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海芸 刘杨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6,共7页
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出发,构建了包含科技财税与信贷、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环境和科技金融产出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2016年度数据为基础,测... 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出发,构建了包含科技财税与信贷、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环境和科技金融产出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2016年度数据为基础,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的整体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很多地区科技金融各维度的发展水平也不均衡,科技金融环境的好坏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大,科技金融产出相对投入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研究结论,从市场机制、金融体系、财税支持、金融工具等角度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科技金融 发展水平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慎洪 白雪亮 袁祥飞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2期16-21,共6页
针对当前煤炭产业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交织导致单一的、静态的煤炭产业发展应对策略难以奏效的现状,提出国内煤炭产业在新形势下要具备打赢“遭遇战”的能力,包括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协同的产业政策、充足的煤... 针对当前煤炭产业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交织导致单一的、静态的煤炭产业发展应对策略难以奏效的现状,提出国内煤炭产业在新形势下要具备打赢“遭遇战”的能力,包括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协同的产业政策、充足的煤炭储备以及敏捷的供应能力;并从探索建立新型治理体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提升煤炭敏捷供应能力、加强煤炭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大煤矿绿色高效开发、理顺煤炭价格体系、加大煤炭产业金融支持等8个方面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煤炭产业发展 供应能力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园区视角的科技企业分类管理体系研究——以中关村门头沟园为例
3
作者 杨璞 袁祥飞 杨婷 《现代管理科学》 2020年第2期27-30,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动力转换、提质增效阶段,通过发展智力密集型的科技企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愈发重要。本文讨论了科技企业的内涵与评价方法,并以矩阵分类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精细化服务策略为目标的企业分类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动力转换、提质增效阶段,通过发展智力密集型的科技企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愈发重要。本文讨论了科技企业的内涵与评价方法,并以矩阵分类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精细化服务策略为目标的企业分类服务方法。文章以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为案例,对园区的科技企业进行了分类,并根据模型的分类,归纳出不同企业的服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企业 分类评价 波士顿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补齐四个短板 被引量:6
4
作者 关成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79-79,共1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调整提升为主基调的关键阶段,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尽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但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创新、生态、民生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调整提升为主基调的关键阶段,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尽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但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创新、生态、民生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亟需聚焦主要矛盾,补齐突出短板,在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 短板 优化经济结构 深层次问题 高速增长 增长动力 稳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环境效益评估研究:一个可参考的量化框架 被引量:9
5
作者 袁祥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29,共5页
本文着眼于绿色金融项目,提出了绿色金融环境效益的概念、评估意义以及一个可供绿色金融主体参考采用的量化框架。该框架包含绿色金融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的6个维度、行业基线、指标权重以及具体评估方法,有助于进一步识别和量化绿色金融... 本文着眼于绿色金融项目,提出了绿色金融环境效益的概念、评估意义以及一个可供绿色金融主体参考采用的量化框架。该框架包含绿色金融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的6个维度、行业基线、指标权重以及具体评估方法,有助于进一步识别和量化绿色金融项目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效益 评估研究 量化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峥 姜欣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3期72-78,共7页
区域创新效率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以2000-2009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创新效率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考察期内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波动性较大,各地区创新效率整体处于... 区域创新效率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以2000-2009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创新效率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考察期内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波动性较大,各地区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东部地区在三大地区中期初、期末的创新效率值最高,其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三大地区之间的创新效率差距有所扩大;(3)全国总体及西部地区在创新效率存在收敛趋势,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收敛趋势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实践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史晓雷 高建强 +1 位作者 许尧 袁祥飞 《中国煤炭》 2022年第7期51-57,共7页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新型能源服务模式。分析了煤电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煤电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意义,从开展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提升多能互补供应能力、丰富单体服务场景、一体化项目建设和商...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新型能源服务模式。分析了煤电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煤电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意义,从开展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提升多能互补供应能力、丰富单体服务场景、一体化项目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5个方面,分析研究了煤电企业可以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主要方式,并提出推动煤电企业发展综合能源服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服务 煤电企业 能源转型 能源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评价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ESG表现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超凡 李文博 关成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5,共12页
可持续评价作为一类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能够引导和激励企业践行可持续准则并通过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一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以ESG评价为代表的可持续评价之于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渠道机制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ES... 可持续评价作为一类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能够引导和激励企业践行可持续准则并通过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一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以ESG评价为代表的可持续评价之于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渠道机制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并呈现出污染排放异质性和所有权异质性。机制检验结果显示,ESG评价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管理层绿色发展意识和提高员工创新效率对企业绿色创新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绿色创新的高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ESG表现能显著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有鉴于此,应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ESG信息披露与评价标准体系,并增强国内评级体系与国际主流评级体系的可比性和兼容性;通过财税和绿色金融工具大力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从长期战略和公司制度上构建和完善ESG管理机制;加快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并积极打造行业标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功模式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评价 ESG表现 绿色创新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创业孵化能力、孵化效率和空间集聚——基于2016年中国23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孵化器的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峥 刘杨 杨建梁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0,共9页
选取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业孵化器的相关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法、超效率DEA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别探索了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孵化效率及空间集聚问题。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差异非常明显,呈两极分化格局,经济发达的东南... 选取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业孵化器的相关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法、超效率DEA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别探索了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孵化效率及空间集聚问题。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差异非常明显,呈两极分化格局,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相对更强;我国城市的创业孵化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能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的城市屈指可数;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孵化能力与孵化效率不具有相关关系,即没有出现效率与能力的同步提升;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位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21座城市形成了创业孵化能力的高高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孵化器 城市创业 孵化效率 孵化能力 空间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治理:让城市更有“韧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关成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4-57,共4页
城市韧性主要是指城市在面对冲击时具有抗压、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合格的韧性城市应该能够通过系统组成部分的优化、协调、再组织等吸收和适应灾害,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快速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韧性城市通常具备良好的城市治理能力... 城市韧性主要是指城市在面对冲击时具有抗压、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合格的韧性城市应该能够通过系统组成部分的优化、协调、再组织等吸收和适应灾害,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快速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韧性城市通常具备良好的城市治理能力,而电子治理使得治理在现代社会具备了更好的发展动力、实施基础和法治秩序,展示出重塑社会的强大功能与巨大潜力。电子治理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将其作为电子治理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二是强调政府等公共部门与企业、社会的互动,更加注重政府活动和政策决策的民主性;三是电子治理的主要对象为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是关系到多个社会主体的事务。提升城市电子治理水平,可从多渠道及时公开信息、健全电子治理法律法规、建立互动性强的电子治理平台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电子治理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溢出与集聚的互动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公博 关成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7-75,共9页
知识溢出与集聚具有内生互动关系,表现为知识溢出促成集聚,集聚也有利于知识溢出。厘清和回顾文献中知识溢出与集聚的互动关系既对我国的创新发展和城市群建设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以知识溢出与集聚的关系为主题... 知识溢出与集聚具有内生互动关系,表现为知识溢出促成集聚,集聚也有利于知识溢出。厘清和回顾文献中知识溢出与集聚的互动关系既对我国的创新发展和城市群建设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以知识溢出与集聚的关系为主题,通过构建一个综述框架来回顾重要的已有文献。本文回顾了知识溢出和集聚二者间相互促进的发现过程,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介绍关注知识溢出促成集聚、集聚利于知识溢出两大类研究,解读了知识溢出与集聚内生互动关系,概括和总结出已有文献的不足和可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 知识溢出 单向影响 内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地区考虑环境因素调整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杨 刘华辰 赵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4-162,共9页
随着中国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开始备受瞩目。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有责任在创新和绿色发展领域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本文基于OECD在2016年9月提出的考虑环境因素调整的全要素生产率(EAM... 随着中国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开始备受瞩目。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有责任在创新和绿色发展领域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本文基于OECD在2016年9月提出的考虑环境因素调整的全要素生产率(EAMFP)概念,使用北京、上海1996—2015年数据,对京沪两地的EAMFP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北京地区EAMFP对于剔除污染后的经济增长贡献度为41.27%,略高于上海地区的40.58%,说明京沪两地在绿色创新发展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MFP 自然资本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进程新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关成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5,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资源、要素驱动的一次城市化向以创新、人才驱动的二次城市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二次城市化是以人为核心、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城市化,体现了人口流动由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资源、要素驱动的一次城市化向以创新、人才驱动的二次城市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二次城市化是以人为核心、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城市化,体现了人口流动由中心集聚向多点扩散转型、空间格局由小城镇向都市圈和城市群转型、城市功能由产城分离向产城人融合转型等多维度进阶的特征。在实现二次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创新引领、产城人融合、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文化交融和城市治理等方面破题发力,推动城市化发展路径由“量”向“质”切换,更好发挥城市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城市化 创新引领 高质量发展 城市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新能力的现状研判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关成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76-79,共4页
当前,正值“十三五”收官之年,以全球创新指数为参考,回顾中国科技创新主要特征,研判中国“十三五”期间创新能力的“底气”和“短板”,对于下一阶段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来看,中国... 当前,正值“十三五”收官之年,以全球创新指数为参考,回顾中国科技创新主要特征,研判中国“十三五”期间创新能力的“底气”和“短板”,对于下一阶段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来看,中国已初步确立创新领先者地位,多项指标名列前茅,但也需要注意到,科技体制改革滞后、科技人才面临外部打压形势严峻等问题依然存在。展望未来,应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国内科技创新大循环,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更具韧性的创新人才体系,全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链接全球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级市创新能力评价与空间分异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公博 马悦 +1 位作者 向坤 刘龚熠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5,共8页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量化创新能力对于明确现状从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但基于地级市视角对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测度仍较为缺乏。本文构建了包含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成果3个一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量化创新能力对于明确现状从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但基于地级市视角对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测度仍较为缺乏。本文构建了包含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成果3个一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2015年数据对289个地级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地级市创新能力与行政级别关联紧密,创新能力最强的地级市往往是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地级市创新能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创新能力总体上由东部向中西部地级市梯度递减;创新能力最强的地级市全部位于东部沿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市 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