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庆典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1
作者 李帆 陈敏 杜旭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为了更好地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和新常态,把握新时...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为了更好地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和新常态,把握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庆典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承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人口与经济》编辑部协办。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教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先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教授、党委副书记徐芳教授出席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口学会 新常态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与经济 会议综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中国人才培养方式的反思——首都经济贸易大学OTA午餐会主题研讨 被引量:9
2
作者 边文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对苏格拉底教学法内涵与精神实质认知的基础上,参加首都经济贸易OTA午餐会的教师们从不同角度比较了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中国传统孔子教学法的异同,探讨了苏氏教学法对中国大学的教学启示及其在中国现实课堂应用中的问题,最终得出教学方... 在对苏格拉底教学法内涵与精神实质认知的基础上,参加首都经济贸易OTA午餐会的教师们从不同角度比较了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中国传统孔子教学法的异同,探讨了苏氏教学法对中国大学的教学启示及其在中国现实课堂应用中的问题,最终得出教学方法仅是实现教育功能的一种手段,各类教学方法都应根据课程需要来灵活应用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苏格拉底 孔子 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学生就业薪酬预期的因素分析——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华颖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35-138,共4页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1999年起,我国高校以每年30%的速度扩招,在校生数量已达1000多万。这样的增长速度带来了两个转变,即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关键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生就业 薪酬 “精英教育” “买方市场” 增长速度 文献综述 问题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高校对外交流项目效果的途径探讨——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华颖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67-269,共3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高校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的过程中,越来越把关注度聚焦到如何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上来。近些年来,大学生赴国外学习、考察、实习和科研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高校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的过程中,越来越把关注度聚焦到如何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上来。近些年来,大学生赴国外学习、考察、实习和科研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参加文体交流、文化考察、语言学习、科学研究、课程修读等活动。高校对外交流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高校通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国际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在学习借鉴外国的同时,扩大影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但当今对外交流的现实是:“学生的国际意识相对淡薄,积极参加国际交流的氛围难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交流项目 对外交流工作 国际高等教育 校对 对外开放程度 语言学习 国际知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姬飞霞 马梦婵 +2 位作者 朱琳 王盼 石郑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5,共2页
在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似乎被人们渐渐淡忘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原本和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的大学生公费医疗经历着资金短缺、效率低下的冲击。
关键词 大学生 医疗保障制度 校医院 效率低下 经济贸易 公费医疗 医疗费用 北京市 特殊群体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利用情况的研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6
作者 鲁雪 赵雪丹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9-160,共2页
一、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所谓"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指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包括媒体素材、案例、文献资料、试题库、试卷、课件和网络课件。
关键词 网络教育资源 经济贸易 高校 资源使用 大学生 网络课程 网络课件 学校 教师 数字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童玉芬 刘志丽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1,共12页
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分析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经过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老化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发展水平... 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分析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经过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老化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和三线及以下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发展通过“技术替代”与“补偿赋能”能有效缓解劳动力老化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揭示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为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劳动力老化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老化 数字技术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特征、内涵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曼 董金宇 牟俊燕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引发各界对数字技能的关注,我国也提出将建成数字人才强国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已有文献多围绕数字技能的应用侧展开论述,鲜有研究对其进行理论溯源,探索数字经济对传统人力资本概念框架...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引发各界对数字技能的关注,我国也提出将建成数字人才强国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已有文献多围绕数字技能的应用侧展开论述,鲜有研究对其进行理论溯源,探索数字经济对传统人力资本概念框架的更新和推进。在此背景下,将数字技术全面嵌入人力资本既有理论体系,提出并阐释了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概念框架。首先,“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使得教育、经验等传统人力资本代理变量的地位受到挑战,衍生出包含数字认知技能和数字情感技能的数字人力资本作为全新内核。其次,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人力资本开发机制,助力形成“一高一低,一长一短”的人力资本投资新模式。最后,探讨了数字人力资本与传统人力资本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研究展望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认知技能 数字情感技能 人力资本积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贸易视角下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9
作者 杨波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28-131,共4页
本文从对外贸易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2007-202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检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劳动力流动能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且这一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对外贸... 本文从对外贸易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2007-202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检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劳动力流动能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且这一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对外贸易能强化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效应。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劳动力流动 对外贸易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圈劳动力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解释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莹莹 童玉芬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3,共9页
研究发现首都圈的劳动力分布呈现以北京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对于这一分布格局,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为基础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首都圈劳动力分布格局是由历史政治等偶然因素引... 研究发现首都圈的劳动力分布呈现以北京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对于这一分布格局,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为基础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首都圈劳动力分布格局是由历史政治等偶然因素引发了地区发展的初始不平衡并通过产业集聚引致劳动力集聚,循环累积形成的。由于产业存在异质性,其对劳动力集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第三产业的集聚是引致劳动力集聚的主要力量,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并不利于劳动力的集聚。地理区位与首都圈劳动力集聚度呈现"∽"形曲线的形态,在2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劳动力集聚度是不断下降的,而200公里以外,劳动力集聚度有小幅上升,说明存在"集聚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劳动力空间分布 集聚阴影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59
11
作者 齐明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本文探究了1991-2011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总体规模及产业流向,并定量分析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规模从1990年的8673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2.5亿多人,其中有53.7%流入第二产业,其余流入... 本文探究了1991-2011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总体规模及产业流向,并定量分析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规模从1990年的8673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2.5亿多人,其中有53.7%流入第二产业,其余流入第三产业。本文采用历史增长核算法,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三个贡献要素,即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增长。本文计算了1991-2011年各要素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计算在没有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假设条件下各要素及经济增长的变化,最后比较二者的差异,即可得到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1年间,这三个经济增长贡献要素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9.3%及-0.3%,年平均对GDP增长的实际贡献分别为12.2%,90.2%和-2.4%。在没有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假设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下降至8.9%和-1.4%,而GDP年平均增长率也将从实际的10.3%下降到8.8%。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表明,持续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20年间使劳动力利用效率年平均提升30.7%,使总劳动生产率年平均提升23.9%,年平均提升比例为63.7%,使GDP年增长率平均提升近1.6个百分点。可见,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一方面通过对剩余劳动力的利用,提升了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为潜在人口红利提供了实现通道,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劳动力的产业结构,提升了总体劳动生产率水平,是我国过去并也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转移 劳动力利用效率 劳动生产率 GDP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劳动视阈下员工隐性缺勤的经济损失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欣 杨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对1934名企业员工的调查研究显示,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员工工作效率曲线呈“倒U”型。通过测算可知,员工人均生产率损失为3872.24元,是实际缺勤造成的工资性收入损失的3.6倍。而“过劳”以及劳动时间对生产率损失的影响较大,且作用效果... 对1934名企业员工的调查研究显示,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员工工作效率曲线呈“倒U”型。通过测算可知,员工人均生产率损失为3872.24元,是实际缺勤造成的工资性收入损失的3.6倍。而“过劳”以及劳动时间对生产率损失的影响较大,且作用效果显著。当员工身心俱疲的频率达到一月数次及以上时,以及每日劳动时间不足7小时或超过11小时,员工生产率都会受到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 劳动时间 隐性缺勤 生产率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特征演变及经济合理性研究:1995-2010 被引量:8
13
作者 纪韶 朱志胜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3年第8期20-26,共7页
通过比较1995—2010年三次人口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特征演变及经济合理性。结果表明,1995—2010年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数量上呈现出规模趋大,流入流出分布均呈空间极化和时间惯性,典型流入省区的流出增幅趋大,流动重心北... 通过比较1995—2010年三次人口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特征演变及经济合理性。结果表明,1995—2010年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数量上呈现出规模趋大,流入流出分布均呈空间极化和时间惯性,典型流入省区的流出增幅趋大,流动重心北移等特征。结构演变则表现为省际流动劳动力年龄分布趋于集中,纵比中年化与横比年轻化并存、受教育水平趋高但增幅趋小、经济型流动为主且日趋明显、中西部短期化流动倾向增强,东部和东北部则渐趋长期化、就业集中于二三次产业,且东部更趋向集中等。计量结果显示,1995—2010年的省际劳动力流动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缩小省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具备经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劳动力流动 特征演变 经济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危机下对劳动关系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凌云 杨河清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股蔓延全球的经济衰退席卷了世界各国,许多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美国企业在工会谈判势力和劳动法律不断强化的今天,企业无疑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企业与员工如何实现共同...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股蔓延全球的经济衰退席卷了世界各国,许多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美国企业在工会谈判势力和劳动法律不断强化的今天,企业无疑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企业与员工如何实现共同利益的长期均衡?本文基于美国汽车制造业在经济危机时期面临的困境,分析美国的劳动关系冲突的原因,以及对于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劳动及其个体经济损失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欣 杨婧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142,共15页
对“过劳”与经济损失进行关联性分析,从而就我国“过劳”问题对经济损失的影响进行判断。通过因“过劳”产生的预防费用、医疗支出、生产损失等计算得到经济总损失,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过劳”对经济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对“过劳”与经济损失进行关联性分析,从而就我国“过劳”问题对经济损失的影响进行判断。通过因“过劳”产生的预防费用、医疗支出、生产损失等计算得到经济总损失,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过劳”对经济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身心俱疲的频率达到一月数次及以上时,其对经济损失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当每日劳动时间不足7小时以及超过10小时时,都会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每日劳动时间超过11小时其对经济损失的危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 劳动时间 经济损失 生产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工经济中平台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外卖骑手的证据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杉杉 杨滨伊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89,共10页
本文以外卖骑手为例,针对零工经济中平台型灵活就业人员中的过劳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区分外卖骑手对工作灵活性偏好的不同类型,构建一个跨层次模型,进一步研究个体层面、平台层面、区域层面对外卖骑手工作时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 本文以外卖骑手为例,针对零工经济中平台型灵活就业人员中的过劳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区分外卖骑手对工作灵活性偏好的不同类型,构建一个跨层次模型,进一步研究个体层面、平台层面、区域层面对外卖骑手工作时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外卖骑手对工作灵活性的不同偏好影响工作时间,平台架构在其中分别发挥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城镇化水平调节了平台架构对工作时间的影响。因此,外卖骑手的工作时间及工作状态一定程度上源于他们的自主选择,外卖行业特征及高度弹性化的工作安排给予其改善生计的机会;同时,平台架构对外卖骑手工作时间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引导平台不断改善管理方式以保障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送餐工作 外卖骑手 劳动供给 平台架构 灵活性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资源变化的新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玉梅 童玉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文章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分析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年龄结构变动规律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以2010年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未来4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进行模拟。借助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年... 文章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分析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年龄结构变动规律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以2010年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未来4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进行模拟。借助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分析发现,未来劳动力资源总量2015年开始减少,劳动力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资源总量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劳动力资源增长率的变化直接影响人均产出增长率,劳动力老化会影响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老化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剩余劳动力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仲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6,共6页
本文论述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并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同时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就业结构 剩余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推拉理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来源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爱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221-224,228,共5页
根据2001—2013年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正显著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制度综合因素产生负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农业... 根据2001—2013年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正显著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制度综合因素产生负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从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增加对转移成本的承受能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扩大转移就业空间;全面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转移各种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率 推拉理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经济收益、城市生活能力与劳动力流向多元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斌 洪双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预期净经济收益和城市生活能力净值是分析在制度约束下劳动力流向多元化的微观理性的重要角度。预期净经济收益是劳动力是否进行乡城迁移的决策原则,其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生活成本差距、非工资性收益差额和心理成本差额。城市生... 预期净经济收益和城市生活能力净值是分析在制度约束下劳动力流向多元化的微观理性的重要角度。预期净经济收益是劳动力是否进行乡城迁移的决策原则,其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生活成本差距、非工资性收益差额和心理成本差额。城市生活能力净值是衡量劳动力能否克服流入地的制度约束和经济障碍的标尺,对已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能否继续留在城市还是进行城乡回流或折回式回流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经济收益 城市生活能力 劳动力流动 流向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