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1
作者 石祥恩 张永力 +6 位作者 吴斌 周忠清 孙玉明 刘方军 钱海 范涛 李志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2例共44个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动脉瘤26例(27个)、椎动脉动脉瘤16例(17个)。其中15例分别行颈外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4例)、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颌内动脉大脑后动...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2例共44个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动脉瘤26例(27个)、椎动脉动脉瘤16例(17个)。其中15例分别行颈外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4例)、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颌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椎动脉颅内外段(2例)、枕动脉小脑后下小动脉(5例)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余27例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经随访共37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4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3例、椎动脉动脉瘤9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交界处动脉瘤4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1例和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1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性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率达88.09%。其余5例患者,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术后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生活不能自理;2例(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因术后发生脑干缺血,围手术期死亡;2例(椎动脉动脉瘤)复发患者经再次治疗康复。结论对于不宜直接行手术夹闭的后循环动脉瘤,为了避免因夹闭动脉瘤和延长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而发生术后脑缺血事件,可选择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以避免动脉瘤夹闭术带来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茧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永桥 骆成玉 杨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总结 6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  6例腹茧症患者术前均误诊 ,5例诊为肠梗阻 ,1例诊为腹部包块 ,6例均给予全部或部分包膜切除术 ,1例行肠排列术。 结论 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总结 6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  6例腹茧症患者术前均误诊 ,5例诊为肠梗阻 ,1例诊为腹部包块 ,6例均给予全部或部分包膜切除术 ,1例行肠排列术。 结论 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诊断困难。上消化道造影、B超及CT对诊断有帮助。治疗常选择行全部或部分包膜切除、肠排列、肠切除、粘连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茧症 诊断 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与功能外科时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策略 被引量:17
3
作者 骆成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处理 乳腺癌 外科 微创 腋淋巴结清除术 判断预后 临床分期 BERG 胸小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键 骆成玉 +4 位作者 季晓昕 杨齐 林华 周永桥 段煜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6.9±20.7)min显著短于开腹组(133.6±20.0)min(t=-3.456,P=0.000),术中出血量(84.4±27.6)ml显著少于开腹组(145.7±34.0)ml(t=-8.349,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6±1.0)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4.0±1.0)d(t=-5.898,P=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2.2±3.0)枚vs.(12.3±2.6)枚(t=-0.127,P=0.899)]。腹腔镜手术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83.3%(30/36)vs.60.0%(21/35),χ2=4.775,P=0.029]。71例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2组局部复发各1例,远处转移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腔镜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淋巴结病理改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骆成玉 季晓昕 +4 位作者 林华 杨齐 张键 刘宝胤 关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腔镜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的病理改变。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0例乳腔镜和常规各100例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收获的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比例、平均每例收获淋巴结数、平均淋巴结大小以及淋巴结病理形态变化。结... 目的研究乳腔镜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的病理改变。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0例乳腔镜和常规各100例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收获的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比例、平均每例收获淋巴结数、平均淋巴结大小以及淋巴结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乳腔镜组和常规组在收获淋巴结总数(1 781枚和1 737枚)、转移淋巴结比例(11.9%和13.4%)、平均每例收获淋巴结数(17.8±5.8和17.4±4.9)以及平均淋巴结大小(0.33和0.38 cm)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总共3518枚淋巴结病理形态变化(包括淋巴结膜破裂、淋巴结内出血、淋巴结囊分离和淋巴结碎裂)的分析,乳腔镜组和常规组中淋巴结出现病理形态改变分别占6.8%和6.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脂肪抽吸法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不影响淋巴结的整体病理性质,不会对淋巴结造成更多的损伤,没有增加淋巴结病理形态改变的可能性。脂肪抽吸法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不增加手术的危险,具有肿瘤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艳平 段军 +3 位作者 方桦 曹承启 扬齐 陈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16例报告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宝胤 骆成玉 +1 位作者 段煜飞 李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8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月1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经脐置入多孔道trocar,曲线形腹腔镜器械先切除胆囊并使用推结器丝线打结结扎胆...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月1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经脐置入多孔道trocar,曲线形腹腔镜器械先切除胆囊并使用推结器丝线打结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然后行阑尾切除,4例由脐孔行拖出式阑尾切除,12例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切除阑尾并使用推结器丝线打结结扎阑尾动脉及阑尾根部。结果 16例均获成功,未放置引流。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80.4 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专用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安全、可行,但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操作困难,需要有一个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 单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6例报道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毅 骆成玉 +3 位作者 张键 林华 杨齐 周永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7-278,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3月-2005年9月,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6例。结节位于甲状腺右叶13例,左叶10例,双侧叶结节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Ⅰ度)2例;单发结节9例,多发结节15例;囊...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3月-2005年9月,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6例。结节位于甲状腺右叶13例,左叶10例,双侧叶结节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Ⅰ度)2例;单发结节9例,多发结节15例;囊性结节5例,实性结节13例,囊实混合性6例;结节直径1-4cm。术前诊断甲状腺腺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无临床诊断甲状腺癌。结果镜下手术成功25例,手术时间50-210min,平均112min,行甲状腺肿瘤摘除4例,单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10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8例,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3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为术中发现甲状腺癌并侵犯气管。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甲状腺癌2例。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无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6例术后住院3—6d,平均4.2d。25例随访3~33个月,平均13个月,无局部复发,美容效果满意。2例甲状腺癌随访9、11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可行,近期效果满意,切口隐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9
作者 汪忠镐 李春民 +4 位作者 李震 卞策 谷涌泉 俞恒锡 陈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本文叙述了布-加综合征的演变,自1845年和1899年由Budd和Chiari报道的不同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在病因和流行病学方面开始研究。我国、印度、南非等国的病变大多涉及下腔静脉,今后以改名为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更为恰当。在病变分类... 本文叙述了布-加综合征的演变,自1845年和1899年由Budd和Chiari报道的不同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在病因和流行病学方面开始研究。我国、印度、南非等国的病变大多涉及下腔静脉,今后以改名为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更为恰当。在病变分类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在急性期,纤溶疗法是指征。慢性病例采用的方法:各种腔内治疗法、间接减压术、断流术、各种促进侧枝循环的手术、直接减压术,包括各型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或水母头与右心房或颈内静脉之间的转流术、根治性矫治术和肝移植术,后者指征要严格。今后至少要把下腔静脉隔膜性的病因查清,要做到预防和早期诊断,要对复杂性病变的介入和手术方法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门体分流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68例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勇智 骆成玉 +1 位作者 杨齐 张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78-679,共2页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168例急性胆囊炎行LC。CO2气体建立气腹,常规四孔法。结果 159例成功完成LC,9例因胆囊粘连致密易出血中转开腹,其中1...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168例急性胆囊炎行LC。CO2气体建立气腹,常规四孔法。结果 159例成功完成LC,9例因胆囊粘连致密易出血中转开腹,其中1例Mirizzi综合征Ⅱ型。28例温氏孔放置引流管。168例随访3~60个月,平均36.5月,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指征,规范腹腔镜操作技术,适时中转开腹,合理放置引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4例报告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国庆 骆成玉 +1 位作者 丁毅 吴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596-597,611,共3页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7月~2010年10月,对胆囊息肉样病变14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5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部做-2em弧形切口,置入R—Port单孔多通道套管(康基公司生产),建立CO:气...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7月~2010年10月,对胆囊息肉样病变14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5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部做-2em弧形切口,置入R—Port单孔多通道套管(康基公司生产),建立CO:气腹,使用5mm腹腔镜及硬质弯曲组织分离钳及电钩,完成胆囊切除。结果6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第1例手术时间为90rain,第2、3例手术时间均为65min,余61例38~62min,(46.5±2.4)min。不放置引流管,术后未发生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术后3~5天出院,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术后随访2周~17个月,平均6.5月,无切口感染、脐疝、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手术 单孔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斌 石祥恩 +4 位作者 李敏 陈伟东 康更洁 杜铁英 魏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经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和(或) DSA等影像学方法证实。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病理学分型方法,筛选出结构清楚的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Ⅳ~Ⅵ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共73个)。根据形态学分型标准,将73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分为易损斑块(42个)和移形斑块(31个)。选择同期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行尸体解剖,并明确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15例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动脉段标本15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及新生血管的表达特点。结果 (1)正常颈动脉组织中无Hpa表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为64. 4%(47/73)。(2)与移形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增高[92. 9%(39/42)比25. 8%(8/31),χ~2=34. 968,P <0. 01]。(3)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呈阳性表达,与移行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阳性表达率更高[95. 2%(40/42)比22. 6%(7/31),χ~2=41. 060,P <0. 01]。(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主要位于斑块的纤维帽及肩部。结论 H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进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具有共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乙酰肝素酶 血管新生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乳手术治疗多灶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煜飞 骆成玉 +1 位作者 张键 季晓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1073-1074,共2页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临床研究 手术治疗 多灶性 恶性肿瘤 Ⅱ期乳腺癌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季晓昕 骆成玉 +3 位作者 张键 杨齐 王国庆 林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影响。方法45例Ⅱ、Ⅲ期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根据体检、B超及钼靶像计数腋窝淋巴结总数和阳性、阴性淋巴结数,与未行新辅助化疗直接手术治疗的79例乳腺癌(...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影响。方法45例Ⅱ、Ⅲ期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根据体检、B超及钼靶像计数腋窝淋巴结总数和阳性、阴性淋巴结数,与未行新辅助化疗直接手术治疗的79例乳腺癌(直接手术组)比较,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检出腋窝总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为(16.9±5.9)枚和(2.5±2.2)枚,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的(20.8±8.0)枚和(3.9±3.0)枚(t=-2.856,P=0.005;t=2.790,P=0.006),2组阴性淋巴结分别为(14.4±5.4)枚和(16.7±7.0)枚,无统计学差异(t=-1.904,P=0.055)。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40例随访6—19个月,平均10个月;直接手术组67例随访7—21个月,平均12个月,2组各有4例复发。结论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所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密度与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宝胤 骆成玉 +1 位作者 张键 季晓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1060-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X密度等级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7月,18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在术后5~8年(平均6.1年)进行随访,对术前X线乳腺钼靶像按照BI-RADS标准,以乳腺百分密度分为<25%、25%~50%、51%~75%... 目的探讨乳腺X密度等级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7月,18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在术后5~8年(平均6.1年)进行随访,对术前X线乳腺钼靶像按照BI-RADS标准,以乳腺百分密度分为<25%、25%~50%、51%~75%、>75%4个等级,以包含乳腺密度在内的11个相关因素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乳腺密度与乳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和乳腺密度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Waldχ2=9.429,P=0.002;Waldχ2=9.346,P=0.002);4个密度组的复发率依次为6.2%(3/48)、12.0%(6/50)、11.6%(5/43)、28.2%(11/39),乳腺密度越高,局部复发风险越大。乳腺密度不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2.944,P=0.400),各密度组间远处转移率依次为16.7%(8/48)、14.0%(7/50)、7.0%(3/43)、7.7%(3/39),远处转移风险不随乳腺密度增高而加大。术后化疗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4.334,P=0.037;Waldχ2=4.417,P=0.036)。结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有相关性,但不是术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密度 乳腺癌 局部复发 保乳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与阻碍护士参与医护查房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白洁 刘宇 +1 位作者 李馨 倪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观察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的现状,探讨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过程中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为今后护士能更主动和更有效地参与医生查房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个病区中的12名护士进行观察和访谈,对质性资料... 目的:观察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的现状,探讨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过程中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为今后护士能更主动和更有效地参与医生查房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个病区中的12名护士进行观察和访谈,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责任护士的查房现状与护士参与查房的感受,分析促进和阻碍护士参与医生查房的因素。结果:100%的责任护士认同医护共同查房的模式,认为能较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促进医护对患者宣教的一致性,提升医护合作意识;但同时也存在护士对查房重视不足,主动参与性差,医护查房时间以及病床管理匹配方面有冲突,医生合作意识不足等阻碍因素。结论:目前查房形式仍是以医生为主,护士跟随倾听。为了促进医护共同查房的效果,建议管理者调整相关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模式,促进医护间合作与交流,加强护士在职培训,提升护士知识水平,使护士真正参与到共同查房中,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医疗照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护士 查房 医护合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Cor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副乳52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鑫 骆成玉 +4 位作者 李海连 崔智淼 刘宝胤 段煜飞 丁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9-330,334,共3页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切除副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采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52例62个副乳,局部麻醉,全程超声引导,使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完整切除副乳。结果 1例皮下瘀斑,所有患者切...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切除副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采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52例62个副乳,局部麻醉,全程超声引导,使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完整切除副乳。结果 1例皮下瘀斑,所有患者切口均无感染及血肿,均无皮瓣坏死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52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3.4月,术后外观良好,上肢活动功能不受影响,疗效满意。结论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切除副乳手术安全,美容效果好,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MRI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季晓昕 骆成玉 +1 位作者 张士淮 石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研究增强MRI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1年11月乳腺癌63例,Ⅱ期45例,Ⅲ期18例。接受2~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CEF或ET,分别在新辅助化疗前和新辅助化疗后即手术前接受2次增强MRI检... 目的研究增强MRI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1年11月乳腺癌63例,Ⅱ期45例,Ⅲ期18例。接受2~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CEF或ET,分别在新辅助化疗前和新辅助化疗后即手术前接受2次增强MRI检查,全部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3~6周手术,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大小。结果新辅助化疗后经增强MRI评估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49例,疾病稳定(SD)5例,无疾病进展(PD)者,总有效率92.1%(58/63)。术后病理评估化疗有效率93.7%(59/63)。MRI评价的敏感性为93.2%(55/59),特异性为25.0%(1/4),阳性预测值94.8%(55/58),阴性预测值20.0%(1/5),准确率88.9%(56/63)。除CR 9例外,54例增强MRI测量肿瘤残存病变最大径线0.6~5.1 cm,病理镜下残余肿瘤最大径线0.5~4.8 cm,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呈高度相关性(r=0.834,P=0.001)。结论增强MRI可以准确反映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组织的变化,在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标准化手术技术 被引量:23
19
作者 骆成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41-342,共2页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手术技术 乳腔镜 标准化 手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 血管神经 关节活动 全身情况 淋巴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春民 汪忠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5-309,共5页
论述生物反应器的种类与发展,以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根据生物反应器领域的发展,分析了生物反应器对种子细胞培养、扩增的影响,尤其是对干细胞培养、定向分化方面的影响;阐述生物反应... 论述生物反应器的种类与发展,以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根据生物反应器领域的发展,分析了生物反应器对种子细胞培养、扩增的影响,尤其是对干细胞培养、定向分化方面的影响;阐述生物反应器内种植细胞的方法,以及机械力学对细胞生长、黏附的影响;探讨生物力学与血管构建的关系。最后提出生物反应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血管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