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络欺凌问题日益突出,文本与图片相结合的多样化网络表达形式提高了网络欺凌的检测和治理难度.构建了一个包含文本和图片的中文多模态网络欺凌数据集,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络欺凌问题日益突出,文本与图片相结合的多样化网络表达形式提高了网络欺凌的检测和治理难度.构建了一个包含文本和图片的中文多模态网络欺凌数据集,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与ResNet50模型相结合,分别提取文本和图片的单模态特征,并进行决策层融合,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检测,实现了对网络欺凌与非网络欺凌2个类别的文本和图片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态网络欺凌检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包含文本与图片的具有网络欺凌性质的社交网络帖子或者评论,提高了多模态形式网络欺凌检测的实用性、准确性和效率,为社交网络平台的网络欺凌检测和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展开更多
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综合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空间活力。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和谐发展,对于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首先运用信息熵测算站点功能多样性,进一步运用优势度与均匀度探究站点功能...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综合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空间活力。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和谐发展,对于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首先运用信息熵测算站点功能多样性,进一步运用优势度与均匀度探究站点功能演变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结构特征,最后使用XGBoost-SHAP机器学习模型探讨了其驱动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2012—2023年间站点功能信息熵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从空间维度上看,二环内变化型站点居多,二环至五环相对稳定,五环至六环站点变化明显,整体站点功能动态不稳定,变化型站点占比高达76%。从结构维度上看,站点功能构成经历了明显的变化,商服型和交通型站点增长,居住型、产业型及公共型站点减少或波动下降。从驱动因素上看,站点范围内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量、路网密度和生产总值等是影响北京地铁站点功能混合度水平的主导因素,且各个主导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地铁站点周边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增强站点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网络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协议,特别是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因其高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SRv6的路径优化控制机制,解决多需求、多场景下特...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网络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协议,特别是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因其高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SRv6的路径优化控制机制,解决多需求、多场景下特定节点规避与中转问题,以提高网络性能。提出了针对完全部署SRv6网络的路径转移方案,通过分叉路径优化减少路由开销。针对部分部署网络,定义关键路径并设计规避与中转路径转发方案,优化路径转发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完全部署SRv6时,优化方案能有效减小段列表深度,减少路由开销;在部分部署网络中,仅少量SRv6节点即可实现接近全SRv6网络的性能,成功解决特定节点规避与中转问题。研究结果为SRv6在不同网络部署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络欺凌问题日益突出,文本与图片相结合的多样化网络表达形式提高了网络欺凌的检测和治理难度.构建了一个包含文本和图片的中文多模态网络欺凌数据集,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与ResNet50模型相结合,分别提取文本和图片的单模态特征,并进行决策层融合,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检测,实现了对网络欺凌与非网络欺凌2个类别的文本和图片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态网络欺凌检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包含文本与图片的具有网络欺凌性质的社交网络帖子或者评论,提高了多模态形式网络欺凌检测的实用性、准确性和效率,为社交网络平台的网络欺凌检测和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文摘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综合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空间活力。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和谐发展,对于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首先运用信息熵测算站点功能多样性,进一步运用优势度与均匀度探究站点功能演变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结构特征,最后使用XGBoost-SHAP机器学习模型探讨了其驱动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2012—2023年间站点功能信息熵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从空间维度上看,二环内变化型站点居多,二环至五环相对稳定,五环至六环站点变化明显,整体站点功能动态不稳定,变化型站点占比高达76%。从结构维度上看,站点功能构成经历了明显的变化,商服型和交通型站点增长,居住型、产业型及公共型站点减少或波动下降。从驱动因素上看,站点范围内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量、路网密度和生产总值等是影响北京地铁站点功能混合度水平的主导因素,且各个主导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地铁站点周边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增强站点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网络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协议,特别是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因其高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SRv6的路径优化控制机制,解决多需求、多场景下特定节点规避与中转问题,以提高网络性能。提出了针对完全部署SRv6网络的路径转移方案,通过分叉路径优化减少路由开销。针对部分部署网络,定义关键路径并设计规避与中转路径转发方案,优化路径转发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完全部署SRv6时,优化方案能有效减小段列表深度,减少路由开销;在部分部署网络中,仅少量SRv6节点即可实现接近全SRv6网络的性能,成功解决特定节点规避与中转问题。研究结果为SRv6在不同网络部署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