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四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建军 缪中荣 +5 位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秦晓红 宋庆斌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50-353,共4页
目的 通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防止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例患者,1例右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伴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 目的 通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防止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例患者,1例右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伴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病变狭窄程度经DSA造影证实均在90%以上,狭窄长度为13-15 mm。在全身麻醉下,以Seldinger's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 F动脉鞘,使用6 F Envoy导引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将CypherTM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 结果 DSA造影证实:1例右颈内动脉C4段伴左椎动脉开口狭窄,管径恢复正常,2例椎动脉V4段及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4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中已有应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新的尝试,临床效果及能否预防再狭窄,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 预防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及DSA影像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安强 吉训明 +3 位作者 缪中荣 凌锋 朱凤水 李慎茂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6例DSA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MR、DSA影像表现。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第1周CT检查的阳性比例为9/16,在7~12d阳性为6/10,总阳性为15/26。表现为静脉窦内条带状或...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6例DSA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MR、DSA影像表现。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第1周CT检查的阳性比例为9/16,在7~12d阳性为6/10,总阳性为15/26。表现为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MR平扫表现为脑水肿征象,引流区域深、浅静脉迂曲扩张,皮层出血性梗死,其阳性比例为25/26。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为静脉窦狭窄或闭塞,阳性占17/18。DSA表现为静脉期循环时间延长,局限或广泛性静脉窦不显影,局限或广泛的侧枝引流静脉开放。结论CT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有效的、最常用的筛查手段,阳性发现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是有效的诊断、随诊手段,能弥补CT的不足,在阳性检出率、病灶分布方面与DSA有极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T MR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