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探索——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国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6,共3页
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我校基于该专业的历史资源和学科资源,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尤其是专业建设的需要,经过近30年积累、探索所提出的专业特色建设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教育实践、专业领域... 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我校基于该专业的历史资源和学科资源,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尤其是专业建设的需要,经过近30年积累、探索所提出的专业特色建设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教育实践、专业领域社会实践以及高等学校相关经验的检验和对比分析,初步证明这是一条经验比较可靠、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切合办学实际的务实创新之路,值得探索。文章根据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支撑体系、建设经验,结合"经济行政"特色的建设过程,对专业特色建设做出经验总结、前景展望和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特色 行政管理 经济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效率——基于三大城市群的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7-132,共6页
“数绿融合”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2011—2021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 “数绿融合”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2011—2021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三大城市群的影响存在异质性;(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3)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存在以人口规模(553.82万)和经济规模(1137亿元)为门槛的非线性影响;(5)相较于数字金融,互联网发展更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效率 城市规模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3
作者 杨膨宇 汤非平 +1 位作者 刘占芳 毛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190,共15页
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与控制性的作用,对城市生产用水方式、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该研究以2006—2021年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模... 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与控制性的作用,对城市生产用水方式、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该研究以2006—2021年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目标约束下的作用。研究发现: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有效地降低城市的受水约束,促进城市经济规模与城市扩张,该结果在经过了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通过吸引耗水企业进驻、加速形成城市的多中心结构以及带来地方政府关于水资源的“逐顶竞争”,从而促进城市经济规模与城市扩张。③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作用,通过节水技术的普及、水资源分配份额、水利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对薄弱地区进行补充,从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④强增长模式会抑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弱增长模式与环境目标约束会强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关注水资源作为“稀缺要素”的关键作用,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重视水资源的“融合性”特征,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强化示范引领;立足水资源禀赋,合理制定经济增长与环境目标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经济发展 空间溢出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服务业提升了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吗?——基于产业协同集聚与公众环境关注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堂林 张彦淑 王雪莹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60,共16页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引擎。数字经济服务业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在推动绿色创新乃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引擎。数字经济服务业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在推动绿色创新乃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探讨数字经济服务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服务业能够提升绿色创新效率,且数字经济服务业细分行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数字技术应用业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数字产品服务业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数字要素驱动业的绿色创新效应则不显著;相较于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服务业对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数字经济服务业能够通过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提高公众环境关注度来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和提升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服务业 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效率 产业协同集聚 公众环境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范式变革的新逻辑——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的分析框架
5
作者 叶堂林 刘佳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9,215,共12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能。基于“距离-分割-密度-异质性”(4D)的分析框架,数字经济重构时空的物理约束,逐步突破物理意义上的“场所”,使空间进一步从物理层面拓延到虚拟层面;数字经济削弱市场分割,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与高效配置;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虚拟集聚,提升区域产业发展协同性;数字经济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在数字技术与本地资源禀赋相适配的过程中给予后发地区缩小相对经济差距的机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虚拟集聚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与应对:来自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证据 被引量:11
6
作者 安树伟 黄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间发展传导至制造业,韧性的恢复也是首先由服务业开始的。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阳杨 郭佳钦 高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作为样本,探讨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创业活力、人才集聚和技术集聚为中介变量,验证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 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作为样本,探讨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创业活力、人才集聚和技术集聚为中介变量,验证新质生产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新质生产力对非资源型城市和高铁开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对资源型城市和未开通高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增强创业活力、促进人才集聚、加速技术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新质生产力通过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经济圈规划视野中的北京城市功能疏解 被引量:13
8
作者 崔向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5,共7页
从经济基础理论对城市功能与城市性质关系的论述出发,对首都功能及疏解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结为现状城市功能与首都核心功能的偏差,指出功能疏解是实现北京城市功能与首都性质及核心功能匹配的必然要求... 从经济基础理论对城市功能与城市性质关系的论述出发,对首都功能及疏解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结为现状城市功能与首都核心功能的偏差,指出功能疏解是实现北京城市功能与首都性质及核心功能匹配的必然要求。基于功能疏解与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内在联系,重点对北京应当保留和疏解哪些功能、功能疏解的区位选择和区域政策工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规划思路、实施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经济圈 规划 北京 城市功能 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经济与城市品牌 被引量:1
9
作者 丁芸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共3页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而且是科技、信息、经济决策的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居民人均年收入都较高。由于北京拥有众多高质量的高校人才,科学技术资源极为丰富,北京的企业目前主要体现在科...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而且是科技、信息、经济决策的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居民人均年收入都较高。由于北京拥有众多高质量的高校人才,科学技术资源极为丰富,北京的企业目前主要体现在科技企业上。而且北京的城市规模、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较中国其他城市要大很多,因此,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品牌 首都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科技企业 人均年收入 年均增长率 城市影响力 城市知名度 企业竞争力 国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与收敛特征——以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5,共6页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升,京津冀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特征,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多核心特征;(2)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波动下降”;(3)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京津冀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显著,珠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发散特征;(4)创新能力显著抑制了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条件β收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媛玉 范博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2,共17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互联系推动形成网络化空间结构,有效提升整体网络外部性,进一步强化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的赋能表现。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各类联系流网络的调节效应,包括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和创新要素网络。在理论框架指导下,文章以我国19个城市群为样本,建立多源数据库,测算各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以及基于三种联系流的网络外部性,总结特征事实,开展实证检验。基于特征事实的分析表明:我国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相对梯度发展格局;大部分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个别城市群呈现极化发展态势;各城市群均形成一定的网络型空间结构,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差距。基于实证检验的分析表明: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直接提升其空间体系的均衡化程度,工具变量回归和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结果保持稳健;现阶段城市群内物的流动相比于人的流动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均衡化,第三产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城市群空间极化发展;城市群内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创新要素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的赋能表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直接效应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调节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文章首次建立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理论机制框架,并通过特征事实阐释、实证检验分析等方法加以论证,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空间体系的变革方向与优化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对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即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特性重塑城市群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均衡化的城市群空间体系,为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协同性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群空间体系 均衡化发展 城际联系流 网络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中国空间不平等
12
作者 龚维进 徐春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40,共12页
随着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在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解决空间不平等问题,有助于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基于空间视角,构造空间基尼系数测度中国空间不平等,并运用2012—2022年中国省... 随着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在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解决空间不平等问题,有助于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基于空间视角,构造空间基尼系数测度中国空间不平等,并运用2012—2022年中国省域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影响空间不平等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均能显著降低空间不平等。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空间外溢效应,兼具短期和长期降低空间不平等作用,通过数字经济和全国统一大市场交互项的调节作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中介作用等途径降低空间不平等。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加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力度,科学制定跨区域的数字化和统一大市场规划,统筹推进数字化和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助力缩小区域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国统一大市场 空间不平等 区域差距 共同因子 空间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结构视角的城市经济韧性动力机制研究
13
作者 周旺 毛琦梁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共10页
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经济韧性的差异上,探究其动力机制对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进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任务的方法构建任务连通度指数来刻画地区在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依赖度方面的职业结构特征,并探索其对于城... 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经济韧性的差异上,探究其动力机制对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进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任务的方法构建任务连通度指数来刻画地区在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依赖度方面的职业结构特征,并探索其对于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任务连通度对经济复苏前和复苏中以及状态转变的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职业结构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高任务连通度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低任务连通度却对城市经济韧性不显著,这意味着具有复杂型任务属性的职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而具有标准型任务属性的职业结构不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具有不同任务属性的职业结构是影响城市间经济韧性差异的重要诱因。基于以上结论,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以提高经济韧性,应对城市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结构 任务属性 任务连通度 城市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地摊经济及其管理难题的探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媛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适度放开地摊经济在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中包容地摊经济实现共赢。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深入解析城市地摊经济管理难题,认为不完全产权界定引致负外部性是管理难的根本,制度变迁与... 适度放开地摊经济在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中包容地摊经济实现共赢。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深入解析城市地摊经济管理难题,认为不完全产权界定引致负外部性是管理难的根本,制度变迁与制度安排不完善是管理难的成因,城管人员与摊贩博弈的复杂化是管理难的具体表现。文章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为切实解决难题、创新地摊经济管理思路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摊经济 城市发展 制度 产权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城市规模与人才区位——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董亚宁 顾芸 +1 位作者 杨开忠 范博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将城市规模引入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探讨公共服务、城市规模对人才区位的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244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城市规模对公共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只有当城市规模... 将城市规模引入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探讨公共服务、城市规模对人才区位的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244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城市规模对公共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只有当城市规模满足一定门槛条件时,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显著吸引人才流入;②全国层面的实证分析有效验证了理论预期;③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门槛条件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人才流动呈现竞争效应,中西部地区呈现集聚效应;④分城市等级看,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门槛条件差异明显,满足门槛条件时,加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吸引人才效果会更显著。最后提出基于城市规模和区域异质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城市规模 人才区位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基础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树伟 黄征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终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分别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现途径和国土空间保障。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优势互补、开发高效、约束有效、布局协调、发展安全。实现中国式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终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分别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现途径和国土空间保障。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优势互补、开发高效、约束有效、布局协调、发展安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战略格局是面向全球的“沿海—内陆—沿边”全面开放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基础能力布局,增强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性;要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和大通道布局,提升国土空间的开放程度和通达性。科学的、全面的国土空间体系包括空间发展格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三者缺一不可。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经济发展优势区要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更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经济布局 国土空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内部空间再造——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空间经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飞 倪鹏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4,共7页
在与国际社会贫民窟改造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棚户区的形成原因与空间类型,概括总结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在城市空间优化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探讨棚户区改造对辽宁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整体面貌的影响与效果。与国际社会贫民窟改造不... 在与国际社会贫民窟改造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棚户区的形成原因与空间类型,概括总结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在城市空间优化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探讨棚户区改造对辽宁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整体面貌的影响与效果。与国际社会贫民窟改造不同的是,辽宁省的棚户区改造坚持原地安置和异地安置相结合,通过整体分散、局部集中、个别混建的方式,合理安置贫民住区,探索出了一条打破贫困空间集聚的路径,进而优化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空间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 城市再造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核心城市带动外围地区经济增长了吗?——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9
18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96,共12页
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例,分析了城市群核心城市对于外围地区带动作用的差异和原因。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经济要素向外围地区溢出明显,而京津冀则相反;上海带动了外围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北京的带动作用有限。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有核心城市自... 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例,分析了城市群核心城市对于外围地区带动作用的差异和原因。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经济要素向外围地区溢出明显,而京津冀则相反;上海带动了外围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北京的带动作用有限。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有核心城市自身辐射能力、外围地区承接能力,以及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之间要素流动通道3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城市 外围地区 带动作用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庆玲 齐子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28,共3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这一主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进程,产业空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这一主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进程,产业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京津冀梯度差和区域一体化中的突出问题,并对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加快河北沿海发展带等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首都经济圈 观点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增长接力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稳增长吗?——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安树伟 熊雪如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93,共12页
本文基于拓展的LS模型,构建了区域增长接力模型,并以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足迹空间,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增长接力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大国经济体可以利用不同区... 本文基于拓展的LS模型,构建了区域增长接力模型,并以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足迹空间,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增长接力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大国经济体可以利用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差异,通过区域间增长接力实现整体经济稳增长。从城市足迹空间上看,中国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区域增长接力。研究认为,新常态下要积极培育并有效识别新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挖掘老空间的增长潜力,促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增长接力 标准差椭圆 稳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