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承传统 丰富传统——舞剧《白鹿原》音乐创作手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5,共7页
舞剧《白鹿原》是我国当代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的音乐创作在继承和丰富传统作曲技术、运用具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音乐语言以及多调性的处理手法体现了作曲家细腻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音乐审美追求。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具... 舞剧《白鹿原》是我国当代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的音乐创作在继承和丰富传统作曲技术、运用具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音乐语言以及多调性的处理手法体现了作曲家细腻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音乐审美追求。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具有代表性的作曲手法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使我们对这部舞剧在音乐创作上的主要特色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创作手法 主导动机 调式交替 多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形成过程与结构形态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7,共10页
斯克里亚宾从继承浪漫派后期的音乐手段和风格开始他的音乐创作生涯,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他个人特性的音乐语言风格。在他一生的创作历程中,他在继承和拓展传统调性和声思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融传统与现代意识于一身的和声... 斯克里亚宾从继承浪漫派后期的音乐手段和风格开始他的音乐创作生涯,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他个人特性的音乐语言风格。在他一生的创作历程中,他在继承和拓展传统调性和声思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融传统与现代意识于一身的和声手法——以神秘和弦为核心因素的、以四度音程叠置为和弦主体结构的"调性和声",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的多声部手法基本是建立在这样的调性和声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神秘和弦与泛音列的关系"、"主和弦(神秘和弦)的运用"两个方面的阐述,对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结构形态,以及神秘和弦在实际作品中的主要运用特点作些初步的探索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神秘和弦 泛音列 调性和声 主和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忧国 徽羽怀古——艺术歌曲《黍离》分析
3
作者 张飞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5-97,共3页
艺术歌曲《黍离》是王安军为《诗经·王风》首篇《黍离》创作的一首,人声与钢琴完美交融的声乐作品,并发表在《音乐创作》2014年第6期。该诗词《黍离》讲述了诗人行役至宗周却只见茂盛的禾黍,感概昔日繁华的城阙宫殿不复存在,因时... 艺术歌曲《黍离》是王安军为《诗经·王风》首篇《黍离》创作的一首,人声与钢琴完美交融的声乐作品,并发表在《音乐创作》2014年第6期。该诗词《黍离》讲述了诗人行役至宗周却只见茂盛的禾黍,感概昔日繁华的城阙宫殿不复存在,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怀古忧思之情也顿从心生。本文从技法上对乐曲《黍离》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结构、调式、和声、钢琴伴奏、力度、旋法、风格特色等方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合璧的和声 节拍奇分法 旋法 巧妙的离调 力度的纵横对比 钢琴伴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