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比较: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聂洋洋 史志国 +2 位作者 陈玢 闫涛 郑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1-399,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遵循PRISMA声明,系统检索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 目的系统评价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遵循PRISMA声明,系统检索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静脉注射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后24 h内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研究者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Meta分析,并对证据进行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报道。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RR=0.62,95%CI(0.43,0.90),P=0.01][RR=0.67,95%CI(0.49,0.90),P=0.009];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呕吐、术后恶心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5,95%CI(0.81,1.11),P=0.50][RR=1.26,95%CI(0.83,1.91),P=0.28][RR=0.88,95%CI(0.42,1.83),P=0.73]。结论在术后24 h内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但就目前的证据而言,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没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昂丹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对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抑菌效果的评价
2
作者 张超 于霞 +2 位作者 黄海荣 刘伟 刘涛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究临床常用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剂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检测5种临床常用镇静剂(包括吸入用的七氟烷和静脉用的丙泊酚)、镇痛剂地佐辛和肌肉松弛剂(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对MTB标... 目的:探究临床常用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剂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检测5种临床常用镇静剂(包括吸入用的七氟烷和静脉用的丙泊酚)、镇痛剂地佐辛和肌肉松弛剂(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对MTB标准株H37Rv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对具有较好体外抑菌活性的七氟烷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处理后MTB的菌落数量变化。制备痰菌悬液模拟痰液环境,观察七氟烷在4 h内的抗结核活性;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验证4 h内七氟烷的细胞毒性。结果:丙泊酚、地佐辛、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对MTB均无明显的体外抑菌活性,仅七氟烷在体外对H37Rv有抑菌效果,MIC值为1.25%。进一步发现,3%、6%、9%浓度七氟烷处理8 h MTB的菌落计数(log10CFU)分别为3.086±0.196、4.165±0.083和4.162±0.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489±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0,P=0.003);9%七氟烷处理48 h MTB的菌落计数(log10CFU)为3.000±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77±0.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300,P<0.001)。在痰菌悬液中,用9%七氟烷处理2 h和4 h可产生明显的抗MTB活性,MTB菌落计数(log10CFU)分别为5.846±0.384和5.947±0.2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TB菌落计数(log10CFU)分别为6.264±0.150和6.331±0.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73和6.091,P值分别为0.025和0.006)。并且CCK-8实验发现,0~9%浓度七氟烷处理THP-1细胞4 h内均可维持细胞存活率在(81.033±3.190)%以上。结论:七氟烷具有良好的体外抗MTB活性,在模拟痰液环境中保持短时间杀菌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催眠药和镇静药 体外研究 七氟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压力容积曲线设置呼气末正压的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麻醉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君 郑晖 +3 位作者 苏跃 耿万明 刘伟 高广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肺功能,但该策略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的影响尚在研究中。文中根据双肺通气的准静态肺压... 目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肺功能,但该策略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的影响尚在研究中。文中根据双肺通气的准静态肺压力-容量(P-V curve)曲线吸气支的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值(Pinf)设置PEEP,观察不同值PEEP、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方式在开胸手术OLV期间对患者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ASA1~2级。随机分为3组:C组(Vt=10 ml/kg、PEEP=0)12例,P0组(Vt=6 ml/kg、PEEP=Pinf+0 cmH2O)12例,P2组(Vt=6 ml/kg、PEEP=Pinf+2 cmH2O)13例。分别于术前双肺通气(two lung ventilation,TLV)、OLV各20 min后作血气分析;分别于侧卧位TLV、开胸后OLV5 min后记录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与术前比较,3组TLV、OLV时PaO2增加,但TLV时最高(P〈0.01),3组OLV、TLV时P(A-a)DO2增加,但OLV最高(P〈0.01);在同时点各组间的P(A-a)DO2和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LV比较,3组OLV时Cdyn降低、Pplat、Raw增加(P〈0.05);与C组比较,P2组、P0组OLV时Cdyn、Pplat升高、TLV时Raw降低(P〈0.05);与P2组比较,P0组OLV时Raw降低(P〈0.01)。结论在开胸手术OLV期间,小Vt(Vt=6 ml/kg)结合Pinf值的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方式可提高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患者的胸肺Cdyn、降低Raw,但对术中无低氧血症的患者的氧合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单肺通气 压力-容量曲线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太君 高广阔 刘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7-929,共3页
胸科手术创伤大,术后产生的剧烈疼痛与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31%的胸科术后患者受重度和极重度疼痛的折磨,47%经受中度疼痛。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是患者加速康复的基石,也是围术期舒适医疗的体现。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少... 胸科手术创伤大,术后产生的剧烈疼痛与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31%的胸科术后患者受重度和极重度疼痛的折磨,47%经受中度疼痛。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是患者加速康复的基石,也是围术期舒适医疗的体现。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发生。另外,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早期急性疼痛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镇痛技术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麻醉一例
5
作者 利雪阳 马丹旭 +3 位作者 蒋嘉 陈玢 王云 吴安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15,共2页
患者,女,44岁,170 cm,85 kg,因"卵巢肿物"拟行"腹腔镜卵巢肿物剥除术"。17年前因上肢肌肉无力,于外院行肌电图、肌肉活检、遗传学检查,诊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肌无力和肌强直症状逐渐加重。1年前出现步态异常,易跌倒,偶有饮... 患者,女,44岁,170 cm,85 kg,因"卵巢肿物"拟行"腹腔镜卵巢肿物剥除术"。17年前因上肢肌肉无力,于外院行肌电图、肌肉活检、遗传学检查,诊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肌无力和肌强直症状逐渐加重。1年前出现步态异常,易跌倒,偶有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无呼吸困难及构音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非去极化肌松药 肌松监测 阿片类药物 神经肌肉阻滞 新斯的明 术后镇痛 丙泊酚 琥珀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春 刘伟 +3 位作者 耿万明 高广阔 翟文婷 史志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71-674,共4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因胸椎6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右开胸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的患者38例,按...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因胸椎6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右开胸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的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侧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LB组)各19例.OLV组患者采用35号(女)或39号(男)左双腔气管导管,SLB组患者采用ID 7.5(女)、ID 8.0(男)加强单腔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行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分别于左侧卧双肺通气10 min(T1)、单侧肺通气或肺叶隔离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15min(T3)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顺应性(Comp),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术者评价术野暴露情况.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各时点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时点,SLB组的PaO2高于OLV组[分别为(189.4±58.2)mmHg(1mmHg=0.133kPa)、(145.6±50.4)mm Hg;t=4.28,P=0.00];SLB组的SaO2高于OLV组[分别为(99.6±0.3)%、(97.5±1.0)%;t=8.21,P=0.00].T2时点,SLB组的Ppeak低于OLV组[分别为(18.1±3.2)cm H2O(1 cm H2O=0.098 kPa)、(20.5±4.1)cmH2O;t=2.15,P=0.04];SLB组的Pplat低于OLV组[分别为(16.3±3.2)cm H2O、(20.2±2.4)cm H2O;t=3.94,P=0.00],SLB组的Comp高于OLV组[分别为(34.8±14.5)ml/cm H2O、(26.4±15.2)ml/cm H2O;t=6.07,P=0.00].术野暴露情况,OLV组18例优,1例良;SLB组17例优,2例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55).结论 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可明显改善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氧合和呼吸力学指标,并不影响胸椎手术的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外科手术 选择性 导管插入术 支气管 间隔封堵器 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玢 刘伟 +2 位作者 史志国 刘涛 郑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老年小鼠(14月龄)33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高浓度氧组(HO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4h;高浓度氧+七氟烷组...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老年小鼠(14月龄)33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高浓度氧组(HO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4h;高浓度氧+七氟烷组(HS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2.5%(体积分数)七氟烷4 h;对照组(Con组,n=11):吸空气4 h。24 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研究3组小鼠麻醉后连续5 d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和第5天去除平台后,90 s内穿过原平台的次数。利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HO组的caspase-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的穿越平台次数降低(P=0.023),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36)。结论吸入100%(体积分数)氧对老年小鼠认知功能无影响,2.5%(体积分数)七氟烷与100%(体积分数)氧同时吸入增加老年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与老年小鼠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小鼠 认知功能障碍 七氟烷 氧气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胸椎结核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史志国 宋艳华 傅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开胸胸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择期全麻下右侧开胸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65岁,BMI 18~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支气管...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开胸胸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择期全麻下右侧开胸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65岁,BMI 18~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E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E组单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支气管封堵器;D组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纯氧吸入,氧流量3 L/min,容量限定-压力控制通气,双肺通气期间V_T 8~10 ml/kg,RR 10~14次/分,I∶E 1∶1.5;单肺通气(OLV)期间:V_T 7 ml/kg,RR 12~16次/分,I∶E 1∶1.5。分别于OLV前5 min (T_0)、OLV 30 min(T_1)、关胸双肺通气5 min (T_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别于T_0、 T_1、 T_2和术后18 h(T_3)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记录pH、PaCO_2,并计算Qs/Qt、氧合指数(OI);在T_0、T_3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的浓度,术后访视患者有无咽喉疼痛或声音嘶哑;观察术后7 d呼吸循环并发症。结果 T_1时E组Ppeak、Pplat明显低于D组,Cdyn明显高于D组(P<0.05)。T_2、T_3时E组pH明显高于D组(P<0.05);T_1、T_3时E组PaCO_2明显低于D组(P<0.05),OI明显高于D组(P<0.05);T_3时E组TNF-a和IL-6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E组咽部疼痛、声音嘶哑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在开胸胸椎手术中,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可以降低OLV气道压力、改善Cdyn,促进CO_2排出和改善OI,降低肺损伤,降低术后咽部疼痛和声音嘶哑,有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肺叶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超 刘伟 刘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发生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入组112名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记录他们的一般资料,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 目的:探讨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发生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入组112名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记录他们的一般资料,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压痛阈值,明确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112例病人中,发生慢性疼痛的病人46例,未发生慢性疼痛的病人66例。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为术前焦虑(OR=5.610,95%CI:1.811-17.377),患糖尿病(OR=3.825,95%CI:1.106-13.234)。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低(OR=0.655,95%CI:0.466-0.920)。结论:术前焦虑或合并糖尿病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可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结核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2 位作者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结核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择期行肩关节结核手术的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23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全身麻醉)与B组(19例,采...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结核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择期行肩关节结核手术的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23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全身麻醉)与B组(19例,采用全身麻醉)。其中A组有1例患者肩因关节结核并发颈淋巴结结核病变未行臂丛神经阻滞,1例患者因阻滞效果不好予以剔除,最终纳入21例。两组患者在相同麻醉深度下,记录患者手术切皮前、切皮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值,以及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盐酸尼卡地平应用情况;同时使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患者术后6与24h 的NRS 评分和镇痛药物输注量。结果 A组患者切皮时的MAP值[(75.6±10.7)mm Hg;1mm Hg=0.133kPa]、 HR值[(75.1±13.6)次/min],及术中降压药的使用率(14.3%,3/21)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88.2±10.0)mm Hg、(80.9±14.8)次/min、52.6%(10/19)](t=3.816,P=0.000;t=2.166,P=0.037;χ^2=6.686,P=0.017)。A组患者瑞芬太尼使用量[(0.4±0.1)mg]、术后6h镇痛泵用药量[(9.1±0.3)ml]、术后6h疼痛评分[(1.7±1.2)分]、术后24h镇痛泵用药量[(38.4±4.1)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0.7±0.1)mg、(12.0±1.6)ml、(3.3±1.1)分、(42.7±5.8)ml](t=10.364,P=0.000;t=2.845,P=0.010;t=4.921,P=0.000;t=2.650,P=0.013)。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在肩关节结核手术中能减少切皮时血压波动,以及术中降压药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镇痛及康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外科手术 麻醉 局部 麻醉 全身 麻醉药 联用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膝关节结核手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春 刘伟 +4 位作者 李凌海 高广阔 翟文婷 史志国 刘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膝关节结核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择期行膝关节结核手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B组),每组20例。记...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膝关节结核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择期行膝关节结核手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B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即阻滞前(To)、阻滞后5min(T1)、15min(T2)、30min(T3)血压变化、心率情况,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各时点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参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阻滞后,B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下降[SBP:T0为(133±14)mmHg(1mmHg=0.133kPa),Tl为(108±9)mmHg,T2为(113±15)ramHg,T3为(116±15)1TimHg(F=13.442,P=0.000);DBP:T1为(77±8)mmHg,T1为(68±5)mmHg,T2为(67±9)mmHg,L为(66±8)mmHg(F=8.264,P-0.000)]。阻滞后,A组患者各时间点SBP、DBP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1时SBP为(134±20)mmHg(与B组比较,t=5.519,P=0.000),DBP为(78±10)mmHg(与B组比较,t=3.848,P=0.000);T2时SBP为(133±19)mmHg(与B组比较,t=3.701,P=0.001),DBP为(79±lO)mmHg(与B组比较,t=3.101,P=0.004);L时SBP为(130±23)mmHg(与B组比较,t=2.398,P=0.022),DBP为(80±10)mmHg(与B组比较,t=4.898,P=0.000)]。阻滞前后,两组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T。为(74±9)次/min,T1为(73±10)次/min,T2为(74±6)次/min,T3为(74±14)次/min(F=0.015,P=0.998);B组:T0为(73±9)次/min,T1为(73±9)次/min,T2为(72±5)次/rain,T3为(74±13)次/min(F=0.093,P=0.964)]。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慢于B组[A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4±2)min,B组为(5±2)min(t=12.802,P=0.000)];A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持续时间为(523±23)rain,B组为(377±17)min(t=22.425,P=0.000)]。A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慢于B组[A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6±2)min,B组为(5±1)min(t=26.323,P=0.000)];A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持续时间为(410±41)rain,B组为(294±19)min(t=11.280,P=0.000)]。B组有3例恶心、呕吐,5例尿潴留;A组无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0,P=0.003)。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结核手术,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比,对血压、心率影响小,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膝关节 麻醉 脊柱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复合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郑晖 许绍发 +1 位作者 贾鸿彦 古淑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目的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对内毒素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0g。按数字表法将大鼠随... 目的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对内毒素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0g。按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②急性肺损伤(ALI)组:腹腔注射1%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10 mg.kg-1,30 min后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OA)0.15 mL.kg-1;③电刺激(stimulation,ST)组:右颈迷走神经干连接刺激电极,以5 V、2 ms、1 Hz强度持续刺激神经10 min,腹腔注射1%LPS 10 mg.kg-1,再持续刺激神经10 min,20min后静脉注射OA 0.15 mL.kg-1;④他克林(tetrahydroaminoacridine,THA)组:静脉注射胆碱酯酶抑制剂THA 1.5 mg.kg-1,10min后行急性肺损伤操作。各组动物均于130 min后从颈总动脉采血1 mL行血气分析,处死动物采集标本,分别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TLR4 mRNA、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cloperoxidase,MPO)含量和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wet weight/dry weight,W/D),HE染色观察左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ALI组与C组比较,pH和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显著升高;肺泡破坏严重,有大量组织液渗出;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增高;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与C组相比,其余3个实验组肺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组和THA组与ALI组比较,pH和PaO2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降低;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或者静脉注射他克林可通过激活CAP,减轻LPS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ALI时的炎性反应;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NF-κB途径活化,在转录前水平发挥抗炎作用,但是不影响ALI时TLR2和TLR4mRNA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抗炎通路 急性肺损伤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点和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罗太君 李坤 +5 位作者 高广阔 刘涛 陈玢 王春 张宗德 刘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0-684,共5页
目的比较单点和两点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5~75岁,BMI 18~25 kg/m2,ASA I—III级。随机分为单点椎旁注射组(S组)、两点椎旁注射组(... 目的比较单点和两点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5~75岁,BMI 18~25 kg/m2,ASA I—III级。随机分为单点椎旁注射组(S组)、两点椎旁注射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患者超声引导下在T4~5椎旁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15 ml和2%利多卡因5ml混合溶液,D组患者分别在T3~4和T5~6椎旁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7.5 ml和2%利多卡因2.5 ml混合溶液,C组患者不予穿刺给药。记录三组患者术中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1 h(T1)、单肺通气结束时(T2)、术毕(T3)、术后1 h(T4)、4 h(T5)和24 h(T6)的HR和MAP;采集三组患者T0、T1、T2和T3时桡动脉血,检测血液中血糖(Glu)、皮质醇(Cor)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8-iso)浓度;随访记录术后1、4、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记录穿刺部位血肿、气胸、感染等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皮肤瘙痒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时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T2和T3时D组Glu明显降低(P<0.05),T3时D组8-iso明显降低(P<0.05),术后1、4、24、48 h S组和D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和D组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气胸、感染等阻滞相关并发症。三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皮肤瘙痒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较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更能阻断胸腔镜手术中外周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减少应激类物质的产生,降低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更葡糖钠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罗库溴铵血药浓度及肌松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鑫 刘涛 +3 位作者 史志国 翟文廷 陈玢 刘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罗库溴铵血药浓度和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日至2022年7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全身麻醉下肺结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8例,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方法随... 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罗库溴铵血药浓度和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日至2022年7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全身麻醉下肺结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8例,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在排除观察组4例、对照组3例后,最终纳入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分析。使用0.6 mg/kg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用罗库溴铵维持4个成串刺激计数(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count,TOFC)为0。术毕当4个成串刺激计数中第2个肌颤搐(T_(2))再现时,观察组给予2 mg/kg舒更葡糖钠拮抗肌松,对照组给予0.05 mg/kg新斯的明+0.025 mg/kg阿托品拮抗肌松。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T_(2)、肌松拮抗后5 min和30 min时罗库溴铵的血药浓度;记录从T_(2)分别恢复到4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ratio,TOFR)=0.7、0.8和0.9的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及拮抗后1、2、3、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肌松拮抗后5 min和30 min,观察组罗库溴铵血药浓度分别为(82.9±13.9)μg/ml和(68.1±9.9)μ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6.1±19.7)μg/ml和(44.0±16.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7、7.046,P值均<0.001)。观察组TOFR恢复到0.7、0.8、0.9的时间分别为(2.0±0.9)min、(2.5±1.1)min和(3.9±2.8)min,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7.3±3.6)min、(10.2±5.1)min和(15.8±7.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29、-8.087和-7.878,P值均<0.001)。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拨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1±5.4)min、(15.5±6.6)min和(7.1±2.1)d,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拨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7.4±7.3)min、(19.5±7.0)min和(8.6±3.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5、-2.295和-2.065,P=0.002、0.025和0.043)。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使用舒更葡糖钠能够快速增加血浆无活性罗库溴铵血药浓度,快速逆转肌松,明显缩短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 肺切除术 麻醉 神经肌肉阻滞 舒更葡糖钠 罗库溴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程控间歇脉冲注药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菲 罗太君 +4 位作者 高广阔 刘涛 陈玢 翟文廷 刘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程控间歇脉冲注药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45~7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胸椎旁程控间歇... 目的探讨胸椎旁程控间歇脉冲注药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45~7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胸椎旁程控间歇注药组(P组)和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组(V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前,P组超声引导下T_(4-5)椎旁间隙穿刺置管后注入局麻药混合溶液20 ml(0.75%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5 ml),术后椎旁镇痛泵给予0.2%罗哌卡因;V组不予穿刺置管,术后静脉镇痛泵给予羟考酮0.8 mg/kg。记录术后1 h(T_(2))、4 h(T_(3))、24 h(T_(4))和48 h(T_(5))静息、咳嗽时N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前(T_(0))、术后24 h(T_(4))、48 h(T_(5))的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前(T_(0))、单肺通气结束时(T_(1))和术后24 h(T_(4))采集桡动脉血,采用AimPlex多因子流式检测技术检测血清IL-6、IL-10、TNF-α、IFN-γ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爆发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晕等发生情况。结果与V组比较,T_(2)、T_(4)、T_(5)时P组静息时NRS评分明显降低,T_(2)—T_(5)时P组咳嗽时NRS评分明显降低,T_(2)、T_(3)时P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T_(4)、T_(5)时P组QoR-15评分明显增高,P组术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T_(4)时P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组术后心动过速和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T_(1)时两组血清IL-6浓度、P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升高,T_(4)时两组血清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T_(4)时两组血清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椎旁程控间歇脉冲注药可为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效果,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间歇脉冲注药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柱结核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坤 罗太君 +3 位作者 王菲 贾红彦 张宗德 刘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48-856,共9页
目的探讨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成年脊柱结核患者行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搜集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成年脊柱结核患者行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搜集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术前肾功能正常,且行脊柱结核手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成人脊柱结核患者2535例,参照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68例。依据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最终以术后发生AKI的31例患者作为并发AKI组,以未发生AKI的62例患者(与AKI组按1∶2匹配同期、同手术部位及同手术方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尿酸、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术中ASA分级、麻醉方式、有无高血压、有无低血压、手术时间、术中用药、胶体量、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量、输血量、失血量、尿量,术后肺部感染、住院时间、院内死亡例数]与术后发生AKI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AKI组患者年龄≥60岁[64.52%(20/31)]、BMI>25[58.06%(18/31)]、术前高血压病史[54.84%(17/31)]、高尿酸血症[87.10%(27/31)]、贫血[54.84%(17/31)]、术中失血量≥600ml[64.52%(20/31)]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94%(26/62)、30.65%(19/62)、29.03%(18/62)、67.74%(42/62)、19.35%(12/62)、35.48%(22/62)](χ^2值分别为4.216、5.864、6.486、4.043、12.126、7.034,P值分别为0.040、0.011、0.015、0.044、0.001、0.008);而术前eGFR≥90ml·min^-1·(1.73m^2)^-1 [67.74%(21/31)]、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41.94%(13/3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7.10%(54/62)、64.52%(40/62)](χ^2值分别为4.960、4.299, P值分别为0.026、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MI>25 [Wald χ^2=4.916,P=0.027,OR(95%CI):4.391 (1.187~16.238)]、高尿酸血症[Wald χ^2=4.412,P=0.036,OR(95%CI):5.896 (1.126~30.874)]、贫血[Wald χ^2=9.396,P=0.002,OR(95%CI):8.173 (2.133~31.314)]、eGFR≥90ml·min^-1·(1.73m^2)^-1 [Wald χ^2=4.283,P=0.039,OR(95%CI):0.213(0.049~0.921)]是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前肾功能正常的脊柱结核患者行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前BMI>25、并发高尿酸血症和贫血是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而术前高eGFR水平是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不全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脊柱结核术后发热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曹晓曼 刘伟 +5 位作者 刘涛 王春 高广阔 翟文廷 陈玢 吴春雨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09-412,共4页
为分析术后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对脊柱结核术后发热的影响,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的2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手术部位、是否术中输血、是... 为分析术后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对脊柱结核术后发热的影响,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的2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手术部位、是否术中输血、是否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否术后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以及术后2d发热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术后第1天发热率为44.7%(114/255),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中未发热者占77.3%(109/141),明显高于未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22.7%(3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0,P=0.001)。研究对象术后第2天发热率为28.6%(73/255),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中未发热者占72.5%(132/182),明显高于未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27.5%(5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P=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柱结核术后第1天及第2天,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发热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319(0.178~0.570)和0.412(0.222~0.764)]。根据结果可知,术后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可降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发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消炎药 非甾类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静脉复合全麻用于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文廷 刘伟 +4 位作者 耿万明 刘涛 王春 高广阔 史志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丙}自酚、瑞芬太尼及注射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用于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胸椎...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丙}自酚、瑞芬太尼及注射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用于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I级或Ⅱ级,年龄20~5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20min静脉泵注0.5/zg·kg-1·h。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对照组不应用右美托咪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基础值),气管插管后1min(T1),患者由仰卧变为俯卧位(T2),后路手术切皮1rain(T3),手术30min(T4),手术60rain(T5),手术90min(L),患者由俯卧变为左侧卧(T1),开胸手术切皮1min(T8),手术60rain(T9),手术结束时(T10),气管拔管时(T11)时的有创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尼卡地平的用量。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苏醒时烦躁不安,术后寒颤情况,术中出血量,尿量。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问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MAP、HR在T1~T11时较低,对照组MAP和HR分别为(108±9)TnrnHg(1mmHg-0.133kPa)和(99±15)次/min、(95±14)InrnHg和(88±14)次/min、(105±15)mmHg和(101±16)次/min、(85±16)mmHg和(86±17)次/min、(82±13)mmHg和(85±14)次/min、(80±15)mmHg和(82±lO)次/min、(84±14)mmHg和(84±15)次/min、(88±10)mmHg和(85±16)次/min、(85±10)mmHg和(804-11)次/min、(92±417)mmHg和(88±19)次/min、(108±16)mmHg和(97±10)次/min,明显高于同时点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为(96±10)mmHg和(83±18)次/rain、(82±11)mmHg和(78±12)次/min、(95±11)mmHg和(83土14)次/min、(72±12)mmHg和(654-14)次/min、(68±14)mmHg和(63士13)次/min、(68±13)mmHg和(62±8)次/min、(704-12)rnlTlHg和(674-9)次/min、(71±11)mmHg和(65±12)次/min、(71±10)mmHg和(68±11)次/min、(82±15)millHg和(76土15)次/rain、(93±12)mmHg和(80±10)次/mi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 -2.39,P值均〈0.05)。对照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比较,丙泊酚用量[(1860±210)mg和(860±210)mg]、瑞芬太尼用量[(1520+310)tLg和(1080±240)μg]、尼卡地平用量[(31004-180)μg和(1050±270)/lg]均减少;苏醒时烦躁不安(2例和0例)、术后寒颤发生率(4例和0例)低;术中出血量[(650±90)ml和(530±70)m1]少;尿量[(380±50)ml和(510±30)m1]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1.84、-2.07、-1.98、2.19,P值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注射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静脉复合全麻用于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为手术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麻醉药 麻醉 静脉 结核 脊柱/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