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慰剂效应研究实验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文彩 袁立壮 +1 位作者 陆运青 罗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5-1125,共11页
安慰剂处理从最初作为研究某种真实治疗效应的控制条件,已演变为研究者直接关注的研究目标,其实验范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双盲随机设计关注真实的治疗是否优于安慰剂处理;欺骗设计直接比较安慰剂处理效应和自然历史效应的差异,关注安慰... 安慰剂处理从最初作为研究某种真实治疗效应的控制条件,已演变为研究者直接关注的研究目标,其实验范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双盲随机设计关注真实的治疗是否优于安慰剂处理;欺骗设计直接比较安慰剂处理效应和自然历史效应的差异,关注安慰剂效应本身;公开隐藏设计通过计算公开治疗效应和隐藏治疗效应之差来估计安慰剂效应的大小;平衡范式可同时观察安慰剂效应和真实治疗效应;强化范式通过条件性强化获得加强的安慰剂效应,是研究其作用机制的优化方案;本课题组建立的迁移强化范式,研究安慰剂效应从痛觉到情绪的迁移,是强化范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慰剂效应 实验范式 安慰剂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老化中有意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盼 谢宁 吴艳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1-987,共7页
结合比例控制范式与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范式,探讨了认知老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有意认知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线索有效率由50%提升至80%时,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量均下降,老年组表现为返回抑制消失,但年轻组出现返回... 结合比例控制范式与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范式,探讨了认知老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有意认知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线索有效率由50%提升至80%时,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量均下降,老年组表现为返回抑制消失,但年轻组出现返回抑制的反转,表明有意认知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受认知老化的影响而发生衰减。同时文章还就认知老化机制的新兴理论——执行衰退假说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意控制 自动抑制 认知老化 返回抑制 执行衰退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啊哈!”和“哈哈!”:顿悟与幽默的脑认知成分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聂其阳 罗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7,共9页
作为人类智能的高级表现形式,顿悟和幽默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从认知和情感组成上看,顿悟的非连续性、突发性、重构和惊讶,对应于幽默的失谐、失谐探测、失谐消解和愉悦,两者存在表征机制的重叠。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顿悟和幽默的心理事... 作为人类智能的高级表现形式,顿悟和幽默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从认知和情感组成上看,顿悟的非连续性、突发性、重构和惊讶,对应于幽默的失谐、失谐探测、失谐消解和愉悦,两者存在表征机制的重叠。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顿悟和幽默的心理事件都伴随着400ms左右的额中央区负波(N400)以及前扣带回、顶颞叶联合区和前额叶等脑区的活动;同时顿悟和幽默在P300成分以及海马、右侧前部颞上回等脑区活动上存在差异。未来可借鉴幽默的认知和情感成份的脑成像研究范式,进一步探明顿悟过程的认知和情感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悟 幽默 重构 失谐 N400 前扣带回(A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 被引量:64
4
作者 周宗奎 孙晓军 +1 位作者 赵冬梅 Hsueh Yeh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6-783,共8页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存在中介的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社会喜好、友谊质量均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发生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联系;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喜好 友谊质量 社交自我知觉 孤独感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 被引量:12
5
作者 邹枝玲 施建农 +1 位作者 恽梅 方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7-534,共8页
该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各 2 5名 (平均年龄分别为 6岁 10个月和 6岁 11个月 )为被试 ,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 ,对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作了比较研究。研究者对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了分... 该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各 2 5名 (平均年龄分别为 6岁 10个月和 6岁 11个月 )为被试 ,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 ,对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作了比较研究。研究者对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1)超常儿童基本信息加工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儿童 ,具体表现在反应时更短 ,或正确率更高。 (2 )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信息加工的差异与任务难度有关 ,在选择反应和图形匹配任务中 ,超常儿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常态儿童。而且 ,在图形匹配任务中 ,任务难度越大 ,差异越显著。而在心里旋转和抽象匹配任务中 ,超常儿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常态儿童。 (3)任务的难度无论对超常组被试还是常态组被试的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都有影响 ,但影响方式不太一样。在反应时上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 ,两组被试的反应时都明显延长 ;但在正确率上 ,则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 ,常态组被试的正确率降低 ,而超常组被试的正确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即任务难度间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儿童 信息加工速度 反应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生的自我面孔识别(英文)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滢 戚健俐 张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2-447,共6页
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右半球具有自我面孔再认的优势。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 ,该研究使用面孔识别任务 ,以 1 3名右利手的中国大学生为被试 ,测量被试对morphing面孔的左右手反应差异。给被试呈现第一张面孔向第二张面孔的morphing过程 ,... 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右半球具有自我面孔再认的优势。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 ,该研究使用面孔识别任务 ,以 1 3名右利手的中国大学生为被试 ,测量被试对morphing面孔的左右手反应差异。给被试呈现第一张面孔向第二张面孔的morphing过程 ,当被试看到morphing的面孔更像第二张面孔时报告停止。研究有两个morph ing过程 :一个为由自我面孔向名人面孔morphing ,另一个为好朋友面孔 (熟悉的 )向名人面孔morphing。结果表明当用左手反应时 ,被试倾向于把morphing的面孔识别为自己 ,研究中自我面孔再认的左手优势与已有的发现一致。另外 ,研究还发现在一定trials条件下 ,熟悉面孔再认也具有左手优势 ,这一结果与西方被试的结果不一致 ,但东西方被试对熟悉面孔再认的差异与独立型自我和互倚型自我的观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觉知 半球差异 单侧化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思和分心对负情绪和自传体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崔丽弦 黄敏儿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7,共10页
探讨在诱发了抑郁、焦虑、悲伤等负性情绪后,沉思和分心对正常成人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和自传体记忆的作用。64名被试被随机分为两组,用故事和电影短片分别诱发了负性和中性(控制组)两种情绪状态。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分心... 探讨在诱发了抑郁、焦虑、悲伤等负性情绪后,沉思和分心对正常成人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和自传体记忆的作用。64名被试被随机分为两组,用故事和电影短片分别诱发了负性和中性(控制组)两种情绪状态。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分心和沉思的反应任务。测量四组被试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以及多种形式和性质的自传体记忆。结果表明(1)沉思和分心对这些负情绪的调节作用不显著;(2)沉思引起更多的负性记忆,正性复合指数更小,自传体记忆的具体性更弱。结论沉思导致更多负性记忆,维持了概括性记忆,更有可能加重已经激活的负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思 分心 自传体记忆 负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 被引量:22
8
作者 胡平 孟昭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使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方法对64名12个月城市婴儿的母-婴对进行了研究,采用模拟的陌生情境法和Q-sort进行了依恋类型测验。结果发现:(1)对城市婴儿进行依恋类型判断的判别函数与国外进行的依恋判断函数非常相似;(2)婴儿不同的依恋类型... 使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方法对64名12个月城市婴儿的母-婴对进行了研究,采用模拟的陌生情境法和Q-sort进行了依恋类型测验。结果发现:(1)对城市婴儿进行依恋类型判断的判别函数与国外进行的依恋判断函数非常相似;(2)婴儿不同的依恋类型具有跨年龄和跨情境的一致性;(3)中国城市婴儿的某些依恋类型具有与西方同类型婴儿不同的行为特点,其差异可能与文化和家庭抚养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 判别函数 依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检测时与智力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正奎 施建农 程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3-829,共7页
采用三种视觉检测时任务 ,考察了儿童的检测时的特点以及儿童的检测时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的检测时有逐步减小的趋势 ;儿童的检测时依赖于加工任务的类型。儿童的检测时与智力测验分数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 采用三种视觉检测时任务 ,考察了儿童的检测时的特点以及儿童的检测时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的检测时有逐步减小的趋势 ;儿童的检测时依赖于加工任务的类型。儿童的检测时与智力测验分数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 ,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受加工任务和年龄因素的影响 ;与检测时快的儿童组相比 ,检测时慢组的检测时能够更好预测其智力测验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时 智力 智力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特长儿童的智力结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正奎 邹枝玲 施建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5,共7页
作者对音乐特长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智力测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音乐特长儿童在智力和智力结构上的特点 ,并考察了这种特点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音乐特长儿童的总体智力位于中等智力水平。他们的智力结构表现为 ,词汇、常... 作者对音乐特长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智力测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音乐特长儿童在智力和智力结构上的特点 ,并考察了这种特点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音乐特长儿童的总体智力位于中等智力水平。他们的智力结构表现为 ,词汇、常识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他们学业成绩与普通学生相比 ,语文、英语成绩要明显在优于普通生 ,而数学成绩则与普通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特长儿童 智力结构 学业成绩 智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创造力过程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丹 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1-727,共7页
传统意义上定义的创造力并不能完全揭示创造性行为和认知的本质,最近的研究从认知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创造力活动中的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将认知过程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为产生合成过程,提取和组织信息;... 传统意义上定义的创造力并不能完全揭示创造性行为和认知的本质,最近的研究从认知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创造力活动中的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将认知过程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为产生合成过程,提取和组织信息;次级过程则是对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筛选和监控,同时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认知过程 初级过程 次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常儿童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琼 施建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对天才人物进行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Galton F)[1].高尔顿以及后来的推孟(Terman LM)都从"精英立国"的角度倡导对天才人物进行系统的研究,藉此寻找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优秀人种...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对天才人物进行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Galton F)[1].高尔顿以及后来的推孟(Terman LM)都从"精英立国"的角度倡导对天才人物进行系统的研究,藉此寻找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优秀人种的依据[2].有意识地对天才儿童进行大规模的选拔和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苏联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使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受到很大刺激,于是美国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国会通过法令加强对天才儿童的教育[1,3].经过50余年的发展,天才儿童的教育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弹性在正念训练改善心境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玉正 齐臻臻 刘兴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4-915,共2页
正念是对此时此刻有意识地、不评判地注意。正念训练能显著改善心境,可能包含两种途径:(1)增加积极情绪。如悲伤时扬起嘴角微笑来改善心境;(2)从消极情绪中恢复。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情绪 情绪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控制能力衰退对知觉组织老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宁 王程 吴艳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432,共9页
通过比较注意线索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共线性和相似性知觉组织的影响,探讨了知觉组织老年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注意线索对年轻人的助益更大,对老年人的助益较小,符合抑制控制理论的研究假设,同时本文还对加工速度、基本感觉能力等可能引... 通过比较注意线索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共线性和相似性知觉组织的影响,探讨了知觉组织老年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注意线索对年轻人的助益更大,对老年人的助益较小,符合抑制控制理论的研究假设,同时本文还对加工速度、基本感觉能力等可能引起认知老年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发现了知觉组织中与阅读习惯一致的方向偏好,无论在有无注意线索的条件下,135°方向上的知觉组织都快于45°方向上的知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组织 老年化 注意 方向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时与智力关系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正奎 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1-515,共5页
检测时是信息加工速度的重要指标,它与一般智力测验分数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常被解释为智力个体差异的认知或生理学的基础。文章介绍了检测时与智商之间的相关研究。讨论了研究者对检测时和智力之间相关本质的几种理... 检测时是信息加工速度的重要指标,它与一般智力测验分数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常被解释为智力个体差异的认知或生理学的基础。文章介绍了检测时与智商之间的相关研究。讨论了研究者对检测时和智力之间相关本质的几种理论解释。同时,总结了从生物学和发展的角度对检测时与智力之间相关的本质理解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分了检测时与智力之间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时 智商 智力测验 信息加工速度 I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 被引量:5
16
作者 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5-707,共3页
关键词 人类社会 创造力 机械化作业 演化过程 摩天大楼 刀耕火种 航天飞船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视听觉通道现实监控的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彦捷 郭晓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5,共8页
采用视觉图片和动画,听觉声音和词语任务,分别要求5岁(平均年龄66.5个月)、7岁(平均年龄80.8个月)和9岁(平均年龄117.2个月)共233名儿童在知觉和想象材料中作出来源判断,比较现实监控任务中视听觉通道之间和通道内部的发展差异。结果发... 采用视觉图片和动画,听觉声音和词语任务,分别要求5岁(平均年龄66.5个月)、7岁(平均年龄80.8个月)和9岁(平均年龄117.2个月)共233名儿童在知觉和想象材料中作出来源判断,比较现实监控任务中视听觉通道之间和通道内部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在通道内部,不同实验材料对现实监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视觉通道内部较小年龄儿童对图片的现实监控好于动画,较大年龄儿童对动画的现实监控好于图片;在听觉通道内部儿童对声音的现实监控好于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记忆现实监控的通道差异从视觉的图片刺激优势到图片和动画优势,到视觉刺激和声音对词的优势。文章还讨论了这些发展差异的可能原因,对我们理解个体记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监控 视听通道 儿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疼痛的存在:来源于生理性疼痛的证据 被引量:5
18
作者 舒敏 刘盼 吴艳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社会性疼痛是指当个体觉察到自己所渴望的社会联结面临威胁或社会关系遭受贬损时,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情绪情感反应。这一社会认知领域中的新概念属于情感性疼痛的范畴,与生理性疼痛之间关系紧密。作者以生理性疼痛为基点,介绍了社会性... 社会性疼痛是指当个体觉察到自己所渴望的社会联结面临威胁或社会关系遭受贬损时,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情绪情感反应。这一社会认知领域中的新概念属于情感性疼痛的范畴,与生理性疼痛之间关系紧密。作者以生理性疼痛为基点,介绍了社会性疼痛的概念、功能、相关心理因素及神经生理机制,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社会性疼痛 生理性疼痛 社会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