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欢迎报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2025年)
1
作者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1979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之一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1979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之一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建校6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授予权 研究生教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工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经济学 管理学 突出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的教育梯度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惠卉 张连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4,共17页
当前健康不平等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经济领域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是造成健康不平等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其中教育的作用最为关键。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个人福... 当前健康不平等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经济领域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是造成健康不平等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其中教育的作用最为关键。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个人福利的关键变量,同时两者关系也十分密切。不同教育水平的群体在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健康的教育梯度。为了探究我国是否存在健康的教育梯度,厘清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格罗斯曼健康需求理论、教育影响健康的群体化差异理论等,构建对数二项分布回归模型,通过分析2010—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中国居民健康的教育梯度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得到多个稳健性检验的支持。研究发现,教育对人们的健康水平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最为显著,同时该影响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性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教育主要通过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中介路径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加大教育的全方位投入力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投入,以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家庭支持等政策途径,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改善健康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不平等 健康的教育梯度 社会经济地位 生活方式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内蒙古“三农三牧”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关区 赵扬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7-212,共6页
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是内蒙古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三农三牧”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农牧业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农牧民生活... 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是内蒙古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三农三牧”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农牧业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尽管如此,以小农小牧经济为主体的格局还未从根本上改观,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现代农牧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资金短缺等常态化问题仍然制约着“三农三牧”的进一步发展,这将严重阻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需要尽快从根本上补齐这些短板,着力推进农牧业绿色、有机、特色化发展,有效延伸农牧业产业链,逐步健全优化农村牧区产业体系,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建设,构建高效的“三农三牧”经济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三农三牧” 成就 短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C区实地调查结果为例
4
作者 张杉杉 牛志伟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0-113,共4页
本文以北京C区的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实地调查为基础,研究发现该区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及医生满意度水平显著偏低,该类人群的工作态度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鉴于问卷调查结论与访谈、观察内容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不要拘泥于问卷调查,而应采... 本文以北京C区的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实地调查为基础,研究发现该区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及医生满意度水平显著偏低,该类人群的工作态度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鉴于问卷调查结论与访谈、观察内容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不要拘泥于问卷调查,而应采用多种方法加深对个体工作满意度的了解,这将有利于为管理实践提供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满意度 实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了吗 被引量:54
5
作者 周明生 张一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74-82,共9页
结合数字技术特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特点。在测度2012—2019年中国214个地级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基础上,探讨数字... 结合数字技术特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特点。在测度2012—2019年中国214个地级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基础上,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且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非技术密集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信息平台两种方式并以技术创新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为传导机制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技术作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深化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的理解,拓展数字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融合 产业升级 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