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社区”联合压疮护理小组在脑卒中合并压疮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13
1
作者 李晓萍 吴丽红 +2 位作者 任彤 李世华 赵红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964-1968,共5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合压疮护理小组在脑卒中合并压疮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即将出院的脑卒中合并压疮患者100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合压疮护理小组在脑卒中合并压疮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即将出院的脑卒中合并压疮患者100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压疮护理;出院前、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宣教和随访,观察组患者由"医院-社区"联合压疮护理小组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出院前,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及Braden量表评分;出院前和出院后1、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压疮愈合评价量表评分和压疮分期。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丧偶情况、文化程度、患慢性病种类、平均ADL量表得分、平均Braden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压疮愈合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压疮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压疮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联合压疮护理小组在脑卒中合并压疮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压疮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卒中 护理 “医院-社区”联合压疮护理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熵与人工神经网络的癫痫发作预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莉 杜一鸣 +1 位作者 黄光 王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7,共5页
针对目前癫痫预测多为回顾性离线研究,难以实现自动实时预测并应用于临床这一问题,进行癫痫发作实时预测的初步研究,探讨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结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与样本熵分析进行癫痫发作实时预测的方法。首先基于临床癫痫患者... 针对目前癫痫预测多为回顾性离线研究,难以实现自动实时预测并应用于临床这一问题,进行癫痫发作实时预测的初步研究,探讨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结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与样本熵分析进行癫痫发作实时预测的方法。首先基于临床癫痫患者发作前脑电数据计算样本熵,转化为样本熵时间序列;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患者发作时间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发作时间的预测与实际发作时间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基于样本熵值的预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4以上。结合样本熵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在脑电监测数据基础上对癫痫发作预测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发癫痫便携预警装置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癫痫发作 预测 样本熵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增强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小未 王邦安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Hup-A)对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Hup-A对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膜电性质和刺激Schaffer侧...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Hup-A)对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Hup-A对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膜电性质和刺激Schaffer侧支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结果:(1)Hup-A(1μmol/L)灌流15min对CA1锥体神经元的膜电性质没有显著性影响。(2)Hup-A(0.3~3.0μmol/L)浓度依赖性使EPSP幅度升高、时程延长、曲线下面积增大,该作用可被阿托品(10μmol/L)预处理取消。(3)Hup-A对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去极化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Hup-A可增强CA1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其增强突触传递作用与M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海马 锥体神经元 突触传递 学习与记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免疫治疗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方丽波 刘广志 薛迎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7-992,共6页
在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急性期治疗、预防复发治疗及潜在的免疫治疗。急性期治疗以抑制炎性应答,降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滴度为主,主要... 在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急性期治疗、预防复发治疗及潜在的免疫治疗。急性期治疗以抑制炎性应答,降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滴度为主,主要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血浆置换疗法。缓解期治疗以抑制T细胞、B细胞的增殖及去除体内B细胞为主,减少复发次数,主要给予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及吗替麦考酚酯等。未来NMOSD的治疗将更趋于靶向性/特异性,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致病性AOP4抗体与其抗原的结合,减少致病性AQP4抗体生成,阻断致病性抗体-抗原结合后的下游反应;主要包括aquaporumab、托珠单抗、DNA疫苗、抗CD19单克隆抗体(MEDI-551)、艾库组单抗及贝伐单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主动脉夹层和颈内动脉夹层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小未 黄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AD)和颈内动脉夹层(ICAD)的临床表现,提高内科医师的首诊确诊水平。方法对比分析4例AD患者和3例ICAD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AD可引起脑和脊髓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伴发多脏器缺血症状,... 目的对比分析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AD)和颈内动脉夹层(ICAD)的临床表现,提高内科医师的首诊确诊水平。方法对比分析4例AD患者和3例ICAD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AD可引起脑和脊髓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伴发多脏器缺血症状,表现为:肝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不全及腹痛、腹泻等;ICAD不累及脊髓和内脏器官,表现为:脑梗死及局灶症状(如:颈痛、Horner综合征、周围性颅神经麻痹)。结论AD的临床表现基于夹层动脉血肿延伸压迫或假腔堵塞分支动脉开口导致的分支动脉缺血;ICAD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栓子脱落导致的脑栓塞。对这两种动脉夹层病变基础的认识可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颈内动脉夹层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19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丽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张星虎 刘广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疗等方面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是本研究OSMS患者未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异常增多(p leocytosis),患者脑脊液蛋白亦低于国外报道,OSMS在不同类型MS中构成比例偏低(1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的认知衰弱老年人神经心理学表现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国宾 黄娟 +2 位作者 文潇 秦玮婷 李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研究可逆的认知衰弱老年人神经心理学表现,并比较其与正常、单独主观认知下降、单独衰弱老年人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门诊及其周边社区招募的老年人166例,年龄≥60岁且无明显认知受损... 目的:研究可逆的认知衰弱老年人神经心理学表现,并比较其与正常、单独主观认知下降、单独衰弱老年人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门诊及其周边社区招募的老年人166例,年龄≥60岁且无明显认知受损。收集人口学及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衰弱及认知功能评估,按是否衰弱及主诉记忆下降分为正常对照、单独主观认知下降、单独衰弱及可逆的认知衰弱4组,研究不同组间的神经心理学表现。结果:从正常到可逆的认知衰弱,4组的记忆、语言功能相关测验得分依次减低。在可逆的认知衰弱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的即刻回忆(P=0.036)和短延迟回忆(P=0.020)、词语流畅性测验(P=0.032)及交替流畅性测验(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正常到主观认知下降、衰弱及可逆的认知衰弱,记忆和语言功能呈逐渐下降趋势,并在可逆的认知衰弱者与正常对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的认知衰弱 神经心理学表现 语言功能 记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57
8
作者 闫巍 王全录 郑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总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干部保健科2006—2009年收治的80例发生过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低血糖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低血糖发作于夜间58例(72.... 目的总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干部保健科2006—2009年收治的80例发生过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低血糖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低血糖发作于夜间58例(72.5%),发作于白天22例(27.5%);无症状性低血糖52例(65.0%)。低血糖发生原因包括:饮食不规律、糖尿病病情相对重、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应激情况对血糖的影响以及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无症状而不易察觉。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在饮食上保证入量充足,警惕单纯心脏方面的主诉及脑血管方面的表现,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以防范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血糖达标治疗要把握适度原则,血糖控制标准宜适当放宽,强调降糖治疗的个体化,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多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建议给予CGMS以发现不易察觉的低血糖,及时调整饮食及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在8.1 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1.1 mmol/L以下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症 糖尿病 2型 老年人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薛迎红 金鑫 +4 位作者 吴小未 黄碧波 李卫东 王伟 韩金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2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FMA及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伟 薛迎红 +1 位作者 任剑峰 魏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5期413-414,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1例)和对照组(56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正规早期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进入课题研究时和3个月后测试Bathel指数(BI)...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1例)和对照组(56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正规早期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进入课题研究时和3个月后测试Ba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定(FMA)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BI、FMA、MMSE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I、FMMS积分也较治疗前改善(P<0.05);BI、FMMS、MMSE积分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规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3个月后的运动及认知功能后遗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 认知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建功 王伟 +1 位作者 刘尖尖 黄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MoCA量表分别测定66例程度不同LA患者及49例健康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对比程度不同LA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统计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A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随脑白质病变程度加... 目的探讨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MoCA量表分别测定66例程度不同LA患者及49例健康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对比程度不同LA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统计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A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随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而加重,Ⅳ型LA患者的语言、记忆、视空间结构与执行功能均低于Ⅰ型LA患者和对照组(P<0.05);各型LA患者的命名、注意力、抽象、定向力等未受影响(P>0.05)。结论LA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损伤程度有关,轻度LA不影响认知功能,脑白质疏松的面积越大,认知功能下降越明显,主要引起语言、记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 语言 记忆 视空间 执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斌 石祥恩 +4 位作者 李敏 陈伟东 康更洁 杜铁英 魏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经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和(或) DSA等影像学方法证实。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病理学分型方法,筛选出结构清楚的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Ⅳ~Ⅵ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共73个)。根据形态学分型标准,将73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分为易损斑块(42个)和移形斑块(31个)。选择同期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行尸体解剖,并明确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15例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动脉段标本15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及新生血管的表达特点。结果 (1)正常颈动脉组织中无Hpa表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为64. 4%(47/73)。(2)与移形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增高[92. 9%(39/42)比25. 8%(8/31),χ~2=34. 968,P <0. 01]。(3)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呈阳性表达,与移行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阳性表达率更高[95. 2%(40/42)比22. 6%(7/31),χ~2=41. 060,P <0. 01]。(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主要位于斑块的纤维帽及肩部。结论 H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进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具有共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乙酰肝素酶 血管新生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后肢梗死的分水岭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金立 刘尖尖 +2 位作者 高蕾 王俊芳 黄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内囊后肢梗死可能的分水岭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院全部10例内囊后肢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表现为偏侧面部及上下肢无力,3例表现为上下肢无力;3例表现为24h内多次短暂性脑缺... 目的:探讨内囊后肢梗死可能的分水岭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院全部10例内囊后肢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表现为偏侧面部及上下肢无力,3例表现为上下肢无力;3例表现为24h内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表现为5h以内达高峰,5例表现为3~5d内病情进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病灶部位:均在内囊后肢可见DWI高信号,其中1例可见双侧内囊后肢高信号,仅1侧肢体出现临床症状。6例在病灶侧侧脑室体后部旁,同内囊后肢相隔0.7 cm之内可见另一病灶。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显示均有后循环供血差表现,其中1例表现为基底动脉迂曲,1例表现为基底动脉开窗畸形伴有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结论内囊后肢是脑血液前后循环的分水岭,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内囊后肢梗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后肢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及治疗 被引量:123
14
作者 方丽波 王拥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5期404-405,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治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小未 王俊芳 +5 位作者 金鑫 孙钟霞 赵含 郑磊 孙利 钮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6-447,共2页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及经颅磁刺激治疗、康复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采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组及采用丹参的对照组,观察治疗 10d后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及经颅磁刺激治疗、康复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采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组及采用丹参的对照组,观察治疗 10d后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再将治疗组随机分成经颅磁刺激(TMS)的康复组及未予TMS的非康复组,进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肌力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Fbg较治疗前降低(P<0.05)。TMS康复治疗可使CMCT显著性改善,且肌力得以早期恢复。结论 早期使用LMWH结合TMS康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 经颅磁刺激 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细胞对颅脑创伤炎症反应调控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9 位作者 杨志军 董勤 姚慧 张洪钿 杨阳 刘宁 陈晨 朱建伟 邹明明 籍新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97-1703,共7页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只)和TBI组(162只),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TBI模型并于伤后12 h进行NSS评分,将3~7分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4只,于伤后24 h将离体培养的同品系小鼠成体NSCs、MSCs和PBS分别定向注射到创伤模型鼠脑内。于移植后24、72 h和7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脑损伤修复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分别提取脑组织mRNA和蛋白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结果 1NSCs或MSCs移植7 d后,脑损伤较PBS处理组局限,组织内渗出减少。2NSCs或MSCs移植72 h和7 d后,脑组织内浸润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7 d后,脑内浸润的T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3MSCs移植后IL-6和TNF-αmRNA和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后IL-10 mRNA水平在24 h和72 h明显高于PBS处理组(P〈0.05),其蛋白水平在72 h和7 d也较PBS处理组和MSCs移植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NSCs与MSCs可影响TBI后炎症反应中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表达,二者调控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颅脑创伤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特点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斌 张丹 +4 位作者 刘兴洲 孟焱 翟林 黄光 李卫东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7期557-561,共5页
目的 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征,并分析新生血管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彩色功率多普勒超声筛选出20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9个斑块,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斑块进行检测,分析超声造... 目的 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征,并分析新生血管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彩色功率多普勒超声筛选出20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9个斑块,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斑块进行检测,分析超声造影表现与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分布特征、血液动力学特点。 结果 29个斑块中有28个斑块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强,有9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单纯从管壁外向王迁块内增强,有6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单纯从管腔内向斑块内增强,另有13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腔内、管壁外周双向进入斑块内增强。在这些回声强度不同的斑块中,共5个硬斑块,其中4个硬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外周向斑块内呈稀疏点状增强。在增强的28个癍块中软斑块9个,混合斑块15个,硬斑块4个。 结论 颈动脉超声造影可以实时、敏感地强化显示不同性质的颈动脉斑块,揭示颈动脉斑块内血液动力学特征。颈动脉超声造影是一种识别血块内新生血管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血管新生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伟 薛迎红 +1 位作者 马立华 魏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8期669-670,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1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Bathel指数(BI)、Fu...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1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Ba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试。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HAMD、HAMA、BI和FMM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对照组治疗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BI、FMM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抑郁发生率22.86%,焦虑发生率5.71%,对照组分别为40.30%和16.4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方丽波 王拥军 +2 位作者 张星虎 李明慧 刘广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病因学一直未明,笔者就多发性硬化的遗传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扫描、遗传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免疫遗传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工作记忆 被引量:5
20
作者 谷爽 何悦明 +4 位作者 卢洁 李坤成 庄晓明 赵建功 盛树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2-535,共4页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记忆进行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工作记忆的受损状况。方法采用1-back组块设计,对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词语及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的fMRI检查,对反应时间、正确率...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记忆进行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工作记忆的受损状况。方法采用1-back组块设计,对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词语及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的fMRI检查,对反应时间、正确率及脑激活图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正确反应时间、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在词语工作记忆时,左侧额叶、左侧顶叶及海马旁回等脑区激活显著减弱(P<0.05),客体工作记忆时,右侧额叶、左侧顶叶及双侧枕叶等脑区激活减弱(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词语及客体工作记忆损害,经典激活脑区存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工作记忆 磁共振成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