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及五种相关学科概念的界分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乃乔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8-81,共14页
把“比较文学”在字面的意义上误读为“文学比较” ,这不仅存在于当下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界 ,即使在国际比较文学界也是一种由来以久的现象。为了准确地定义比较文学 ,我们还可以把比较文学与其他四种相关学科概念进行参照从而明确这一点... 把“比较文学”在字面的意义上误读为“文学比较” ,这不仅存在于当下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界 ,即使在国际比较文学界也是一种由来以久的现象。为了准确地定义比较文学 ,我们还可以把比较文学与其他四种相关学科概念进行参照从而明确这一点。讨论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四个学科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这对于进一步明确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学科意识和学科界限有着重要的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语言分析 汉语语境 印欧语系 误读 修辞 文学 纯文学 民族文学 国别文学 总体文学 世界文学 普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一种无可回避的国际学术研究现象
2
作者 杨乃乔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方法论问题永远制约着理论和创作的发展。今天,当新的语境中我们重新提起“方法论热”时,不约而同感到了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大约20年前也就是1985年前后,随着西方文化思想、哲学、美学与文学理论等的大批量东渐,种种名目繁多的西方方法... 方法论问题永远制约着理论和创作的发展。今天,当新的语境中我们重新提起“方法论热”时,不约而同感到了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大约20年前也就是1985年前后,随着西方文化思想、哲学、美学与文学理论等的大批量东渐,种种名目繁多的西方方法论思想,诸如精神分析、语义分析、原型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存在主义、符号学、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比较文学、文学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耗散”理论等等蜂拥而至,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确实感到了相关学术思想与思维的莫大开拓与提升,我们的学术之思无疑得到了丰富、锤炼与转换。可以说,那是一场跨文化传播意义上的方法论的解放运动,其重要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与低估。然而,任何思想与思维的解放都可能伴随着新的禁锢。某种意义上讲,解放即禁锢。关键在于,人们对这种解放抱何种人文态度。当今日重新回首“往事”,难道我们不认为西方方法论的引进、传播与接受,不是一场发生在文学、美学领域的“戴着镣铐的舞蹈”?尽管20年间,一代中国学人在这一领域的译介、阐释与运用硕果累累,令人振奋,不过,当必须再度举步向前之时,我们对方法论的“现状”之不大满意,是理所当然的。在文化思维意义上,任何“先进”、“有效”的方法论,都是有局限的。在崇拜心态里,便目迷五色,心智遮蔽,不知其各自真正的局限性究竟在哪里,便可能举步维艰。这里,不仅存在着方法论的创造、运用与主体人格因素的关系,更应该关注方法论的创造、运用与问题意识、学术创新之关系。因为这意味着对“方法论的异化”的理性认知,所以刘士林教授提出应针对工具有一个“批判武器的批判”的过程。杨乃乔教授就比较文学国际化问题强调了学科意识的必然性,也是从方法论上提供了思考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概论》 学术研究 国际 回避 比较视域 研究主体 跨学科 文学研究 安身立命 事实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比较诗学如何可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耘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6-72,共7页
文章首先从不同诗学之同异关系及其表现形态入手对中西比较诗学的逻辑依据做出了阐析 ,接着对中西比较诗学在“求同”与“辨异”上的价值体现进行了具体论述。文章指出 ,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就是以对话诗学的建构为指归 ,而在对话诗学... 文章首先从不同诗学之同异关系及其表现形态入手对中西比较诗学的逻辑依据做出了阐析 ,接着对中西比较诗学在“求同”与“辨异”上的价值体现进行了具体论述。文章指出 ,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就是以对话诗学的建构为指归 ,而在对话诗学的建构中 ,理应注意在中西诗学比较领域广泛存在的诸种问题 ;文章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诗学 逻辑依据 价值依据 对话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己”逍遥、“无功”逍遥和“无名”逍遥——论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三个层面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永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逍遥。“三无”思想是理解庄学思想的一根红线,庄子正是在这三个层面上来建构其思想理论大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无己 无功 无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哲学中的“言意之辨”及其本体论视野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光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通过考察先秦时期的《周易·系辞》《老子》与《庄子》中的语言观来分析中国特殊的本体论视野。于“变”中求“久”,并于“久”中应“变”是中国哲学特殊的本体论根基;《周易·系辞》所奠定的“言—象—意”的三维结构是中... 本文通过考察先秦时期的《周易·系辞》《老子》与《庄子》中的语言观来分析中国特殊的本体论视野。于“变”中求“久”,并于“久”中应“变”是中国哲学特殊的本体论根基;《周易·系辞》所奠定的“言—象—意”的三维结构是中国哲学能克服二元分裂的主要原因;老子以“同出而异名”确立了中国哲学“道言合一”的思维原点;庄子认识到了“名言”的对象化趋势,所以强调“道”的不可分性。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先秦哲学的具体性、多样性、变动性和整体性的本体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得意忘言 道言合一 同出而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曾祺小说的“传统”与“现代”——从《聊斋新义》谈起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柏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本文从分析《聊斋新义》系列小说的内容入手 ,结合汪曾祺本人的创作谈 ,讨论汪曾祺 2 0世纪 80年代的小说观念 ,尤其是他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的理解 ,以及这些理解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汪曾祺对“现代”的理解基本局限于现代派手法 ... 本文从分析《聊斋新义》系列小说的内容入手 ,结合汪曾祺本人的创作谈 ,讨论汪曾祺 2 0世纪 80年代的小说观念 ,尤其是他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的理解 ,以及这些理解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汪曾祺对“现代”的理解基本局限于现代派手法 ,如意识流 ;在他的创作中 ,传统与现代意识构成了一种相反相成的微妙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新义》 汪曾祺 小说观念 传统意识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的现代性——评20年代泰戈尔与陈独秀的冲突
7
作者 任惠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80,共6页
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 ,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将以二重性模式永远地持续到将来。———〔美〕 艾恺GuyS .
关键词 现代性 20年代 泰戈尔 陈独秀 二重性模式 现代学术文化史 科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