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对产科大出血的治疗和预防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意明 翟仁友 +7 位作者 姜蕾 钱晓军 戴定可 魏宝杰 高堃 张世龙 刘金梅 张秋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和预防产科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产科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17例(其中已出现大出血病例14例),包括产后或流产术后出血10例,葡萄胎出血4例。3例预防性栓塞,包括胎盘前置2例,宫颈妊娠1例。...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和预防产科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产科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17例(其中已出现大出血病例14例),包括产后或流产术后出血10例,葡萄胎出血4例。3例预防性栓塞,包括胎盘前置2例,宫颈妊娠1例。选择性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行DSA明确子宫血管情况,以直径1~3mm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或聚乙烯醇(PVA)栓塞,部分病例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MTX)。结果插管成功率100%,14例大出血病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手术成功,1~5d后阴道内完全无流血。3例预防性栓塞患者,栓塞后行引产术,1例发生大出血,2例未发生大出血。结论TAE创伤小,疗效快速肯定,且并发症少,对产科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预防应用可降低大出血或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出血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子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剑锋 杨伟志 +2 位作者 黄强 钱晓军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吉西他滨联合放射治疗组。单纯照射组和联合治疗组根据照射剂量不同各分为3个...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吉西他滨联合放射治疗组。单纯照射组和联合治疗组根据照射剂量不同各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单纯药物组经腹腔注射吉西他滨50mg/kg;联合治疗组经腹腔注射吉西他滨50mg/kg,24h后分别进行单次10、15和20Gy的照射;隔日测量移植瘤的最大径及最小径,计算肿瘤体积及生长延缓天数等,利用增敏系数(EF)评价吉西他滨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单纯照射组各亚组肿瘤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联合治疗组较其他实验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10、15和20Gy3个亚组的EF值分别为1.14、1.74和2.08;20Gy亚组延缓天数最长,且大于单纯药物组和单纯照射组延缓天数之和。结论照射组前24h给予吉西他滨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吉西他滨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钱晓军 戴定可 +5 位作者 翟仁友 于平 高堃 王剑锋 张世龙 刘金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702-704,共3页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改变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处理胆道出血。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60μmol/L降至158.2μmol/L,使用止血药物43例,11例轻微胆道出血,调整引流管及应用止血药后停止,5例严重胆道出血,4例肝动脉损伤,其中3例肝动脉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并发胆道出血,能及时有效控制,术者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淤积性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 胆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评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侧支循环的特点 被引量:14
4
作者 梁颖 蒋涛 +2 位作者 王亚杰 翟小力 翟仁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不同CT分型及门静脉病变范围的侧支循环特征。方法收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40例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别行VR、MIP和MPR重组。Ⅰ型:门静...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不同CT分型及门静脉病变范围的侧支循环特征。方法收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40例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别行VR、MIP和MPR重组。Ⅰ型:门静脉原因不明的管腔狭窄或消失;Ⅱ型:门静脉管腔正常或增粗,内可见栓子形成;Ⅲ型:门静脉走行区病变推挤侵犯门静脉,门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观察CTPV侧支血管的CT表现,对比分析不同CT分型的年龄及门静脉不同病变范围侧支血管的特点。结果Ⅰ型与Ⅱ型和Ⅲ型的年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肝内门静脉病变比较,肝内外门静脉病变的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P<0.05)。CTPV中的胆支、胃支是参与门-门短路和门体分流的最常见的侧支血管,显示率分别为100%、81.9%。73.5%胆支、8.4%胃支、18.1%胆支和胃支共同参与门-门短路的侧支循环。结论不同CT分型的CTPV,Ⅰ型患者年龄小于Ⅱ型和Ⅲ型。门静脉病变范围广的CTPV中,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胆支是构成CTPV门-门短路的主要侧支血管,部分胃支也形成侧支参与门-门短路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37
5
作者 于平 戴定可 +1 位作者 钱晓军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93-695,共3页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胆管感染及其防治。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其中肝胆管癌81例,胰腺壶腹肿瘤42例,胃肠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瘤58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以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根据胆管梗阻...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胆管感染及其防治。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其中肝胆管癌81例,胰腺壶腹肿瘤42例,胃肠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瘤58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以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分别施行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以胆道感染为主。术前合并胆系感染者62例(34.3%),术后感染控制50例,未能控制12例。术后新发胆系感染18例(15.1%),感染控制13例,未能控制5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因重度感染导致死亡17例(9.4%)。胆汁培养显示革兰阴性肠杆菌及其内毒素血症是导致重度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65例(35.9%),主要为轻型,无重症坏死型胰腺炎发生,及时抗胰腺炎治疗,均预后良好。胆漏肝内胆汁性脓肿1例(0.55%),经穿刺引流脓肿冲洗抗感染治疗治愈。结论胆系感染是胆管梗阻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经皮肝穿胆汁引流围手术期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应高度重视,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 介入放射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被引量:14
6
作者 钱晓军 金文辉 +3 位作者 戴定可 于平 高堃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69-67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根据Bismuth分型,其中Ⅰ型30例,Ⅱ型30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留置支架39例,共47枚,引流管64例。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86±162)μmol/L降至(161±1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好转76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8.3%。术前合并感染17例,术后控制13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5例,胸部感染2例,13例出现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8例血性引流液,1例胆道出血,1例幽门梗阻,30d内死亡9例。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8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9%、75.3%、59.6%和16.9%。Ⅰ型、Ⅱ型明显较Ⅲ型、Ⅳ型预后好。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 金属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颖 蒋涛 +3 位作者 翟仁友 郝建宇 王亚杰 魏宝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技术在诊断可疑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中差异,探讨MPR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胆道扩张的患者行MSCT扫描。两位医师进行盲法阅片,以手术或胆道造影为标准,比较增...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技术在诊断可疑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中差异,探讨MPR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胆道扩张的患者行MSCT扫描。两位医师进行盲法阅片,以手术或胆道造影为标准,比较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的差异,评价了增强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图像的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上三者对不同类型结石的诊断差异。结果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2.1%和89.3%,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8.9%,准确性分别为80.4%和89.1%。在结石诊断中,增强后MPR图像的价值显著高于增强后横断面扫描图像(P<0.05)。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对软组织密度结石(6/8例,8/8例,8/8例)和胆汁密度结石(0/4例,2/4例,4/4例)的检出不同。结论增强后MPR提高了低位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能力,有利于常规平扫或增强横断面扫描图像难以发现的胆汁密度结石及小结石的检出,且能直观显示胆道内结石的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包娜 蒋涛 +2 位作者 翟仁友 姜桦 崔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重建。应用颈总动脉法 (CCM )测量狭窄率。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将超声、3DDCE MRA与其对比 ,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 ① 2 2例 44条颈内动脉中 ,DSA诊断 17条为正常 ,2 7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 ,轻度狭窄 2条 ,中度 8条 ,重度 12条 ,闭塞 5条。 3DDCE 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 40条 ( 90 .9% ) ,3条高估 ,1条低估。②以阴性 (正常 )和阳性 (狭窄或闭塞 )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较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 ,分别为 10 0 %、82 .4%、93 .2 %与 96.3 %、5 8.8%、81.8%。③以 70 %狭窄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更明显优于超声 ,分别为 94.1%、96.3 %、95 .5 %与 64 .7%、88.9%、79.5 %。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 ,3DDCE 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 ,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和 3DDCE MR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及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常见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33
9
作者 翟仁友 黄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讨论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提出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见解;总结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介入工作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包娜 翟仁友 +3 位作者 王辰 蒋涛 郑娟 金文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量化评价肺栓塞再灌注损伤,探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形成机制。方法选择14只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利用SwanGanz导管模拟肺膈叶动脉栓塞再灌注。栓塞前、栓塞24h和再通4h要分别进行肺动脉压测定、CT灌注成像和血清...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量化评价肺栓塞再灌注损伤,探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形成机制。方法选择14只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利用SwanGanz导管模拟肺膈叶动脉栓塞再灌注。栓塞前、栓塞24h和再通4h要分别进行肺动脉压测定、CT灌注成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结果再灌注肺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再灌注损伤肺的BF[(325.69±134.00)ml·min-1·100g-1)]和MTT[(1.98±0.44)s]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409.58±88.42)ml·min-1·100g-1)和(1.87±0.48)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再灌注4h的肺动脉压[(25.79±6.25)mmH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平均值[(388.79±25.07)U/ml]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22.31±3.77)mmHg和(404.38±23.81)U/ml]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5)。再灌注损伤侧肺的湿/干重比率(6.29±1.23)显著大于对侧肺(4.54±1.19),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再灌注水肿增加了肺组织的含水量。结论CT灌注成像有效反映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对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再灌注损伤 多层CT灌注成像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加压放大摄影与图像电子放大对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佳萍 刘敏 刘小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5-586,共2页
关键词 局部加压放大摄影 电子放大 微小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