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两种世俗化视角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被引量:18
1
作者 陶东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尝试创造性地运用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思想家的世俗化与现代性理论,区分当代中国的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两种类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经历了第一次世俗化过程,其特点是让世俗社会从准宗教化的"文革"极权主义... 本文尝试创造性地运用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思想家的世俗化与现代性理论,区分当代中国的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两种类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经历了第一次世俗化过程,其特点是让世俗社会从准宗教化的"文革"极权主义的压制中解放出来,重建私人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公民社会,以及既有个体权利意识,又有公共关怀的新颖的理性自律个体。作为第一次世俗化的主要文化形态,80年代的大众文化积极参与了这种新公共性的建构;但90年代以后,另一类型的世俗化出现了:不再关注公共世界和他人,而是沉迷于物质享受和内心隐私。这是一种与宗教不同的否弃公共世界的方式:退回到生理性/身体性快乐和封闭的个人内心世界,导致病态的自恋人格。本文认为,这两种世俗化形态是我们准确把握两种大众文化及其政治功能的主要依据和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大众文化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返的寻梦之旅——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美国叙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国战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6-205,共10页
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美国叙事,有一条明显的变化轨迹——主人公从1990年代初期奋不顾身地到美国去寻梦,到2008年以来集体性地掉头转向,这种寻梦之旅上的折返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模式。透过这一叙事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到... 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美国叙事,有一条明显的变化轨迹——主人公从1990年代初期奋不顾身地到美国去寻梦,到2008年以来集体性地掉头转向,这种寻梦之旅上的折返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模式。透过这一叙事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美国形象的变迁。从追求美国梦,到返回国内实现中国梦,这一叙事模式借由主人公在寻梦之旅上的折返跑,讲述的其实是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的故事,是中国梦战胜美国梦的故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它的很多判断都带有西方主义偏见;它常常借助"厌女症"的情节设置,来确立中国男性主体的自信;它没能提供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梦的故事,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美国梦 西方主义 美国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思想史”整体研究意识问题——基于民族心灵与智慧的思想史命题与命意 被引量:1
3
作者 邱运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55,共11页
本文的思想乃是提出"20世纪中国思想史整体研究"的理念,首先,提出站在新世纪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20世纪中国思想史整体而不是各个党派、各种主义各自表述自己的思想史,倡导在"民族精神"之心灵和智慧大义的基... 本文的思想乃是提出"20世纪中国思想史整体研究"的理念,首先,提出站在新世纪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20世纪中国思想史整体而不是各个党派、各种主义各自表述自己的思想史,倡导在"民族精神"之心灵和智慧大义的基础上厘清百年中国思想家的珍贵遗产,把那些因了各种"主义"和"党派"之见而被判决缺席或弱化的思想纳入民族精神百年历史之中;建立在描述中华民族百年精神历程的思想史,而不是局限于一党一派一主义的视角,以多党多派多主义的整体思想史表现民族的精神、心灵和情感。第二,从恒久的探索时间内去描述诸种思想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局限在一运动一阶段内检索思想的生命、功用和价值,注重思想之于民族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建构和情感实现的价值。第三,不止于"形而上"这一个层面书写20世纪思想史,也不局限于"政治正确"这个层面表述20世纪思想史,而是在多层面、复合结构的视域下,再现思想史之主流、次主流、非主流和反主流结构。第四,在民族精神的延续和面对时代问题的立场下,整合20世纪百年中国思想发展,整合1949年前后50年、整合"四地"(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中国思想,而不是一部思想史各自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思想史 整体研究 民族心灵 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北京电车的开行与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邱运华 王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0,共7页
出于改善交通、改良市政的目的,北京于1912年开始筹办有轨电车,却遭到了商会与文化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电车的开行进一步突破了皇城的封闭空间,对北京的传统城市空间构成了威胁,同时也遇到了既有城市空间的顽... 出于改善交通、改良市政的目的,北京于1912年开始筹办有轨电车,却遭到了商会与文化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电车的开行进一步突破了皇城的封闭空间,对北京的传统城市空间构成了威胁,同时也遇到了既有城市空间的顽强阻挡。为使电车顺利开行,电车公司多次要求拆除北京街头的跨街牌楼,而市民们则以保护古迹为由坚决反对。经过长久、激烈的斗争,最终,牌楼与电车同时并存,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表征在北京城市空间中的交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电车 现代 传统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灾难书写的几个问题——以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陶东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4,共7页
本文聚焦梁晓声新世纪知青文学代表作《年轮》和《知青》,对他知青小说中的"文革"叙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年轮》和《知青》对"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进行了他者化、娱乐化、温情化的书写,这种当代社... 本文聚焦梁晓声新世纪知青文学代表作《年轮》和《知青》,对他知青小说中的"文革"叙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年轮》和《知青》对"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进行了他者化、娱乐化、温情化的书写,这种当代社会灾难史书写模式表现出一种极具误导性,但又很难被察觉的认识误区和价值误区,它试图把"文革"叙述为个别莫名其妙的坏人的胡闹,而且遭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抵制。这样,"文革"就不再是我们自己的民族内部、体制内部、文化内部生长出来的毒瘤,因此也就根本没有必要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知青文学 “文革”书写 他者化 娱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英化到去精英化——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扫描 被引量:6
6
作者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91,共12页
本文是从精英化-去精英化角度对中国新时期30年文学思潮演变的梳理和分析。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中国文学的精英化过程,认为文学的精英化过程与当时整个思想解放运动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是改革开放新意识形态的组... 本文是从精英化-去精英化角度对中国新时期30年文学思潮演变的梳理和分析。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中国文学的精英化过程,认为文学的精英化过程与当时整个思想解放运动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是改革开放新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同时把精英化分为两个阶段,即启蒙文学阶段和先锋实验文学阶段。第二部分描述了1990年代初期开始的中国文学的去精英化现象,指出了去精英化的诸原因,如文学活动的市场化,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以及网络传播技术的普及等。文章最后指出,对于文学活动的去精英化现象既要充分肯定其民主化的积极意义,又要防止其民粹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化 去精英化 启蒙文学 先锋文学 网络文学 大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发育不全的哲理小说——重读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被引量:5
7
作者 陶东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32,共11页
本文是对80年代曾经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的重读。这篇充满争议的小说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如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文明和野蛮的关系,宗教宽恕与世俗惩罚的关系,等等。作为一个时代有代表性... 本文是对80年代曾经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的重读。这篇充满争议的小说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如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文明和野蛮的关系,宗教宽恕与世俗惩罚的关系,等等。作为一个时代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性作品,《晚霞》依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它体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知青作家思考和书写"文革"时难以摆脱的模式:对具体社会历史问题的抽象化、哲学化、道德化处理。这种模式体现了典型的知青思维,不但在当时的知青文学中很典型,而且在其他"文革"题材小说中也普遍存在,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蛮 文明 理性 宗教 宽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友谊和语言中的沉默——福柯对布朗肖的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汪民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2,共8页
福柯和布朗肖之间保持了一种特殊的友谊,二人从未谋面却互相引为知己。这种友谊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密切相关:语言不是对物的指代,语言有着自身的独立性;语言的意义不在于言说,而在于沉默;语言不是向存在的聚拢,而是向"外界思想&qu... 福柯和布朗肖之间保持了一种特殊的友谊,二人从未谋面却互相引为知己。这种友谊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密切相关:语言不是对物的指代,语言有着自身的独立性;语言的意义不在于言说,而在于沉默;语言不是向存在的聚拢,而是向"外界思想"的发散;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哲学 福柯 布朗肖 语言 "外界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民族影像的浮躁与偏执——近年中国影视艺术的修辞症候分析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盖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9-204,共6页
近年来,中国影视艺术面向世界舞台建构中华文化形象、确立本土文化身份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这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鼓励的事情。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却集中表现出影像修辞方面的两大典型症候:一是浮躁心态下的"修辞过度",二是偏执... 近年来,中国影视艺术面向世界舞台建构中华文化形象、确立本土文化身份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这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鼓励的事情。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却集中表现出影像修辞方面的两大典型症候:一是浮躁心态下的"修辞过度",二是偏执认识下的"为民族化而民族化",这两者都影响到了中国影视艺术真正发挥对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精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影像 中国影视艺术 修辞症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影视艺术的基本价值准则 被引量:2
10
作者 盖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0-175,共6页
近年来,中国影视艺术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价值失范"症候。这些症候往往直接影响到社会群体心理的走势,进而对民族文化品格的形塑、对当代社会共识的建构都造成了严重侵蚀。因此,当前,中国影视艺... 近年来,中国影视艺术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价值失范"症候。这些症候往往直接影响到社会群体心理的走势,进而对民族文化品格的形塑、对当代社会共识的建构都造成了严重侵蚀。因此,当前,中国影视艺术亟须树立的是"公共性第一"的基本价值准则,以期逐渐实现完善中国传媒艺术伦理、优化中国社会"公共影视空间"的整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视艺术 基本价值准则 公共性第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影视艺术形象对外传播宏观战略的缺席与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盖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6,共6页
中国影视艺术在艺术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文化自觉意识,远未形成大众传播意义上的"文化合力";旨在面对中国当代影视艺术所表现出的宏观战略的缺位问题,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相关战略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影视艺术在艺术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文化自觉意识,远未形成大众传播意义上的"文化合力";旨在面对中国当代影视艺术所表现出的宏观战略的缺位问题,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相关战略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视艺术 艺术形象传播 宏观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汉字的憧憬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中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共2页
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从象形开始,但由于客观世界的"事物"不是都能以简单的"形象"所能记述得尽的,因而"象形"的"文字"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淡漠",以至"停止"了。而直接记录声... 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从象形开始,但由于客观世界的"事物"不是都能以简单的"形象"所能记述得尽的,因而"象形"的"文字"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淡漠",以至"停止"了。而直接记录声音的表音文字由于其直接方便的特点,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得到了发展。中国则因为各地语音不同,且汉语都是以"单音节"作为一个单位出现,中华民族因而从"象形"开始,运用"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大大增加了汉字的数量,并用"假借"和"转注"的办法使汉字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汉字的"形"、"意"更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它是中华儿女向全世界贡献的一份厚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象形 指事 会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资本运作与日常生活中的政治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民安 +5 位作者 赵勇 蒋洪生 王洪喆 郑以然 陶东风 王行坤(译/整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汪民安(主持人):欢迎哈维教授到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作客,因为我们文化研究院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城市文化,尤其是关于北京的研究。我们这边的同事都读了哈维的很多书,因此,也有很多问题要请教哈维教授。北京的城市面貌最... 汪民安(主持人):欢迎哈维教授到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作客,因为我们文化研究院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城市文化,尤其是关于北京的研究。我们这边的同事都读了哈维的很多书,因此,也有很多问题要请教哈维教授。北京的城市面貌最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让人很容易想到19世纪巴黎的城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日常生活 资本运作 政治 大学文化 城市文化 城市面貌 城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解放初期工厂接管的历史实践与伦理意涵 被引量:11
14
作者 符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70,共17页
天津解放初期,中共面对工厂这一新的社会空间,创造了新的工作经验和组织形式。接管之前,中共对天津工厂的历史理解并不深入;接管之初,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准备也不充分,不断遭遇各种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面对这些不理想的状况,中共通过... 天津解放初期,中共面对工厂这一新的社会空间,创造了新的工作经验和组织形式。接管之前,中共对天津工厂的历史理解并不深入;接管之初,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准备也不充分,不断遭遇各种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面对这些不理想的状况,中共通过调整干部的工作状态,完善组织结构,理顺矛盾关系,逐步找到把握现实的实践契机。进而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渐次重组工作经验、组织形式与现实问题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关系,从而解开不同层次历史实践中的结构性矛盾,将资本家、职员、工人及其组织形式推向中共期待的工厂民主建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工厂 历史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组织、文教实践与主人意识——一九五三年天津工厂的秩序重建及其精神意涵 被引量:8
15
作者 符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58,共20页
1953年天津工厂从政治运动阶段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共塑造工人阶级主人意识的诉求,此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带来的结构性矛盾状况。为了应对多重维度的实践矛盾,工厂干部通过接纳和转化不同的经验和思想资源,寻求新的生... 1953年天津工厂从政治运动阶段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共塑造工人阶级主人意识的诉求,此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带来的结构性矛盾状况。为了应对多重维度的实践矛盾,工厂干部通过接纳和转化不同的经验和思想资源,寻求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文教实践方式。这种努力集中体现在发动劳动竞赛、组织劳动纪律教育和开展工人文艺实践。不过,不同的实践形式并未真正构成有效的配合和互动,由此引发新的矛盾状况。而中共对此的把握过度依赖阶级分析的眼光,同时对大机器生产的客观要求缺乏足够体认,因此,形塑工人阶级主人意识的努力面临内在的精神张力与实践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工厂 劳动竞赛 劳动纪律 工人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在场的记忆——遗忘的出场学视域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与记忆显而易见的"善"不同,遗忘常被视为要积极克服的"恶"。事实上,遗忘本就是记忆,是在特定情形下记忆的退场,是不在场的记忆。这种退场既有自然衰退的原因,更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从其价值属性上来说也并非一味的&qu... 与记忆显而易见的"善"不同,遗忘常被视为要积极克服的"恶"。事实上,遗忘本就是记忆,是在特定情形下记忆的退场,是不在场的记忆。这种退场既有自然衰退的原因,更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从其价值属性上来说也并非一味的"恶"。根据遗忘不同的发生机制和价值属性,记忆的退场方式即遗忘的生成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式遗忘或自然性遗忘;二是主动式遗忘或建构性遗忘,其中又包括建设性遗忘、压制性遗忘、自我保护性遗忘和保存性遗忘四种类型。主动式遗忘或说建构性遗忘是主要的遗忘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退场的记忆能否再出场以及如何再出场,受制于社会的需要与权力的制衡,处在未决的状态,而网络媒介时代记忆文化规则的改变和颠覆让遗忘的命运又多了一层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不在场的记忆 被动式遗忘 主动式遗忘 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见证的类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阿莱达.阿斯曼 陈国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06,共7页
本文聚焦于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受大屠杀影响,这种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记忆曾被历史学家当成不可靠的、歪曲的材料而丢弃,现在它却被看成重构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记忆从史学的对手变成了搭档。现在人们提出的问题不只... 本文聚焦于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受大屠杀影响,这种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记忆曾被历史学家当成不可靠的、歪曲的材料而丢弃,现在它却被看成重构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记忆从史学的对手变成了搭档。现在人们提出的问题不只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且还包括事件是如何被经验的,又是如何被人记住并传递给后代的。录像见证是一种新的记忆—历史类型,这种由创伤故事组成的档案一方面不同于其他自传体叙事,另一方面也不同于法律见证。录像见证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在那些受害者的声音和影像与那些倾听他们的人之间建立起跨越代际的联系,从而超越了家庭记忆的局限——通常情况下,家庭记忆都会在三代以后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记忆 见证 大屠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职业教育、城乡共同发展与“制造强国”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翔 蒋余浩 吴璧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66-71,共6页
当前存在的技能工人总量缺口和结构失衡问题,与我国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地位不高、体制机制僵化、教育培训内容严重落后有着较大关联。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要克服这种脱节状况,意味着职业教育需要想方... 当前存在的技能工人总量缺口和结构失衡问题,与我国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地位不高、体制机制僵化、教育培训内容严重落后有着较大关联。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要克服这种脱节状况,意味着职业教育需要想方设法融入生产运营和产业发展的循环之中。形成地方职业教育公共供给与地方用工数量相匹配的全国分布格局的基础,这可以让职业教育有更好融入当地产业生态的条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源头活水”。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革新,推动职业教育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前沿,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职业教育,为从事制造业实体产业准备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地方产业生态 城乡差距 制造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内容经济的智能生成对学术出版产业的挑战及治理进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秀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当前有关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技术可能性和伦理风险,尚未将作为网络内容经济主体和生成性智能所有者的平台作为关键主体加以探析。从UGC到AIGC的演进过程表明,AIGC是内生于平台内容经济运行逻辑和资本增殖诉求的... 当前有关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技术可能性和伦理风险,尚未将作为网络内容经济主体和生成性智能所有者的平台作为关键主体加以探析。从UGC到AIGC的演进过程表明,AIGC是内生于平台内容经济运行逻辑和资本增殖诉求的必然产物。依托规则优势和AIGC技术优势,平台通过用户协议挑战现有著作权体系、通过技术扩散冲击学术出版受众、以规模化生产消解学术权威,通过算法工具介入学术热点制造,并将催生学术出版黑灰产业,冲击学术把关体系。鉴于此,须将平台作为AIGC产业的核心主体角色纳入分析,并通过多主体协同的方式开展治理与应对。具体而言,要从平台内部入手提高算法解码的可能性,以著作权为核心推进AIGC相关法律体系建设,依托出版机构和公共力量开展技术开发和甄别,通过多方协同、全球合作搭建AIGC学术诚信和问责机制,防范生成性工具中的意识形态风险,并提升中国互联网企业在AIGC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生产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文化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