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钆布醇在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东婷 马晓海 +3 位作者 赵蕾 刘一祎 刘一 范占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比较对比剂钆布醇和钆喷酸葡胺在MR延迟增强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超声诊断为HCM的患者分别接受2次心脏MRI扫描,注射对比剂钆布醇(0.15 mmol/kg)及钆喷酸葡胺(0.20mmol/kg)15 min后,采用IR-... 目的比较对比剂钆布醇和钆喷酸葡胺在MR延迟增强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超声诊断为HCM的患者分别接受2次心脏MRI扫描,注射对比剂钆布醇(0.15 mmol/kg)及钆喷酸葡胺(0.20mmol/kg)15 min后,采用IR-turbo Flash序列进行延迟强化成像,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比较延迟强化的纤维化心肌体积、纤维化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_(remote))、纤维化心肌与左心室心腔的对比噪声比(CNR_(pool))、两种对比剂之间的信噪比(SNR)。结果 2次扫描中,30例患者中有26例显示心肌延迟强化。延迟增强后纤维化心肌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钆布醇和钆喷酸葡胺的CNRremote分别为27.38±14.83、20.94±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CNR_(pool)分别为10.28±8.74、7.64±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SNR分别为34.16±14.33、25.94±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对比剂评价纤维化心肌体积有很好的相关性(r=0.980、0.982,P<0.05)。结论在HCM延迟增强成像中,应用钆布醇(0.15 mmol/kg)较应用钆喷酸葡胺(0.20 mmol/kg)可以更有效地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肾双能量CTA筛查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龙江 周长圣 +8 位作者 李世军 黄伟 唐春香 赵艳娥 金征宇 罗松 张兆琪 刘志红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利用CT筛查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2012年8月974例患者行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CTPA),其中45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66例儿童)进行了肺肾联合双能量CT扫描以筛查肺栓塞和肾静脉栓塞。... 目的:利用CT筛查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2012年8月974例患者行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CTPA),其中45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66例儿童)进行了肺肾联合双能量CT扫描以筛查肺栓塞和肾静脉栓塞。15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下肢超声检查用于筛查深静脉血栓。记录肺栓塞、肾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177(39.2%)例患者至少有一个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其中以肺栓塞最常见(149/177,84.1%),76例肺栓塞患者合并肾静脉栓塞,孤立性肺栓塞54例。大多数肺栓塞患者(118/149,79.2%)无临床症状。106例(106/451,23.5%)例患者有肾静脉栓塞,26例(26/153,17.0%)患者有深静脉栓塞。儿童患者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13/66,19.7%)低于成人(164/385,42.6%)。在组织学证实的肾病类型中,膜性肾病最常伴有静脉血栓事件(72/153,47.1%)。结论:肺栓塞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血栓并发症且大多是无症状的,常伴有肾静脉血栓或孤立发生,因此对本病的可疑静脉血栓患者的筛查是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肾病综合征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及脑功能成像 被引量:2
3
作者 于薇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410-1413,共4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认知功能 脑功能成像 病理特点 心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超高b值弥散序列指导前列腺穿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冷 张兆琪 +1 位作者 王友海 马力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MR超高b值弥散序列指导前列腺穿刺的临床意义。方法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患者共计48例,其中前列腺癌15例,前列腺增生33例。所有患者行MR常规扫描及弥散序列扫描,b=800,1500。以穿刺所得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观察前列腺癌及前列... 目的探讨MR超高b值弥散序列指导前列腺穿刺的临床意义。方法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患者共计48例,其中前列腺癌15例,前列腺增生33例。所有患者行MR常规扫描及弥散序列扫描,b=800,1500。以穿刺所得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观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常规b值及超高b值弥散图像特点。同时评价常规b值,超高b值及两组联合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b值,超高b值及两组联合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9.17%,62.5%,91.67%;特异度分别为75.61%,95.12%,95.12%;阳性预测分别为60%,88.24%,9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11%,81.25%,95.12%。前列腺癌在超高b值图像上呈高信号,具有明显的特征,在常规b值图像上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均可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影。在诊断效能方面,超高b值联合常规b值对比2种单独引导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趟高b值弥散序列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尤其在联合常规b值的情况下,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