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1
作者 石祥恩 张永力 +6 位作者 吴斌 周忠清 孙玉明 刘方军 钱海 范涛 李志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2例共44个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动脉瘤26例(27个)、椎动脉动脉瘤16例(17个)。其中15例分别行颈外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4例)、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颌内动脉大脑后动...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2例共44个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动脉瘤26例(27个)、椎动脉动脉瘤16例(17个)。其中15例分别行颈外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4例)、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颌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椎动脉颅内外段(2例)、枕动脉小脑后下小动脉(5例)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余27例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经随访共37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4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3例、椎动脉动脉瘤9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交界处动脉瘤4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1例和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1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性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率达88.09%。其余5例患者,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术后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生活不能自理;2例(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因术后发生脑干缺血,围手术期死亡;2例(椎动脉动脉瘤)复发患者经再次治疗康复。结论对于不宜直接行手术夹闭的后循环动脉瘤,为了避免因夹闭动脉瘤和延长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而发生术后脑缺血事件,可选择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以避免动脉瘤夹闭术带来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斌 石祥恩 +4 位作者 李敏 陈伟东 康更洁 杜铁英 魏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经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和(或) DSA等影像学方法证实。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病理学分型方法,筛选出结构清楚的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Ⅳ~Ⅵ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共73个)。根据形态学分型标准,将73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分为易损斑块(42个)和移形斑块(31个)。选择同期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行尸体解剖,并明确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15例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动脉段标本15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及新生血管的表达特点。结果 (1)正常颈动脉组织中无Hpa表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为64. 4%(47/73)。(2)与移形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增高[92. 9%(39/42)比25. 8%(8/31),χ~2=34. 968,P <0. 01]。(3)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呈阳性表达,与移行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阳性表达率更高[95. 2%(40/42)比22. 6%(7/31),χ~2=41. 060,P <0. 01]。(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主要位于斑块的纤维帽及肩部。结论 H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进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具有共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乙酰肝素酶 血管新生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汤志伟 石祥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384-387,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黏附并激活内皮细胞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过程,是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各种脂质成分在血管内皮下聚集,继而白细胞渗出、泡沫细胞形成、血管平滑肌增生以及大量结缔组织形...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黏附并激活内皮细胞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过程,是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各种脂质成分在血管内皮下聚集,继而白细胞渗出、泡沫细胞形成、血管平滑肌增生以及大量结缔组织形成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肺炎衣原体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mussen脑炎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小未 刘兴洲 +3 位作者 黄光 栾国明 陈树花 张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Rasmussen脑炎患儿颅内较大血管血流速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Rasmussen脑炎确诊患者在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发作期与间歇期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病灶侧平均血流速度发作期较间歇期增加14.... 目的探讨Rasmussen脑炎患儿颅内较大血管血流速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Rasmussen脑炎确诊患者在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发作期与间歇期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病灶侧平均血流速度发作期较间歇期增加14.02%~48.14%,病灶对侧的变化范围为-0.74%~22.63%。结论在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期间,病灶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可表现为血流速度异常增高的高流速灌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脑炎 癫痫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速度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mussen脑炎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5
作者 吴小未 刘兴洲 +3 位作者 黄光 栾国明 陈树花 张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64-665,F0003,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Rasmussen脑炎患儿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Rasmussen脑炎确诊患儿8例,在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血流速度。结果病灶侧血流速度变化率与病灶对侧血流速度变化率的... 目的初步分析Rasmussen脑炎患儿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Rasmussen脑炎确诊患儿8例,在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血流速度。结果病灶侧血流速度变化率与病灶对侧血流速度变化率的差值分析显示,平均血流速度的方差最小。TCD检测的双侧MCA在癫痫发作期表现为不均等的血流速度增加。结论平均血流速度较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更适合作为评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脑炎 癫痫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