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荣培晶 刘爱华 +13 位作者 张建国 王玉平 杨岸超 贲卉 李亮 李丽萍 宋潞 刘焕光 何伟 黄凤 李霞 刘儒鹏 吴鹏 朱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11-202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耳甲腔)电刺激耳迷走神经(ta-VNS)可否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双盲法。首先,对50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ta-VNS),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耳甲腔)电刺激耳迷走神经(ta-VNS)可否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双盲法。首先,对50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ta-VNS),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然后,将另外144名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组(ta-VNS,n=98)和经皮电刺激非耳迷走神经组(tn-VNS,n=46)。每日治疗两次,共治疗24周。除了ta-VNS和tn-VNS组患者以外,其余同期入院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以校准恩格尔分级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在治疗后的第8周、第16周和第24周,对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前期研究中的50例癫痫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6例无癫痫发作,12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经过24周治疗后,8例无癫痫发作,2例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9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在144例癫痫患者的研究中,经过8周治疗后,ta-VNS组的98例患者中10例无癫痫发作,6例发作频率减少≥90%,25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24周的治疗后,15例无癫痫发作,6例发作频率减少≥90%,26例减少了50%~89%。经过前8周的治疗,tn—VNS对照组的46例患者重只有3例无癫痫发作,2例患者减少90%以上,9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额外16周的ta-VNS治疗后,46例患者中有7例无癫痫发作,14例发作频率减少50%~89%。各组间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ta-VNS与VNS作用相类似,能够抑制癫痫发作,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且广泛适用的治疗难治性癫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 耳迷走神经分支 经耳甲腔刺激迷走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保护蛋白TAT-Bcl-XL的体外高效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丁建平 贾建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对凋亡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重要蛋白Bcl-XL与蛋白质转导序列(PTD)的融合蛋白,并检测重组蛋白对重金属离子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用Bcl-XL特异引物从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的总...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对凋亡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重要蛋白Bcl-XL与蛋白质转导序列(PTD)的融合蛋白,并检测重组蛋白对重金属离子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用Bcl-XL特异引物从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出Bcl-XL基因,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体外表达的TAT-Bcl-XL融合蛋白经镍亲和层析介质纯化后,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转导293T细胞的能力;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经RT-PCR从MCF-7细胞总RNA中得到相应的TAT-Bcl-XL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CRT7/CT-TOPO载体中,重组质粒pTBTOPO转化大肠杆菌后,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的结果中出现了与预期分子量相同的蛋白条带和阳性信号,纯化的TAT-Bcl-XL重组蛋白经免疫荧光检测,主要分布于细胞的细胞质中。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表达蛋白可以有效地抑制Zn2+离子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使细胞的存活率提高40%。结论:TAT-Bcl-XL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初步的功能性检测表明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转导序列 细胞凋亡 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 被引量:49
3
作者 丁建平 王拥军 +3 位作者 华扬 凌晨 段春 张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分析国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分布 ,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通过经颅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管 ,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并参照其病史、CT或MRI检查及生化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 目的 分析国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分布 ,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通过经颅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管 ,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并参照其病史、CT或MRI检查及生化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2 0 1例患者 ,颅内颈内动脉及分支狭窄 75人 ,患病率为 37% ,颅外颈动脉大于 5 0 %狭窄的有 5 0例 ,患病率为 2 5 % ,其中 12例为颈内动脉闭塞 ,患病率为 6 % ,糖尿病是造成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脑梗塞患者颅内血管病变是发病的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脑血管超声 脑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玮 孙圣刚 +4 位作者 童萼塘 王新高 矫黎东 李春阳 彭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 (MCI)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protein ,Aβ)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2例MCI患者和 15名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2 的水平。结果MCI组患者脑...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 (MCI)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protein ,Aβ)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2例MCI患者和 15名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2 的水平。结果MCI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浓度高于正常组 ,Aβ的浓度低于正常组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检测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的浓度可以作为MC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损害 ALZHEIMER病 TAU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磊 陈国荣 +3 位作者 郑荣远 方周溪 谢淑萍 王拥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评价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法建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方法 :5 4只日本大耳兔分为 3组 ,分别给予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 (n =2 4)、单纯高脂饮食对照 (n =2 4)和正常饮食对照 (n =6 ) ,在实施空气干燥后的第 3... 目的 :评价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法建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方法 :5 4只日本大耳兔分为 3组 ,分别给予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 (n =2 4)、单纯高脂饮食对照 (n =2 4)和正常饮食对照 (n =6 ) ,在实施空气干燥后的第 3天、1周、2周、4周分别处死动物 ,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光镜、电镜特征。结果 :空气干燥法加高脂饮食组出现较典型的AS病变 ,包括内皮细胞再生 ,内膜增厚和新生血管的出现、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脂质吞噬沉积、弹力纤维和胶原基质的生成等。实验组 2周、4周时内膜增生明显 ,而单纯高脂饮食对照组的颈动脉和空气干燥组的对侧颈动脉未发现明显的AS病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显微镜检查 光镜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因及治疗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会刚 周卫东 +2 位作者 王得新 贾健平 袁丽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血管造影、手术、DSA与MRA综合确诊的CVST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发现明确病因者40例,发现可能病因者46例:其中围产期9例,感冒史8例,偏头痛8例,... 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血管造影、手术、DSA与MRA综合确诊的CVST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发现明确病因者40例,发现可能病因者46例:其中围产期9例,感冒史8例,偏头痛8例,高血压伴血脂异常8例,口服避孕药6例,外伤手术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单纯缺血性贫血1例,白塞氏病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痊愈35例,显效18例,好转24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CVST可能的病因出现多样化;溃疡性结肠炎及孕高症延误治疗会导致CVST,应引起注意。治疗以抗凝和静脉内溶栓为主,抗凝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溶栓药物和剂量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病的MRI诊断和MRS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于爱红 薛素芳 +1 位作者 李坤成 朴常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分析MRS对其诊断、分级、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为脑胶质瘤病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病变分布、范围及信号特点;其中5例同时进行MRS检查,包括单体素点解析频谱法以及化学位...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分析MRS对其诊断、分级、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为脑胶质瘤病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病变分布、范围及信号特点;其中5例同时进行MRS检查,包括单体素点解析频谱法以及化学位移成像点解析频谱法,分析代谢物的相对浓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病变都至少累及2个脑叶,侵及胼胝体9例,基底节区9例,丘脑4例,脑干2例,小脑2例,脊髓1例。病变呈弥漫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强度较均匀,少有对比剂增强。5例经MRS检查患者,表现为Cho/Cr,Cho/NAA值的升高,以及不同程度NAA/Cr的降低;3例出现Lactate峰。结论MRI是脑胶质瘤病的良好检查方法,MRS可提供额外的诊断信息。磁共振成像与MRS结合,有助于诊断治疗,评价手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冀英 董为伟 贾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及MMP 9在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和RT PCR法 ,检测 2 0例脑梗死患者与 2 0例正常人循环白细胞MMP 9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黄染色为MMP 9表达阳性 ,脑梗死患者循环白细胞均染黄色或澄黄... 目的 :探讨白细胞及MMP 9在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和RT PCR法 ,检测 2 0例脑梗死患者与 2 0例正常人循环白细胞MMP 9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黄染色为MMP 9表达阳性 ,脑梗死患者循环白细胞均染黄色或澄黄色 ,显示中至强度表达 ,表达部位主要在胞浆 ;与正常人比较 ,脑梗死患者循环白细胞MMP 9mRNA表达明显增强 ,差异有显著意义 ( 2 15± 0 41vs 1 3 2± 0 2 8,P <0 0 0 1)。结论 :提示脑梗死患者循环白细胞处于炎性状态 ,MMP 9表达增强 ,并可能由此导致血浆MMP 9水平增高 ,抑制循环白细胞MMP 9的表达 ,应作为脑梗死防治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外周血 白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化法 RT-PCR法 继发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病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于爱红 李坤成 +1 位作者 郑峥 朴常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9期754-755,共2页
目的总结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病变至少累及2个脑叶,呈弥漫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信号强度较均匀,少有造影剂增强。全部病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论MR... 目的总结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病变至少累及2个脑叶,呈弥漫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信号强度较均匀,少有造影剂增强。全部病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论MRI是诊断脑胶质瘤病的良好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孔感知过程中的视觉完形负波 被引量:6
10
作者 楚向丽 王荫华 王玉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对不完整面孔进行视觉完形加工的神经基础。方法视觉刺激分两类:完整面孔图片和不完整面孔图片(遮盖了面孔的左上象限),随机呈现,在受试者完成性别判断作业的同时记录头皮事件相关电位。结果与完整面孔相比,不完整面孔在枕... 目的探讨大脑对不完整面孔进行视觉完形加工的神经基础。方法视觉刺激分两类:完整面孔图片和不完整面孔图片(遮盖了面孔的左上象限),随机呈现,在受试者完成性别判断作业的同时记录头皮事件相关电位。结果与完整面孔相比,不完整面孔在枕颞区诱发出了明显增大的N1波,并且存在着右侧偏侧化优势;与完整面孔相比,不完整面孔诱发的N2波的峰潜伏期延长。结论增大的N1与视觉完形加工有关,视觉完形加工需要消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ERP) 面孔认知 N1 视觉完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士淮 康骅 +1 位作者 王玉平 海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81-386,共6页
目的应用肌力测定、B超和肌电图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进行评估,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46例患者,术后应用肌力测定、B超和肌电图对胸大肌... 目的应用肌力测定、B超和肌电图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进行评估,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46例患者,术后应用肌力测定、B超和肌电图对胸大肌功能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在不同分组中肌力测定显示胸大肌的肌力均为5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和肌电图检查在不同分组结果中存在差异。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进行评估,应用肌力测定法不够精确,用B超和肌电图能较好地反映胸大肌的功能状态。提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有意识地保护胸前神经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胸大肌 胸前神经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升血压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冀英 贾建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90-191,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病因.对ICVD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病因之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以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已成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病因.对ICVD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病因之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以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已成为临床惯例,但ICVD发生后出现的急性期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则有较大争议[1],根本原因是由于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升血压治疗 降压药物 高血压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的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知信行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玲 刘溢思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对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1名神经内科护士卒中健康教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识得分(55.28±7.60)分,属于中等偏低水平;②96%以...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对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1名神经内科护士卒中健康教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识得分(55.28±7.60)分,属于中等偏低水平;②96%以上的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③行为得分1.95±0.88分,介于"部分做"与"小部分作"之间;④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行为前3位原因是"担心不能传递正确的信息"、"没时间"、"没这方面知识";⑤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卒中单元工作时间"。结论: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体,管理者应健全专科知识考核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变护理模式,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卒中二级预防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的全科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拥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全和治疗 急性期 预防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和抗癫痫药对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影响
15
作者 孙伟 王玉平 +2 位作者 王薇薇 王荫华 吴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8期716-718,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特征及其反映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35例癫痫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未用药组,另设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简易智力量表问卷测试,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特征及其反映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35例癫痫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未用药组,另设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简易智力量表问卷测试,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结果3组患者的N270差异曲线峰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其中丙戊酸钠组患者的峰波幅低于其他3组(P<0.05)。患者组P300峰波幅低于对照组,丙戊酸钠组的波幅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癫痫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处理冲突能力的损害较卡马西平明显;N270检测癫痫患者早期认知损害的敏感度高于P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N270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分泌酶基因编码区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16
作者 薛素芳 贾建平 董秀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检测β-分泌酶(BACE1)基因编码区多态性位点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探讨BACE1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数据库(SNPdatabase)中BACE1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目的检测β-分泌酶(BACE1)基因编码区多态性位点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探讨BACE1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数据库(SNPdatabase)中BACE1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99例散发性AD患者和140例正常人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后,进行病例-对照相关分析。结果在所检的4个多态性位点中,其中3个位点的多态性(rs11216349,rs1061659,rs539765)均未在本研究的标本中检测到,而位于第5外显子的G/C多态性(rs608435),其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9),但基因型频率在两组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BACE1编码区上的3个多态性(rs11216349,rs1061659,rs539765)在我国汉人人群中没见到或不存在。外显子5上的G/C多态性(rs608435)的C等位基因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增加了散发性AD的发病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分泌酶 阿尔茨海默病 编码区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部分定向相干脑网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骏 闫拓 +1 位作者 薛青 李颖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6,共7页
近年的研究表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加工呈现脑连通性缺失特征,但各脑区间如何影响,因果特性不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MCI患者在认知任务下的有向脑网络特征。采集了30位老人在信息冲突颜色认知作业下的头皮脑电,包括21位正... 近年的研究表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加工呈现脑连通性缺失特征,但各脑区间如何影响,因果特性不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MCI患者在认知任务下的有向脑网络特征。采集了30位老人在信息冲突颜色认知作业下的头皮脑电,包括21位正常人和9位MCI患者。选取刺激呈现后的脑电计算其部分定向相干值,依此构建脑网络,并着重分析了不同脑区的入度差异。研究发现:在beta段,MCI患者右前额区信息流入缺失,左中央区的信息流入异常增强;在患者组和正常组中前脑区的入度要远高于后脑区;正常人在匹配和不匹配刺激下右脑区的入度要高于左脑区;但是在患者组中左右脑区的入度却没有明显差别。在特定阈值下:正常人在匹配刺激下左脑区(阈值0.14)的入度要低于MCI患者(F=3.780,P=0.040);正常人在不匹配刺激下左脑区(阈值0.26)的入度要低于MCI患者(F=3.280,P=0.040);正常人在匹配刺激下右脑区(阈值0.18)的入度要高于MCI患者(F=3.941,P=0.021)。文章从入度为脑网络特征验证了MCI患者在颜色认知任务下右脑的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老年人 轻度认知障碍 部分定向相干 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任务训练对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步态和平衡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玲玲 绳宇 +1 位作者 常红 蔡卫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1期1660-1665,共6页
目的:评价双重任务训练在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从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便利选取71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健康教育... 目的:评价双重任务训练在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从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便利选取71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双重任务训练。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结束时和干预后1个月时,采用可穿戴式步态分析仪分别测量研究对象自然行走和双重任务行走时的跨步时间、跨步长、步速、步频,采用起立-坐下行走计时测试评估研究对象平衡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干预3个月结束时和干预后1个月时,自然行走和双重任务行走时的跨步时间、跨步长、步速、步频改善,平衡功能测试起立-坐下行走计时耗时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任务训练可有效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步态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任务训练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人 步态 平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娟 王玉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0-400,U001,U002,共3页
关键词 LENNOX-GASTAUT综合征 诊断 脑电图 脑病 学习困难 药物疗法 治疗 外科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