏解与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内在联系,重点对北京应当保留和疏解哪些功能、功能疏解的区位选择和区域政策工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规划思路、实施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经济圈 规划 北京 城市功能 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首都经济圈住宅用地价格梯度空间互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化学 王德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系统梳理和回顾了地价梯度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实证研究案例,利用2009-2013年土地出让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研究了环首都经济圈住宅用地价格梯度空间分布互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首都经济圈各区域到北京市中心的住宅用地价... 本文系统梳理和回顾了地价梯度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实证研究案例,利用2009-2013年土地出让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研究了环首都经济圈住宅用地价格梯度空间分布互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首都经济圈各区域到北京市中心的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均为负,呈现出住宅用地价格随着到北京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特征,但各区域地价梯度存在着明显的互异性;到北京市中心的距离和通行能力是影响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两者对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存在显著的减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特征价格模型 地价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经济与城市品牌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芸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共3页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而且是科技、信息、经济决策的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居民人均年收入都较高。由于北京拥有众多高质量的高校人才,科学技术资源极为丰富,北京的企业目前主要体现在科...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而且是科技、信息、经济决策的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居民人均年收入都较高。由于北京拥有众多高质量的高校人才,科学技术资源极为丰富,北京的企业目前主要体现在科技企业上。而且北京的城市规模、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较中国其他城市要大很多,因此,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品牌 首都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科技企业 人均年收入 年均增长率 城市影响力 城市知名度 企业竞争力 国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以供给管理为主导的宏观经济政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得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1,共4页
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凯恩斯正是在对萨伊定律的批判中成就了自己的宏观经济学体系。长期以来,我国较为成功地运用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调控经济,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也积累、掩盖了产能过剩、结构调整不力、经济... 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凯恩斯正是在对萨伊定律的批判中成就了自己的宏观经济学体系。长期以来,我国较为成功地运用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调控经济,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也积累、掩盖了产能过剩、结构调整不力、经济增长方式迟迟不能转变等问题,根源在于需求管理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面对国内、国际经济的新形势,宏观经济决策陷入防通胀和保增长的两难处境,宏观决策由需求管理主导向供给管理主导转变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伊 凯恩斯 需求管理 供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皛彦 李国平 梁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8,共13页
应对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目标,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调整和生态目标,发展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产业能够有效推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韧性。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价值属性视角入手,研究绿色技... 应对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目标,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调整和生态目标,发展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产业能够有效推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韧性。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价值属性视角入手,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作用形式、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2012—2022年京津冀区域整体绿色技术创新专利授权数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然而占全国比重大幅下降;绿色技术创新专利授权量的空间布局整体表现为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次之的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京津冀地区经济韧性总体偏弱,北京最具抵抗风险的能力。从实证结果看,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U型特征作用形式。消费在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韧性影响效应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在绿色技术创新起步期,消费扩张会弱化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提高的抑制作用;随着绿色技术创新规模扩大,消费扩张会减弱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正向推进作用。因此,应从构建以绿色创新为前沿领域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加快绿色生产、合理优化消费结构等方面提升京津冀区域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绿色技术创新 经济韧性 “核心—外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服务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佳钦 叶堂林 王雪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6-131,共6页
数字赋能是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器,数字服务业更是助力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探讨... 数字赋能是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器,数字服务业更是助力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探讨数字服务业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服务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城市群数字服务业均能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且珠三角城市群作用程度最大;不同类型的数字服务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影响程度略有差异;(3)产业结构调整是数字服务业影响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重要渠道,且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明显的“U”型特征,即随着数字服务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由负向转为正向;(4)数字服务业对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即随着政府干预程度逐步提高,数字服务业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业 绿色经济效率 产业结构调整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媛玉 杨开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新空间经济学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归结为密度、距离、分割和异质性四个方面,即“4D”因素。基于“4D”框架,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应用与数字技术渗透为核心,切实提高东北地区人...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新空间经济学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归结为密度、距离、分割和异质性四个方面,即“4D”因素。基于“4D”框架,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应用与数字技术渗透为核心,切实提高东北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度,破除自然地理距离壁垒,有效降低市场分割程度,重塑基于异质性的竞争优势,全面赋能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以集成式技术架构为核心驱动创新发展;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融合,促进协调发展;基于传统园区智能化改造推动绿色发展;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助力开放发展;培育全领域数字生态文明,加速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东北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4D”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佳钦 阳杨 高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5,共10页
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各地区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平台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效应评估。结... 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各地区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平台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效应评估。结果发现:平台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南方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加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村创业就业是平台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政府合理干预能够强化平台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平台经济、农村创业就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探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农村就业 农村创业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与收敛特征——以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5,共6页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升,京津冀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特征,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多核心特征;(2)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波动下降”;(3)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京津冀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显著,珠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发散特征;(4)创新能力显著抑制了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条件β收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减霾效应--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占芳 杨膨宇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数字经济是新时期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动能。借助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本文构建环境规制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数字经济对减霆效应的影响。基于2006一2021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法与... 数字经济是新时期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动能。借助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本文构建环境规制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数字经济对减霆效应的影响。基于2006一2021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会显著促进减霆效应的提升;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经济会通过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提升减霆效应;数字经济对减霾效应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城市、小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减霆效应的提升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大数据试验区的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减霾治理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规制 减霾效应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