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患者医疗措施限制撤离的状况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琪 姜利 席修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实施现状。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过程中,由亲属或医生方提出"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实施现状。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过程中,由亲属或医生方提出"限制或撤离医疗措施",并签署《医疗措施限制撤离确定书》(下称"签署")的重症患者。搜集该患者群人口学资料,签署原因,医疗费用种类,疾病严重度及预后。并根据签署内容进行分组,分为限制治疗组(A组),撤离治疗组(B组)和仅不实施临终心肺复苏组(C组)。比较上述参数的差别。结果研究期间共有86名患者的亲属进行"签署",占同期收治患者的7.2%,其中68.6%为患者亲属方提出。86例患者高龄且疾病严重度高,53.5%的医疗费用为公费医疗。"签署"至死亡/转出ICU中位数时间41 h,ICU病死率80.2%。"签署"后死亡的患者,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0.9%。"签署"主要原因为病情无法逆转和希望减轻痛苦。3组患者疾病严重度、住ICU平均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病死率(50.0%)显著低于A组(89.5%)和B组(91.1%)。"签署"后至死亡/转出ICU间的医疗费用中位数,B组显著低于A组和C组(105.0元/h vs 220.0元/h,160.7元/h,P=0.001)。签署后至转出/死亡中位数时间,B组显著少于C组(24.0 h vs 73.5 h,P=0.000)。结论 ICU住院期间"签署"的比例较低,主要为高龄和疾病严重度高的患者。患者亲属方为主要提出方。"签署"后死亡患者仅占同期死亡患者1/3。撤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终末期 限制 撤离生命支持治疗 重症监护 伦理学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西城区区属医院入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快速筛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钱芳 姜利 +12 位作者 刘永东 黄晶 任燕明 刘玉东 李峨嵋 原景 裴爽 赵延 孙文秀 禹利燕 张晓萍 张新梅 王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6-942,共7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各区属医院入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筛查情况。方法将北京市西城区十家区属医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入院患者,依患者来源,分为社区入院组(来自医院周边社区)和医院转入...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各区属医院入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筛查情况。方法将北京市西城区十家区属医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入院患者,依患者来源,分为社区入院组(来自医院周边社区)和医院转入组(由区域内三甲医院出院后转入)。入院后48 h内采集鼻拭子和肛拭子,利用产色鉴定培养基技术,进行几种常见MDROs快速筛查,了解入院患者MDROs的筛查阳性比例、菌种分布,以及比较不同来源患者间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644例患者,其中医院转入组304例,占47.2%。医院转入组中至少一个部位一种细菌筛查阳性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社区入院组(72.4%vs 51.5%,P<0.001)。鼻拭子筛查的阳性率,医院转入组同样高于社区入院组(11.8%vs 3.2%,P<0.001),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阳性率最高。两组患者肛拭子的阳性率均高于鼻拭子,而肛拭子2种及以上细菌筛查阳性的患者,医院转入组也高于社区入院组(18.9%vs 12.8%,P=0.046),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柠檬酸杆菌(Klebsiella-Enterobacter-Serratia-Citrobacter,KESC)阳性率最高。既往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入院前4周内手术或介入治疗史、抗菌药物暴露史及入院时存在SIRS,是入院患者MDROs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西城区各区属医院入院患者MDROs筛查阳性率高,以区域内医院转入患者为著。应引起院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快速筛查 产色鉴定培养基 社区转诊 医院转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维雪 姜利 +7 位作者 席修明 王楠 刘宇雁 王婷婷 司权 朱波 姜琦 王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收缩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完成的“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纳入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24 h... 目的探讨收缩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完成的“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纳入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24 h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诊断脓毒症后首个24 h收缩压情况并计算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BP_(cv)),按SBP_(cv)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_(1)、Q_(2)、Q_(3)、Q_(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收缩压变异与住院死亡的关系。结果13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929(68.5%)例,女性427(31.5%)例,年龄67.0(52.0,78.0)岁,483(35.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脓毒症患者SBP_(cv)与住院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SBP_(cv)每增加10%,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43%(OR=1.43,95%CI:1.11~1.98)。且与Q 1组患者相比,Q 4组患者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69%(OR=1.69,95%CI:1.31~2.25),28 d死亡发生风险增加23%(OR=1.23,95%CI:1.07~1.84)。结论较大的SBP_(cv)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28 d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压变异 收缩压变异系数 住院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学标志物对感染性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蒋波 姜利 席修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serum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sNGAL)、尿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rinary neutrophil gelatinase lipocalin,uNGAL)、尿肾损伤... 目的通过测定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serum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sNGAL)、尿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rinary neutrophil gelatinase lipocalin,uNGAL)、尿肾损伤因子-1(urinary kidney injury molecule-1,uKIM-1)、尿白细胞介素-18(urinary interleukin-18,uIL-18)浓度,评价上述生物学标志物对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预测作用。方法预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时间≥24 h的全身性感染患者,并于入组48 h内存在或出现急性肾损伤。测定患者入组时sNGAL、uNGAL、uIL-18、uKIM-1浓度。根据入组7日内是否应用RRT,将入组患者分为RRT组和非RRT组,比较2组间生物学标志物浓度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生物学标志物对感染性急性肾损伤应用RRT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患者45例,其中12例(26.7%)患者应用RRT。RRT组uNGAL显著高于非RRT组(912.0 ng/mL vs 218.0 ng/mL,P<0.001),2组间sNGAL、uIL-18、uKIM-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NGAL预测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RRT的曲线下面积为0.88。结论uNGAL可能适合成为预测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患者是否接受RRT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性感染 急性肾损伤 肾脏替代治疗 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因子-1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脱机模式对机械通气时间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波 李志强 席修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目的评价智能脱机模式对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CENTRAL,SinoMed和ISI Web of knowledge,手工检索初步入选... 目的评价智能脱机模式对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CENTRAL,SinoMed和ISI Web of knowledge,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智能脱机模式和人工脱机模式比较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治疗评价和定量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入选,合并分析显示智能化脱机模式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63.98,95%CI(-108.67,-19.29)]和脱机时间[MD=0.84,95%CI(-1.31,2.99)],降低再插管[RR 0.75,95%CI(0.57,0.98)]和机械通气大于14 d患者比例[RR 0.66,95%CI(0.44,0.99)],但对ICU和总住院时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脱机 计算机辅助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晏蕾 欧云尉 马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1251-1253,125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西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依达... 目的:探讨中医西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评分)、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58/64),高于对照组的75%(48/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athel评分、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缺血区脑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缺血区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梗死 疗效 侧支循环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血乳酸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 被引量:25
7
作者 尹燕燕 董秉生 姜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C)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28d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诊断为脓毒症休克且存活时间超过48h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C)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28d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诊断为脓毒症休克且存活时间超过48h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动脉血LAC、血清PCT水平,入ICU24、48h监测动脉血LAC水平和血清PCT水平,并计算24、48h LAC及PCT变化率,将入ICU 28d作为观察终点,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24、48h的LAC变化率(LAC0-24h和LAC0-48h);以24、48h的PCT变化率(PCT0-24h、PCT0-48h)作为自变量,生存、死亡分别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LAC0-24h、LAC0-48h、PCT0-24h、PCT0-48h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8d观察终点生存组53例,死亡组5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主要感染部位、APACHEⅡ评分无显著差异,LAC0-24h、LAC0-48h、PCT0-24h、PCT0-48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LAC0-48h、PCT0-48h引入回归方程,LAC0-48h的回归系数3.966,Wald值为12.709,P<0.001;PCT0-48h的回归系数3.197,Wald值为11.651,P=0.001。单独使用LAC0-48h或PCT0-48h以及联合LAC0-48h和PCT0-48h预测脓毒症休克的死亡风险,并绘制出ROC曲线,结果显示LAC0-48h和PCT0-48h联用对脓毒症休克死亡的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0.961,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91.6%,P<0.001。结论影响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联合LAC0-48h和PCT0-48h监测是预测ICU脓毒症患者死亡较为简单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乳酸变化率 降钙素原变化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