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估测 被引量:25
1
作者 彭文英 刘念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8-564,共7页
采用单项指标估测,分析了首都圈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及其限制性,提出了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首都圈水资源及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限制了人口承载能力,京津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环京津的冀东、冀中地区承载潜力还较大,冀北地... 采用单项指标估测,分析了首都圈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及其限制性,提出了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首都圈水资源及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限制了人口承载能力,京津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环京津的冀东、冀中地区承载潜力还较大,冀北地区应紧缩开发空间而拓展生态空间。首都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人口发展战略分区为:首都圈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人口限制发展;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人口控制增长;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人口鼓励增长;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人口适度增长。首都圈的健康发展,应实施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及人口发展政策,整体提升人口承载力,并加大区域统筹力度,科学、合理地引导人口的空间分流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人口空间分布 首都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指数法的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强 刘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由人均建设用地与健康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构建要素指数法评价模型,并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土空间格局调整的现实需求,对区域内59个县(市、区)进行了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有55个县市区土地承载状态为Ⅰ级(良好状... 由人均建设用地与健康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构建要素指数法评价模型,并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土空间格局调整的现实需求,对区域内59个县(市、区)进行了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有55个县市区土地承载状态为Ⅰ级(良好状态),仅芜湖市镜湖区、铜陵市铜官山区、合肥市瑶海区与马鞍山市花山区土地承载潜力较小;通过与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承载力比较,皖江城市带的土地资源优势明显。研究表明,基于要素指数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科学可行,便于实现区域间评价结果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要素指数法 皖江城市带 区域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土地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强 刘剑锋 +3 位作者 李小波 刘杰 刘张欣 张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土地承载力是区域协同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要素,构建由人均建设用地、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耕地、人口密度、单位土地产出和土地利用率6项指标构成的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体系;... 土地承载力是区域协同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要素,构建由人均建设用地、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耕地、人口密度、单位土地产出和土地利用率6项指标构成的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进行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土地承载状态分为良好状态、一般状态、警戒状态和危机状态4个级别,空间分布上呈点状分散与带状聚集的分布特征;2)在京津冀经济发展快速与建设需求旺盛的环渤海地区、京津走廊、冀中南区域等均具有较好的土地承载状态;3)通过推进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统筹与协调配置,实施建设用地规模管理与空间管制机制,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可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土地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评价 空间分异 提升机制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与模糊评价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评价——以石家庄市栾城县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9,95,共6页
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是事关粮食安全(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在探讨耕地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粮食主产区的实际情况,以石家庄市栾城县为例,进行耕地健康评价实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耕地能值指数介于0.631~0.863,耕地健... 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是事关粮食安全(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在探讨耕地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粮食主产区的实际情况,以石家庄市栾城县为例,进行耕地健康评价实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耕地能值指数介于0.631~0.863,耕地健康模糊指数介于0.603~0.878,耕地健康综合指数介于0.531~0.753,分为很健康、健康和亚健康3个级别,其面积构成分别为7.6%、48.4%和44.0%,区域内耕地健康状况较好。研究表明:模糊评价与能值分析互为补充,建立耕地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科学可行,可为不同区域开展耕地健康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健康 能值分析 模糊评价 粮食主产区 栾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EES模型的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强 安子琪 魏建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6-161,187,共7页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SDA-GIS法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2010年处于0.0454~0.3995之间,2015年提升至0.0537~0.4330之间,2020年处于0.0522~0.4268之间,整体水平持续上升。(2)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为双核心高值区,其中一个核心高值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另一个核心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的曹妃甸区。总体来看显著H-H区和L-L区的县域数量占绝对优势。(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显带动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 DPSIR-EES模型 空间相关性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