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系统表现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菁晶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9期749-750,共2页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19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方丽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张星虎 刘广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疗等方面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是本研究OSMS患者未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异常增多(p leocytosis),患者脑脊液蛋白亦低于国外报道,OSMS在不同类型MS中构成比例偏低(1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雅琴 刑德利 +2 位作者 赵性泉 王拥军 王保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16-517,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经颅磁刺激。按FuglMeyer评分(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经颅磁刺激。按FuglMeyer评分(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NIHSS、BI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急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管小亭 龙洁 +7 位作者 董可辉 柴滨 王素香 张宁 牛松涛 李伟 张在强 曲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948-950,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原时间(PT)、D -二聚体 (D -D)等指标的影响。并注意有无出血合并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存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分组 ,共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 90例 ,其中...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原时间(PT)、D -二聚体 (D -D)等指标的影响。并注意有无出血合并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存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分组 ,共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 90例 ,其中治疗组 4 9例 ,对照组 4 1例。治疗组于发病第 1、 3、 5天分别给予降纤酶 10U、 5U、 5U静滴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血浆FIB、PT、D -D等指标检查。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 ( 14天及 3个月 )均有明显下降(P <0 0 0 1)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血浆FIB :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明显 (P <0 0 0 1) ,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 (P >0 0 5 )。PT :治疗组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延长 ( 13 3 3 %~ 15 5 6% )及不凝现象( 2 2 2 2 %~ 2 4 4 4 % ) ,而对照组只有延长现象 ( 2 5 6%~ 5 13 % ) ,未出现不凝现象 (P <0 0 0 1)。血浆D -D :治疗组增高明显 ( P <0 0 0 1)。两组均未发现皮肤粘膜出血 ,消化道出血各 1例及死亡各 2例。结论 在目前研究方案下 ,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但它能有效地降低血浆FIB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急性脑梗死 药物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玮 孙圣刚 +4 位作者 童萼塘 王新高 矫黎东 李春阳 彭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 (MCI)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protein ,Aβ)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2例MCI患者和 15名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2 的水平。结果MCI组患者脑...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 (MCI)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protein ,Aβ)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2例MCI患者和 15名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2 的水平。结果MCI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浓度高于正常组 ,Aβ的浓度低于正常组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检测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的浓度可以作为MC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损害 ALZHEIMER病 TAU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研究中样本含量计算的意义、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27
6
作者 董芬 李超 +1 位作者 彭晓霞 秦海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0期854-859,共6页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在研究设计初始,样本含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样本含量有助于研究者用最合理的资源获得最可靠的研究结果或发现有意义的临床差异。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样本含量的要求也就不同。但在估算样...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在研究设计初始,样本含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样本含量有助于研究者用最合理的资源获得最可靠的研究结果或发现有意义的临床差异。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样本含量的要求也就不同。但在估算样本含量时,均需要参考的3个标准是:研究个体的变异度、研究结果的精确度(抽样误差)和把握度。此外,对常用的样本含量估算方法(公式计算法、查表法和文献法或专家咨询)进行归纳,并提出在以上基础上,还需考虑研究成本、可行性与伦理学要求对样本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以脑血管病研究为例,介绍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大小 研究方法 成本及成本分析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倩 王洪新 陈启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631-2632,共2页
目的分析小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管病变状况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1)高血脂、高血压是小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2)小脑梗死以近心... 目的分析小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管病变状况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1)高血脂、高血压是小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2)小脑梗死以近心端血管病变最为常见,病理改变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及闭塞为主;其次是远段和中段血管病变。病因以栓塞为主,包括心源性及动脉-动脉性栓塞。(3)血管评估有多种手段,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结论应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完善血管评估,及时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车锋丽 秦海强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2期1008-1012,共5页
卒中急性期患者可出现继发性心脏损害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这些改变可随卒中症状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正常或遗留轻度异常,临床上常常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转归和治疗方... 卒中急性期患者可出现继发性心脏损害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这些改变可随卒中症状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正常或遗留轻度异常,临床上常常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转归和治疗方面做些综合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综合征 卒中 心脏 心律失常 心肌酶 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血转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孔伟 吴硕琳 +4 位作者 毛淑静 沈东超 张宁 王春雪 李菁晶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不同时间窗缺血再灌注大鼠出血转化的影响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元和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不同时间窗缺血再灌注大鼠出血转化的影响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元和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闭塞时间分别为3 h、6 h和9 h.再分别随机分为常温组、3 h和5 h亚低温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其中亚低温组再灌注后,用10%水合氯醛再次麻醉大鼠,将大鼠置于冰毯上降温,在1 5分钟内将大鼠肛温降至亚低温状态(32℃~35℃),保持大鼠亚低温状态3 h或5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并取脑。每组取6只大鼠测量各组脑出血量;每组取2只大鼠,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视交叉后皮层缺血边缘带神经元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各MCAOR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出血转化量增加,应用亚低温干预后,各组出血转化量均减少。各MCAOR组大鼠视交叉后皮层缺血边缘带超微结构显示不同程度受损,随着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亚低温可减轻其损伤程度,以缺血3 h亚低温3 h组效果最好。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为脑功能重建提供超微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出血转化 超微结构 亚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麻木无力、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智斌 张在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1482-1483,共2页
关键词 四肢麻木 发热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皮疹 进行性 病例简介 入院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影像学和药物治疗 被引量:24
11
作者 冯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6-279,共4页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影像学表现 药物治疗 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华光 孙海欣 宁彬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0期732-735,共4页
  目的 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诊断,必须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血栓存在时正确诊断,同时在血栓不存在时要安全地除外血栓.本综述回顾了静脉血栓栓塞事件诊断策略的最新研究.……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诊断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相名 郑华光 +3 位作者 张忠 万伟庆 张岩 赵继宗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8期639-645,共7页
目的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用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h以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用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h以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只。将含报告基因LacZ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注入对照组大鼠的脑脊液中,治疗组注射含TGF-β1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5d后做行为试验,取动物脑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来鉴定外源基因是否表达;检测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用半定量BT—PCR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差异。结果由脂质体介导的LacZ基因和TGF-β1基因均在缺血脑组织中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的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和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3 mB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脂质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可在缺血脑组织中有效表达。脂质体介导TGF—β1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由缺血性损伤而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 细胞凋亡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莉 尹鸿操 +1 位作者 周礼 王拥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PC1 2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MTT实验、LDH释放实验、TUNEL实验及Caspase 3测定来观察oxLDL对PC1 2细胞形态、存活率、细胞膜通透性、细胞核及Caspase 3活性的影响。结果 ...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PC1 2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MTT实验、LDH释放实验、TUNEL实验及Caspase 3测定来观察oxLDL对PC1 2细胞形态、存活率、细胞膜通透性、细胞核及Caspase 3活性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镜及光镜下oxLDL作用的PC1 2细胞以坏死为主并伴少量凋亡细胞。细胞存活率随着ox LDL浓度及作用时间增加而下降 ;LDH释放率、TUNEL阳性细胞数及Caspase 3活性随着浓度增高而增高 ;LDL对上述各项指标无影响。结论 :oxLDL通过Caspase 3途径致PC1 2细胞的毒性作用主要以坏死细胞为主并伴少量凋亡细胞 ,并呈量效与时效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PC12细胞 细胞毒性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星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诊断 炎性脱髓鞘疾病 临床分型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桂红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59-765,共7页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是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血栓形成,是由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原因导致静脉系统形成血栓而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脑组织瘀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从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是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血栓形成,是由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原因导致静脉系统形成血栓而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脑组织瘀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从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万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药物治疗 左旋多巴 多巴胺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念框架的标书撰写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晓霞 秦海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科学研究是科学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必要活动,科研计划书(标书)撰写则是开展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然而标书撰写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概念框架是一种思维工具,由构成认知结构的关键概念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是指导某项科学研究的各种概念... 科学研究是科学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必要活动,科研计划书(标书)撰写则是开展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然而标书撰写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概念框架是一种思维工具,由构成认知结构的关键概念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是指导某项科学研究的各种概念有机组合形成的构图。我们从科学研究应具备的概念框架出发,给出了标书撰写的一般格式与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设计时应回答的问题清单,旨在帮助标书撰写者更富有逻辑地凝练问题,清楚表达研究的科学假设,理清研究思路,撰写高质量的标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书 概念框架 研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急性卒中管理的急诊方案能有效的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吗?
19
作者 栾璟煜 廖晓凌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2期885-887,共3页
  1 文献检索   NINDS试验结果发表以后,建立'卒中团队'以增加适宜溶栓治疗的病人,提高溶栓比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根据研究检索策略,我们检索到了一个病例对照研究,两个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两个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两...   1 文献检索   NINDS试验结果发表以后,建立'卒中团队'以增加适宜溶栓治疗的病人,提高溶栓比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根据研究检索策略,我们检索到了一个病例对照研究,两个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两个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两个无对照的病例研究以及两个设计不确定的研究.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无对照的病例研究因证据水平较低而被排除.四项针对急性卒中的急诊方案的研究符合我们的入选标准并被纳入最后的系统分析中(表1).这些研究发表于1999至200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心肺血液研究院工作组关于脑血管生物学与脑血管疾病的建议
20
作者 曹非 肖海兵 秦海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在工业化国家,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但目前治疗措施非常有限.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用...   在工业化国家,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但目前治疗措施非常有限.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批准标志着治疗方面的重大突破,但是实际上仅有一些数量有限的患者可以从该治疗方法获益,而且,对于缺血性卒中以外的其他脑血管病,目前尚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因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