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重症患者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实施现状。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过程中,由亲属或医生方提出"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目的调查重症患者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实施现状。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过程中,由亲属或医生方提出"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并签署《医疗措施限制撤离确定书》(下称"签署")的重症患者。搜集该患者群人口学资料,签署原因,医疗费用种类,疾病严重度及预后。并根据签署内容进行分组,分为限制治疗组(A组),撤离治疗组(B组)和仅不实施临终心肺复苏组(C组)。比较上述参数的差别。结果研究期间共有86名患者的亲属进行"签署",占同期收治患者的7.2%,其中68.6%为患者亲属方提出。86例患者高龄且疾病严重度高,53.5%的医疗费用为公费医疗。"签署"至死亡/转出ICU中位数时间41 h,ICU病死率80.2%。"签署"后死亡的患者,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0.9%。"签署"主要原因为病情无法逆转和希望减轻痛苦。3组患者疾病严重度、住ICU平均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病死率(50.0%)显著低于A组(89.5%)和B组(91.1%)。"签署"后至死亡/转出ICU间的医疗费用中位数,B组显著低于A组和C组(105.0元/h vs 220.0元/h,160.7元/h,P=0.001)。签署后至转出/死亡中位数时间,B组显著少于C组(24.0 h vs 73.5 h,P=0.000)。结论 ICU住院期间"签署"的比例较低,主要为高龄和疾病严重度高的患者。患者亲属方为主要提出方。"签署"后死亡患者仅占同期死亡患者1/3。撤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智能脱机模式对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CENTRAL,SinoMed和ISI Web of knowledge,手工检索初步入选...目的评价智能脱机模式对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CENTRAL,SinoMed和ISI Web of knowledge,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智能脱机模式和人工脱机模式比较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治疗评价和定量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入选,合并分析显示智能化脱机模式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63.98,95%CI(-108.67,-19.29)]和脱机时间[MD=0.84,95%CI(-1.31,2.99)],降低再插管[RR 0.75,95%CI(0.57,0.98)]和机械通气大于14 d患者比例[RR 0.66,95%CI(0.44,0.99)],但对ICU和总住院时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重症患者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实施现状。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过程中,由亲属或医生方提出"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并签署《医疗措施限制撤离确定书》(下称"签署")的重症患者。搜集该患者群人口学资料,签署原因,医疗费用种类,疾病严重度及预后。并根据签署内容进行分组,分为限制治疗组(A组),撤离治疗组(B组)和仅不实施临终心肺复苏组(C组)。比较上述参数的差别。结果研究期间共有86名患者的亲属进行"签署",占同期收治患者的7.2%,其中68.6%为患者亲属方提出。86例患者高龄且疾病严重度高,53.5%的医疗费用为公费医疗。"签署"至死亡/转出ICU中位数时间41 h,ICU病死率80.2%。"签署"后死亡的患者,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0.9%。"签署"主要原因为病情无法逆转和希望减轻痛苦。3组患者疾病严重度、住ICU平均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病死率(50.0%)显著低于A组(89.5%)和B组(91.1%)。"签署"后至死亡/转出ICU间的医疗费用中位数,B组显著低于A组和C组(105.0元/h vs 220.0元/h,160.7元/h,P=0.001)。签署后至转出/死亡中位数时间,B组显著少于C组(24.0 h vs 73.5 h,P=0.000)。结论 ICU住院期间"签署"的比例较低,主要为高龄和疾病严重度高的患者。患者亲属方为主要提出方。"签署"后死亡患者仅占同期死亡患者1/3。撤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
文摘目的评价智能脱机模式对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CENTRAL,SinoMed和ISI Web of knowledge,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智能脱机模式和人工脱机模式比较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治疗评价和定量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入选,合并分析显示智能化脱机模式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63.98,95%CI(-108.67,-19.29)]和脱机时间[MD=0.84,95%CI(-1.31,2.99)],降低再插管[RR 0.75,95%CI(0.57,0.98)]和机械通气大于14 d患者比例[RR 0.66,95%CI(0.44,0.99)],但对ICU和总住院时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