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时序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周燕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2期38-42,共5页
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关系通过经济过程得以建立。我们以经济增长阶段为切入点,依据"各态遍历"假说,通过寻找环境和人口系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探寻出人口—经济—环境系统之间发展演变的规律。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环境 耦合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对中国不同省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航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2,共8页
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人口流动对不同省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入人口对于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更大;流出人口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更大;人口大量流入使得老龄化得到缓解的省份主要在东部,人口大量流出使得年龄结... 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人口流动对不同省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入人口对于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更大;流出人口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更大;人口大量流入使得老龄化得到缓解的省份主要在东部,人口大量流出使得年龄结构老化的省份主要在中西部;消除人口流动对老龄化的影响以后,2000年和2010年的老龄化格局出现了较高的一致性;与2000年相比,2010年人口流动对于各省份的影响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人口老龄化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公平实证研究:1982-2010——基于教育基尼系数拆解法的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航空 姬飞霞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文章利用国外学者Yao的教育基尼系数拆解法,基于最近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测算和分析我国不同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总体受教育水平逐渐提升,教育不公平状况不断改善;同性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变化甚微,男女受... 文章利用国外学者Yao的教育基尼系数拆解法,基于最近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测算和分析我国不同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总体受教育水平逐渐提升,教育不公平状况不断改善;同性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变化甚微,男女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城与城(乡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同一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不断波动,不同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距变化呈"倒U"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平均在学年数 教育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各民族人口发展状况的度量 被引量:8
4
作者 黄荣清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共11页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度量社会发展的方法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现有的评价方法,尚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各民族人口发展的现状。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人口发展状态,构建了衡量人口...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度量社会发展的方法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现有的评价方法,尚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各民族人口发展的现状。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人口发展状态,构建了衡量人口发展的指标体系,按照这个指标体系,分析中国各民族人口的发展现状、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人口发展 人口发展的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经济因素对已婚独生女居住安排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丁仁船 张航空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1期57-62,共6页
独生子女已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产生冲击。文章利用2005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通过列联表与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判断已婚独生女居住方式与非独生女的差异性,并试... 独生子女已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产生冲击。文章利用2005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通过列联表与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判断已婚独生女居住方式与非独生女的差异性,并试图找出居住安排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总体上,独生女婚后单独居住比例较高,男女方母亲就业成共同居住的关键影响因素,独生女居住安排具有更大的弹性。共同居住决策的主体是年轻夫妻,决策依据三方分工的结果,符合理性选择理论,居住安排带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因素 独生子女 居住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调查方法,保证人口数据质量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荣清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数据质量 调查 普查数据 国情国力 有效开发 质量控制 普查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人口群体死亡力的测定——基于对策论的贝叶斯估计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荣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44,共4页
Generally,when we have to give a social evaluation or make a population prediction about an area,we measure the level of death firstly.But when it comes to a small area or a small population,the death indexes,such as ... Generally,when we have to give a social evaluation or make a population prediction about an area,we measure the level of death firstly.But when it comes to a small area or a small population,the death indexes,such as age-specific death rate,will fluctuate irregularly,if we get it form the census data with the common methods.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o resolve it.But few scholars in China use Bayesian estimation method which base on decision-making theory.The author consider that this way is simple and efficient,it is worthy of generaliz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年龄死亡率 死亡力 贝叶斯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发展指标体系和穆斯林民族人口发展状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荣清 《西北人口》 CSSCI 2009年第6期49-53,共5页
研究民族发展和民族繁荣,需要有测度发展和繁荣方法,本文构建了衡量人口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用它来测度和分析穆斯林民族的发展状态,指出与中国其他民族相比,当前影响穆斯林民族人口发展的主要是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和教育。
关键词 民族繁荣 人口发展 穆斯林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指标──人口平均识字寿命
9
作者 黄荣清 南条善治 《人口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3-8,共6页
关键词 PQLI指数 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程度 预期寿命 识字率 婴儿死亡率 生命表 社会发展水平 人均国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空间聚集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26
10
作者 肖周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4,共7页
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为基础,构造以人口空间聚集为门槛变量的回归模型,利用2000-2010年中国30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空间聚集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空间聚集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均是非线性的,偏大和偏... 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为基础,构造以人口空间聚集为门槛变量的回归模型,利用2000-2010年中国30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空间聚集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空间聚集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均是非线性的,偏大和偏小的人口空间聚集水平对生产和生活污染均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库茨涅茨曲线能很好解释生产污染产生的原因,但对生活污染的解释力度有限。相对于生产污染而言,生活污染的产生往往与人们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等相关,其影响因素更为复杂,有待于以后深入研究和思考。研究还发现,中国目前的人口空间聚集水平在不断减弱,若不提升其聚集水平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中国的环境污染将更加严峻。建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应强调人口空间适度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空间聚集 生活污染 生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 被引量:52
11
作者 冯立天 马瀛通 冷眸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2,42,共11页
文章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扼要描述了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并根据政策取向、实施环境和决策层的态度,划分为九个历史时期,使人读后从中对该政策历史有一个清晰概念,并可悟出政策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 计划发育 生育政策 节育措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状况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段成荣 周皓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根据北京市 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等资料对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从人口规模、生活的户类型、外来人口最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北京市有关学校收费过高是造成 6至15岁流动儿童少年“未上学”的首要原因、在京滞留时间... 本文根据北京市 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等资料对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从人口规模、生活的户类型、外来人口最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北京市有关学校收费过高是造成 6至15岁流动儿童少年“未上学”的首要原因、在京滞留时间状况、流动儿童少年的童工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儿童少年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照料的延续和嬗变与我国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航空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2,共9页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个人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照料中的延续与嬗变。从主要照料者来看,本人或者配偶为主要照料者的占63.3%,本人父母或者配偶父母为主要照料者的占31.7%,选择保姆/家...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个人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照料中的延续与嬗变。从主要照料者来看,本人或者配偶为主要照料者的占63.3%,本人父母或者配偶父母为主要照料者的占31.7%,选择保姆/家政工、托儿所/幼儿园代为主要照顾的占全部被访者的3.9%。回归结果显示,与农村男性相比,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由本人主要照顾0~3岁孩子的可能性更大;与农村男性的配偶父母相比,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的配偶父母作为O。3岁孩子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中延续的是对传统的遵从,即夫妇之间女性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双方父母之间男方父母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中嬗变的是已经有男性开始成为主要照料者,尤其是城市男性;与农村夫妇父母相比,城市夫妇双方父母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城市夫妇双方父母之间的差距更小。儿童照料的延续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和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男女平等的宣传和城镇地区女性收入的相对增加可以帮助她们持续地减少家务劳动,男性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增加。当前政府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该政策对上述儿童照料变化趋势的影响,尽快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优惠政策和监管政策,以延迟退休为契机,大力发展0~3岁早期教育,并在“十四五”规划中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包括立法、经费投入、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照料 0~3岁早期教育 延迟退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童玉芬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54,共6页
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是决定和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而它本身的变化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最新统计数据,采用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对北京过去20余年劳动力需求变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北京的经济增长规模、产业结构的变... 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是决定和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而它本身的变化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最新统计数据,采用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对北京过去20余年劳动力需求变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北京的经济增长规模、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北京劳动力过去若干年来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最后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增加就业需求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劳动力需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调控、市场机制与城市发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肖周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7,共8页
深入探究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国大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城市病频发,而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不足,对人口吸纳能力有限,城市发展规模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从探究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入手,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 深入探究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国大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城市病频发,而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不足,对人口吸纳能力有限,城市发展规模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从探究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入手,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尤其是城市科层制的层级结构直接决定了城市规模大小,政府财政分权行为更加剧了城市规模两极分化趋势。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方向和效果明显依赖于政府调控水平,且科层制的城市等级结构弱化了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影响效果的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效应不同。市场机制在东部城市产生涓流效应,而在中西部则发挥着聚集极化作用。市场机制在特大和大城市已产生涓流效应,加之政府"抑大崇小"的城市发展战略使得这种效应愈加明显,中等城市则处于极化效应和涓流效应更替中,小城市则表现为更多的聚集极化效应。为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的城市体系,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应指导城市发展方向,为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市场则应在微观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议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对现有的行政区划进行适时调整和变动。调整公共资源在特大及大中小城市传统分配政策,实现公共资源由按行政级别配置向按照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同时,建立跨区域的相应的协调机制,以市场力量突破行政界限探索城市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市场机制 政府调控 科层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