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庆典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1
作者 李帆 陈敏 杜旭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为了更好地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和新常态,把握新时...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为了更好地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和新常态,把握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庆典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承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人口与经济》编辑部协办。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教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先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教授、党委副书记徐芳教授出席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口学会 新常态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与经济 会议综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状况评价 被引量:54
2
作者 齐晓娟 童玉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中国西北地区(陕、宁、甘、青、新)地处中国内陆,自然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和隶属度函数对西北五省区人口、经济和... 中国西北地区(陕、宁、甘、青、新)地处中国内陆,自然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和隶属度函数对西北五省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为中级协调水平,宁夏、甘肃和青海三省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新疆处于初级协调。西北五省区要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降低人口生育率,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人口 经济 资源环境 协调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的量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童玉芬 阳圆 张欣欣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6,共12页
国内关于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的研究已有多年,但是这方面的政策量化分析还比较缺乏。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并收集和筛选北京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涉及人口调控的相关政策文件,综合采用文献统计... 国内关于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的研究已有多年,但是这方面的政策量化分析还比较缺乏。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并收集和筛选北京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涉及人口调控的相关政策文件,综合采用文献统计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北京市人口调控政策的总强度及演变规律、政策手段和措施的转变及特征等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人口调控政策强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表现为明显的五阶段特征;人口调控政策发布的主体层次多元化且层级有所下移,基层调控的力度明显增大;人口调控政策手段已经基本摆脱依靠直接的行政管控措施为主,进入以间接手段为主、多手段并存的新阶段;人口调控措施从过去“以证控人”为主转变成“以业控人”为主,并表现为多措并举的新调控模式。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发现,得到一系列的政策启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调控政策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63
4
作者 童玉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7,共6页
水资源是一个城市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资源,而且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资源,因此常常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或者城市承载力的最"短板因素"而受到极大重视。北京市作为北方干旱缺水城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 水资源是一个城市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资源,而且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资源,因此常常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或者城市承载力的最"短板因素"而受到极大重视。北京市作为北方干旱缺水城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显得突出。本文选择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首都北京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的动态的分析。模型中考虑了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以及南水北调水量等供水因素,同时考虑了工农业发展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变动及其用水结构等变量以及它们的变化核相互作用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并对上述因素未来的各种变化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供水和用水标准以及用水结构,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下降;南水北调水量的进入虽然能够缓解水资源承载压力,并较大幅度提高北京市人口承载力,但是随着人口规模扩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会再次出现下降,因此南水北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承载压力过大的问题。而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和改善用水结构将对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水资源 人口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大城市群流动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与机制 被引量:27
5
作者 盛亦男 杨旭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107,共20页
利用重心模型、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流动人口规模和密度的增长速度均有所放缓;流动人口重心向经济发达... 利用重心模型、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流动人口规模和密度的增长速度均有所放缓;流动人口重心向经济发达与人口高度集聚城市移动,与常住人口重心逐渐接近;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日益密集,内部结构分别呈双核分布稳定的星状网络、多中心发散网络与中心—外围层次结构明显的空间格局。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房价水平、环境污染弱化了经济因素对京津冀流动人口集聚的吸引力,较高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开放水平则分别促进流动人口持续向长三角、珠三角集聚。研究结论可以为不同城市群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优化人口布局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市群 空间集聚 人口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