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关节结核各类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与PCR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董伟杰 秦世炳 +2 位作者 赵立平 付育红 黄海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比较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脓液、干酪、肉芽及死骨组织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及结核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培养、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PCR检测的联合阳性率.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 比较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脓液、干酪、肉芽及死骨组织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及结核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培养、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PCR检测的联合阳性率.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为骨关节结核的患者50例,通过手术获取病灶中的脓液(50份)、干酪(42份)、肉芽(48份)及死骨组织标本(43份),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GIT 960培养及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比较4种组织标本的培养阳性率,计算2种培养方法的联合阳性率;对脓液标本单独通过PCR方法进行了阳性率检测;计算脓液标本3种方法的联合阳性率.结果 4种标本MGIT 960培养的阳性率依次为:死骨组织(41.9%,18/43)>脓液(40.0%,20/50)>肉芽(33.3%,16/48)=干酪(33.3 %,14/42);4种标本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率依次为:肉芽(20.8%,10/48)>脓液(20.0%,10/50)>死骨组织(16.3 %,7/43)>干酪(14.3%,6/42);脓液的PCR检测阳性率为48.0%(24/50).MGIT 960和改良罗氏培养2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的联合阳性率为50.0%(25/50),而PCR检测、MGIT960和改良罗氏培养3种方法的联合阳性率为68.0(34/50).结论 骨关节结核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多种标本以提高培养阳性率.MGIT 960培养可以作为首选的细菌学诊断方法,但如果再联合使用改良罗氏培养和PCR扩增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检出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分枝杆菌 结核 细菌学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33
2
作者 秦世炳 宋言峥 董伟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1-84,共4页
骨关节结核尤其是脊柱结核在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持续关注,如此古老的疾病面对诸多的现代诊疗技术与理念,生发出许多新的问题。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镇化建设与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推进,使得人口平均寿命得到大... 骨关节结核尤其是脊柱结核在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持续关注,如此古老的疾病面对诸多的现代诊疗技术与理念,生发出许多新的问题。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镇化建设与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推进,使得人口平均寿命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结核 专题研讨会 临床诊断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治疗 人口平均寿命 脊柱结核 诊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ertMTB/RIF技术在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董伟杰 秦世炳 +6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桂荣 黄海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技术”)快速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272例疑似骨关节结核患...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技术”)快速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272例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的病灶标本,每份标本行涂片抗酸杆菌检查、BACTEC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罗氏培养和Xpert技术检测;罗氏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行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DST)检测。以临床诊断参考标准(CRS)为金标准,评价涂片抗酸杆菌检查、BACTEC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罗氏培养和Xpert技术检测骨关节结核病灶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DST为金标准,评价Xpert技术检测病灶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以CRS为金标准,涂片抗酸杆菌检查、BACTEC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罗氏培养和Xpert技术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23.90%(60/251)、47.81%(120/251)、25.50%(64/251)和78.09%(196/251);21例非骨关节结核患者标本中4种技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DST为金标准,17例对利福平耐药的标本中,Xpert技术检测利福平耐药全部阳性。结论Xpert技术检测骨关节结核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并且可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是否耐药,值得推荐用于临床早期诊断骨关节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核酸扩增技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抗药性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子检测技术快速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梁瑞霞 谷蕴婷 +6 位作者 董伟杰 姜广路 李云絮 马异峰 尚媛媛 秦世炳 王桂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分子检测技术——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简称“Xpert”)和GenoTyp—MTBDRplus线性探针检测技术(简称“MTBDR”)快速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6月连续收... 目的评价两种分子检测技术——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简称“Xpert”)和GenoTyp—MTBDRplus线性探针检测技术(简称“MTBDR”)快速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6月连续收集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60例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的脓标本,每份标本行涂片抗酸杆菌检查、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Xpert和MTBDR检测,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行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DST)检测。以临床诊断参考标准(CRS)为金标准,评价Xpert和MTBDR检测脓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DST为金标准,评价Xpert和MTBDR检测脓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以CRS为金标准,涂片、培养、Xpert和MTBDR的敏感度分别为26.00%(13/50)、48.00%(24/50)、82.00%(41/50)和72.00%(36/50),10例非结核病患者脓标本4种技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DST为金标准,6例RFP耐药样本中,Xpert检测RFP耐药全部阳性,MTBDR检测RFP耐药5例阳性;18例RFP敏感样本中2种技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7例INH耐药样本中,MTBDR检测INH耐药6例阳性;17例INH敏感样本中MTBDR技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Xpert和MTBDR检测脓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并且可同时检测其耐药性,可用于早期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其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诊断 抗药性 细菌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肺外结核病并规范骨关节结核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24
5
作者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55-658,共4页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骨关节结核是一种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北京胸科医院统计:骨与关节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1%~3%,好发部位是脊柱,占骨与关节结核的70%.尤其是难治、复发复治、耐药性骨关节...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骨关节结核是一种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北京胸科医院统计:骨与关节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1%~3%,好发部位是脊柱,占骨与关节结核的70%.尤其是难治、复发复治、耐药性骨关节结核患者近年来的增加,使骨关节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加大;对耐药肺结核的防治不当将导致骨关节结核的原发耐药,是骨关节结核复治、复发的主要原因[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 临床诊治 骨与关节结核 继发性结核病 传染性疾病 耐药肺结核 群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骨关节结核诊治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6
6
作者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88-792,共5页
骨关节结核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95%由他处结核病继发而来.罹患骨关节结核疾病后几乎均将致残,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和生活.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骨关节结核的诊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时至今日,由于多... 骨关节结核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95%由他处结核病继发而来.罹患骨关节结核疾病后几乎均将致残,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和生活.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骨关节结核的诊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时至今日,由于多种原因,学科发展和被重视程度受到一定的制约,同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骨关节结核的诊治方法,努力推进骨关节结核诊疗技术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诊断 结核 骨关节 治疗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XpertMTB/RIF技术快速诊断膝关节结核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恺 董伟杰 +4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李元 严广璇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简称“Xpert”)在膝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膝关节病变患者的关...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简称“Xpert”)在膝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膝关节病变患者的关节积液标本,每份标本同时分别行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罗氏培养基培养、Xpert检测。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评价Xpert检测关节积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涂片、罗氏培养基培养、Xpert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17.2%(5/29)、31.0%(9/29)、69.0%(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P%0.05);特异度分别为85.0%(17/20)、100.0%(20/20)、90.O%(18/20)。结论Xpert检测关节积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高,并且可同时检测其耐药性,可用于快速诊断膝关节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恺 董伟杰 +3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徐双铮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中位年龄49岁;累及椎体38个,平均2.2个;术前选择异烟肼(H)、利福平(R)或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Lfx)组成四联或五联抗结核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时间2~96周,平均10.3周;术后继续行HR(Rft) EZ或HR(Rft) EZLfx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65~300 min,平均(224.11±41.35) min.术中失血量300~1500 ml,平均(752.94±435.70)ml.术后并发症:切口积液4例,褥疮1例.Cobb角术前(23.96±6.67)°,术后(19.21±5.97)°.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胸椎结核均获得治愈,植骨融合100.00%.结核无复发.10例截瘫患者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达D级以上.结论 上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经皮超声电导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膝关节结核 被引量:7
9
作者 范俊 秦世炳 +2 位作者 董伟杰 徐双铮 兰汀隆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对化疗联合经皮超声电导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膝关节结核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膝关节结核患者64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按照抽签随机对照原则:化疗联合... 目的对化疗联合经皮超声电导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膝关节结核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膝关节结核患者64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按照抽签随机对照原则:化疗联合经皮超声电导抗结核药物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18~61,平均(37.15±13.39)岁;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化疗组(简称“单纯化疗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7465,平均(36.45±12.30)岁。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T及MRI检查,以了解关节结核的病变治疗情况;以及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orspecial surgery kneescore,简称“HSS评分”)结果。对上述两组的年龄、患病月数、治疗前后的HSS评分进行t检验,性别采用四格表检验,有效率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性别(X2=0.238,P:0.722)、年龄(£=0.352,P=0.637)、患病月数(t=0.486,P=0.138)及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HSS评分为(73.53±6.70)分,单纯化疗组为(61.37±10.35)分(t=0.859,P=0.7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9.3%(23/29),优于单纯化疗组的68.6%(24/35)(Z=87.32,P=0.037)。联合治疗组患者HSS评分治疗后的(73.53±6.70)分,而单纯化疗组为(61.37±10.35)分(t=2.397,P=0.020),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化疗组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膝关节 超声电导 药物疗法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兰汀隆 董伟杰 +4 位作者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处理、骨性融合率... 目的探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处理、骨性融合率及手术要点。结果手术时间85~180min,平均(105.7±31.1)min,术中出血量20~90m1,平均(56.2±13.3)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5/43)。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5.6±4.7)个月。41例获得骨性融合,2例为纤维性粘连,融合率为95.3%;融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4.3±2.9)个月。所有患者结核病灶均治愈,其站立、行走时患踝的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41例骨性融合患者VAS评分O~3分,2例纤维性粘连患者VAS评分为2~4分。结论在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支持下,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关节融合术 外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结核5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严广璇 秦世炳 +5 位作者 董伟杰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徐双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肘关节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叉状成形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57例。其中男23例,中位年龄5...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肘关节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叉状成形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57例。其中男23例,中位年龄53岁(34~67岁);女34例,中位年龄51岁(32~72岁)。病程3~15个月。平均(5.35±2.30)个月。以患肘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术前、末次随访时肘与前臂功能(疼痛、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5个月;57例患者肘关节结核均治愈,无复发患者;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10.66±2.50)。增加到术后的(65.62±9.12)°,t=3.35,P〈0.05;Mayo肘关节评分由术前(25.57±10.20)分改善为术后的(68.31±9.82)分,t=4.54,P〈0.05。结论规范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叉状成形术是治疗肘关节结核、重建肘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术方法,可满足患者绝大多数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结核 叉状成形术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例脊柱结核耐药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秦世炳 董伟杰 +2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徐双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99-304,共6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菌型,耐药性及耐药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057例。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菌型,耐药性及耐药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057例。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在1057例患者中,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28例,阳性率12.1%;128例患者中耐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及链霉素最多,分别为22例、16例、27例,占17.2%,12.5%及21.1%;利福平、利福喷丁及链霉素的高浓度耐药情况严重,分别为16例、12例、25例,占耐该药菌株中的100.0%(16/16),75.0%(12/16),92.6%(25/27);其中耐多药结核(MDR-TB)21例,占阳性患者的16.4%(21/128),均为复治患者,培养阳性患者均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或个性化治疗,同时择期给予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仍以常规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利福喷丁)为主,耐多药脊柱结核多为复治患者,即以获得性耐药为主。因此早期获得患者耐药及药敏,并给予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并结合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对防止耐多药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治疗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开胸病灶清除加椎弓根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35例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兰汀隆 秦世炳 +2 位作者 董伟杰 徐双铮 范俊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35例,其中有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1例合并...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35例,其中有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1例合并尿潴留。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对患者局部病灶有无复发、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的近期和远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得到结核病临床治愈,未发现复发;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1~3级;1例尿潴留患者于术后5个月恢复排尿功能;35例患者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为42°(20°~55°),术后近期平均为22°(5°~38°),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后凸Cobb角仍平均为22°(5°~40°),其中17例于术后2~3年取出内固定。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彻底,提供肋骨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预防远期后凸畸形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廓切开术 胸椎 脊柱后凸 骨钉 内固定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兰汀隆 董伟杰 +5 位作者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秦世炳 许绍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此减少此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9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时胸椎结核累及胸腔后继发胸腔...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此减少此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9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时胸椎结核累及胸腔后继发胸腔积液和脓胸的病程时间分为2个组。A组:27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前体温稳定在37.5℃以下,并且血红细胞沉降率稳定或处于下降过程,累及胸腔后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的病程短于4周者。B组:12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的病程大于4周,则待胸膜纤维板较厚,体温稳定在37.5℃以下,并且血红细胞沉降率稳定或处于下降过程者。39例患者均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体问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方式:后侧人路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式1);后侧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不剥脱或部分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2);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完全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3);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不剥脱或部分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式4);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完全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式5);前侧入路胸膜外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术式6);后侧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胸膜外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7)。结果A组27例,手术在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后1~4周施行,平均(2±1.7)周;B组12例,手术在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后8~12周施行,平均(9±1.4)周。5例选择术式1,11例选择术式2,9例选择术式3,5例选择术式4,3例选择术式5,2例选择术式6,4例选择术式7。所有思者均无死亡及发生严重心脑血管、肺、肝、肾并发症。术后胸腔管引流时间6~33d,平均(15±10.9)d。术后切口一期愈合35例,一期愈合率(89.7%);2例经每日伤口换药1个月内愈合,2例经每日伤口换药1个月后行清创后愈合。5例术前并发脊髓损伤,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x线摄影复查,显示椎体呈骨性融合者28例,骨性融合率达71.8%(28/39);术后1年X线摄影复查,显示椎体骨性融合者35例,骨性融合率达89.7%(35/39)。术后随访2~3年,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见结核病复发迹象。所有患者受累及的胸腔均已粘连闭合,未见胸腔积液或脓胸。结论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患者的治疗需同时兼顾胸椎结核和胸腔积液或脓胸,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结核 脊柱 胸腔积液 脓胸 结核性 外科手术 选择性 方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元 秦世炳 +5 位作者 董伟杰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严广璇 王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目的评价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后经不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后改为含利奈唑胺方... 目的评价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后经不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后改为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对比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前后的化疗成功率、植骨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变化情况,以及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为75.0%(12/16),治疗失败率为25.0%(4/16);植骨融合率为81.3%(13/16);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前VAS得分平均为(5.8±1.4)分;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后VAS得分平均为(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6,P=0.000);12例患者椎体感染及椎旁脓肿逐渐吸收。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3%(9/16),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31.3%(5/16),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43.8%(7/16),贫血的发生率37.5%(6/16),头晕的发生率12.5%(2/16),皮疹的发生率6.3%(1/16)。减少利奈唑胺剂量后,与利奈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减轻。结论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但与利奈唑胺剂量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药物疗法 联合 疗效比较研究 利奈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椎体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俊 秦世炳 +3 位作者 董伟杰 兰汀隆 徐双铮 唐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6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椎体结核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2个及2个以上椎体骨质破坏并完成随访的全部32例患者,均行手术并术后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 目的 探讨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椎体结核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2个及2个以上椎体骨质破坏并完成随访的全部32例患者,均行手术并术后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术前神经功能分级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其中A级2例、B级1例、C级7例、D级14例、E级8例.行经病椎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8个月的Cobb角的变化;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的优良率;观察其术前及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对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8个月Cobb角及JOA评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年期随访,2年随访期内结核均无复发,无脓液及窦道形成,无螺钉置入病椎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Cobb角明显变小,由术前的(19.8±6.1)°降至术后的(7.8±3.1)°(t=9.9,P=0.00);18个月时随访无明显丢失,Cobb角由术后2周的(7.8±3.1)°变为末次随访的(8.8±4.3)°(t=1.2,P=0.09).JOA评分由术前的(8.7±6.3)分增加至18个月随访的(25.2±2.8)分,获得明显改善(t=13.6,P=0.00),末次JOA总优良率为75.0%(24/32).术后ASIA分级D级7例,E级25例.结论 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固定不仅能够对治疗多椎体脊椎结核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能减少患者术后Cobb角丢失,提高舒适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骨钉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与GeneXpert MTB/RIF在耐药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伟杰 秦世炳 +5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分析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表型药敏试验”)与GeneXpert MTB/RIF在耐药脊柱结核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514例临床诊断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资料,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 目的分析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表型药敏试验”)与GeneXpert MTB/RIF在耐药脊柱结核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514例临床诊断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资料,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的脓液、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组织,并以无淀粉改良罗氏培养和浓度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表型药敏试验,同时进行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 514例患者中,男260例(50.6%),女254例(49.4%);年龄1~86 岁,平均(46.2±18.7)岁;腰椎结核200例(38.9%),胸椎结核186例(36.2%),腰骶椎结核60例(11.7%),胸腰段结核46例(8.9%),颈椎结核14例(2.7%),颈胸段结核8例(1.6%)。109例培养阳性并获得表型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率为21.2%;检出耐药患者25例(4.9%,25/514),其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患者9例,占阳性患者的8.3%。GeneXpert MTB/RIF阳性383 例(74.5%),其中发现rpoB突变47 例(9.1%,47/514),包括表型药敏试验检出的9例MDR-TB和XDR-TB患者。结论脊柱结核病灶中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表型药敏试验检出率偏低,不能及早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通过GeneXpert MTB/RIF方法可尽早发现更多耐药结核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俊 董伟杰 +5 位作者 兰汀隆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恒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106例手术患者,按照术中有无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106例手术患者,按照术中有无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接受术中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进行止血;对照组(54例)未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内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周的红细胞比容(HCT)、输血率、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血栓事件、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皮下积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除引流管的时间、术后HCT、术后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分别为(182.8±54.6)ml、(450.4±119.2)ml、(5.5±1.5)d、(30.4±5.6)%、(35.8±12.5)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8.4±45.1)ml、(646.3±87.9)ml、(7.2±2.1)d、(27.2±7.3)%、(48.3±17.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2,P=0.009;t=2.264,P=0.037;t=2.132,P=0.048;t=2.238,P=0.049;t=2.056,P=0.043)。术后输血率分别为19.2%(10/52)与27.8%(1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4,P=0.300)。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凝血酶冻干粉能进一步减少脊柱结核手术的总失血量、24h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能有效起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凝血酶冻干粉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儿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兰汀隆 董伟杰 +2 位作者 范俊 唐恺 秦世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5-201,共7页
目的:总结少儿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少年儿童脊柱结核患者归纳分析其首诊原因、病程、受累节段、受累椎体数、后凸Cobb角、瘫痪情况,并分析病程、受累椎体数和后凸C... 目的:总结少儿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少年儿童脊柱结核患者归纳分析其首诊原因、病程、受累节段、受累椎体数、后凸Cobb角、瘫痪情况,并分析病程、受累椎体数和后凸Cobb角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成婴幼儿(0~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学龄儿童(7~12岁)、少年(13~17岁)四组并进行比较。将脊柱分为脊柱上段(颈段、颈胸段、胸段)和脊柱下段(胸腰段、腰段、腰骶段和骶段)并对其所占的比例进行比较。根据脊髓神经功能将患者分为瘫痪组和非瘫痪组,比较两组的病程、受累椎体数和后凸Cobb角。根据后凸Cobb角,以30°为界分为两组,比较其瘫痪发生率。结果:少儿脊柱结核最常见首诊原因为疼痛,病程平均5.3±10.9个月(1.5~72个月),受累椎体数平均2.9±1.0个(1~6个),累及胸椎最为常见。后凸Cobb角平均15.7°±17.0°(0~90.5°),后凸Cobb角、受累椎体数、病程之间有相关性(r为0.384~0.666,P<0.05)。瘫痪组的Cobb角角度、受累椎体数和病程均显著大于非瘫痪组(P<0.05);Cobb角≥30°组发生瘫痪的比率(11/18,61.1%)明显高于Cobb角<30°组(12/70,17.1%)。比较四个年龄组的患者,疼痛和瘫痪在首诊原因中所占的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32.695,P<0.05);瘫痪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婴幼儿组(8/19,42.1%)和学龄前儿童组(8/31,25.8%)发生瘫痪的比率明显高于学龄儿童组(4/39,10.3%)和少年组(3/23,13.0%)。四个年龄组患者的病程、脊柱上段和脊柱下段的发病率、受累椎体数、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少儿脊柱结核以疼痛首诊和病变累及胸椎最为常见,其后凸Cobb角、受累椎体数和病程之间具有相关性。少儿脊柱结核中瘫痪患者的后凸Cobb角、受累椎体数和病程均显著大于非瘫痪患者。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及后凸Cobb角≥30°者发生瘫痪的几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儿童 后凸畸形 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恺 秦世炳 +4 位作者 董伟杰 兰汀隆 范俊 严广璇 王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31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31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3~79岁,平均(60.7±11.2)岁。病变位于腰椎者23例,位于胸椎者8例。术前17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D级15例、C级1例、B级1例。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进行x线摄影、CT扫描三维重建、MRI复查,同时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SIA分级的变化,以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的矫正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12-300min,平均(184.9±46.9)min;术中出血量200~1400ml,平均(537.1±286.6)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1个月,平均(42.3±15.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1/31)。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3.06±1.59)分,术后6个月为(1.77±1.28)分,术后12个月为(1.03±1.22)分,末次随访为(0.42±0.85)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6.74±1.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5、19.73、18.12、24.73,P值均〈O.05);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16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患者术前Cobb角测量,胸椎病变者为(26.4±16.8)°,腰椎病变者为(31.0±3.2)°;术后1个月Cobb角,胸椎病变者为(21.4±14.6)°,腰椎病变者为(21.3±5.2)°,较术前分别矫正5.0°和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4.41、13.09,P值均〈O.05)。末次随访时,胸椎病变者为(22.5±15.0)°,腰椎病变者为(23.8±4.8)°,与术后1个月相比分别丢失1.1°和2.5°(t值分别为3.81、15.30,P值均<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化脓 外科手术 选择性 治疗结果 数据说明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