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对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刘菲菲
李雪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在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最终病理诊断为肺真菌感染性疾病104例,行HE染色、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及六胺银和HE染...
目的探讨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在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最终病理诊断为肺真菌感染性疾病104例,行HE染色、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及六胺银和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及六胺银,将两种特染技术规范化比较,镜下观察分析结果(均为初次染色结果,不包括复染结果),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与临床初诊结果比较。结果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确诊率和真菌分型率,从低到高顺序一致,为临床初步诊断(29.8%和19.2%)、HE染色法(32.7%和32.7%)、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90.4%和87.5%)、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98.1%和94.2%)。这4种方法从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第4种方法与前两种比较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与第3种方法比较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及六胺银操作步骤更简单,化学试剂规范化,无人工和环境因素影响,耗时短,脱片和复染张数更少。结论 HE染色法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更加规范化,有助于提高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确诊率和真菌分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全自动特殊染色
规范化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组织学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黄红拾
敖英芳
+2 位作者
周谋望
李雪
刘柏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通过兔半腱肌腱腱后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持续被动活动方式对关节腔内移植物组织学变化,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在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
目的:通过兔半腱肌腱腱后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持续被动活动方式对关节腔内移植物组织学变化,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在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早期关节全活动范围康复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取4只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术后第6周,CPM组的关节腔内重建韧带的新生组织替代过程加快,增生的细胞数目较多;术后第12周,CPM组的细胞形状较统一,胶原纤维纵向排列更为有序,呈波状,较广泛的组织呈Ⅰ型胶原阳性,组织内部Ⅲ型胶原更为均匀;术后第24周,CPM组胶原排列更为有序,成纤维细胞梭形的细胞核也逐渐变为标志成熟韧带的长形,Ⅰ型胶原染色更为均匀散在分布,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CPM促进移植物韧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
持续被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12例报告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静
金木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1-672,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生殖道病变
女性
器官移植技术
术后患者
抗排异治疗
显著延长
存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
被引量:
1
4
作者
罗静
金木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73-3575,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宫颈细胞学和病理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33.17岁。肾移植术后发生生殖道病变的平均间期为4年。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宫颈细胞学和病理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33.17岁。肾移植术后发生生殖道病变的平均间期为4年。12例均为原位性非浸润性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9例,上皮内瘤变9例,非特异性慢性炎症1例。9例上皮内瘤变中7例伴发HPV感染。12例中8例是下生殖道多部位病变。外阴、阴道和肛周病变行局部切除,宫颈多采用锥切。平均随访17个月无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女性生殖道病变多见于中年女性,相对于肾移植术后其他肿瘤发生较晚,病变主要是HPV感染和非浸润性上皮内瘤变。病变局部切除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下生殖道病变
上皮内瘤变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对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刘菲菲
李雪
金木兰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3-658,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在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最终病理诊断为肺真菌感染性疾病104例,行HE染色、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及六胺银和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及六胺银,将两种特染技术规范化比较,镜下观察分析结果(均为初次染色结果,不包括复染结果),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与临床初诊结果比较。结果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确诊率和真菌分型率,从低到高顺序一致,为临床初步诊断(29.8%和19.2%)、HE染色法(32.7%和32.7%)、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90.4%和87.5%)、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98.1%和94.2%)。这4种方法从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第4种方法与前两种比较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与第3种方法比较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及六胺银操作步骤更简单,化学试剂规范化,无人工和环境因素影响,耗时短,脱片和复染张数更少。结论 HE染色法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更加规范化,有助于提高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确诊率和真菌分型率。
关键词
肺疾病
全自动特殊染色
规范化
真菌
Keywords
lung diseases
automatic special staining
standardization
fungi
分类号
R563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519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组织学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黄红拾
敖英芳
周谋望
李雪
刘柏朱
机构
北京
大学
第三
医院
运动医学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9-1061,共3页
文摘
目的:通过兔半腱肌腱腱后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持续被动活动方式对关节腔内移植物组织学变化,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在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早期关节全活动范围康复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取4只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术后第6周,CPM组的关节腔内重建韧带的新生组织替代过程加快,增生的细胞数目较多;术后第12周,CPM组的细胞形状较统一,胶原纤维纵向排列更为有序,呈波状,较广泛的组织呈Ⅰ型胶原阳性,组织内部Ⅲ型胶原更为均匀;术后第24周,CPM组胶原排列更为有序,成纤维细胞梭形的细胞核也逐渐变为标志成熟韧带的长形,Ⅰ型胶原染色更为均匀散在分布,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CPM促进移植物韧带化。
关键词
兔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
持续被动活动
Keywords
rabbit
knee joi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12例报告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静
金木兰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复兴
医院
病理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病理科
出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1-672,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生殖道病变
女性
器官移植技术
术后患者
抗排异治疗
显著延长
存活时间
分类号
R69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
被引量:
1
4
作者
罗静
金木兰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复兴
医院
病理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病理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73-3575,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宫颈细胞学和病理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33.17岁。肾移植术后发生生殖道病变的平均间期为4年。12例均为原位性非浸润性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9例,上皮内瘤变9例,非特异性慢性炎症1例。9例上皮内瘤变中7例伴发HPV感染。12例中8例是下生殖道多部位病变。外阴、阴道和肛周病变行局部切除,宫颈多采用锥切。平均随访17个月无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女性生殖道病变多见于中年女性,相对于肾移植术后其他肿瘤发生较晚,病变主要是HPV感染和非浸润性上皮内瘤变。病变局部切除后复发率低。
关键词
肾移植
下生殖道病变
上皮内瘤变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女性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对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的意义
刘菲菲
李雪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组织学研究的影响
黄红拾
敖英芳
周谋望
李雪
刘柏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12例报告
罗静
金木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
罗静
金木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