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两种世俗化视角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
陶东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8
|
|
2
|
折返的寻梦之旅——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美国叙事 |
陈国战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3
|
“20世纪中国思想史”整体研究意识问题——基于民族心灵与智慧的思想史命题与命意 |
邱运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民初北京电车的开行与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
邱运华
王谦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5
|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灾难书写的几个问题——以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为例 |
陶东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6
|
从精英化到去精英化——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扫描 |
陶东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7
|
一部发育不全的哲理小说——重读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
陶东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8
|
友谊和语言中的沉默——福柯对布朗肖的解读 |
汪民安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9
|
当代民族影像的浮躁与偏执——近年中国影视艺术的修辞症候分析与对策建议 |
盖琪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0
|
论中国影视艺术的基本价值准则 |
盖琪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1
|
中国影视艺术形象对外传播宏观战略的缺席与建构 |
盖琪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2
|
关于汉字的憧憬 |
欧阳中石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3
|
城市空间、资本运作与日常生活中的政治 |
汪民安
赵勇
蒋洪生
王洪喆
郑以然
陶东风
王行坤(译/整理)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4
|
天津解放初期工厂接管的历史实践与伦理意涵 |
符鹏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15
|
生产组织、文教实践与主人意识——一九五三年天津工厂的秩序重建及其精神意涵 |
符鹏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6
|
不在场的记忆——遗忘的出场学视域分析 |
王蜜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7
|
历史、记忆与见证的类型 |
阿莱达.阿斯曼
陈国战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8
|
创新职业教育、城乡共同发展与“制造强国” |
张翔
蒋余浩
吴璧君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9
|
平台内容经济的智能生成对学术出版产业的挑战及治理进路 |
翟秀凤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