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启感染神经病学学科建设新纪元
1
作者 王佳伟 刘磊 冯国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控与诊疗特点。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后病原体不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日益增多,因此提出应重视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为主题的感染神经病学学科特点和学科建设,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开展专科培训以提高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控与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神经病学(非MeSH词) 神经系统疾病 感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链球菌感染二例
2
作者 狄晓萌 王佳伟 +1 位作者 段泽君 刘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2,共8页
例1男性,53岁,主因头痛7天、发热伴意识障碍4天,于2019年7月5日入院。患者7天前淋雨后出现头痛,未予重视。4天前晨起再次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无明显卡他症状,无意识障碍,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予藿香正气(具体剂量不详)止吐,5小时... 例1男性,53岁,主因头痛7天、发热伴意识障碍4天,于2019年7月5日入院。患者7天前淋雨后出现头痛,未予重视。4天前晨起再次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无明显卡他症状,无意识障碍,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予藿香正气(具体剂量不详)止吐,5小时后出现意识障碍,呼之可睁眼,体温增至39.4℃,再次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和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胸部CT显示右侧肺门偏下增大,双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以右侧为著,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可能性大;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呈黄色、浑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肺炎球菌性 脑脓肿 脑脊髓液 宏基因组学 基因检测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重症混合性脑卒中一例
3
作者 贾楠 朱丽平 +3 位作者 赵家宝 王佳伟 王建旗 刘心遥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脑卒中临床少见,致死率高,临床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而导致预后不良。本文报道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混合性脑卒中重症病例的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脑出血 脑梗死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淮莲 杨毅 +5 位作者 耿稚萍 朱良湘 袁申元 赵毅 高玉红 付汉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的关系。方法观察69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其中DNP组54例,非DNP组15例。正常对照组34例。观察对象空腹取血检测IGF-1、血糖、血红蛋白Alc、...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的关系。方法观察69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其中DNP组54例,非DNP组15例。正常对照组34例。观察对象空腹取血检测IGF-1、血糖、血红蛋白Alc、C-肽及胰岛素等。血浆IGF-1采用放免法检测。结果DNP组血浆IGF-1水平显著低于非DNP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非DNP组与正常对照组间IGF-1无显著差异(P>005)。在糖尿病组,IGF-1与呼吸差显著正相关,与餐后血糖及天冬氨酸转移酶显著负相关(P均<005)。结论DNP患者血浆IGF-1显著下降,提示IGF-1下降与DNP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变 DNP IGF-1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炎和早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认知损害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彭静婷 张晓君 +4 位作者 高玉红 孙厚亮 孙彦斌 路阳 赤克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究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ic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IDON)和早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形式、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诊治IDON... 目的探究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ic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IDON)和早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形式、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诊治IDON连续病例57例,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视神经炎伴脑白质病灶组(IDON with abnormal MRI,IDON-A)和视神经炎不伴脑白质病灶组(IDON with normal MRI,IDON-N);另收集病程≤5年且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scale,EDSS)评分≤4.0分的MS病例20例组成早期MS组。所有入组患者和健康对照接受神经心理学测验系统评价注意力及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记忆、定向、计算、语言、视空间功能等认知功能。结果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IDON-A组及MS组的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言语和空间记忆力较IDON-N组及正常对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3,0.018,0.036);IDON-A组及MS组的执行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损害明显(P=0.000,0.001,0.036,0.020),与IDON-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DON-A组与早期MS组所有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ON-N组大部分测验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DON和早期MS患者的认知损害与病程长短、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弱相关性。结论IDON患者和早期MS患者已有明确认知损害,主要包括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执行功能、言语和空间记忆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多发性硬化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全身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江汉秋 彭静婷 +1 位作者 张晓君 王佳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诱发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AION)全身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NAAION诊断标准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诱发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AION)全身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NAAION诊断标准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全身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血压等。对不同性别的临床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收集357例NA-AION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40例,女性117例,平均发病年龄(50.9±9.5)岁。单眼受累252例(70.6%),男性162例,女性90例。男性较女性双眼受累(32.5%vs 23.1%,P=0.004)、高血压(66.3%vs 53.8%,P=0.003)、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1.3%vs 38.5%,P=0.018)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0%vs 2.6%,P=0.021)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心脏疾病发病率(10.3%vs 4.6%,P=0.039)高于男性,但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男性多于女性(45.5%vs 8.3%,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患者108例,占所有监测患者的48.0%。夜间低氧血症患者127例,占所监测患者的56.4%。这两种因素在男性中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OSAS:57.1%vs 32.9%,P<0.001;夜间低氧血症:70.0%vs 34.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AION男性患者多双眼受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NA-AION的主要全身危险因素,OSAS、夜间低氧、夜间低血压亦是常见的危险因素。男性较女性全身危险因素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特点与病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朱丽平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6-751,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对2019年1-10月确诊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32例患者,17例(53.13%)呈急性发病、15例(46.88%)为亚急性发病;单眼受累30例(93.75%)、双眼同时受累2例(6.25%);伴头... 目的总结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对2019年1-10月确诊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32例患者,17例(53.13%)呈急性发病、15例(46.88%)为亚急性发病;单眼受累30例(93.75%)、双眼同时受累2例(6.25%);伴头痛10例(31.25%),瞳孔受累8例(25%)。病因诊断为微循环障碍(16例占50%)、非特异性炎症(11例占34.38%)、后交通动脉瘤(2例占6.25%),以及中脑梗死(1例占3.13%)、脑干脱髓鞘病变(1例占3.13%)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占3.13%)。针对不同病因,分别采取改善循环(微循环障碍和中脑梗死)、抗炎及抑制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炎症、脑干脱髓鞘病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治疗后31例(96.88%)症状缓解、1例(3.13%)预后不良。结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颅内动脉瘤是其最危险的病因。患眼疼痛和瞳孔受累并非颅内动脉瘤所特有的症状,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予以相应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疾病 眼肌麻痹 微循环 炎症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赖春涛 杨凌 +7 位作者 尚军 张晓君 王景群 王薇 秦朝晖 王虔 孙林 余华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0,i006,共4页
目的 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 3个片段后 ,用 377测序仪对mtDNA上 11778、346 0、14 4 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 目的 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 3个片段后 ,用 377测序仪对mtDNA上 11778、346 0、14 4 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果  96例患者中 4 0例 (41 7% )线粒体基因突变 ,其中男性 34例 (85 % ) ,女性 6例 (15 % ) ;34例 (85 % )为 11778位点突变 ,2例 (5 % ) 346 0位点突变 ,4例 (10 % ) 14 4 84位点突变 ;346 0及 14 4 84突变均为散发病例 ;有家族史者突变表达占 87 0 % (2 0 /2 3) ,无家族史者突变占 2 7 4 % (2 0 /73) ;头颅MR显示 11778突变者中 3例有脑白质区病灶 ,1例LHON合并垂体瘤 ;12例突变阳性者检查脑脊液 ,11例有炎性脱髓鞘改变。结论 LHON以 11778突变常见 ;起病及病程多样化、散发病例比例较高、眼底微血管病改变不易发现、脑脊液改变与炎性脱髓鞘雷同导致LHON在临床上易漏诊误诊 ,应尽早行突变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视神经炎静息态低频振幅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姚新宇 段云云 +7 位作者 刘亚欧 任卓琼 黄靖 孙峥 毛贝 吴云清 张晓君 李坤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44-348,共5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视神经炎患者异常神经功能活动脑区的分布差异,探讨基线神经功能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态f MRI技术对35例复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并与5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 目的研究复发性视神经炎患者异常神经功能活动脑区的分布差异,探讨基线神经功能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态f MRI技术对35例复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并与5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并分析m ALFF值改变脑区与病程、同步听觉系列加法测验(PASAT)评分和视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发性视神经炎组患者左侧楔叶/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双侧颞下回、双侧舌回和右侧枕中回m ALFF值降低(P<0.01),而双侧额下回和左侧额叶内侧回m ALFF值增加(P<0.01)。复发性视神经炎患者仅左侧颞上回(r=0.403,P<0.05)和右侧舌回(r=0.472,P<0.05)m 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静息态f MRI可以检出复发性视神经炎患者参与视觉信息处理的颞枕叶神经功能降低,以及与脑默认网络相关的额叶神经功能增强,为早期评价视神经炎患者神经功能和预测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复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神经眼科表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晓君 许贤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845-848,共4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包括经典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限定型,以及伴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视神经脊髓炎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孤立性视神经炎或脊髓炎。其特征性神经眼科表现包括双侧同时或相继发生的视神...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包括经典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限定型,以及伴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视神经脊髓炎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孤立性视神经炎或脊髓炎。其特征性神经眼科表现包括双侧同时或相继发生的视神经炎、视盘水肿和盘周渗出,视功能恢复差,对糖皮质激素有较好的反应性和依赖性。这些临床特征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检测和头部MRI检查相结合,可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与多发性硬化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帮助。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可能出现某些特征性眼球运动异常,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自身免疫疾病 眼科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八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世磊 江汉秋 +3 位作者 孔秀云 白玉萍 刘承耀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370,共7页
目的总结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经过、转归。方法与结果纳入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活检病理证实的8例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眼周和面部肿胀... 目的总结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经过、转归。方法与结果纳入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活检病理证实的8例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眼周和面部肿胀;除累及副鼻窦外,还累及眼动神经、眼外肌、脑膜、脑实质、视神经、脑血管和前庭蜗神经。原发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5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和颅脑创伤术后(1例);6例行病变组织黏膜活检术,1例行脑实质活检术,1例行颞部肌肉组织活检术。除1例放弃治疗死亡;其余7例均接受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联合泊沙康唑、4例同时行经鼻内镜根治性病变清除术,3例累及脑实质者死亡。结论累及脑实质的鼻脑型毛霉菌病病死率极高,对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鼻窦炎患者,若出现急性进展的眼动障碍、眼周肿胀和头痛,应注意鼻脑型毛霉菌病的可能,尽早予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病变部位黏膜组织活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鼻疾病 脑疾病 颅神经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性视神经炎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琳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16-423,共8页
目的总结梅毒性视神经炎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2例梅毒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12例患者(18只眼)均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呈... 目的总结梅毒性视神经炎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2例梅毒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12例患者(18只眼)均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呈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视力损害程度不尽一致,伴视野缺损、眼底改变;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加、蛋白定量升高;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脑脊液RPR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TPHA试验阳性;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MRI显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眶内段或视神经全长异常信号;予水剂青霉素静脉滴注和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后视力好转。结论神经梅毒作为视神经炎的病因临床并不常见,应注意与特发性视神经炎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相鉴别,梅毒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测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视力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神经梅毒 血清学试验 脑脊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鼻疽奴卡菌感染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超 李然 +1 位作者 刘磊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1-394,共4页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性发热2月余,突发右侧肢体无力5天,于201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4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咯黄痰,至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5×10^(9)/...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性发热2月余,突发右侧肢体无力5天,于201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4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咯黄痰,至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5×10^(9)/L[(3.50~9.5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83(0.40~0.75)、淋巴细胞比例0.75(0.20~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诺卡尔菌感染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后肝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庆林 刘朋朋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4-769,共6页
目的筛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患者静脉注射甲泼尼龙(IVMP)诱发肝损伤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IVMP冲击治疗的195例NMOS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 目的筛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患者静脉注射甲泼尼龙(IVMP)诱发肝损伤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IVMP冲击治疗的195例NMOS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估IVMP与肝损伤间的因果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IVMP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IVMP冲击治疗后14 d内,血清肝酶谱检测约32.31%(63/195)患者发生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40 U/L,RUCAM评分≥3分],重度肝损伤(ALT>120 U/L)占15.87%(10/63)、轻度肝损伤占84.13%(53/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0.969,95%CI:0.945~0.993;P=0.011)、免疫抑制剂应用史(OR=3.543,95%CI:1.579~7.949;P=0.002)和IVMP相关肝损伤史(OR=17.043,95%CI:3.400~85.423;P=0.000)是IVMP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IVMP相关肝损伤以轻度肝损伤为主,年龄≥50岁、有免疫抑制剂应用史和IVMP相关肝损伤史的NMOSDs患者再次行IVMP冲击治疗易发生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甲泼尼龙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丽平 贾建平 崔世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 视物不清 体格检查 眼底检查 阳性体征 神经系统 入院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与视神经脊髓炎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秋英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665-669,共5页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病变主要侵犯视神经和脊髓,多见于生育期女性。该病可能受妊娠期细胞因子的影响,但目前妊娠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尚不明确,对妊娠期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仍存争议,尚待进一步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妊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神经眼科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君 田国红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7期509-513,共5页
神经眼科学作为一门神经病学与眼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疾病范畴涉及所有表现为眼部症状体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神经系统损害。由于脑与眼之间广泛的解剖生理联系,脑血管病不仅是神经病学领域内临床和研究工作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疾病,... 神经眼科学作为一门神经病学与眼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疾病范畴涉及所有表现为眼部症状体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神经系统损害。由于脑与眼之间广泛的解剖生理联系,脑血管病不仅是神经病学领域内临床和研究工作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疾病,也因其常见的眼部表现而成为神经眼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眼科 卒中 颈动脉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视神经病变发展历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代飞飞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72-474,共3页
自1981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亦称艾滋病)首次报道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视神经病变逐渐被认识,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是HIV相关原发性视神经病变,本文简要介绍HIV相关视神经病变发... 自1981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亦称艾滋病)首次报道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视神经病变逐渐被认识,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是HIV相关原发性视神经病变,本文简要介绍HIV相关视神经病变发展历程及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视神经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眼神经麻痹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汉秋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7期552-557,共6页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眼科常见表现,其病因众多,而颅内动脉瘤是其中最为危险的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残率。掌握识别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一些基本但准确率很高的神经眼科基本知识和...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眼科常见表现,其病因众多,而颅内动脉瘤是其中最为危险的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残率。掌握识别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一些基本但准确率很高的神经眼科基本知识和检查手段,对于早期识别和诊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并采取适当;台疗手段非常重要。本期专题论坛中“动眼神经麻痹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皮质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力下降,由于这类患者视通路的其他部分完整,尤其是光反射存在,临床易出现误诊和漏诊。造成皮质盲的病因很多,而其中以椎基底动脉血栓性疾病最为常见,而且后者临床表现形式各异,但却均存在高致死和致残性,早期识别和预防非常重要。另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由于其疾病特性,在某个时段影像学检查甚至磁共振成像的各种序列检查结果可能为正常,为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掌握其临床表现和病因对于疾病控制至关紧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20
作者 代飞飞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9-344,共6页
自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应用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谱发生较大变化。较常见的是HIV相关神经综合征,包括原发感染、机会性感染、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关神经毒性作用等;以及老龄... 自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应用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谱发生较大变化。较常见的是HIV相关神经综合征,包括原发感染、机会性感染、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关神经毒性作用等;以及老龄化相关疾病,包括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相关脑血管病、HIV相关周围神经病等。本文综述HIV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及时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神经系统疾病 抗病毒药 逆转录病毒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