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维视野中的大学生诗歌 |
吴思敬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2
|
文字学理论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基本问题——“字母”与“字”的关系 |
司玉英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3
|
论初唐近体诗律的形成与歌诗入乐的关系 |
吴相洲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7
|
|
4
|
论中国戏曲音韵学的学科体系——音韵学与中国戏曲学的整合研究 |
冯蒸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7
|
|
5
|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
周建设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3
|
|
6
|
僧■《释迦谱》考论——兼论佛学与《文心雕龙》方法论之关系 |
陶礼天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2
|
|
7
|
说唐系列小说的产生与隋唐历史的题材优势 |
彭利芝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2
|
|
8
|
推动学术讲座的精品化、制度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办“人文学术论坛”的一点体会 |
王光明
胡越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5 |
3
|
|
9
|
对比与更替:三大美学中的两种关系 |
邹华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0
|
语文教育三级训练体系的研究 |
饶杰腾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1
|
楚辞《九歌》的诗体特征与屈原的独特贡献 |
赵敏俐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2
|
80年代中国文艺学主流话语的反思 |
陶东风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1
|
|
13
|
解构“身体写作”的女权主义颠覆神话 |
黄应全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0
|
|
14
|
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到东方主义的崛起 |
杨乃乔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5
|
转折复句语义分类的新尝试 |
王忠玲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16
|
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上) |
张炼强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4
|
|
17
|
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
赵连元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8
|
|
18
|
审美文化批评与美学话语转型 |
王德胜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8
|
|
19
|
回归还是超越——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主题 |
吴康茹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1
|
|
20
|
中西审美差异之比较 |
赵连元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