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 LI-RADS v2018专项培训提高医师对肝脏局灶病变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巴特 任阿红 +2 位作者 蒋佳慧 徐辉 杨正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8专项培训对提升医师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征象评估及分类的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HCC高危患者,最终共纳入63例...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8专项培训对提升医师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征象评估及分类的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HCC高危患者,最终共纳入63例患者的70个病灶,其中有27个HCC病变,15个非HCC恶性病变和28个良性病变。18位不同年资的影像诊断医师参加CT LI-RADS v2018专项培训。受试医师在参加培训前后分别独立判读入组病灶图像并记录结果,包括对入组病灶的LI-RADS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识别和LI-RADS分类。将病变分类为LR-5即可诊断HCC,计算受试医师在LI-RADS培训前后评估LI-RADS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和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准确率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培训前后对LI-RADS主要征象和支持HCC的辅助征象评估效能及HCC的诊断效能。结果:培训后受试医师对LI-RADS的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的识别效能均较培训前有提升(P值均<0.05),其中对非边缘性廓清、强化包膜以及辅助征象中的无强化包膜识别效能提升较为显著。培训前后受试医师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45.9%、80.9%、60.1%、70.4%、67.4%和55.8%、91.0%、79.5%、76.6%、77.4%(P值均<0.05)。结论:CT LI-RADS专项培训能提升医师对HCC高危人群肝局灶病变的征象评估及诊断能力,其专项培训具有确切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59
2
作者 唐海 罗先正 +2 位作者 任素梅 赵亮 王宝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例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 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例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峰值骨密度—2.0SD更适合于临床,但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WHO 中国人 女性 男性 峰值骨密度 前臂骨密度 髋部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积分法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煜 段钟平 +4 位作者 王宝恩 陈敏华 钱林学 贺文 陈光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37,共2页
探讨早期肝硬化的影像学特征。 10 2例慢性肝炎患者行B超、CT检查及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将超声、CT图象特征同病理组织学标准进行对照分析。随纤维化分期的加重 ,综合肝实质回声、肝表面、肝脏边缘、肝静脉、脾脏面积等 5项参数的... 探讨早期肝硬化的影像学特征。 10 2例慢性肝炎患者行B超、CT检查及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将超声、CT图象特征同病理组织学标准进行对照分析。随纤维化分期的加重 ,综合肝实质回声、肝表面、肝脏边缘、肝静脉、脾脏面积等 5项参数的超声总积分值逐渐升高。以超声总积分大于 10分为界值 ,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6 1% ,特异性为 95 5 %。肝脏CT图象的形态学观察诊断肝硬化患者的特异性为 10 0 % ,敏感性为 4 8 5 %。综合多项超声参数而成的超声总积分对诊断早期肝硬化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诊断早期肝硬化虽然特异性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积分法 肝硬化 早期诊断 影像学特征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肖红丽 曹邦伟 +1 位作者 荷欢 阴赪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等途径收集1983—200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等途径收集1983—200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方法学评估采用Jadad评分,用于评估各个研究的质量;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研究结果 ,采用Egg-er′s试验与Begg′s试验评价发表偏倚;荟萃分析使用Revman5.0和Stata10.0软件完成。结果纳入的9项RCTs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较亚胺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染的治疗中细菌清除率较高(OR:1.62,95%CI:1.03~2.53),临床痊愈率亦较好,差异具有临界的统计学意义(OR:1.39,95%CI:1.00~1.94);临床有效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亚胺培南组发生率较高(P<0.01);该荟萃分析Begg′s试验显示没有发表偏倚(P>0.05)。结论美罗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其细菌清除率、临床治愈率略优于亚胺培南,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亚胺培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荟萃分析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肿瘤患者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爱英 王艳玲 +2 位作者 付猛 孙柳 付凤齐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了解泌尿系肿瘤(Tumors of the Urinary System,TUS)患者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现状,分析其相关性,为高效护理应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47例TU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TUS患者HHI得分(35.41&#... 目的了解泌尿系肿瘤(Tumors of the Urinary System,TUS)患者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现状,分析其相关性,为高效护理应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47例TU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TUS患者HHI得分(35.41±3.22)分,不同TUS患者总体HHI及各子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MQ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中采取面对的最多(55.8%),采取屈服的最少(12.9%),不同部位TUS患者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总体HHI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73,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52,P<0.01)。结论 TUS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希望水平越高的患者越有可能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越低的患者越有可能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不同部位TUS患者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无明显差异。对此类患者可采取同质化心理支持,以提高TUS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其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超 卢晓梅 +2 位作者 陆鸣 周小鸽 黄受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偶尔呈分叶状。其肿瘤细胞的形态大致为两种,...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偶尔呈分叶状。其肿瘤细胞的形态大致为两种,一种为具有嗜酸胞质颗粒的细胞,另一种为胞质透亮的细胞。此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非典型性程度、核分裂象多少、出血、坏死等有关。肿瘤细胞免疫组化α-inhibin、calretinin、Melan-A阳性表达。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需要与广泛黄素化的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富于脂质的Sertoli细胞瘤和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黑色素瘤相鉴别。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结论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占类固醇细胞肿瘤的56%,是类固醇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终板内乙酰胆碱酯酶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皑峰 欧喜超 +3 位作者 杨朝阳 刘玉军 鲁强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1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类型脊髓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后肢腓肠肌运动终板内的变化,以探讨不同类型脊髓损伤后CGRP和AChE与运动终板退变的关系。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切割型脊髓损伤...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类型脊髓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后肢腓肠肌运动终板内的变化,以探讨不同类型脊髓损伤后CGRP和AChE与运动终板退变的关系。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切割型脊髓损伤组(B组)和撞击型脊髓损伤组(C组),术后1、2、4、10周分别用Karnovsky-Roots直接法染色检测AChE、免疫组化法检测CGRP的变化。结果两损伤组大鼠术后运动终板中CGRP和AChE浓度均下降,但C组10周时有了明显恢复,而B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CGRP的改变早于AChE。结论在大鼠不同类型脊髓损伤后,CGRP和AChE的活性和浓度与运动终板退变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终板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乙酰胆碱酯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思远 贾三庆 +1 位作者 赵敏 张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92-994,共3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短期效果。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辛伐他汀组30例(辛伐他汀20mg/d)。服药前和服药3...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短期效果。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辛伐他汀组30例(辛伐他汀20mg/d)。服药前和服药3—5d后分别重复测定右侧肱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数(FMD)。结果FMD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FMD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525),而辛伐他汀组的FMD在治疗后由(2.65±2.95)%上升至(4.19±2.59)%(P=0.027)。FMD的改善与总胆固醇(TC)(R^2=0.081,P=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2=0.056,P=0.4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2=0.073。P=0.40)的变化没有相关性。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扩张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在口服辛伐他汀后短期即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此药理作用与血脂下降程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胆固醇 辛伐他汀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按摩缓解注射低分子肝素所致焦虑和疼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欢 刘登贤 +2 位作者 史培娜 朱耀斌 刘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对缓解低分子肝素注射所致焦虑和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且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入组前以传统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分组后每例患者再注射4次,对照组继续采用...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对缓解低分子肝素注射所致焦虑和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且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入组前以传统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分组后每例患者再注射4次,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方法注射,观察组在消毒前采用中医"捏法"按摩3 min再注射,注射前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注射后使用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对两组注射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SAS及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前局部中医按摩注射部位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及注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注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低分子肝素 注射 中医按摩 焦虑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郝增平 陈瑛 靳家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620-622,共3页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对阴道镜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CKC治疗30例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对阴道镜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CKC治疗30例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包括细胞学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或超薄细胞学检查(C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杂交捕获)和妇科检查。若正常,以后每6~12个月随访一次。结果 CKC术后病理结果 29例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6.7%,CINⅡ级1例,切缘干净无残留。术后3个月复诊,30例宫颈外形均恢复正常形态。术后3个月常规阴道镜检查,无一例复发。4例随访时间<1年,细胞学检查2例为炎症,2例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1例为炎症,1例为CINⅠ级,3个月后复查细胞学为炎症,阴道镜活检亦为炎症;随访1~3年20例,3~5年6例,细胞学均为正常或炎症。其中2例已妊娠并剖宫产分娩。并发症主要为出血5例(16.7%),包括术中出血1例、术后出血4例。结论 CKC是治疗CINⅢ的有效方法 ,并能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NHERF1、PTEN和ER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阳 李洋 +3 位作者 程杉 葛志成 司杨 贺俊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研究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a+/H+exchanger regulatory factor 1,NHERF1)、PTEN和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价乳腺癌组织及癌... 目的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研究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a+/H+exchanger regulatory factor 1,NHERF1)、PTEN和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价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HERF、PTEN和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蛋白表达情况,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乳腺癌组织中NHERF1和PTEN均呈现弱阳性表达或者不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两者均有表达,而且在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中的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Rα的表达量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乳腺癌组织中NHERF1的表达有很大的相关性,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 PTEN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欧喜超 杨朝阳 +3 位作者 刘玉军 鲁强 张皑峰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31-233,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方式脊髓损伤后损伤下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并对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割型脊髓损伤组和撞击...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方式脊髓损伤后损伤下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并对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割型脊髓损伤组和撞击型脊髓损伤组,采用联合均分(ACOS)神经行为学评定观察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术后1、2、4、10周,用Karnovsky-Roots直接法染色检测L2~L4段脊髓ACh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的水平。结果术后1~10周内,撞击组大鼠ACOS得分明显高于切割组,两损伤组大鼠术后前角运动神经元CGRP和AChE的含量均下降,但撞击组10周时有了明显恢复,而切割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CGRP的改变早于AChE。结论在大鼠不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具有一定联系;CGRP和AChE可能在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评定 运动功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乙酰胆碱酯酶(AChE)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内超声造影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斌 张丹 +7 位作者 刘兴洲 伍文清 孟焱 翟林 黄光 李卫东 康更洁 黄碧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1期899-903,共5页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定量特点。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惠者按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与非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斑块发生率;对易损斑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溃疡斑块和非溃疡斑块的造...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定量特点。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惠者按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与非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斑块发生率;对易损斑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溃疡斑块和非溃疡斑块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密度和斑块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峰值强度比值差异。分析两组斑块血流动力学特点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定量特征。结果入组41例患者,共有48个易损斑块。症状组溃疡斑块发生率为68.2%,无症状组溃疡斑块发生率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溃疡斑块组造影剂到达时间、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密度和斑块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峰值强度比值较非溃疡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1±2.1 7 s Vs 10.32±3.17 s,P<0.05;15.1±6.4 dB Vs 11.3+5.1 dB,P<0.05;0.64±0.17 vs 0.47±0.21,P<0.05)。结论缺血症状组溃疡斑块的发生率较高;溃疡斑块组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非溃疡斑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肾积水模型的建立及SPECT和CT灌注成像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文文 张潍平 +4 位作者 彭芸 杨洋 温洋 张祺丰 杨吉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10-414,F0002,I0001,共7页
目的探索建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肾积水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探讨CT灌注成像对积水肾脏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组,假手术组20只,分离左侧输尿管后直接关腹。模型组30只,选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造成左侧... 目的探索建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肾积水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探讨CT灌注成像对积水肾脏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组,假手术组20只,分离左侧输尿管后直接关腹。模型组30只,选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造成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前两组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比较左肾功能,检验无差异后在术后3月分别行左肾SPECT、CT灌注,以病理检查为佐证,观察两组参数变化,进行CT灌注各项参数和GFR的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建模成功达70%,呈慢性肾积水病理表现,左肾皮髓质CT灌注参数BF、BV、PS均下降,与相应GFR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腰大肌包埋输尿管的模型制作方法具有可行性。CT灌注参数可作为肾功能状态的评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CT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自然免疫缺陷与免疫干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谨 王浩彦 +2 位作者 何耀红 李宁 齐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自然免疫功能的缺陷,并研究免疫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70例老年COPD住院患者分成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另设老年健康对照组20例。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治疗,老年干预组...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自然免疫功能的缺陷,并研究免疫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70例老年COPD住院患者分成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另设老年健康对照组20例。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治疗,老年干预组加用口服的非特异免疫调节药匹多的莫德(pidotimod),观察30d,前15d,口服匹多的莫德,2次/d,2片/次(400mg/片),后15d维持量,1次/d,2片/次,分别于第1天、第30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14、CD158b、HLA-DR的改变,同时观察第10天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对照组、健康对照组最终纳入分析患者分别为30、28、20例。干预组、对照组外周血CD14、CD158b、HLA-DR参数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一致的前提下,加用匹多的莫德的干预组上述免疫参数在治疗30d时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老年干预组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在急性期发作期间自然免疫功能低下。加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匹多的莫德(Pidotimod)片后,可改善自身的免疫功能,同时加快了临床症状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自然免疫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影像表现、病理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春红 马大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3-905,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见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 1 与肺癌的CT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0例肺癌患者的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 胸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78%(78/100)、60%(60/10... 目的 探讨常见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 1 与肺癌的CT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0例肺癌患者的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 胸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78%(78/100)、60%(60/100),联合胸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90 例,正确率为90%。结论 ①胸部CT诊断肺癌较血清肿瘤标志物更为准确;②两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记物 肿瘤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小鼠毛细胞突触带的发育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乐 柳柯 +5 位作者 杨仕明 龚平桂 刘昀逸 张军军 汪雪梅 彭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了解C57小鼠耳蜗毛细胞突触带发育的时间特点。方法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后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不同发育阶段C57小鼠听觉突触前膜突触带的数目与分布。运用ABR检测听力发生的时间。结果 C57小鼠出生后0d,在内外毛细胞... 目的了解C57小鼠耳蜗毛细胞突触带发育的时间特点。方法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后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不同发育阶段C57小鼠听觉突触前膜突触带的数目与分布。运用ABR检测听力发生的时间。结果 C57小鼠出生后0d,在内外毛细胞胞质即可观察到Ctbp2信号;出生后第3天,Ctbp2信号在毛细胞上逐渐增多;出生后第6天,Ctbp2信号在毛细胞的胞质和基底侧膜上的表达达高峰,内毛细胞(35.1±3.4)个/细胞,而外毛细胞上的增加更为显著,达(21.0±3.2)个/细胞;出生后第12、30和60天,Ctbp2信号数目趋于稳定,在内毛细胞16-20个/细胞,外毛细胞1-3个/细胞,信号的分布也逐渐聚集在毛细胞的基底侧膜上。ABR检测提示C57小鼠听觉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3.2天。结论毛细胞突触带出生时即已存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和完善。听觉发生与突触带成熟时间上的高度吻合,表明成熟突触带的形成可能是听觉发生的前提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突触带 发育 听觉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和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葵 潘映辐 +2 位作者 许春伶 李秀华 孙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癫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为OXC组和TPM组,单药治疗,观察24周。结果TPM组38例,有效率76.3%、显效率63.1%,控制率(无发作)44.7%。OXC组40例,有效率75%、显效率62.5%,...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癫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为OXC组和TPM组,单药治疗,观察24周。结果TPM组38例,有效率76.3%、显效率63.1%,控制率(无发作)44.7%。OXC组40例,有效率75%、显效率62.5%,控制率(无发作)4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89>0.05)。TPM组有效剂量中位值为100mg/d,OXC组为600mg/d。TPM组不良反应8例,OXC组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49>0.05)。TPM组不良反应常见胃纳差、记忆力减退、头部不适、嗜睡,其中2例分别因为手足麻木及胃纳差、体重减轻而退出。OXC组不良反应常见乏力、头昏、头疼、嗜睡、恶心、皮疹等,没有因为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TPM和OXC单药治疗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二者疗效、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托吡酯 单药治疗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围术期护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丽青 王菲 王筱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1期849-850,共2页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疝气修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移植促进兔牙槽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金汉 张清彬 +1 位作者 刘亚蕊 常世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复合透明质酸钠凝胶载体(sodium hyaluronic acid gel,HAG)移植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区促进骨再生的效能与机制。方法 :拔除兔下颌磨牙,获取牙周膜组织做细胞培养;在兔下颌...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复合透明质酸钠凝胶载体(sodium hyaluronic acid gel,HAG)移植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区促进骨再生的效能与机制。方法 :拔除兔下颌磨牙,获取牙周膜组织做细胞培养;在兔下颌骨双尖牙区邻牙间隙的下方制备6 mm×6 mm×3 mm骨缺损,建立兔下颌牙槽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透明质酸钠凝胶复合牙周膜干细胞组(HAG+PDLSC组)、单纯牙周膜干细胞组(PDLSC组),透明质酸钠凝胶组(HAG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染色和骨计量学研究分析各组修复效果。结果:透明质酸钠凝胶复合牙周膜干细胞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单纯牙周膜干细胞组与空白组及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在成骨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牙周膜干细胞移植没有明显促进成骨的性能,当透明质酸钠凝胶作为细胞载体,牙周膜干细胞可显著促进牙槽骨再生修复重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透明质酸钠凝胶 牙槽骨缺损 成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