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空间与初等教育学院
1
作者 高宇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2期55-57,共3页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其普及应用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甚至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最基本的理论。在教育管理方面应用网络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虚拟空间 初等教育学院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5,共5页
初等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在小学教育专业步入大学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关注。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支柱,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有助于促进初等教育专业建设,加快初等教育学院的大学化进程,推动初等教育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初等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在小学教育专业步入大学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关注。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支柱,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有助于促进初等教育专业建设,加快初等教育学院的大学化进程,推动初等教育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初等教育学科建设中,建立初等教育学是其核心所在,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等教育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价值 初等教育学 学科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慧 任芳德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1,共6页
生命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实现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义。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生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三进”“三化”的基础和保障,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学校生命教... 生命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实现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义。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生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三进”“三化”的基础和保障,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学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基于悦享生命真善美,主要包括“基于真、导于善、达于美”的课程目标体系,“完整体现国家要求、研究成果与个体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主要由“生命教育教师队伍与教学体系”构成的课程运作体系,以及“彰显个体生命表现性与多样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应注重专门生命教育课程、学科生命教育课程、活动生命教育课程、环境生命教育课程四类主要课程形态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命教育 课程体系 课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过程性、反思性的保障及其启示——以摩斯大学梯夫特教育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宝生 冯建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3-96,共4页
通过对美国摩斯大学(Mercer University)梯夫特教育学院(Tift College ofEducation)教师教育实践工作的考察,发现其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实践管理机构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化,是师范生必须经历教师教育实践全过程和取得教师教育实践效... 通过对美国摩斯大学(Mercer University)梯夫特教育学院(Tift College ofEducation)教师教育实践工作的考察,发现其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实践管理机构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化,是师范生必须经历教师教育实践全过程和取得教师教育实践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此过程中建立的专业发展小组和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又是促使学生进行专业思考、反思的有效措施。这种过程性的反思学习管理方法,值得中国的教师教育实践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师教育实践 过程性 反思性 学习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懂小学教育”: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要义与指向
5
作者 李敏 郭威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156,共8页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蕴含着对小学教师要“懂小学教育”的需求与期待,其核心命题是何为“懂小学教育”的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以及如何培养。基于小学教育的原理,全科的意涵奠基于儿童存在的整体性、体现小学教育的入门性、要...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蕴含着对小学教师要“懂小学教育”的需求与期待,其核心命题是何为“懂小学教育”的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以及如何培养。基于小学教育的原理,全科的意涵奠基于儿童存在的整体性、体现小学教育的入门性、要求小学教师具备哲学思维,而“懂小学教育”则是卓越小学教师之卓越的核心。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的理解与培养均需要理论介入,其基本机制是小学教师通过学习“教的理论”而获得自觉的“教的意识”,并引起有理论自觉的“教的实践”。高等院校可以借助书院制,建设“懂小学教育”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体系,同时注重发挥书院制重视养成的特质,帮助师范生形成育人素养,以此探索一种培养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型 卓越 小学教师 小学教育 书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科学教育共生体的可能与可为
6
作者 王强 靳盼盼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8,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人才培养是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源泉的重要抓手,同时对打造中国教育现代化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科学教育跨界融合体系的构建在其中发...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人才培养是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源泉的重要抓手,同时对打造中国教育现代化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科学教育跨界融合体系的构建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多主体协同联动的科学教育跨界融合体系,有利于社会层面科技创新结构体系的优化调整,同时对于以创新能力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人才,可以促进其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技术革命、产业革命颠覆性、复杂性生态系统方面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科学教育 跨界融合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汽车博物馆技术与工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
7
作者 郭宇婧 李文欣 白欣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具备科学素养是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首要需要,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工业博物馆、STEM教育、技术与工程素养的关系,明确培养技术与工程素养的课程开发需要学生参与完整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并以北京汽车博物馆“小小汽车... 具备科学素养是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首要需要,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工业博物馆、STEM教育、技术与工程素养的关系,明确培养技术与工程素养的课程开发需要学生参与完整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并以北京汽车博物馆“小小汽车设计师”为案例进行具体展示。真实情境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证实,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馆校合作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大课堂中高质量科学素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STEM教育 技术与工程素养 工业博物馆 汽车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教师实践的现实审视与行动路向
8
作者 郭宇婧 白欣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41,共6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关于科学史的十余项知识点及教学策略,彰显出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体系中日益显著的地位与作用。但在一线实践中,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仍面临教学目标完成度低、教学内容与新课标不匹配、教学方法选...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关于科学史的十余项知识点及教学策略,彰显出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体系中日益显著的地位与作用。但在一线实践中,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仍面临教学目标完成度低、教学内容与新课标不匹配、教学方法选取不当等问题。鉴于此,在解读与分析新课标中关于科学史内容的隐性引导与显性要求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应传授史学教育真谛、严择科学史素材、推动素养本位教学革新,以实现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从理论认知到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新课标 科学史 科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师教育的价值对齐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凯 龙鸿宇 +1 位作者 许心怡 国建文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1,共8页
本研究立足价值对齐视角,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师教育应与教育主体的价值观保持对齐,即确保赋予人工智能的目的是教育主体要达成的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价值对齐困境体现为三方面: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属性的偏... 本研究立足价值对齐视角,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师教育应与教育主体的价值观保持对齐,即确保赋予人工智能的目的是教育主体要达成的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价值对齐困境体现为三方面: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属性的偏离,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知识体系的脱节,三是教师与机器深度交互的弱耦合。本研究对上述困境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的归因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师教育的硬性制度缺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对接机制缺失、人工智能技术缺陷以及教师数智素养滞后是造成价值对齐困境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破解价值困境的三条路径: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师教育的法制化建设、建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对接机制和增强人机融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教育 价值对齐 数智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认知的特征探究——基于认知网络分析的途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筱萌 牛芊宇 +2 位作者 魏戈 荣赛波 王惠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3,共9页
师范生专业素质的高低与其专业知识的多寡、深浅和结构特征密切相关。优化师范生的专业认知结构可从知识掌握程度调研的方向上发力,但更需要关注专业认知各要素的内在关联。研究采集了150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专业课上提交的写作文本... 师范生专业素质的高低与其专业知识的多寡、深浅和结构特征密切相关。优化师范生的专业认知结构可从知识掌握程度调研的方向上发力,但更需要关注专业认知各要素的内在关联。研究采集了150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专业课上提交的写作文本,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法从认知内容与认知技能两个角度对师范生的专业认知结构展开建模。研究发现,师范生群体对于儿童性有着更深刻和全面的认知,而对教育性的把握则稍逊一筹,此外,师范生的阐释式表达远高于运用和分析式表达;在性别对比中,不同性别师范生在认知内容与认知技能上各具优势;在成绩水平对比中,优秀组的专业认知网络则更为复杂与丰富。研究结果揭示了师范生群体与群体内部在专业认知结构上的特征和差异,建议师范院校优化师范生培养观念,注重课程思政的落实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师范生则需要关注自身高阶思维的培养和专业认知网络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知特征 师范生 小学教育 认知网络分析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北京市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冰 王智秋 杨圣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2期5-7,共3页
关键词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高师教育 高等师范教育 教育教学实践 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 缄默知识 师范教育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构想 被引量:18
12
作者 邓艳红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6,共6页
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应等同于“教育实习”,应指与师范生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活动相对应的、旨在促进师范生向专业化教师发展的一切具有客观现实性的活动。以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应等同于“教育实习”,应指与师范生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活动相对应的、旨在促进师范生向专业化教师发展的一切具有客观现实性的活动。以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理念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心理学的反省认知理论、动作技能形成理论为依据构建的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入学教育的师范性;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并规范化、序列化;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理论学习整合起来;变“实习生”为“助教”,并重视多种情境下的教育实习;建立广泛的教育实践基地,调动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习 教师专业化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目标的探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云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0,共5页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开设的质量和效果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极不适应 ,这将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生教育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 ,进而影响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以课程目标为切入点 ,提出课程目标的...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开设的质量和效果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极不适应 ,这将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生教育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 ,进而影响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以课程目标为切入点 ,提出课程目标的制定原则 ,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 ,对目标内容进行了详尽分析 ,并提出实现目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公共课 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师范教育与小学教师的培养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鹏翔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2期13-17,共5页
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始建于明治初期 ,是为培养小学教师而创建的。 1 0 0多年来 ,日本政府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 ,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师范教育的法律和政策 ,形成一整套培养小学教师、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学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始建于明治初期 ,是为培养小学教师而创建的。 1 0 0多年来 ,日本政府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 ,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师范教育的法律和政策 ,形成一整套培养小学教师、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学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日本的经验对于我国近年开始的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小学教师培养 学艺大学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学教师的性别素养——基于小学教育中性别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我国小学教育中广泛存在着两种性别现象,一种是反映在教育教学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一种是小学女教师偏多的性别失衡现象。本研究通过揭示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的性别现象,超越生物本质视角与社会建构视角,回到教育自身来认识小学教育中的性... 我国小学教育中广泛存在着两种性别现象,一种是反映在教育教学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一种是小学女教师偏多的性别失衡现象。本研究通过揭示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的性别现象,超越生物本质视角与社会建构视角,回到教育自身来认识小学教育中的性别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视域下提出小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性别素养,立足小学生的“向善性”、小学教师的“示范性”、小学教育的“发展性”,小学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遵从性别敏感、性别公正、性别友好三项伦理原则。小学教师性别素养的伦理原则及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师生基于性别存在又超越性别存在,不断趋向教育之终极善,即“培养完整的人”这一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性别现象 性别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招生对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增进 王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2期39-42,共4页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生源问题矛盾突出 ,如不采取措施 ,难以从高中生中招收到优秀毕业生 ,未来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亦不能保证。本文对生源问题进行分析 ,并初步研究了解决对策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调研、尽早决策。
关键词 大学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 招生对策 研究及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政策的文本梳理与分析
17
作者 崔杨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23-27,共5页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政策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通知”“意见”“规划”“规程”“办法”等文本形式呈现,其演变特点是:政策设计的国家意识由缺乏趋于清晰;政策目标由“双基”“三维”转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政策对象由“义...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政策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通知”“意见”“规划”“规程”“办法”等文本形式呈现,其演变特点是:政策设计的国家意识由缺乏趋于清晰;政策目标由“双基”“三维”转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政策对象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向“所有中小学”。未来的政策行为应侧重两个方面,即:进一步聚焦中小学音乐教育政策研究,为政策完善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明晰政策的问题与目标,彰显政策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教育政策 政策演变 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和启示——基于对美国、芬兰等12国经验的文献分析
18
作者 王永丽 曾盼盼 李玉华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2,共7页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我国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域起步较晚,尚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数字化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三个角度全面...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我国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域起步较晚,尚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数字化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三个角度全面梳理美国、芬兰等12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并提出夯实心理健康服务政策制度保障和管理机制、建构以服务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循证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速对数字化赋能心理健康服务的多路径探索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永海 张佳鑫 韩锡斌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正在重塑千行百业,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探讨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梳理了从经典的个性化学习,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个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正在重塑千行百业,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探讨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梳理了从经典的个性化学习,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再到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等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阐释了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其次,分析了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的两大核心要素及其特征:师生智能体及其强自主性和环境智能体及其强生成性。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自我引导、内容生成、路径优化和群体智慧结构等新特征。最后,讨论了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的结构特征:凸显了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基于认知水平的生成式学习内容、适应内隐需求特征的千人千面的学习路径供给,以及基于群体智慧的学习机会选择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个性化学习 主体强自主性 环境强生成性 生成式学习 自我引导 群体智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时代下人机协同智能层级结构及教师职业形态新图景 被引量:58
20
作者 朱永海 刘慧 +1 位作者 李云文 王丽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2,120,共10页
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国家重大战略。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国家规划文件研究,指出智能教育既是指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育,也是指培养学生个体智能发展的教育。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智能最终将进化成为由人的生命主导的"‘... 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国家重大战略。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国家规划文件研究,指出智能教育既是指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育,也是指培养学生个体智能发展的教育。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智能最终将进化成为由人的生命主导的"‘机器智能+’人"的人机协同智能层级结构(HISHMC),即人机协同基础:计算思维;协同支撑: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协同接口:智能环境(智能系统、智能平台、智能媒体);协同主体: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志趣智能和创新智能。智能教育时代,教师的职业形态将变成人机协同工作,教师将聚焦于凸显生命特质的职业能力;提供高端服务品质;促进人机协同的智慧教育;探寻生命整体意义;师生共同感悟生命实践形成新的职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个体智能 人机协同智能层级结构 智慧教育 生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