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调查 被引量:9
1
作者 常建勇 卢少求 张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66,102,共5页
分析、研究首都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是培育首都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和人文精神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本文在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失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手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看师范毕业生的专业发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康艳 程晓堂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师范毕业新手教师入职后课堂教学行为的跟踪调查,探究了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其在师范教育中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师范教育所提倡的教学原则和理念在教师...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师范毕业新手教师入职后课堂教学行为的跟踪调查,探究了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其在师范教育中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师范教育所提倡的教学原则和理念在教师认知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师范教育自身的不足和情境因素的限制所造成的。本研究认为,师范毕业生入职后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平衡自己的"所学"与"所用",对情境中的限制做出回应的过程;而教师的回应方式则取决于其个人外语教学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师范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认知 新手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对话中的中国语言教学 被引量:5
3
作者 隋然 赵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语文学 语法 希腊语 中国语文 音变 读音 汉语 汉字形体 训诂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1
4
作者 常建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本文以美国大学生诚信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美国大学生诚信管理现状及其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以期对推进我国大学诚信教育管理体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大学生 诚信管理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晓天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资源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言教学课堂。本文结合多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的主要优势,并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网络资源 英语视听说教学 优势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书“哈萨克新浪潮”:历史回溯与当代言说
6
作者 黄小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4,共7页
“哈萨克新浪潮”是哈萨克斯坦电影独立史的起点。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电影学界对这段历史的重述与重塑,充分还原了这一艺术运动诞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俄罗斯电影人与评论界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强调。当代哈萨克斯坦电影在文化身份与创作趋... “哈萨克新浪潮”是哈萨克斯坦电影独立史的起点。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电影学界对这段历史的重述与重塑,充分还原了这一艺术运动诞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俄罗斯电影人与评论界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强调。当代哈萨克斯坦电影在文化身份与创作趋势上的转向,直接作用于电影史的言说策略,电影学界逐渐清除民族主义话语的遮蔽,通过“哈萨克新浪潮”历史的重新书写,迂回实现了对当下“新新浪潮”运动的隐性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新浪潮 重写电影史 民族意识 独立精神 文化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因论视角下大学俄语四级考试写作教学
7
作者 兰昊 刘国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将语言模因及模因的生命周期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理论,运用到大学俄语写作教学中。提出重视传统教学方法即背诵作文、模仿写作等方法,提高大学俄语四级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语言模因 模因复制阶段 大学俄语四级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电影的当下与未来——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研究员德米特里·卡拉瓦耶夫访谈
8
作者 德米特里·卡拉瓦耶夫 黄小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4,共4页
黄小轩:德米特里·卡拉瓦耶夫,您好!中俄两国近年来在人文领域展开了密切交流与合作,能否请您谈谈两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情况,在电影发行方面有哪些成果?卡拉瓦耶夫:中俄两国的电影合作有着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我在这里主要谈谈过... 黄小轩:德米特里·卡拉瓦耶夫,您好!中俄两国近年来在人文领域展开了密切交流与合作,能否请您谈谈两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情况,在电影发行方面有哪些成果?卡拉瓦耶夫:中俄两国的电影合作有着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我在这里主要谈谈过去十年间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发行 德米特里 中俄两国 人文领域 电影领域 交流与合作 莫斯科 卡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机器翻译引发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珍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4,共11页
数字时代的机器翻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效应。机器翻译会给外语教育、大众语言生活、译者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影响,比如学习者失去学习动机、语言及创新思维能力降低、引发应用规范及伦理问题、... 数字时代的机器翻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效应。机器翻译会给外语教育、大众语言生活、译者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影响,比如学习者失去学习动机、语言及创新思维能力降低、引发应用规范及伦理问题、损害语言多样性、抹杀读者阅读积极性、削弱源语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对翻译从业者产生冲击、译者的主体性被削弱、译者工作热情和职业满意度下降、易对机器翻译产生依赖等。今后外语教育中应积极规避风险,化“危机”为“转机”,机器翻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语言学家助力支持,人机交互时代应保持人工翻译的能力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机共生时代人机文明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机器翻译 外语教育 语言生活 人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学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价值与生成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丹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5,共9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坚持继承性、民族性原则,凸显原创性、时代性内涵,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特质,并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融合于其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坚持继承性、民族性原则,凸显原创性、时代性内涵,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特质,并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融合于其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在此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征的“中原学”生发于中原学者创新的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开创了以中原文化为内核的崭新学术路向、知识架构与话语体系。“中原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并联的产物。“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中原学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与生成奠定了理论根基。以“中原学”为文化话语符号,论述中原学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价值与生成路径,以期对“中原学”扎根中原、走向世界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学 话语体系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山英雄《〈野草〉论》的阅读(下)
11
作者 尾崎文昭 陈言(译)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共18页
木山英雄的《〈野草〉论》通过对鲁迅《野草》中的散文诗进行解读,将《野草》中鲁迅的诗与哲学的关系加以勾连,由此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中国现代史,这在鲁迅研究史上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对竹内鲁迅的反拨和有力推进。然而,木山行文与立... 木山英雄的《〈野草〉论》通过对鲁迅《野草》中的散文诗进行解读,将《野草》中鲁迅的诗与哲学的关系加以勾连,由此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中国现代史,这在鲁迅研究史上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对竹内鲁迅的反拨和有力推进。然而,木山行文与立论的晦涩同样在他与读者之间筑起了壁垒。本文对木山的《〈野草〉论》进行文本细读,从词语和概念的阐释、句子的释疑,到立论展开逻辑的阐发,以阐述、补注或者说明等多种方式,在消解木山文本的晦涩性的同时,探索木山论述展开的逻辑以及文本蕴含的可能性,以呈现木山的思维框架。在论文最后部分,以丸尾常喜和尾崎文昭的鲁迅论为例,阐明二者对木山英雄鲁迅论的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继承,以及与前者的不同,同时也深化了对木山鲁迅论与竹内鲁迅论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山英雄 鲁迅 《〈野草〉论》 竹内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历山大·彼德洛夫的动画艺术与隐喻建构——以《荒唐人的梦》和《春之觉醒》为例
12
作者 刘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97,共5页
亚历山大·彼德洛夫是俄罗斯知名动画电影艺术家,“玻璃绘画”风格是他鲜明的艺术标签。彼德洛夫常从文学中汲取动画创作的灵感,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形象、色彩等视觉元素建构隐喻,延伸文学主题与精神内核。彼德洛夫的创作... 亚历山大·彼德洛夫是俄罗斯知名动画电影艺术家,“玻璃绘画”风格是他鲜明的艺术标签。彼德洛夫常从文学中汲取动画创作的灵感,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形象、色彩等视觉元素建构隐喻,延伸文学主题与精神内核。彼德洛夫的创作展现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的独特表现力,揭示了其在表达人性、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彼德洛夫 动画电影 文学改编 视觉隐喻 俄罗斯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山英雄《〈野草〉论》的阅读(上)
13
作者 尾崎文昭 陈言(译)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0,共17页
木山英雄的《〈野草〉论》通过对鲁迅《野草》进行解读,将《野草》中鲁迅的诗与哲学的关系加以勾连,由此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中国现代史,这在鲁迅研究史上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对“竹内鲁迅”的反拨和有力推进,然而,木山行文与立论的晦涩... 木山英雄的《〈野草〉论》通过对鲁迅《野草》进行解读,将《野草》中鲁迅的诗与哲学的关系加以勾连,由此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中国现代史,这在鲁迅研究史上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对“竹内鲁迅”的反拨和有力推进,然而,木山行文与立论的晦涩同样在他与读者之间筑起了壁垒。本文对木山的《野草》论进行文本细读,从词语和概念的阐释、句子的释疑,到立论展开逻辑的阐发,以阐述、补注或者说明等多种方式,在消解木山文本的晦涩性的同时,探索木山论述展开的逻辑以及文本蕴含的可能性,以呈现木山的思维框架。在论文最后部分,以丸尾常喜和尾崎文昭的鲁迅论为例,阐明二者对木山英雄鲁迅论的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继承以及与前者的不同,同时深化了木山鲁迅论与竹内鲁迅论的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山英雄 鲁迅 《〈野草〉论》 竹内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电影交流史:成就与问题——谢尔盖·卡普捷列夫访谈
14
作者 谢尔盖·卡普捷列夫 黄小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4-27,共4页
近年来,中俄两国电影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与文化互鉴不断深化,为悠久厚重的中俄电影交流史再添新章。此次我们邀请到全俄国立电影学院高级研究员谢尔盖·卡普捷列夫,他多年深耕俄苏电影、世界电影史研究,在全俄国立电影学院档案... 近年来,中俄两国电影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与文化互鉴不断深化,为悠久厚重的中俄电影交流史再添新章。此次我们邀请到全俄国立电影学院高级研究员谢尔盖·卡普捷列夫,他多年深耕俄苏电影、世界电影史研究,在全俄国立电影学院档案馆中发现大量一手资料,从梅兰芳、袁牧之等中国文化名人的苏联足迹勾勒出两国早期文化交流的珍贵轮廓。作为多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选片委员会成员,卡普捷列夫在近年的选片工作中惊喜于中国当代电影蓬勃多元的整体面貌,对两国电影文化交流的前景满怀信心与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电影 袁牧之 选片 文化交流 世界电影史 交流史 国际电影节 谢尔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英语写作评价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向明 穆林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0-53,共4页
英语作为外语的写作与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写作在性质、目的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我们长期以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却一直套用适合于后者特点的评价视角和标准。本文提出以“易懂性”为核心的评价视角,以期为英语作为外语... 英语作为外语的写作与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写作在性质、目的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我们长期以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却一直套用适合于后者特点的评价视角和标准。本文提出以“易懂性”为核心的评价视角,以期为英语作为外语的写作教学,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提供一种更贴近其实现环境与条件同时也更符合其教学目标的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视角 易懂性 成熟性 创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法的认知、运用和态度 被引量:6
16
作者 邱耀德 徐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43,共5页
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的结果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法的了解仍处于浅层,教法思想片段多,而形成体系的抽象思考少;教师对教法的运用缺乏较多的理论指导,模仿因素多于理性因素。这种认知状态也同时会降低课堂教学中理性选... 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的结果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法的了解仍处于浅层,教法思想片段多,而形成体系的抽象思考少;教师对教法的运用缺乏较多的理论指导,模仿因素多于理性因素。这种认知状态也同时会降低课堂教学中理性选择的成分,不利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教师由实践者向理论型教学专家转化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教学法课程的改革进行新一轮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法 认知 运用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抵抗与理论构建——刘若愚中国古代文论的英语翻译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童 钟厚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4,62,共7页
本文从刘若愚当时所处的文化语境考察入手,分析了他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英语翻译研究的三重目的所在:首先,他试图通过译介中国文学理论来对当时英美学界的主流文学理论进行话语抵抗;其次,试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意义阐释空间进行开掘... 本文从刘若愚当时所处的文化语境考察入手,分析了他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英语翻译研究的三重目的所在:首先,他试图通过译介中国文学理论来对当时英美学界的主流文学理论进行话语抵抗;其次,试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意义阐释空间进行开掘,从而促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再次,则是要在对主流文学理论进行抵抗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上,去构建更加具有解释效力的普遍文学理论。在本文的结尾处,笔者在正面评价刘若愚中国古代文论英译价值与贡献的同时,也点出了他的翻译中存在的一些白璧微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若愚 古代文论 英语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55
18
作者 崔国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42,77,共7页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课程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连接的人文学科,新时代外语专业肩负着为我国外交事业献计献策、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任,只有...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课程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连接的人文学科,新时代外语专业肩负着为我国外交事业献计献策、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任,只有在外语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才能解决外语专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外语专业应以融入了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为抓手,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育人目标,坚定信念,创新方法,竭尽所能达成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外语专业 课程思政 建设思路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 被引量:65
19
作者 饶勤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1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离合词 对外汉语 语用分析 结构特点 离台 中高级阶段 程度副词 现代汉语 连动谓语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句法结构看复合词中的一种新的构词方式——连动式构词 被引量:18
20
作者 饶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5-16,共2页
很多的语法学家都认为,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陆志韦先生就谈到:“一个语言片段的内部结构有种种类型,一个类型,单就它的各部分的关系来说,可以是构词法和造句法共有的”。张志公先生也谈到:“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组合... 很多的语法学家都认为,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陆志韦先生就谈到:“一个语言片段的内部结构有种种类型,一个类型,单就它的各部分的关系来说,可以是构词法和造句法共有的”。张志公先生也谈到:“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组合具有一致性”。王勤、武占坤谈得就更加明确:“句法构词是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主要构词类型”。一般说来,现代汉语复合法构词中,语素和语素之间的关系有联合、偏正、支配、补充、陈述等,这里要讨论的是,两个语素之间表现出一种连动关系,比如:“验收”、“离休”,它们之间不是联合、修饰、支配的关系,也不是补充、陈述的关系,而是一种逻辑上的先后顺序,“验收”是经过检验才接收,“离休”是先离开岗位然后休息。这些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两个语素都是动词性的,如果用V<sub>1</sub>和V<sub>2</sub>分别代替这两个动词性语素,则V<sub>1</sub>先于V<sub>2</sub>发生,V<sub>2</sub>是V<sub>1</sub>的后续动作。比如“认领”,“认”是先行动作,“领”是后续动作,“撤换”也是如此,“撤”先发生然后才“换”。那么“批阅”能不能看成是连动关系呢?虽然它也是由两个动词性语素构成,却没有逻辑上的先后次序,就是说V<sub>1</sub>“批”应该发生在V<sub>2</sub>“阅”之后,至少也得是同时进行,可是并没有“阅批”的说法,因此“批阅”不是连动式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式 构词方式 从句 动词性语素 复合词 支配式 补充式 连动关系 偏正式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